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人说“普通话”吗?

2021-09-29 03:31
文萃报·周五版 2021年38期
关键词:雅言河洛诸侯国

有人会问,古代有没有“普通话”?古人怎么交流呢?

公元前560年,晋国召集北方诸侯商议如何讨伐楚国。晋国大臣范宣子指责北方姜戎的首领驹支挑拨北方诸侯,以致南征楚国出现分裂。此时驹支却不卑不亢,并当场朗诵了一首《诗经·青蝇》:“营营青蝇,止于樊,岂弟君子,无信谗言。”姜戎言语向来与华夏不通,驹支却能朗诵《诗经》,并且亲自与各诸侯国君臣公开辩论,这就涉及到一个语言问题,即驹支说的,究竟是什么语言,能让自身也是说着各种方言的各诸侯国人一听就懂?

难道,先秦时期的中国人,已经说着一门类似今天普通话一样的民族共同语了?

对此,《论语》中给出了答案。《论语》记载,“子所雅言,诗、书、执礼,皆雅言也。”意思是说,孔子在诵读《诗经》《尚书》和主持典礼的时候,都说的是“雅言”——而雅言,正是中国历史上最古老的民族共同语。

语言学家指出,上古时期,“雅”和“夏”相通,所谓雅言即是指夏朝人流传下来的,广泛使用于今天的黄河、洛水一带的河洛古语,由于從夏朝、商朝到周朝都定都于河洛一带,到了东周迁都洛邑后,作为各个诸侯国与天下共主东周交流的共同语,雅言此时开始向洛阳音倾斜,这也就是后世汉人广泛使用的“洛阳读书音”的古老源头。

说起来,无论是位处西北的戎人首领驹支,还是位处今天山东一带的孔子,他们所说的都是春秋战国时期的汉人“普通话”——雅言。而雅言背后的河洛古语,正是今天流传于江浙一带的吴方言,以及存在于福建、广东以及台湾地区的闽方言、客家话、粤语等的共同祖先。

今天,定义普通话时我们会说“普通话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官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通用语。”

但是全国最标准的普通话却不在北京,而位于河北承德,特别是承德市滦平县。承德方言在谱系上属于北京官话——怀(怀柔)承(承德)片,与普通话极为接近。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人民政府非常重视普通话的推广。1953年,我国以承德市滦平县为普通话标准音主要采集地。(据澎湃新闻 9.16)

猜你喜欢
雅言河洛诸侯国
太极三部曲Ⅲ·河洛象
屈原之死
诸子百家周游列国得会多少方言
诸子百家吉游列国得会多少方言
屈原之死
战国时期的商业发展对各诸侯国政治的影响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中国古代的普通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