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知信行理论护理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磷控制的影响

2021-10-08 02:03方莉邓弘朱秀莲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21年15期
关键词:维持性效能依从性

方莉 邓弘 朱秀莲

(广东省东莞常安医院血液净化室 东莞 523560)

高磷血症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常见并发症,研究显示我国血液透析患者高磷血症的患病率高达约78%,血清磷达标率约为50.2%[1]。因磷在体内的分布特性导致透析方式清除血磷有限,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低磷饮食控制及服用磷结合剂自我效能和遵医行为是血磷控制的主要影响因素,因此提高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磷控制自我效能和遵医行为具有重要意义。大量研究表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生活质量显著较低[2]。知信行模式是行为改变应用较完善的模式,其理论是将人类行为的改变分为获取知识、产生信念和形成行为3 个连续过程,以达到缓解病情、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3],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类患者的自我管理中,并取得了良好效果。但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管理中尚未完全展开,因此本研究探讨此模式用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磷控制和遵医行为的效果,为其血磷管理提供参考。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7 年2 月~2018 年9 月在本院治疗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70 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5 例。入组标准:2017 年2 月~2018 年9 月在我院首次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透析治疗时间≥6 个月,每周透析≥2 次,每月2 次血液滤过;18 岁以上的患者,男女不限;意识清楚,沟通无障碍,会使用微信软件,有阅读理解能力。排除标准:无法自理的患者;已行甲状旁腺切除术后的患者;病情严重或合并有其他严重疾病,不适合参加临床研究者。最终干预组完成随访34 例,男24 例,女10 例;平均年龄(48.33±6.34)岁。对照组完成随访33 例,男21 例,女12 例;平均年龄(47.25±6.42)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且患者及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护理方法两组均行常规护理,进行健康宣教,内容包括肾病相关知识、透析原理、血磷代谢相关知识、低磷饮食的选择和遵医嘱服用磷结合剂等。干预组在此基础之上进行基于知信行理论的护理。组建护理团队,包括主管护师1 名、肾病内科副主任医师1 名、血液透析室专科护士5 名。团队负责制定宣传和护理内容。建立干预组微信群,将干预组患者拉入群中,护理具体措施包括:知识宣教,每2~3 天在群中进行疾病和透析的相关知识宣传,每次宣传内容字数在300 字以内;生活干预,团队人员在群内负责对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遇到与疾病和透析相关的困惑进行答疑;信念培养:团队与所分管患者进行及时沟通,增强患者血磷控制自我管理的信心。

1.3 观察指标评价患者干预前及干预3、6 个月后血磷和血清清蛋白水平,以及血磷控制自我效能得分[4]和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评分[5]。此外采用自制《维持性血液透析依从性调查量表》(该问卷重测信度为0.813,Cronbach's α系数为0.838),采用Likert 4 分级评定法完全做到、基本做到、有时做到、做不到分别评定为4、3、2、1 分,分值越高,提示治疗依从性越佳。分值范围为4~16 分,其中<6 分评定为不依从;6~12 分评定为部分依从;13~16 分评定为完全依从。总依从率= 完全依从率+ 部分依从率。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2.0 统计学软件分析,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表示,采用χ2检验,判断组间差异是否有显著性,所有统计P<0.05 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依从性情况比较两组干预3 个月后依从性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6 个月后,干预组总依从率97.06%显著高于同时期对照组总依从率78.79%(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依从性情况比较[例(%)]

2.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血磷控制自我效能得分、血磷和血清清蛋白比较干预3、6 个月后,两组患者血磷控制自我效能得分显著提高(P<0.05),且干预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血磷水平显著降低(P<0.05),且干预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血清清蛋白未见明显变化(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血磷控制自我效能得分、血磷和血清清蛋白比较( ±s)

表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血磷控制自我效能得分、血磷和血清清蛋白比较( ±s)

血清清蛋白(g/L)干预组组别 n 时间 血磷控制自我效能得分(分)血磷(mmol/L)34对照组33干预前干预3 个月后干预6 个月后干预前干预3 个月后干预6 个月后t 干预前P 干预前t 干预3 个月后P 干预3 个月后t 干预6 个月后P 干预6 个月后27.32±2.51 31.56±2.34 35.42±2.84 27.26±2.63 29.01±1.28 31.22±2.31 0.095 0.924 5.555 0.000 6.650 0.000 2.13±0.18 1.67±0.12 1.35±0.11 2.08±0.16 1.86±0.14 1.79±0.12 1.203 0.234 5.957 0.000 15.632 0.000 41.45±2.28 41.33±2.12 40.57±2.02 41.62±1.25 40.77±2.06 41.18±1.38 0.380 0.706 1.097 0.277 1.447 0.153

2.3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GQOLI-74 各维度评分比较干预3、6 个月后两组患者GQOLI-74 各维度评分均有所升高,其中干预组升高更加明显(P<0.05),且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GQOLI-74 各维度评分比较(分, ±s)

表3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GQOLI-74 各维度评分比较(分, ±s)

组别 n 时间 物质生活状态 躯体功能 心理功能 社会功能干预组34对照组33干预前干预3个月后干预6个月后干预前干预3个月后干预6个月后t 干预前P干预前t 干预3个月后P干预3个月后t 干预6个月后P干预6个月后46.22±2.33 49.49±2.71 51.23±2.34 46.17±2.45 47.33±3.32 49.63±3.15 0.086 0.932 2.913 0.005 2.355 0.022 48.24±4.18 54.35±4.23 59.94±4.09 48.32±3.22 49.59±4.25 51.79±3.11 0.088 0.930 4.594 0.000 9.198 0.000 51.29±5.22 55.28±5.23 65.35±5.15 51.42±4.35 52.27±5.01 57.64±4.12-0.111 0.912 2.406 0.019 6.777 0.000 49.16±5.27 56.74±5.68 61.62±4.77 48.17±4.97 49.89±5.01 51.38±4.67 0.791 0.432 5.239 0.000 8.879 0.000

3 讨论

磷是组成人体的必需元素之一,血磷及其循环调控激素——甲状旁腺激素、1,25- 羟维生素D3等多种体液因素的共同交互作用,共同维持体内矿物质代谢平衡。肾功能减退,排磷作用显著下降,可导致磷潴留[6]。长期高磷刺激可引起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肾性骨营养不良以及心血管系统并发症和肾功能恶化等,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增加了病死率[7~9]。目前高磷血症的防治主要手段包括健康教育和限制磷的摄入等。因此对患者进行及时有效的宣传教育和行为干预对于控制疾病进展,提高依从性和生活质量具有积极意义。知信行理论模式,对患者的宣教健康知识及改变其健康信念入手,以帮助服务患者形成正确的认知,增强其健康的信念,从而主动采取积极的预防性措施[10~12]。目前知信行模式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类患者的自我管理中,但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管理中尚未完全展开,因此本研究探讨此模式用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磷控制和遵医行为的效果。研究发现基于知信行模式的护理可以有效提高患者依从性,显著提升患者生活质量,有效降低维持性透析患者血磷水平[13~14]。

基于知信行模式的护理可以综合干预患者日常生活中的环境因素和心理因素,提高患者对高磷血症和透析的正确认识程度,因此可以有效提高患者依从性,显著提升患者生活质量,有效降低维持性透析患者血磷水平。随着患者的依从性提高,其对医嘱中生活因素的关注也会提高,可以进一步提高生活质量,进而进一步提高患者依从性,开启护理的良性循环。因此,基于知信行模式的护理,对于维持性透析患者提高依从性,提升患者生活质量,以及有效控制血磷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基于知信行理论的护理可以有效控制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磷水平,提高患者依从性,提升生活质量。

猜你喜欢
维持性效能依从性
八段锦运动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睡眠质量改善有效性的meta分析
迁移探究 发挥效能
应用PDCA循环法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对医院感染的影响
计划行为理论在药物依从性方面的应用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疾病不确定感现状及研究进展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体液分布情况与营养状况的关系
人文关怀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的临床应用分析
中药药学服务对患者依从性的干预作用研究
充分激发“以工代赈”的最大效能
健康教育对改善癫痫患儿治疗依从性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