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出导向法在四级翻译教学中的实践反思
——从课堂展示(presentation)角度出发

2021-10-17 03:28
现代英语 2021年9期
关键词:环节同学课堂

李 竹

(四川工业科技学院,四川 德阳 618209)

一、引言

对当代大学生而言,获得英语四、六级证书不仅仅证明了自己的英语水平,在当今就业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下,更是找工作的有力辅助,能够有效帮助学生拓宽就业选择面。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大纲对大学英语四级翻译部分的考核要求提及:要求考生能将题材熟悉、语言难度较低的汉语段落译成英语。段落翻译的内容涉及中国的文化、历史及社会发展。相应的,教师在课堂上的翻译教学也应做出调整。为在有限的课时内更有效地帮助学生备考四级,教师将课堂展示(presentation)作为一项子任务,融入四级翻译教学中。

“产出导向法”(Production-Oriented Approach,简称POA)是由文秋芳教授及其团队经过十多年的摸索而构建的理论体系(文秋芳2020),是在既熟悉西方理论又理解中国本土问题的前提下提出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教学方法。POA被众多一线教师积极研究学习并应用于课堂实践。作为“试水期”(邱琳,2020)教师,这里将POA理论应用到大学英语四级翻译课堂中。文章从课堂展示角度出发,重点讨论POA的三个核心环节相关的实践过程(文秋芳,2015)。通过研究和反思,试图解决前期活动实践中已有的问题,进一步完善课堂展示环节,以此帮助学生提高翻译技能。

二、研究内容

(一)研究对象

教师所在的高校为一所民办应用型本科院校,以理工科为主,教师教授的《大学英语》为全校基础必修课程。本次实践活动的研究对象为2019级四个班的学生,共185人①其中有一人为中途转校生,未参与实践,未纳入研究范围。。国际贸易专业学生84人②该班有一男生高考外语考试科目为俄语,未纳入计算,但参与了课堂实践活动。(男生21人,女生63人),高考平均分为105分,及格率为83.3%。软件工程专业学生99人(男生79人,女生20人),高考平均分为92分,及格率为59.6%。学生虽已处于大二下学期,但整体英语水平不高,基础一般,班级内英语水平参差不齐,在语言输出和综合应用方面表现较差。

(二)前期实践结果及改进方案

本课题研究的课堂展示是大学英语课程中,四级翻译教学任务中的子任务之一。教师于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2020年9月至2021年1月)开展了课堂展示活动,具体流程如图1所示。在实践过程中发现以下问题:①所教的班级为40~55人的大班,按照2人一组的分组方式,在一学期内完成课堂展示时间非常紧迫,加之各种突发状况,出现学期末用一整节课做课堂演讲的情况。可想而知,效果不尽人意。②学生积极性不高,部分同学以敷衍了事的态度对待任务。③演讲者在台上讲的时候,台下的同学无法全程集中精力,未能达到学习的目的。④学生无法较为准确地把握四级翻译考察内容及难度,在选择话题时出现话题过于生僻或者题目过大讲不清楚的现象。⑤演讲者照本宣科,或者直接看着PPT念。演讲平淡无味,观众昏昏欲睡,完全达不到预期效果。

图1 前期课堂展示教学流程

针对以上问题,教师给出了改进方案(见图2)并于2020~2021学年度第二学期(2020年3月至6月)开展了第二次课堂展示活动。

图2 改进后的课堂展示教学流程

三、实践过程

(一)驱动环节

POA驱动的目的是,学生通过尝试完成产出活动而意识到自身的不足,激发学习新知识的积极性和产出的意愿(文秋芳,2018)。设计具有潜在交际价值的任务、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POA的起点(张文娟,2016)。

课上教师给出一个场景:用英语介绍四川,让学生进行讨论并尝试产出。后以“The Double Seventh Festival(七夕节)”为例,由教师进行课堂展示,并在结束后针对展示内容进行提问和引导性复述,引起学生对自身词汇量及语言输出能力的反思。随后发放翻译测试,让学生现场作答。测试结束后回收测试题,教师用5分钟时间和同学们讨论测试内容并订正答案,让学生即时了解自身词汇储备和句子翻译水平。此时,教师再次强调四级考试的重要性,并指出达到四级翻译考核要求不仅仅是意味着考试过关,更是响应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作为当代大学生应当承担起弘扬中国文化的责任,以此引起学生思想上的重视。接着教师发布课堂展示任务,详细讲述课堂展示时间安排、PPT制作及演讲要求等内容,让学生全面了解课程安排和要求。

(二)促成环节

“促成”是教学的核心阶段(文秋芳,2020),也是教师引导作用最明显的环节。因学生已处于大二下学期,且之前有过课堂展示课的经验,教师在输入材料的选取上并没有过多地提供英文方面的帮助,希望学生能够进行自主性研究学习。教师的引导作用主要体现在划定题目范围、提供中文概述和PPT修改环节。结合文秋芳教授关于教学材料使用的四种策略(文秋芳,2020)与之前的教学经验,翻阅了2013年至今的四级翻译真题后,教师选取了12个难易度有差异的话题以及相应的中文概述供学生选择,话题涉及历史文化(如“清明节”“川剧”等)和社会发展(如“中国高铁”“共享单车”等)。中文概述部分设计为贴近四级考试长度和难度的段落,如高频词汇“朝代”“节日”,常见表达“有着……年历史”,常考句型“不仅……而且……”等。软工班的英语水平相对较差,教师有针对性地将部分复杂句改为简单句,并替换了一些四字成语,同时在PPT修改环节也给予了更多帮助。

(三)评价环节

POA中的师生合作评价其目的不是为了评分,而是促进学习,是教师引领学生边评边学,在评的过程中共建新知,打破“评”与“学”的界限。(孙曙光,2020)课堂展示课前,学生提交了PPT文稿,有部分小组还主动提交了演讲稿件。教师从内容完整度、语言错误、PPT制作及设计等方面给学生作品打分,将问题尤其是语言上的错误反馈给学生,让其进行修正。出色的作品教师会做好记录,在课上跟同学做交流分享。较之前而言,学生的积极性有极大提高,能够主动按时甚至提前提交作品,并积极地跟老师进行交流,反复修改打磨作品。课上,每个小组演讲结束后,教师随机抽台下同学进行提问,由演讲小组任意组员回答。之后教师对演讲及问答环节进行点评,指出语言重点及演讲亮点和不足。台下同学以小组为单位,从“语言”“内容”和“展示”三个方面给演讲者打分,并写下评语。增加的学生互评和提问环节促使听众同学集中精力听并参与话题思考。第1课时的展示课结束后,各演讲小组可以到教师处查看匿名评分表,得到同学们的反馈。学生在期末进行了第二次随堂测试。

四、教学反馈及反思

(一)学生反馈

针对本次实践教师发放了问卷调查,收回109份有效问卷。从结果来看,90.83%的同学认为课堂展示对于四级翻译考试是有帮助的,作用主要体现在词汇、句型、背景文化扩充方面。32.11%的同学认为在给出中文概述的情况下,课堂展示仍有难度,主要是口语表达方面。大多数同学能够集中精神,有少部分同学因为“听不懂”“不感兴趣”等原因走神。有近一半同学使用在线翻译,原因是“担心自己翻译不标准”“方便”。演讲者中70.59%的同学进行了脱稿演讲。课下沟通中,很多学生在两次随堂测试中受到了“深深的打击”,即刻产生了学习动力。随堂测试从侧面反映出学生词汇量小,句子翻译有困难。27%的国贸专业和67%的软工专业学生在句子中译英部分未答或仅写出个别词语或表达。通过反复练习加深记忆,学生的词汇储备量有一定提升。

(二)教师反思

反思实践过程,教师认为本次实践对学生备考四级有一定帮助,但还有一些细节问题有待研究改进。例如:①由教师提问没有达到促使学生集中精力听的目的,考虑让台下学生提前准备和话题相关的问题。②增加组员人数后有少数同学浑水摸鱼。③一学期实践时间较短,若以学期为单位,两学年反复进行,应该效果更好。④本校理工类的专业男生偏多,学生英语基础差且对英语没什么兴趣,教师应更加注重对学生的反馈及督促,在课程设计上多下功夫。

五、结语

本次教学实践是青年教师对POA理论的初次探索,在前期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根据“驱动—促成—评价”模式改进课堂展示环节。加入“驱动”环节,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促成”中改进课堂细节,优化教学过程。完善“评价”环节,让学生也参与其中,评学融合,以评促学。当然,初次尝试难免会有疏漏,教师将继续坚持学习研究,为培养全面的应用型人才贡献一分力量。

猜你喜欢
环节同学课堂
甜蜜的烘焙课堂
欢乐的课堂
依托过渡环节 构建游戏化微课程——解决幼儿园过渡环节“消极等待”的策略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同学会上的残酷真相
谚语趣画
一条鱼游进了课堂
多环节可变主体行为监管的行为观测力度评估
中国新闻奖长江韬奋奖评选增设审核环节
应接不暇 骑虎难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