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德育渗透厦门中职学校龙舟运动的实践研究

2021-10-10 14:41陈桢楷周婷婷
当代体育科技 2021年27期
关键词:集美厦门市龙舟

陈桢楷 周婷婷

(集美工业学校 福建厦门 361022)

1 龙舟运动在厦门中职学校开展的现状

通过对厦门中职学校进行抽样调查得出(见表 1),在厦门市中职学校中,28.57%的学校开展龙舟运动比较积极,71.43%的学校开展龙舟运动并不积极。笔者走访发现自“嘉庚杯”“敬贤杯”海峡两岸龙舟赛开展以来,集美工业学校和厦门工商旅游学校的校园龙舟运动已经成为校园体育的特色项目,经常与省内外高校、职业院校龙舟队进行交流比赛[1]。特别是集美工业学校把龙舟运动纳入学校体育课程中,龙舟精神成为学校三大精神之一。

表1 厦门市中职学校是否开展龙舟运动(n=7)

2 厦门中职学校全面推广龙舟运动的可行性

通过查阅相关可行性研究和走访调查,分析得出影响厦门市中职学校龙舟运动开展的环境因素可分为外部环境与内部环境两大方面。其中,厦门中职学校开展龙舟运动的外部环境包含人文环境、项目优势2个维度;内部环境包含校领导重视程度、学生兴趣程度、体育场地设施3个维度。

2.1 厦门中职学校全面推广龙舟运动的外部环境

2.1.1 人文环境优势

厦门市集美区已连续多年成功举办海峡两岸龙舟赛(“嘉庚杯”“敬贤杯”),在国内外产生了良好的赛事影响。自2006年开始,集美区政府将其提升为海峡两岸龙舟文化节,同时举办“龙舟文化论坛”和“诗歌文化节”等活动,使之渐渐成为一张地域文化名片,提高了厦门市集美区在海内外的知名度[2]。

2.1.2 龙舟项目优势

龙舟运动进中职校园的好处在于能够加深学生对端午文化的理解和德育教育。划龙舟是一项体育运动,也是一项集体活动,需要参与者之间互相配合,齐心协力。因此,划龙舟也可以视为是对学生的一种德育教育,可以增强学生的团结精神,形成同舟共济、团结协作的氛围,树立互相尊重、互相理解、互相支持、互相配合的集体观念,可以增强班级的集体凝聚力。龙舟进校园,能够让端午文化变得触手可及,也能够让学生接受集体教育,在提升学生对端午节的认识、增强学生的集体意识等方面具有积极和深远的意义[3]。

2.2 厦门市中职学校全面推广龙舟运动的内部环境

2.2.1 学校领导的重视程度

根据对中职学校领导关于厦门中职学校全面推广龙舟运动的持有态度的问卷调查统计可知,仅有5.25%的学校领导选择该项目“不可行”,19.75%的学校领导持选择“有待探讨”,17.75%的学校领导选择“可行”,57.25%学校领导选择“非常可行”。多数学校领导认可龙舟运动是一项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的运动,支持在校开展。

2.2.2 学生参加龙舟运动的兴趣程度

从图1可看出,学生对学校开展龙舟运动的兴趣浓厚,“非常有兴趣”和“有兴趣”的学生分别占调查总数的41.57%和35.40%,“值得尝试”和“没兴趣”的分别为14.60%和8.43%。多数接触过龙舟运动的中职学生对此项运动较为感兴趣,并渴望学习。

图1 学生对龙舟运动的兴趣程度(n=210)

2.2.3 龙舟场地设施

训练场地是开展龙舟运动的必备条件,校园龙舟运动对场地要求较为特殊,需要有龙舟池或静水龙舟池。集美学村拥有标准化的龙舟池;华侨大学拥有公开河域和静水龙舟池;厦门市水上运动中心拥有公开训练河域。以上场地设施已经多次举办相关比赛,赛事运营较为成熟,安全性较高,厦门市中职学校开展全市龙舟联赛可以以此作为赛场。开设龙舟运动的中职学校都建有静水龙舟池,能够满足此项运动的基本需求[4]。

3 厦门市中职学校全面推广龙舟运动的预想效果

3.1 普及龙舟运动项目

龙舟运动项目在中职学校普及程度低,在中职学校全面推广龙舟运动项目,有利于提高龙舟运动项目的普及度。此外,学生具有流动性的特点,可以带动学生家长、亲朋好友对龙舟运动有所了解和接触。

3.2 龙舟运动进学校体育课程

当前,体育课程内容有较大的选择性和针对性。校本课程允许厦门中职学校探索开发出一系列促进学生参与龙舟运动的模式,如成立龙舟社团、组建校龙舟队、开设龙舟选修课等。

3.3 提升体育产业竞争力

举办高级别的龙舟赛事,邀请龙舟运动爱好者到厦门参赛和观赛,可促进旅游消费。另外,在学生群体中开展龙舟运动势必带动闽南地区龙舟相关产业的升级,形成龙舟相关服务产业链,有利于促进中国体育产业经济的正增长[6]。

4 厦门中职学校全面推广龙舟运动的措施

4.1 效仿“厦门国际马拉松”的发展模式

近年来,厦门国际马拉松赛迅速提升了厦门市的城市知名度。厦门马拉松通过配套举办马拉松圣火点燃仪式,邀请国家领导人、国际田联主席,承办世界路跑协会年会等众多举措,使厦门市和赛事的知名度、影响力迅速得到提升。厦门市中职学校开展龙舟运动可通过效仿厦门马拉松的发展模式,通过借鉴和采取各项有利措施,来促进龙舟运动在中职学校中的全面开展和发展。

4.2 集美工业学校的经验借鉴

集美工业学校男女龙舟队坚持长年训练,训练分为陆上体能训练、静水龙舟池训练、下水训练3个阶段。每年以“老带新”模式训练,一批批新生不断加入,学校学制为3年,培养一名划水队员可参加3届比赛。校龙舟队通过参加海峡两岸龙舟赛及各级各类赛事,已取得一定的成绩,队伍趋于成熟,学校龙舟运动氛围良好,学校领导也一致认可该项运动,并提出全校师生学习“团结一致的龙舟精神”的号召。

为进一步发展学校龙舟体育特色,学校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委托华侨大学中华龙舟训练基地培养师资队伍,提供人才和技术支撑。在师资上,学校有国际级龙舟裁判员1人、国家二级裁判员2人、舵手1人、教练员(兼)6人。另外,集美工业学校将龙舟运动纳入学校课程体系。学校开设龙舟运动(男女)选修课,一周2课时,理论课程内容有龙舟文化、龙舟竞赛规则等,实践内容有身体素质训练、团队建设、有氧耐力训练等,并组织教师对厦门市中职学校龙舟运动的发展成立课题组进行研究。

集美工业学校成功开展龙舟运动项目,从中收获了龙舟运动带来的正能量。厦门中职学校可以依据自身学校情况,借鉴集美工业学校开展龙舟运动的成功经验,在良好的人文政策环境和地域优势基础上[5],充分挖掘厦门经济特区的有利政策,开拓中职学校体育新局面。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龙舟运动有利于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全面发展身体素质且具有德育教育的功能,其具有丰富的民族传统文化内涵,可促进厦门市中职学校学生继承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推动两岸青少年交流,建立海峡两岸体育交流机制。

目前,龙舟运动项目在厦门中职学校的开展率并不高,只有2所学校有开展龙舟项目,但都取得了良好的校园体育效果。

集美工业学校成功开展龙舟运动项目的案例为厦门中职学校全面推广龙舟运动提供借鉴意义。集美工业学校龙舟队成为厦门集美“嘉庚杯”“敬贤杯”青少年组的佼佼者,拓展了招收龙舟特长生入学及升学路径,为厦门市中职学校全面推广龙舟运动打下良好的基础。

影响厦门市中职学校全面推广龙舟运动项目的三大制约因素是:中职学生不了解龙舟运动规则;缺乏专业的龙舟项目教师;龙舟项目开展费用高。

厦门中职学校全面推广龙舟运动是可行的,主要依据是:师生对参与龙舟运动项目感兴趣;厦门市拥有良好内部环境及外部环境;开展龙舟运动项目对海峡两岸青少年交流具有促进作用。

5.2 建议

厦门中职学校应充分发挥厦门市独特的地域优势,全面推广龙舟运动项目,可通过定期举办各类龙舟赛事,促进两岸青少年的交流,促进海峡两岸体育文化交流。

体育行政主管部门应为厦门中职学校全面推广龙舟运动提供经费支持,建立专项资金。可借助社会力量建设龙舟运动场地,打造运动教学、运动休闲、体育旅游合为一体的龙舟文化交流中心,形成靓丽的城市名片。

厦门中职学校各校可结合青少年身心发展的特点开展相关的龙舟课程,通过校本教材的编制、课堂评价、组建校队、举行赛事等,助力厦门市中职学校龙舟运动项目的发展。

厦门中职学校可通过全国各地师范院校的体育教育师资培训,提高厦门中职学校体育教师的龙舟运动技能和理论水平。对目前缺乏龙舟运动技能的在职体育教师定期进行在岗继续教育,也可以充分吸纳全国各大体育院校龙舟运动专项毕业生。

厦门市教育部门可将龙舟项目加入特长生升学考试中,助力中国龙舟协会培养优秀的青少年后备人才。

猜你喜欢
集美厦门市龙舟
每月新词
新语
厦门市妇联打造“爱在厦门”交友联谊互动平台
出神入“画”
“Double-subjects” at PWP Stages in English Class at Junior Stage
不朽的丰碑之集美解放纪念碑
龙舟
观云
中国艺术家获2016集美·阿尔勒发现奖
端午节,看龙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