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项目的高中地理问题式教学设计策略
——以“植被与地理环境的关系”教学为例

2021-10-20 02:52赵守拙
江苏教育 2021年63期
关键词:植物校园探究

赵守拙

“项目式学习”简称PBL(Project-Based Learning),是指让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体验、感悟、运用学科知识,获得能力,培养品格的教学方式。其学习过程以项目为中心,以任务为驱动,以真实问题为导向,以问题解决为结束。在一个PBL中,除了要确定项目主题外,还包含提出问题、规划方案、解决问题、成果展示、评价与反思等几个关键环节。这种学习方式能够把内容标准与真实情境、实际操作与高阶思维紧密联系起来,对学生的综合素养培养效果显著。项目式学习对教师的要求是善于挖掘和充分利用课程资源,为学习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去发现、提出、探究、解决问题,以顺利达成教学目标,其价值观和方法论也与问题式教学不谋而合,与我国课程改革方向和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相契合,因而受到普遍重视。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必修课程地理1第10条内容为“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识别主要植被,说明其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很明显,这是一条实践性、技术性较强的内容标准,若将其转化为项目式学习可以更好地达成教学目标。笔者所在学校的校园四季葱绿,植物种类繁多,类似于一个植物园。各种花草树木经常吸引学生驻足观望。当笔者告诉学生要用“做项目”的方式学习“植物”时,他们均希望以校园植物为研究对象来完成这一任务。本文就以这一教学为例,归纳了项目式学习在教学设计策略及实施过程方面的一些共性特征,以期能够抛砖引玉。

一、明确教学目标,制定评价参考

不同的教学内容所要达成的目标和侧重点不同,本次教学所要达成的目标如表1所示。

表1 教学目标及评价参考

另外,项目式教学目标不仅包含学科知识,还应包括高阶的工作方式和思维方式,观察与思考、问题解决、成果形成与评价能力是这一目标在该项目中的具体体现。

在该教学中,目标的达成情况贯穿整个活动过程。每完成一个分项目,就对学生进行观察和评价,及时提醒和纠正,以利于后一分项目的顺利开展。

二、整体规划项目,确定核心任务

整体构思是确立“校园植物与环境关系”主题,设计“认识校园植被、制作植物标签、市树市花选定的自然原因、为校园绿化提建议”任务;围绕“识别校园植物—归纳影响因素—总结完善原理—提出合理建议”线索,通过以项目为中心的进阶式学习,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方案见表2。

表2 项目的任务化分解

三、任务转成问题,小组合作探究

【任务1】识别校园植物,制作简介标签。

1.提出问题。依据核心任务,引导学生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归纳形成问题链:怎么办?(识别方法)→是什么?(植物名称、特点)→在哪里?(植物地理分类)→什么原因?(与自然环境的关系)等等。

2.解决问题。全班分成8个研究小组,按植物区所在校园位置分4个区域,每两个小组识别同一区域上的主要植物,提前一周布置任务。

(1)探索识别方法。各组分别用到访谈法、查阅资料法、手机搜索法等。手机搜索法中可借助百度、微信等软件,但学生比较后发现,“形色”和“花伴侣”两款专业APP最为方便、准确,并可提供植物的各方面信息。

(2)标签内容。列出不同植物的名称、生物学与地理学分类、主要器官特点及生活习性等。各组把自己所做的植物简介分别张贴于班级后黑板及宣传栏,便于不同组员之间相互评价、借鉴,最后形成标签内容。

(3)“原籍”追踪。按地带性将植物进行分类,列出各类植物的特点、生长习性和原产地自然环境特点。教师可适时展示其他植物图片,考查学生的识别能力。

(4)推测影响因素。根据植物器官特征及生长习性与原产地自然环境特点,找出影响植物生理特点的自然因素,推测两者之间关系。向教师、高年级同学等咨询各季节及特殊年份不同植物的生长状况,印证推测。

3.成果展示。学生完成上述任务(1)(2)(4)后,每组选定1~2人展示学习成果,接受其他组的咨询、质疑,然后修改、完善。教师在学生展示过程中及时、中肯地进行评价,帮助归纳、提升,形成最终成果。学生完成上述任务(3)后与校总务处沟通,制作成塑质标签,挂到植物上。

【任务2】市树、市花确定原因探究(以市树香樟为例)。

提供杭州市当年选取市树的征集方案、过程及确定理由等材料,播放学生录制的“千年法相唐樟”视频。

1.问题筛选。在小组合作探究的基础上,让各小组展示所提问题,师生协同筛选出有价值的问题。例如:“唐樟”能够存活千年的自然原因有哪些?樟树的生活习性及各主要器官有哪些特点?杭州的光、热、水、土等对樟树有哪些影响?樟树的经济和生态价值有哪些?

2.深度探究。各小组结合视频及收集的相关图文资料进行深度探究,形成初步成果。教师关注学生的学习进程,及时给学生以启发、点拨。

3.总结归纳。将学习成果归纳成示意图,由小组代表展示解说,其他同学补充。师生协同概括思路,升华成一般模型。如图1。

图1 樟树与环境关系分析思路

【任务3、4】为校园绿化提建议。

1.任务问题化。根据“植—地—人相协调”的基本思想,思考并提出分别要解决的问题,归纳出主要问题进行探究。例如:校园引种植物的适应性如何?如何更好地养护各引种植物?校园植物的主要功能是什么?是否有增、减、重新布局校园植物的更佳方案?依据是什么?

2.调查研究。通过调查引种植物的生长状况,对比原产地或自然分布区与校园自然环境的差别,找出其生长良好或不好的原因。总结出校园植被的美化、科普及生态等功能,对照校园现有条件及植物种类、数量、分布、生长状况等,提出增、减植物品种及养护建议。

3.展示评价。每组代表展示成果,接受同学的评价和改善性建议。将作品结果取舍并汇总,交至校总务处,作为学校绿化改进的参考。

四、及时反思教学,优化设计策略

1.选择合适主题是高效学习的前提。

基于项目的教学设计要先根据课程目标,把教学内容进行项目转化,把原有以学科为逻辑的内容体系,改造成以项目式学习为内在逻辑的一套完整的教学系统,然后才能开展课程教学。项目式学习在教学设计和实际操作上,都要花费大量精力和时间。但因课程资源和教学时间限制,建议选取可以通过观察、调查、实践、实验等手段得出结论的探究性地理内容进行设计和教学。选择“植被与地理环境的关系”这一主题是基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及校园内丰富的课程资源,学生感兴趣并且力所能及,因此可以顺利完成。

2.善于将任务转化为有价值的问题。

项目式学习围绕的中心是项目,主线是问题链的解决。作为项目的基本单位,每个分项目中包含了若干探究性任务。要想让学生达成教学目标,就要依据不同的任务找出需要解决的、真实的系列问题,并通过探究去分析和解决问题。因此,每个环节中的问题设置决定了学习方向和效果。在“识别校园植物”这一任务驱动下,师生交流后确定了“怎么办→是什么→在哪里→什么原因”等几个蕴含价值、富有挑战性的问题链,构成了活动的主线。这种围绕目标而设置的问题链向学生呈现出一个综合性、完整性、现实性的任务,推动了学习的深入开展。

3.重视学习过程与作品成果的评价。

基于项目的学习是通过对整个课程资源的梳理和思考,领悟并总结解决问题的知识、方法和技能,使分析、应用以及批判性等高阶思维得以提升,进而促进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的发展。因此,项目式学习不但要考评结果,更看重整个学习过程的评价,这就是在教学目标确定的同时也设置了相应的评价参考标准的原因。如在“校园绿化的评价与建议”部分,不仅关注“评价和建议书”,更看重对其“论证过程”的评价,并从核心素养层次的角度设计量表来评价组员表现,通过评价反思中得到的反馈,再次完善小组作品。这说明只有重过程,作品才能更精彩。

4.总结实施过程使设计更具针对性。

尝试项目式学习是为了熟悉和理解其教学规律,方便今后更高效的操作。教师应及时总结和归纳项目式学习的影响因素、流程及设计时需要着力的地方,以实现教学的自我突破。如图2。

图2 项目式学习主要流程

总之,项目式学习在教学设计上应以学生为主体,研究为特色,问题解决为本质。教师在备课时需要准备好各阶段所需的课程资源,来支持学生展开探索。在实施过程中,教师要敢放善扶,对学生力所能及的要退居幕后,对力不能及的要及时融入。教师还要根据学生的表现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设计,帮助学生顺利完成项目,让学生在活动中掌握知识、习得方法、总结原理和培养思维,以达到发展能力与落实知识并举的目的。

猜你喜欢
植物校园探究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类特殊不等式的解法探究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哦,不怕,不怕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将植物穿身上
植物罢工啦?
植物也疯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