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氟烷联合丙泊酚、芬太尼在小儿手术麻醉中的应用与效果

2021-09-29 07:20韩雪霜
大医生 2021年11期
关键词:氟烷丙泊酚芬太尼

韩雪霜,张 强

(韶关市曲江区人民医院麻醉科,广东韶关 512124)

小儿由于循环、呼吸及神经系统处于发育阶段,行手术治疗时宜进行全身麻醉,但临床中对小儿麻醉要求较高,需有良好的镇痛、镇静效果。芬太尼为麻醉常用药物,其属于一种强效麻醉镇痛剂,虽镇痛较快,但持续时间较短。丙泊酚是目前临床上应用较为广泛的超短效静脉麻醉药,作用时间为5~10 min,主要用于麻醉诱导、麻醉维持,具有起效快、苏醒迅速等特点,常与其他麻醉药物联合使用[1-2]。七氟烷为吸入性麻醉药物,对气管的刺激性较小,小儿易于接受,个体差异性小,可控性好,诱导与苏醒迅速,镇痛效果较好,在小儿手术中应用效果突出[3]。本研究旨在探讨七氟烷联合丙泊酚、芬太尼用于小儿手术麻醉对患儿血流动力学指标与血清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皮质醇(Cor)、胰岛素(INS)水平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韶关市曲江区人民医院2019年1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40例需接受手术治疗的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20例)和试验组(20例)。其中对照组中男患儿12例,女患儿8例;年龄2~8岁,平均(5.16±1.31)岁;手术类型:腹股沟斜疝8例,扁桃体等离子切除术5例,四肢骨折4例,鞘膜积液2例,隐睾1例。试验组中男患儿11例,女患儿9例;年龄1~8岁,平均(5.12±1.11)岁;手术类型:腹股沟斜疝9例,扁桃体等离子切除术6例,四肢骨折3例,鞘膜积液1例,隐睾1例。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可进行对比分析。诊断标准:参照《小儿麻醉》[4]中的相关诊断标准。纳入标准:择期进行手术者;无手术史及镇静药物使用史者;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5]分级为Ⅰ ~ Ⅱ级者。排除标准:伴有严重意识障碍者;心、肝、肾功能异者;精神行为异常者等。患儿法定监护人签署知情同意书,研究在韶关市曲江区人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下实施。

1.2 方法 两组患儿均在手术全程实施心电监护,给予对照组患儿丙泊酚乳状注射液(广东嘉博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42022076,规格:20 mL∶400 mg)联合枸橼酸芬太尼注射液(宜昌人福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H20123421,规格:2 mL∶0.1 mg)麻醉,建立静脉通路,静脉注射2 mg/kg丙泊酚与2 μg/kg芬太尼,待睫毛反射与意识消失后,给予复方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金陵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南京金陵制药厂,国药准字H20054551,规格:5 mL∶盐酸利多卡因40 mg,薄荷脑6.5 mg)2 mL对患儿咽喉部表面麻醉,插入气管导管半开放回路自主呼吸,采用10 mg/kg丙泊酚与1 μg/kg芬太尼进行麻醉维持,术后送麻醉恢复室进行麻醉复苏。给予试验组患儿吸入用七氟烷(河北一品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73156,规格:250 mL)联合丙泊酚、芬太尼对患儿进行麻醉,首先给予患儿浓度为5%的吸入用七氟烷麻醉诱导,完成气管内插管,然后将七氟烷浓度调至2%~3%进行维持麻醉,临术毕停止七氟烷吸入,并采用4~10 mg/kg丙泊酚与1 μg/kg芬太尼静脉注射麻醉维持至术毕。

1.3 观察指标 ①比较两组患儿麻醉后3 h的麻醉效果,显效:患儿肌肉完全松弛,手术进行顺利,未见不良反应;有效:患儿肌肉达到松弛状态,手术基本顺利进行,偶见不良反应;无效:患儿肌肉基本无松弛,无法进行手术或患儿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导致手术无法进行,延长手术时间[4]。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②比较两组患儿麻醉前与麻醉后5 min血流动力学指标,采用心电监护仪监测患儿心率(HR)、呼吸频率(RR)、血氧饱和度(SpO2)水平,采用血压计检测收缩压(SBP)。③比较两组患儿麻醉前与麻醉后3 h应激介质水平,分别采集患儿静脉血5 mL,以3 000 r/min的转速离心10 min取上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ACTH、Cor、INS 水平。

1.4 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表示,行t检验,多时间点计量资料比较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计数资料以[例(%)]表示,行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麻醉效果 麻醉后3 h试验组总有效率为100.00%,较对照组的70.00%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表1 两组患儿麻醉效果比较[例(%)]

2.2 血流动力学指标 麻醉前与麻醉后5 min两组患儿HR、RR、SpO2、SBP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 2。

表2 两组患儿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

表2 两组患儿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

注:与麻醉前比,P*<0.05。HR:心率;RR:呼吸频率;SpO2:血氧饱和度;SBP:收缩压。1 mmHg=0.133 kPa。

组别 例数 HR(次/min) RR(次/min) SpO2(%) SBP(mmHg)麻醉前 麻醉后5 min 麻醉前 麻醉后5 min 麻醉前 麻醉后5 min 麻醉前 麻醉后5 min对照组 20 118.12±23.61117.93±23.87 23.51±2.34 23.87±2.12 98.18±1.20 97.76±1.31 117.62±19.38118.26±19.74试验组 20 116.23±23.58117.05±23.01 23.76±2.41 23.56±2.98 98.03±1.34 97.89±1.43 119.24±19.01118.31±19.97 t值 0.253 0.119 0.061 0.379 0.373 0.300 0.267 0.008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2.3 应激介质 与麻醉前相比,麻醉后3 h两组患儿血清INS、Cor、ACTH水平均显著升高,试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儿血清应激介质指标水平比较()

表3 两组患儿血清应激介质指标水平比较()

注:与麻醉前比,*P<0.05。ACT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Cor:皮质醇;INS:胰岛素。。

组别 例数 ACTH(pmol/L) Cor(ng/mL) INS(U/mL)麻醉前 麻醉后3 h 麻醉前 麻醉后3 h 麻醉前 麻醉后3 h对照组 20 9.09±1.21 18.31±2.13* 189.86±19.31 231.46±30.18* 5.42±0.69 9.97±1.16*试验组 20 9.07±1.29 13.06±1.62* 188.92±19.23 210.43±27.31* 5.43±0.60 7.23±0.98*t值 0.051 8.774 0.154 2.311 0.049 8.069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3 讨论

在小儿手术治疗中,麻醉与手术的顺利进行在一定程度上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处于生长发育期的儿童,其身体各个器官系统的耐受力差,代偿功能较弱,且血容量与成人相比较小,医护人员在对患儿进行术前麻醉时对药物的选择与用量应谨慎。以芬太尼为主的传统麻醉法,操作较为简单,与丙泊酚联合使用麻醉效果显著,可减少手术后出现的谵妄现象,但可调节性较差,尤其是对扁桃体等离子切除术麻醉来说,由于麻醉量与其作用的时间较难把握,可使肺循环与呼吸道相关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增加[6]。

七氟烷为吸入性麻醉药物,具有呼吸道刺激性小、诱导迅速、血流动力学稳定、苏醒速度快、易控制麻醉深度等优势,对肝、肾功能无明显损害。相关研究发现,七氟烷被用于小儿麻醉时,即使吸入浓度达到8%,患儿喉痉挛、拒吸或屏气发生率仍较低,安全性较高[7]。本研究结果显示,麻醉前与麻醉后5 min两组患儿HR、RR、SpO2、SBP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麻醉后3 h试验组患儿麻醉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表明七氟烷联合丙泊酚用于小儿手术麻醉中麻醉效果较好,且患儿血流动力稳定,安全性高。

过度激活应激反应主要表现为多种内分泌激素的升高,Cor为参与应激反应最重要的激素,其分泌受到ACTH的调控,大量分泌后可刺激INS代偿性释放,机体血清Cor、ACTH、INS水平越高,表明机体的应激反应越强烈。七氟烷作为一种吸入性麻醉药物,可有效缓解患儿紧张和恐惧感;同时其对呼吸系统和消化道的影响较小,患儿在术中和术后出现不良反应的概率较低;且更能有效地抑制气管插管、拔管时对咽喉反射的刺激,进而降低患儿出现应激反应的概率[8]。本研究结果显示,麻醉后3 h试验组患儿血清ACTH、Cor、INS水平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表明七氟烷联合丙泊酚用于小儿手术麻醉对患儿刺激较小,进而可减轻应激反应。

综上,七氟烷联合丙泊酚用于小儿手术麻醉中麻醉效果较好,同时可减轻应激反应,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与应用。

猜你喜欢
氟烷丙泊酚芬太尼
丙泊酚(propofol)
七氟烷和地氟烷与患者术后恢复质量的研究进展
丙泊酚减低EZH2对miR-34a抑制效应与肠癌细胞增殖侵袭能力变化的研究
七氟烷与氯胺酮在小儿短小手术麻醉中应用效果对比分析
瑞芬太尼与芬太尼在全身麻醉术中的应用效果对比
瑞芬太尼、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在淋巴结结核手术中的应用比较
地氟烷与七氟烷用于儿科麻醉的术后恢复效果分析
地佐辛与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用于无痛人工流产麻醉的临床效果研究
吸入用七氟烷药理毒理研究综述
芬太尼,滥用才是毒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