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地理学科教材价值的发掘与教学目标定位

2021-10-12 14:51王雅贤
锦绣·下旬刊 2021年11期
关键词:发掘教学目标定位

摘要:中学地理学科教材具有很强的育人价值,中学老师如何利用好教材,变静态为动态,变平面为立体,全方位发挥教材文本的育人作用,需要老师很好的挖掘和利用。本文从做与时俱进的教师,做好顶层设计等方面来挖掘地理学科教材文本价值;从“三维目标”转向“核心素养”及如何设计基于核心素养的具体目标等方面阐述了中学地理学科教材价值的发掘与教学目标定位的相关问题,对中学教师有一定的启发和借鉴作用。

关键词:教材价值;发掘;教学目标;定位

中学地理课程的总目标是通过地理学核心素养的培养,从地理教育的角度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作为中学地理教师要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深入挖掘教材的价值,实现育人目的。

一丶中学地理学科教材价值的表现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课程的价值在于育人,地理学科最突出的育人价值体现在通过课堂教学来形成和发展地理核心素养,提升地理学科方面的品格与关键能力。通过课堂教学这一过程才能把教材与课堂联系起来,把知识与学生活动联系起来,把学生学习目标与核心素养联系起来。灵活处理教材,以"价值引领"为导向,使学生在学习中实现自我变革。

二、如何挖掘文本的育人价值

1.做与时俱进的教师

观念为行为的先导。我们要做学习型教师,不断接受新观念,新理论。地理教师应明晰地理核心素养是地理课程的基本任务,要能将地理教学内容中的素养价值充分挖掘,能以"空间"观念贯穿于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在感知空间,分析空间,领悟空间的基础上促进人地观念,国际理解,全球意识等地理核心素养的养成。

2.做好顶层设计

一个合格的地理老师,应该理性、客观地看待和使用地理教材。以研究的视野来认识教材的价值,要有开放的视角,不要将教材看作是“真理的化身”。要根据学情和学习内容及教学目标出发,从地理事象情景化,案例开发乡土化,呈现方式直观化和可视化等方面灵活使用教材,编制基于学情的学习策略,选择基于学习内容和学情的学习媒体,設计基于学情的主题情景活动。以学科素养为导向来认识和处理教材。

三、设计基于核心素养的地理教学目标,是实现地理教材育人价值的重要体现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灵魂。教学作为一个过程,是在以教学目标为灵魂和主旨的教学计划的指导下,不断克服障碍,矫正错误,达到教学目标的过程。

1.从“三维目标”转向“核心素养”

即从“学科本位”向“以人为本”转变,要更加关注学生“德”、“智”的发展,更好的培养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竞争和个人终身发展的需要。下表是二者的目标对比。只有从三维目标走向核心素养,才能够实现教育对人的真正的全面回归。相对于三维目标,素养更具有内在性和终极性的意义。

可以看出,基于核心素养的目标是在三维目标的基础上的一个发展,是将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提炼为能力,把情感、态度、价值观提炼为品格。核心素养目标更加强调学生的获得,尤其是对学生终身发展的必备素养的提升。

2.怎样设计基于核心素养的具体目标

美国教育思想家泰勒用四个问题对教学目标进行了说明:我们要到哪里去?我们怎样到达那里去?我们如何让学生在恰当、理想的环境中到达那里?我们是否到达那里?可见教学目标不仅仅是一节课的起点与终点,还是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的。学科活动意味着学生对学科知识的加工、消化、吸收,以及在此基础上的内化、转化、升华。借鉴泰勒“目标模式”原理,教学目标是体现在整个教学流程中,以复杂情景下解决问题的视野认识教学本质,有意识培养学生在应对人生处境时,处理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及价值取向等方面来培养学生的学科品格。怎样设计基于核心素养的具体目标,实际上就是要设计好教学流程。核心素养概念下教学流程设计注意的原则。

①教学理念人本化,发挥学生“课堂主人翁”的精神,以问题驱动的活动,引导学生透过地理表象看本质,挖掘和拓展地理要素之间的关联与影响,鼓励学生思考交流,实现思维的碰撞和情感的交流,增进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凝聚力。提升学生思维品质及情感价值观的发展,促进核心素养的生成。

②教材处理灵活化,从学生经验,挖掘教材内在意蕴与学生个体世界的关系。在真实情境中与知识的相遇,有助于学生深化对问题的理解,促进知识的内化与迁移,让学生"学会用所学知识创造性解决问题。

③思维过程可视化:思维含量丰富、地理关系复杂的问题,引导学生画出思维地图,理清条理,显化思维过程的盲点,也便于教师有针对性地加以引导,达到锻炼逻辑思维、突破教学难点的目的。

④课堂活动化

老师设计的核心素养目标,通过课堂活动才能真正转化为学生的素养,有效课堂活动的设计一定要有根基,立足于现实,课堂活动才能实施,素养才能很好地落实。课堂活动的设计注意以下方面。

第一,要立足于学生生活实际

地理核心素养目标定位于教学全过程,地理教学要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注意教学目标要取向于学生生命的成长,创设综合思维的应用情境,"生活即教育",联系学生生活实践,着意于新情境下的迁移和应用,有益于迁移运用问题情境能够给予学生分析和思考空间。

第二,可参与

教学的根本目的和人的发展的核心内涵是人的素养的提升,也即教学是基于知识通过知识的学习来提升人的素养的一种教育活动。教学目标设计要关注学生的深度参与达成结果。

第三,情景引入,水到渠成

设计学思结合的探究任务,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设计符合地理学科特点的主题情境策略来达成目标。如以故事,辩论,游戏,角色扮演,歌曲等形式,引导学生发现情境中的地理问题,并以问题串的形式展现,让学生通过图文对比,分析,推理,空间想象获得解决问题所需要的知识,能力与观点。运用记忆,组织和加工等方式将获得的知识,能力与观点内化为自身的学科素养,并运用其解决不同情境中的地理问题。

参考文献

[1]. 龙泉.《地理学科育人价值与地理核心素养》 .《地理教学》2017.3.

[2].丁书亚.《对地理学科教育价值的再思考》.《中学教学参考》197.10.

[3].  泰勒.《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 》.

作者简介:王雅贤(1965.7),女,汉族 籍贯:陕西西安,学历:本科  单位:西安交通大学附中雁塔校区,研究方向:中学地理教学与研究.

猜你喜欢
发掘教学目标定位
难与易
巧用“余数定位”,突破周期函数的计算问题
小学美术个性化教学的策略研究
考古发掘之后的文物保护探讨
美育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作文立意的探究
《孔乙己》连续性教学目标撰写及教学活动设计
新理念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分析
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效性的策略
透过高考把握《生活中的圆周运动》 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