广州市社区老年人睡眠质量、自我觉知健康水平与抑郁的相关性

2021-09-23 08:06姜敏敏谭磊房亚明詹瑞燕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21年18期
关键词:健康状况状况障碍

姜敏敏 谭磊 房亚明 詹瑞燕

(广东工业大学政法学院,广东 广州 510520)

睡眠障碍是老年人常见症状,睡眠障碍不仅影响老年人日间功能,也与多种精神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1〕。由于睡眠障碍,老年人的心理防御和心理适应能力明显减退,如果又缺乏社会支持,心理活力平衡更难维持,有可能促发包括抑郁、焦虑在内的各种精神症状〔2,3〕。目前睡眠障碍对抑郁作用机制的相关研究较缺乏。刘永闯等〔4〕发现觉知压力在睡眠质量与抑郁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前人研究表明,一方面睡眠与自我觉知健康水平关系密切:睡眠时间<6 h者相比睡眠时间≥9 h者,自评健康状况更差〔5〕。城市居民健康自评与睡眠质量显著相关,自感健康较差者往往存在睡眠问题〔6〕。未患慢性病的老年人自评健康得分高于患有慢性病的老年人,未患慢性病的老年人睡眠质量好的人数多于患有慢性病的老年人〔7〕;另一方面,自我觉知健康水平与抑郁症状存在相关:自我觉知健康水平越低的老人越可能出现抑郁症状〔8〕。东中西部农村老年人的抑郁症状受自评健康的影响〔9〕。老年人健康自评状况与1个月内是否感到焦虑或抑郁有关〔10〕。对健康状况的自我评价较差的个体疑病倾向大,具有明显的抑郁情绪〔11〕。本研究考察自我觉知健康水平在睡眠障碍与社区老年人抑郁之间是否存在中介作用。

1 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 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18年3~6月在广州市大东街家综、三元里家综、梅花村家综、海龙街家综、黄花岗家综、建设家综、友好老人公寓、越秀公园、人民公园、烈士陵园、龙洞森林公园等老年人经常活动的地方选取322位老年人为调查对象。纳入标准:①认知功能正常,能够有效地交流;②年龄≥60周岁;③自愿参加本课题研究、知情同意。排除标准:①非常住人口(全年在家居住或在此地居住时间不超过6个月);②患有严重急/慢性疾病及传染病,如严重的心力衰竭、肾衰竭、肺脏疾病、肝脏疾病、恶性肿瘤等。共发放322份问卷,有效问卷300份(93.17%)。其中男128人(42.70%),女172人(57.30%)。年龄60~95岁,平均(72.56±8.51)岁。

1.2研究工具 ①一般人口学资料问卷包括性别、年龄、婚姻状况、受教育程度、经济来源、个人月收入、居住状况、自我觉知健康水平等。自我觉知健康水平由调查对象根据自己的主观感受填写,采用Likert 5点计分,1~5分别代表非常好、较好、一般、较差和非常差。②匹兹堡睡眠质量问卷(PSQI)〔12〕共包括19个条目,由7个维度组成: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及催眠药物的使用、日间功能障碍。每个维度得分0~3分,总分数是0~21分,分数越高代表睡眠质量越差。PSQI总分≤4分为良好、5~7分为中等、≥8分为较差。该量表已被广泛用于各类人群睡眠质量的评定,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③老年抑郁量表(GDS)〔13〕共有30道题,每题需要选择“是”或者“否”,只有选中了每一题预设的答案时,才能得分,每一题的预设答案表示有抑郁倾向,每题一分,得分越高,抑郁情况越严重。0~10分为正常;11~20分为轻度抑郁;21~30分为中到重度抑郁。本研究量表的内部一致性α系数为0.72。

1.3资料收集 为减少无效问卷数量,问卷均采用一对一的现场询问,当场核对;对于由研究者代填写的问卷,调查结束后由调查对象进行核实,保证数据的真实性。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相关分析;对抑郁多元线性回归分析。采用process中的模型4进行中介作用分析,用Bootstrap法对中介作用进行显著性检验。

2 结 果

2.1广州市社区老年人睡眠质量、抑郁现状 PSQI总分为0~20,平均分(6.54±4.08)分,睡眠质量良好者116人(38.67%),中等者81人(27.00%),较差者103人(34.33%)。抑郁平均分为(12.31±4.29)分。无抑郁症状者205人(68.33%),轻度抑郁者79人(26.33%),中到重度抑郁者16人(5.33%)。自我觉知健康水平平均得分为(2.75±0.88)分。PSQI各因子得分和睡眠中断发生频率分别见表1、表2。

表1 老年人PSQI各因子得分情况〔n(%),n=300〕

表2 睡眠中断发生频率〔n(%),n=300〕

2.2不同基本情况老年人睡眠质量、抑郁症状影响因素分析 将PSQI总分≥8作为睡眠障碍组,其他得分范围为睡眠良好组。睡眠障碍发生比例受性别、婚姻状况、受教育程度、个人月收入、居住状况、自我觉知健康水平等因素影响(均P<0.05)。老年抑郁症状发生比例受婚姻状况、受教育程度、经济来源、个人月收入、居住状况、自我觉知健康水平等因素的影响(均P<0.05)。见表3。

表3 老年人睡眠质量及抑郁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

2.3老年人睡眠质量、抑郁、自我觉知健康水平相关分析 睡眠质量、抑郁和自我觉知健康水平两两呈显著正相关(r=0.409、0.516,均P<0.01),抑郁和睡眠质量呈显著正相关(r=0.420,P<0.01)。

2.4老年人抑郁得分的线性回归分析 以性别、年龄、婚姻状况、受教育水平、经济来源、个人月收入、居住状况及睡眠质量总分、自我觉知健康水平得分为自变量,以抑郁得分为因变量进行逐步回归分析。受教育水平、个人月收入、自我觉知健康水平赋值后进入方程。结果显示:自我觉知健康水平、睡眠质量、个人月收入、居住状况、性别等因素进入了抑郁的回归方程。见表4。

表4 抑郁影响因素的回归分析

2.5自我觉知健康水平在睡眠质量和抑郁间的中介作用分析 采用Process程序进行Bootstrap自抽样,考察自我觉知健康水平是否在睡眠质量和抑郁之间起中介作用。采用Process程序的模型4,偏差矫正的置信区间,重复抽样5 000次。结果表明,自我觉知健康水平的中介效应成立,中介效应值为0.21,占总效应的比值为34.65%,中介效应解释了自变量23.43%的方差(抑郁:c=0.595,P<0.001,a=0.108,P<0.001,b=1.906,P<0.001,c'=0.389,P<0.01,95%CI:0.12~0.31)。自我觉知健康水平部分中介了睡眠质量对抑郁症状的影响。

3 讨 论

本研究发现34.33%的广州市社区老年人存在睡眠障碍。周孟孟等〔14〕以安徽农村老人为调查对象,睡眠障碍的检出率为40.4%。曾苗等〔15〕发现四川农村老年人睡眠障碍的检出率为48.33%。吴炜炜等〔16〕发现福州市养老院老人睡眠质量障碍的检出率为54.5%。本研究发现女性较男性的睡眠质量偏低,这与黄彦等〔17〕研究发现一致。本研究显示31.67%的广州社区老年人有抑郁症状。胡建江等〔18〕发现,35.9%的流动老年人显示有抑郁症状。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自我觉知健康水平欠佳、睡眠质量差、收入低、独居、男性等因素显著预测抑郁症状。胡建江等〔18〕也发现居住安排、健康状况是流动老年人抑郁症状发生的主要影响因素。孔宪焜等〔19〕发现居住满意度一般、贫穷、身体健康自评差是老年人抑郁的预测因素。

本研究结果证明了自我觉知健康水平在二者关系间起着“桥梁”的作用。睡眠质量对老年人抑郁心理的预测,部分是通过影响老年人的自我健康水平的感知进而影响抑郁的发生。老年人对自身健康状况的主观评价是老人对自身健康状况及健康危险因素的认知判断。自我觉知健康水平作为一种自我图像,不一定与实际相符,但却可以引发一系列的影响。主观健康较差可能是负向心理社会状况(如离群、负性生活事件、沮丧、工作压力等)的一个共同特征〔20〕。因此可以说,个体对自己健康的自感情况比实际的医学状况更重要。健康水平自我觉知与自信程度是相互影响的。睡眠质量差,老年人倾向于主观评定自己不健康,这又会影响到他们与心理社会有关的体验或活动,老人的内心产生无力感,感到生命已步入迟暮之年,生理功能在逐渐退化,从而产生焦虑抑郁。睡眠质量通过自我觉知健康水平的中介作用对老年人抑郁产生间接效应,这提示我们改善老年人对自身健康状况的消极认知可以预防抑郁症状的出现。社区医务人员一方面要指导老年人采用安全有效的方式改善睡眠;另一方面也要积极做好健康知识宣教,正确解析睡眠与身体实际医学状况之间的关系,增强老年人的控制感,塑造老年人积极健康的自我形象认知,缓解其压力,进而减少老年人抑郁的发生。

猜你喜欢
健康状况状况障碍
声敏感患者的焦虑抑郁状况调查
昆明市大学生口腔健康状况调查
睡眠障碍,远不是失眠那么简单
2019年中国国际收支状况依然会保持稳健
跟踪导练(四)2
跨越障碍
第五节 2015年法学专业就业状况
多导睡眠图在睡眠障碍诊断中的应用
“中小学生身体健康状况下降”问题杂谈
“十五大”前夕的俄共组织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