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肾活血汤加减治疗老年性眩晕60 例的疗效观察

2021-10-08 02:03苏伟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21年15期
关键词:汤加减老年性活血

苏伟

(河南省社旗县人民医院中西医结合科 社旗 413300)

老年性眩晕作为一种反复发作的慢性疾病,患者多以乏力、目眩及头晕等表现为主,多由前庭功能病损所致的位置性或运动性幻觉。目前老年性眩晕西医治疗主要以倍他司汀等血管扩张剂控制患者病情,改善眩晕症状,但易反复发作,长期应用不良反应较多[1]。老年性眩晕属于中医学中的“眩晕”范畴,患者先天不足或后天失养,诸脏腑均可受累,脏腑气血亏虚,临床上多从“肾虚、血瘀”论治,以补肾活血为主治[2]。鉴于此,本研究观察补肾活血汤加减治疗老年性眩晕60 例的疗效,并与常规西药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研究获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选择2018 年2 月~2021 年1 月于我院治疗的120 例老年性眩晕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 例。观察组男35 例,女25例;年龄53~78 岁,平均年龄(66.32±2.13)岁;病程3~59 个月,平均病程(25.16±5.37)个月。对照组男32 例,女28 例;年龄55~79 岁,平均年龄(66.28±2.16)岁;病程3~56 个月,平均病程(25.24±5.36)个月。两组一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入选标准(1)纳入标准:临床症状表现及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确诊;中医诊断标准符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3]辨证肾虚血瘀型,视物旋转或晃动,目眩,眩晕,头痛,心悸,失眠,耳鸣耳聋,健忘,脉细涩,舌黯有瘀斑;签署知情同意书;精神状态良好。(2)排除标准:由于眼病、脑血管病或颅内占位性病变所致的眩晕;肝、肾功能不全;无法耐受倍他司汀等药物治疗;存在肺栓塞病史;患有严重血液病或肿瘤。

1.3 治疗方法对照组采用盐酸倍他司汀片(国药准字H31022080)治疗,4 mg/ 次,3 次/d。同时减少体位改变、声光刺激,发作期宜卧床休息,针对性采用降压、降糖治疗。于对照组基础上,观察组采用补肾活血汤加减治疗,方药组成:赤芍、丹参、枸杞、山药、桑寄生、杜仲、山茱萸各20 g,泽泻、川牛膝、川芎、熟地黄各15 g,炙甘草10 g。随症加减:气虚自汗、神疲乏力加黄芪、党参;头痛重加蔓荆子;遇寒加重、畏寒肢冷加巴戟天、菟丝子;五心烦热重加黄柏、知母、地骨皮。将上述药物送入药剂科煎煮,取水800 ml 煎煮至400 ml,2 次/d,分早晚服用。两组均连续治疗4 周。

1.4 评价指标(1)临床疗效[4]:治疗4 周后评估疗效,眩晕症状消失,对日常生活无影响为痊愈;眩晕症状明显改善,日常生活基本正常为显效;活动中存在轻度眩晕,静止时消失为有效;临床症状未改善为无效。总有效为有效、显效及痊愈之和。(2)中医证候积分:治疗前、治疗4 周后依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3]中标准评估,依据症状严重程度(无、轻度、中度、重度)评分为0 分、1 分、2 分、3 分,评分越高则症状越严重。(3)相关血管血流速度:治疗前、治疗4 周后采用深圳Delica 经颅多普勒超声测定基底动脉(BA)、右侧椎动脉(RVA)、左侧椎动脉(LVA)血流速度。(4)不良反应:胃肠道反应等。

1.5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2.0 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以%表示,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s)表示,用t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对比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对比[例(%)]

2.2 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及相关血管血流速度对比两组治疗前中医证候积分及BA、RVA、LVA 血流速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BA、RVA、LVA 血流速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及相关血管血流速度对比( ±s)

表2 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及相关血管血流速度对比( ±s)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

LVA(cm/s)治疗前时间 组别 n 中医证候积分(分)BA(cm/s)RVA(cm/s)对照组观察组60 60 tP治疗后 对照组观察组60 60 tP 11.05±2.34 10.86±2.29 0.450 0.654 6.38±1.25*3.91±0.86*12.610 0.000 23.68±6.81 23.74±6.75 0.049 0.961 29.35±5.49*33.20±6.37*3.546 0.001 20.86±4.19 20.93±4.24 0.091 0.928 28.41±5.67*31.69±6.35*2.985 0.004 21.79±4.82 21.83±4.75 0.046 0.964 25.97±5.83*28.49±6.18*2.298 0.023

2.3 两组不良反应对比治疗期间仅对照组出现胃肠道反应3 例,但未对治疗造成影响。

3 讨论

老年性眩晕患者病情易反复,缠绵不愈,对患者日常生活及工作影响较大。经研究发现,椎- 基底动脉硬化或受到压迫会造成局部缺氧缺血,进而导致脑功能障碍,诱发老年性眩晕[5]。西医治疗多以扩张脑血管、改善脑细胞代谢及抑制血小板聚集等对症治疗为主,虽然能够于一定程度上缓解眩晕症状,但治疗后极易反复发作,且长期服用西药治疗副作用较大,治疗效果难以令人满意[6~7]。

历代医家对眩晕认识不一,眩晕在中医学早期便有研究,最早见于《内经》中。中医学认为该病病机虚实夹杂,病位在脑,为瘀血阻络、肾精不足[8]。中医中药治疗具有无创及安全性高等优点,从“整体、辨证论治”角度出发,对患者机体状态进行全面调理,用于治疗眩晕具有广阔前景。补肾活血汤方中赤芍、丹参活血祛瘀;枸杞、山药滋阴补肾、补肾养胃;桑寄生、杜仲补肾益气;山茱萸涩精固脱、滋补肝肾;泽泻、川牛膝泻肾浊、引血下行;川芎、熟地黄活血行气、填精益髓、补益肝肾;炙甘草调和诸药。全方共奏活血化瘀、补肾填精之效。同时依据病情随症加减,灵活化裁,可增强治疗效果[9]。经现代药理学研究证实,补肾活血汤具有抑制血小板聚集、改善微循环作用,可调节脑部供血[10]。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BA、RVA、LVA 血流速度均高于对照组,治疗期间仅对照组出现胃肠道反应3 例。提示在老年性眩晕患者中采用补肾活血汤加减治疗,有利于改善脑供血,减轻眩晕症状,在增强治疗效果外,不良反应少,临床应用安全有效。但本研究中仅纳入120 例患者,研究样本量较小,仍需经后续深入研究,以进一步探讨补肾活血汤加减治疗老年性眩晕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综上所述,补肾活血汤加减治疗老年性眩晕是安全可行的,在改善患者症状及脑血供方面效果确切,临床应用安全性较高。

猜你喜欢
汤加减老年性活血
补肾活血方联合枸橼酸氯米芬在排卵障碍性不孕症中的应用
Modified Gexiazhuyu decoction (膈下逐瘀汤加减方) alleviates chronic salpingitis via p38 signaling pathway
丹芎活血片对瘀血型膝痹病的效应研究
中医针灸推拿治疗老年性便秘的应用效果分析
保元汤加减治疗冠心病的临床观察
复方参蓉汤加减治疗脾肾两虚型斑秃的临床疗效观察
心律失常患者应用炙甘草汤加减治疗的临床研究
温针灸配合中药塌渍治疗老年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
Multicenter Randomized Double-Blind Controlled Clinical Study of Huoxue Tongluo Recipe (活血通络方) External Washing in the Treatment of Chemotherapy-Induced Peripheral Neuropathy
温和灸治疗老年性夜尿增多症5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