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签约管理模式对早产儿院外生长发育及生命质量的影响*

2021-10-08 02:03吴隆亮刘丹李薇车翠微莫衬云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21年15期
关键词:早产儿组间出院

吴隆亮 刘丹 李薇 车翠微 莫衬云

(广东省东莞市滨海湾中心医院儿科 东莞 523900)

早产是新生儿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随着近年来年轻生育者生活方式的改变,国内早产儿数量较20 世纪明显增多,目前已成为影响新生儿的重要健康问题[1]。早产儿皮肤薄嫩,伴随毛发、乳腺、胸廓、阴囊等多组织器官发育不良,且机体抵抗力、体温调节能力均比正常新生儿低下,院内短期临床管理虽可针对上述问题予以改善,但患儿出院后仍需注意各方面照护措施的规范性。相关研究指出,常规出院指导干预方案对早产儿居家照护情况难以起到有效协助作用,原因在于大部分患儿父母无法长时间按要求陪伴管理[2],而老年照护者因自身理解能力有限无法达成出院指导制定的要求。故近年来,较常规管理方案更为优质的各类延续性管理模式逐渐运用于早产患儿的院外管理中[3]。医院签约管理模式作为其中较为规范、全面的一种院外管理方案,可通过联络主治医师及相关工作人员,使家庭照护者直接听从相关安排[4],减少照护中不规范措施引起的伤害,改善居家管理效果。本研究将医院签约管理模式运用于早产儿院外管理中,观察对生长发育及生命质量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9 年1 月~2020 年1 月于我院就诊的98 例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9 例。观察组男26 例,女23 例;胎龄29~36 周,平均(32.05±1.85)周;体质量1 264~2 010 g,平均(1 658.49±225.59)g;照护家属文化程度:大专及以上19 例,高中22 例,初中及以下8 例。对照组男24 例,女25例;胎龄28~35 周,平均(31.96±1.74)周;体质量1 230~2 005 g,平均(1 629.36±236.14)g;照护家属文化程度:大专及以上18 例,高中24 例,初中及以下7 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5]:(1)出生胎龄不足37 周;(2)体质量低于2 500 g,头围小于33 cm;(3)患儿家属对本研究知情同意。排除标准:(1)存在先天性畸形者;(2)合并遗传性脏器功能异常者;(3)患儿家庭条件无法满足院外随访、管理及问卷填写要求者。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

1.2 干预方法对照组接受常规出院指导,按指导内容进行家庭管理。指导内容主要包括居室环境、保暖方案、管理注意事项、药物用法用量及按时复诊等,并提倡母乳喂养,告知相关咨询热线。观察组实施医院签约管理模式。出院前签署院外照护服务协议,并记录家庭住址、联系方式,分配责任护士对患儿具体情况、照护需求进行了解,并定期随访及提供照护服务。出院后首次随访需对患儿母亲讲述母乳喂养的重要性,引导患儿母亲参与喂养训练,学习奶具使用方法、配奶喂奶方法及母乳喂养注意事项,并配合实际操作,讲解环境清洁、保暖措施、患儿沐浴办法、尿裤更换、喂药(钙剂、铁剂、维生素)等护养步骤,随后由患儿母亲提出相关疑问并予以解答,离开前保存微信、电话等联系方式,用于再次答疑或随访[6]。初次上门随访后,通过微信平台与患儿家属每日进行定时沟通,以照护措施方法的巩固和监督与实施效果的评估作为主要交流内容,并对家属新产生的疑问予以解答,若存在难以现场解决的问题,可安排责任护士进行微信视频教学,并对患儿发育情况进行视觉评估,引导家属每周对患儿体质量、身长进行简单测量。远程指导家属对患儿行常规抚摸、被动操、感官训练等,并采取微信视频的方式由责任护士评估家长操作准确度,对相关不足予以指导,使相关干预措施顺利进行。

1.3 评估标准采用格里菲斯发育评估量表中文版(GDS-C)评估儿童运动协调能力,主要从粗大运动、手眼协调、视觉表现、听力语言4 个领域进行评估,得分越高表示运动协调能力越良好。采用Kaplan 生命质量指数(QWB)评估受试者生命质量,主要从生理活动、社会活动、移动3 个领域进行评估,得分越高表示生命质量越高[7]。

1.4 观察指标观察记录两组干预前及干预6 个月后生长发育情况(身长、体质量、头围)、运动协调能力(GDS-C 评分)、生命质量(QWB 评分)。

1.5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1.0 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组间比较,组内同期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生长发育情况比较干预6 个月后,两组身长、体质量、头围均较干预前显著升高,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生长发育情况比较( ±s)

表1 两组生长发育情况比较( ±s)

组别 时间 n 身长(cm) 体质量(kg) 头围(cm)观察组干预前干预6 个月后49 49 tP对照组干预前干预6 个月后49 49 tPt 干预后组间P 干预后组间43.58±2.25 66.53±3.73 36.879<0.001 44.25±2.09 64.98±2.25 47.252<0.001 2.490 0.014 1.66±0.23 7.24±0.48 71.432<0.001 1.63±0.24 6.98±0.41 77.282<0.001 2.883 0.004 29.83±1.62 40.31±1.52 33.023<0.001 29.53±1.75 39.36±1.25 31.996<0.001 3.379 0.001

2.2 两组GDS-C 评分比较干预6 个月后,两组GDS-C 各项评分均较干预前显著升高,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GDS-C 评分比较(分, ±s)

表2 两组GDS-C 评分比较(分, ±s)

组别 时间 n 粗大运动 手眼协调 视觉表现 听力语言观察组干预前干预6个月后49 49 tP对照组干预前干预6个月后49 49 tPt 干预后组间P 干预后组间31.58±3.25 51.53±2.73 32.901<0.001 31.25±3.89 49.95±3.25 25.823<0.001 2.605 0.010 30.39±4.27 49.92±4.18 22.878<0.001 30.57±4.07 47.75±3.16 23.339<0.001 2.898 0.004 30.83±5.62 60.31±6.72 23.556<0.001 30.53±4.75 56.57±7.09 21.359<0.001 2.680 0.008 31.58±3.25 62.46±4.79 37.343<0.001 31.06±3.39 59.87±4.27 36.989<0.001 2.825 0.005

2.3 两组QWB 评分比较干预6 个月后,两组QWB 各项评分均较干预前显著升高,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QWB 评分比较(分, ±s)

表3 两组QWB 评分比较(分, ±s)

组别 时间 n 生理活动 社会活动 移动观察组干预前干预6 个月后49 49 tP对照组干预前干预6 个月后49 49 tPt 干预后组间P 干预后组间7.36±1.51 17.26±1.96 28.008<0.001 7.34±1.41 16.45±1.72 28.672<0.001 2.174 0.032 6.36±1.35 14.48±2.31 21.244<0.001 6.28±1.42 13.51±2.17 19.515<0.001 2.142 0.034 5.39±1.03 9.44±1.24 17.586<0.001 5.31±1.17 8.74±1.23 14.143<0.001 2.805 0.006

3 讨论

早产儿因身体各方面发育情况欠佳,患儿往往存在多方面功能不足,具体可表现为吞咽能力、免疫力、代谢功能低下,易受外界影响发生感染、腹泻,甚至导致患儿死亡。临床为预防不良现象发生,对早产儿采取精密的院内管理措施,但仍无法彻底满足患儿出院后的家庭照护需求。

近年来,随着临床管理理念的不断进步,许多慢性疾病患者出院后自我管理需求逐渐被纳入医院管理的改善目标,从而诞生了延续性、个体化居家管理等多种符合病情特点的管理方案。医院签约管理模式作为其中规范程度较高的一种,院方以签约手段打消患者家属对院外管理的疑虑,并通过提供专业性强的管理指导,使没有医学背景的家属管理方式更趋于合理、专业化,且同时根据家属执行情况及患者病情进展,给予最新的指导,避免传统出院指导的一成不变性,使管理措施更加灵活[8]。而近年来,随着微信平台在管理随访中的运用,其便捷性得到广泛认可[9],提示医院签约管理模式亦可引入微信随访、交流办法。本研究经6 个月干预后,两组身长、体质量、头围均呈上升趋势,其中观察组上升幅度更明显,提示医院签约管理模式利于促进早产儿院外生长发育。猜测原因在于观察组患儿家属接受随访责任护士现场教学,在母乳喂养、环境处理、被动训练等方面更具规范性,患儿营养水平改善较为明显,具体表现为患儿身长、体质量、头围等生长发育指标的改善[10]。

近年来,临床管理通过早期康复训练改善早产儿、运动能力发育情况,目前已取得显著成效。但相关研究显示,大多数康复训练均于患儿住院期间进行,家庭护养中对这一方面的重视程度仍然不足[11],若院内与院外的管理条件相差太多,不利于早产儿按照预期目标恢复。本研究中,两组6 个月干预后的GDS-C、QWB 各项评分均呈现上升趋势,观察组变化趋势更显著,提示医院签约管理模式利于早产儿运动协调能力及生命质量的改善。猜测原因相较于常规管理措施,医院签约管理模式将患儿家庭亦作为管理场所,通过上门随访及微信视频平台,将环境温湿度调整、喂养指导及早期被动康复训练作为常规管理办法教授于患儿家属,并定期联络评估实施情况,使相关措施落实到位,患儿居家管理质量明显提升,从而更利于早产儿运动协调能力提高,同时亦保证其生命质量的改善。

综上所述,在早产儿院外护养中采用医院签约管理模式效果显著,利于促进其生长发育,提高运动协调能力,同时亦有助于患儿生命质量改善。

猜你喜欢
早产儿组间出院
A case of conjunctiv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with spheroidal degeneration: a clinicopathological study
54例COVID-19患者出院1个月后复诊结果分析
复方血栓通胶囊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局部血流及微炎症反应的影响观察
早产儿如何护理及喂养
早产儿长途转诊的护理管理
晚期早产儿轻松哺喂全攻略
要背沟,不要“虎背熊腰”
第五回 痊愈出院
体育特长生训练方法浅议
早产儿的家庭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