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歧杆菌四联活菌辅助治疗新诊断2 型糖尿病疗效观察

2021-10-08 02:03云新蕾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21年15期
关键词:四联活菌双歧

云新蕾

(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内科 郑州 450008)

新诊断2 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为常见代谢紊乱综合征,发病特点为高血糖、β 细胞功能缺陷、胰岛素抵抗等,属进展性内分泌疾病,若未及时治疗易引发心血管事件。目前,注射胰岛素类似物为临床治疗T2DM 的常见方案,通过改善生理性胰岛素分泌促进病情恢复。相关研究显示,肠道双歧杆菌与T2DM 病情进展联系密切,可能引发炎症反应[1]。双歧杆菌四联活菌可改善肠黏膜微生物状态,有助于抑制内毒素血症。本研究选取我院收治的新诊断T2DM 患者为研究对象,旨在研究双歧杆菌四联活菌+ 生物合成人胰岛素+ 甘精胰岛素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9 年2 月~2020 年2 月我院收治的90 例新诊断T2DM 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45 例。对照组男24 例,女21 例;年龄36~64 岁,平均年龄(49.62±5.85)岁;病程2~8 年,平均病程(5.24±1.08)年。观察组男27例,女18 例;年龄38~65 岁,平均年龄(50.84±6.37)岁;病程2~9 年,平均病程(5.57±1.29)年。两组基线资料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1)纳入标准:符合T2DM相关诊断标准[2];首次确诊;近2 个月未接受益生菌、抗生素等相关治疗;患者及家属均知情了解本研究并当面签署知情同意书。(2)排除标准:除T2DM外其他类型糖尿病;伴有慢性胃肠道病变;存在糖尿病急慢性并发症;存在肝、肾、心等严重器质性病变;对本研究所用药物存在禁忌证。

1.3 治疗方法

1.3.1 对照组给予生物合成人胰岛素注射液(国药准字J20180012)+ 甘精胰岛素注射液(国药准字J20140052)治疗。每晚睡前给予甘精胰岛素,初始剂量为0.2 U/(kg·d),皮下注射1 次;餐前0.5 h 注射生物合成人胰岛素,初始剂量为0.5 IU/(kg·d),3 次/d。监测餐前血糖,按照血糖调节用药剂量,待血糖达标(空腹血糖4.4~6.0 mmol/L)后维持用量,持续治疗3个月。

1.3.2 观察组于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国药准字S20060010),1.5 g/ 次,温水服用,3 次/d,生物合成人胰岛素、甘精胰岛素剂量用法同对照组,持续治疗3 个月。

1.4 观察指标(1)两组临床疗效对比。(2)对比治疗前后两组血糖控制及β 细胞功能水平,收集患者3 ml 空腹静脉血,检测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BG)、餐后2 h 血糖(2 h PG)水平,通过稳态模型计算β细胞功能,即HOMA-β=20×FIns/(FBG-3.5)。(3)对比治疗前后两组血清炎症介质,包括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4)对比治疗前后两组氧化应激指标,包括晚期氧化蛋白产物(AOPP)、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水平。

1.5 疗效判定标准治疗后FBG 水平控制在4.4~8.0 mmol/L 为显著进步;FBG水平下降>40%为进步;FBG水平下降20%~40%为好转;FBG 水平下降<20%为无效。将显著进步、进步、好转计入总有效。

1.6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22.0 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行χ2检验,P<0.05 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疗效对比观察组总有效率95.56%明显高于对照组80.00%(P<0.05)。见表1。

表1 两组疗效对比[例(%)]

2.2 两组血糖控制及β 细胞功能对比治疗后,两组HbA1c、FBG、2 h PG较治疗前均有降低,HOMA-β 较治疗前均有提高,且观察组改善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血糖控制及β 细胞功能对比( ±s)

表2 两组血糖控制及β 细胞功能对比( ±s)

时间 组别 n HbA1c(%)FBG(mmol/L)2 h PG(mmol/L) HOMA-β治疗前 观察组对照组45 45 tP治疗后 观察组对照组45 45 tP 9.76±1.15 9.69±1.28 0.273 0.786 6.73±0.88 7.41±0.94 3.543<0.001 8.57±1.19 8.48±1.17 0.362 0.718 5.79±0.61 6.51±0.75 4.996<0.001 11.37±1.12 11.76±1.39 1.466 0.146 8.41±1.20 9.47±0.73 5.062<0.001 36.96±4.57 37.14±4.50 0.188 0.851 51.86±5.28 44.79±4.78 6.659<0.001

2.3 两组血清炎症介质水平对比治疗后,两组血清TNF-α、IL-6、hs-CRP 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观察组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血清炎症介质水平对比( ±s)

表3 两组血清炎症介质水平对比( ±s)

时间 组别 n TNF-α(ng/ml) IL-6(pg/ml) hs-CRP(mg/L)治疗前 观察组对照组45 45 tP治疗后 观察组对照组45 45 tP 34.73±5.15 35.23±5.36 0.451 0.653 18.54±3.02 26.83±4.11 10.904<0.001 87.23±13.64 88.13±14.36 0.305 0.761 50.68±9.43 67.62±11.57 7.613<0.001 4.82±0.87 4.79±0.80 0.170 0.865 2.67±0.48 3.22±0.51 5.268<0.001

2.4 两组血清氧化应激指标水平对比治疗后,两组血清AOPP 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GSH-PX 水平较治疗前明显提高,且观察组改善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两组血清氧化应激指标水平对比( ±s)

表4 两组血清氧化应激指标水平对比( ±s)

GSH-PX(μg/ml)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对照组组别 n AOPP(μmol/L)治疗前 治疗后45 45 tP 69.73±12.95 70.33±13.28 0.217 0.829 38.37±8.17 51.26±10.53 6.488<0.001 136.48±21.45 134.67±24.83 0.370 0.712 248.61±40.43 204.57±38.12 5.317<0.001

3 讨论

T2DM 属慢性低度炎症,T2DM 患者通常伴有氧化应激反应异常。氧化应激提高会损害胰岛β 细胞,引发胰岛素抵抗,加剧T2DM 病情。因此抑制炎症介质及氧化应激反应对T2DM 患者治疗具有重要作用。T2DM 发病机制复杂,相关报道指出,肠道双歧杆菌与T2DM 病情进展联系密切,近年来肠道菌群亦为T2DM 发病机制研究方向[3]。

生物合成人胰岛素为传统中、长效胰岛素,可模拟人体胰岛素分泌模式,但易引发低血糖现象,且生物合成人胰岛素药效持续时间短,用量较大。甘精胰岛素为长效胰岛素,通过改变胰岛素理化性质及分子结构,形成皮下微沉淀,减缓肌体吸收速度,进而发挥持久、平缓的作用,与人体生理性胰岛素分泌模式相似,可有效控制血糖,低血糖发生率较低[4]。双歧杆菌四联活菌是结合需氧菌与厌氧菌的方法制成的复方微生态制剂,包含嗜酸乳杆菌、蜡样芽孢杆菌、双歧杆菌、粪肠球菌等有益菌成分,其中嗜酸乳杆菌、双歧杆菌、粪肠球菌可在人体胃肠道形成生物屏障,蜡样芽孢杆菌可定植于胃肠道并消耗氧气,为嗜酸乳杆菌、双歧杆菌等厌氧菌营造生长、繁殖的适宜环境,重建菌群平衡,发挥保护胃肠道、调节血糖代谢紊乱的作用。双歧杆菌四联活菌中的有益菌附着于肠壁并增殖,促进生理性细胞生长,以此提高肠黏膜抵抗力,抵制肠道致病菌,维持肠道正常蠕动;同时,双歧杆菌四联活菌可降低炎症介质分泌以减轻炎症反应,促使肠道通透性下降,胰岛素敏感性增强,抑制氧化应激[5]。相关研究显示,双歧杆菌四联活菌可一定程度改善HOMA-β、FBG、HbA1c 等血清指标,有助于调节胰岛素敏感性,进而改善血糖代谢,达到血糖控制的目的[6]。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后观察组血糖控制、β 细胞功能及血清AOPP、GSH-PX 水平改善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提示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生物合成人胰岛素+ 甘精胰岛素治疗新诊断T2DM患者的疗效显著。

炎症介质水平与T2DM 中的胰岛素抵抗关系密切,其中IL-6、TNF-α 会加重炎症反应,损坏胰岛β细胞,引起胰岛素抵抗;hs-CRP 可引发血管壁慢性炎症[7]。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血清TNF-α、IL-6、hs-CRP 水平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提示双歧杆菌四联活菌+ 生物合成人胰岛素+ 甘精胰岛素治疗新诊断T2DM 可改善患者炎症反应,促进病情恢复。

综上所述,双歧杆菌四联活菌+ 生物合成人胰岛素+ 甘精胰岛素治疗新诊断T2DM 患者的疗效肯定,可有效控制血糖、β 细胞功能水平,改善炎症反应及氧化应激反应。

猜你喜欢
四联活菌双歧
分析Hp阳性消化性溃疡应用含铋剂四联疗法治疗的效果、安全性
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联合蒙脱石散治疗腹泻患儿的效果分析
益生菌产品中双歧杆菌计数培养基的比较研究
超声心动图诊断胎儿法洛四联症的价值
双歧杆菌及其产品缓解肠炎症状的研究进展
酪酸梭菌活菌散剂治疗小儿感染性腹泻对血清IL-6、PCT水平的影响
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蒙脱石散联合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效果分析
绿色四联新能源 缔造智能新家园
提升了养殖 现代养殖离不开活菌
母乳婴儿源产细菌素双歧杆菌的分离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