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侧裂入路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疗效观察

2021-10-08 02:03陈东甫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21年15期
关键词:骨瓣开颅清除率

陈东甫

(河南省长垣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 长垣 453400)

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Hypertensive Basal Ganglia Hemorrhage, HBGH) 为临床常见脑血管疾病,具有发病急骤、病情重、致残率高等特点,患者临床多表现为恶心、呕吐、昏迷等症状,严重者会出现脉搏减慢、呼吸障碍、中枢性衰竭等,严重危及患者生命安全[1~2]。骨瓣开颅颞中回入路手术为临床针对HBGH 患者的常用治疗手段,可有效清除血肿,但对机体产生创伤较大,术后易引发肺部感染、癫痫、脑疝等并发症,影响预后。近年来,随医疗技术不断发展,显微技术已逐步应用于临床神经外科开颅手术中, 显微镜下经侧裂入路开颅血肿清除术(Craniotomy to Clean Hematoma, CCH) 具有创伤小、准确性高等优势[3]。本研究旨在探究显微镜下经侧裂入路CCH 治疗HBGH 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8 年6 月~2020 年5 月我院收治的100 例HBGH 患者,按手术方案不同分为A 组和B 组,各50 例。A 组女21 例,男29 例;年龄44~77 岁,平均(60.48±5.26)岁;病程1~5 h,平均(3.29±0.67)h;身体质量指数19.3~27.4 kg/m2,平均身体质量指数(22.46±1.13)kg/m2。B 组男28 例,女22 例;年龄43~77 岁,平均(61.08±5.21)岁;病程1~5 h,平均(3.35±0.61)h;身体质量指数18.9~27.6 kg/m2,平均身体质量指数(22.73±1.04)kg/m2。两组基线资料(年龄、性别、病程、身体质量指数)均衡可比(P>0.05)。

1.2 纳入排除标准(1)纳入标准:经MRI、头颅CT、DSA 等检查确诊为HBGH;符合手术指征;患者家属知情本研究,签署知情同意书。(2)排除标准:伴呼吸衰竭;有精神疾病史;患颅内肿瘤;合并严重器质性疾病、血液系统疾病;双侧瞳孔散大。

1.3 手术方法两组均行气管插管全麻,术后即刻及术后12 h 复查CT,了解血肿清除情况及再出血情况,并予以常规抗感染、脱水降颅压、维持水电解质平衡、营养支持等综合处理。

1.3.1 A 组接受显微镜下经侧裂入路CCH 治疗。颞骨处钻孔,以铣刀作直径3~5 cm 骨瓣,悬吊硬脑膜,并予以125 ml 20%甘露醇注射液(国药准字H51022149)静滴;切开硬脑膜(十字型),在显微镜辅助下将基底池打开,释放脑脊液,松解蛛网膜(外侧裂中上部),将血管分离;打开侧裂池,显露大脑中动脉及下方岛叶前外侧,切开岛叶皮层1.0~1.5 cm(要求选择无血管区),将血肿吸出(多角度实施);电凝止血,同时以生理盐水冲洗,分层关颅,引流管放置于硬膜外。

1.3.2 B 组接受骨瓣开颅颞中回入路手术治疗。作10~15 cm 额颞切口(马蹄形),骨瓣9 cm×10 cm,经颞中回入路,确认血肿腔,清除血肿原则同A组,减张修补缝合,常规留置引流管。

1.4 观察指标(1)围术期指标:手术时长、住院时长、术中失血量、术后昏迷结束时间。(2)血肿清除率。(3)术后3 个月以日常生活能力评估疗效,Ⅴ级:植物生存;Ⅳ级:意识清楚,但需长期卧床;Ⅲ级:可拄拐行走;Ⅱ级:可独立生活;Ⅰ级:日常生活完全恢复。(4)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包括消化道出血、肺部感染、癫痫、脑疝、术后再出血。

1.5 统计学分析采用软件SPSS22.0 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进行Ridit 分析,采用U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围术期指标对比与B 组对比,A 组术后昏迷结束时间、手术时长、住院时长较短,术中失血量较少(P<0.05)。见表1。

表1 两组围术期指标对比( ±s)

表1 两组围术期指标对比( ±s)

组别 n 手术时长(min)术后昏迷结束时间(h)A 组B 组住院时长(d)术中失血量(ml)50 50 tP 105.62±23.77 142.83±27.62 7.221<0.001 17.81±4.62 24.37±5.06 6.770<0.001 94.82±20.56 276.54±45.15 25.901<0.001 6.12±2.56 8.94±2.65 5.412<0.001

2.2 两组血肿清除率对比A 组血肿清除48 例,血肿清除率为96.00%(48/50);B 组血肿清除40例,血肿清除率为80.00%(40/50)。与B 组比较,A组血肿清除率明显更高(χ2=6.061,P=0.014)。

2.3 两组疗效对比A 组疗效优于B 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疗效对比[例(%)]

2.4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与B 组对比,A 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较低(P<0.05)。见表3。

表3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例(%)]

3 讨论

HBGH 为临床常见神经外科疾病,多是由于情绪激动、过度体力劳动、脑力劳动及其他因素导致血压剧烈升高,造成脑血管发生破裂出血所致,其中以豆纹动脉破裂最为多见[4~5]。HBGH 发病凶险且急骤,发病20~30 min 即会形成血肿,严重者可造成死亡[6]。因此,临床应采取积极有效措施,以控制病情进展。

临床针对HBGH 患者多以骨瓣开颅颞中回入路手术治疗,该术式可于直视下将血肿清除,但医源性损伤相对较大,易对机体正常脑组织产生一定程度的损伤,进而易引发癫痫等后遗症发生。与骨瓣开颅颞中回入路手术治疗HBGH 相比,显微镜下经侧裂入路CCH 具有以下几点优势:(1) 外侧裂入路,经脑组织自然间隙进至血肿腔,与其中心区域更接近,利于缩短术中操作路径,加之显微镜放大功能,可使术野更加清晰,更利于术者操作,进一步缩短手术时长[7];(2)利用显微镜放大功能,术野更加清晰,更利于清除血肿,且更易找出出血责任血管,更利于精准止血,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3)通过脑组织自然间隙进入血肿腔,加之显微镜辅助,可有效避免对传导纤维束及颞叶产生损伤,减少脑压板对脑组织长时间牵拉,进而有效避免加重脑组织损伤及神经功能损伤,减少医源性损伤,更利于患者术后快速恢复[8~9]。本研究结果显示,与B 组对比,A 组术后昏迷结束时间、手术时长、住院时长较短,术中失血量较少,血肿清除率明显更高(P<0.05);A 组疗效优于B 组(P<0.05);与B 组对比,A 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较低(P<0.05)。可见显微镜下经侧裂入路CCH 治疗HBGH 在缩短手术时长方面更具优势,且更能有效清除血肿,减少术中失血量,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更利于患者术后身体恢复,提高疗效。但行显微镜下经侧裂入路CCH 时仍需注意该术式操作相对复杂,对施术者技术要求较高。此外,该术式不适用于血肿量>70 ml、颅内压严重升高者,因上述类型患者外侧裂分离较困难,易对脑组织在成牵拉性损伤,应严格掌握适应证。

综上所述,显微镜下经侧裂入路CCH 治疗HBGH 能有效提高手术疗效,具有出血少、手术时长短、术后恢复快、血肿清除率高、并发症少等优势,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骨瓣开颅清除率
为什么开颅去骨瓣减压术后不建议做有创颅内压监测
膀胱镜对泌尿系结石患者结石清除率和VAS评分的影响
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应用于高血压脑出血治疗中的疗效
改良外伤大骨瓣手术在重型脑外伤患者治疗中的应用
昆明市女性宫颈高危型HPV清除率相关因素分析
浅析标准大骨瓣开颅减压术在颅脑损伤治疗中的临床效果
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与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疗效比较分析
双侧标准大骨瓣开颅去骨瓣减压术与双额冠状切口开颅去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疗效比较
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评价
常规血液透析联合血液透析滤过、高通量血液透析治疗尿毒症临床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