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封闭式负压引流装置在深度褥疮患者中的应用

2021-10-20 00:58宋红
医疗装备 2021年17期
关键词:封闭式褥疮管路

宋红

江西省南昌市第三医院重症医学科 (江西南昌 330009)

褥疮的发病原因是局部皮肤长期受压,导致组织持续缺血、缺氧、营养不良,进而出现溃烂坏死。2009 年美国国家褥疮委员会(National Pressure Ulcer Advisory Panel,NPUAP)将褥疮分为深部组织损伤期、淤血红润期(Ⅰ期)、炎性浸润期(Ⅱ期)、浅表溃疡期(Ⅲ期)和坏死溃疡期(Ⅳ期)及不可分期,并将Ⅲ期及以上分期定义为深度褥疮[1]。封闭式负压引流装置是采用特殊材料填塞、覆盖创面,在负压源的作用下使创面能够全方位引流,进而促进创面愈合,该装置主要用来处理复杂创面,特别是较深的皮肤软组织创面,近年来被用于深度褥疮患者的护理中,取得了良好效果[2]。该装置的工作原理是利用外置负压吸引装置与半透膜密闭的泡沫敷料相连接,使创面持续保持在负压密闭环境下,处于低氧状态,从而破坏细菌生长环境、抑制细菌生长[3]。我们在应用封闭式负压引流装置对深度褥疮患者进行护理的过程中,发现该装置配套的冲洗管路较短,患者更换体位时易造成牵拉、脱管;检查负压吸引效果时,发现引流管路需要反复分离吸引接头,操作不便。本研究对该装置进行改良,并探讨改良封闭式负压引流装置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8年1月至2020年7月我院收治的深度褥疮(Ⅲ期以上褥疮)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0例。对照组男8例,女12例;年龄64~72岁,平均(69.5±2.5)岁;骶尾部Ⅲ期褥疮13例,髋部Ⅳ期褥疮6例,背部Ⅳ期褥疮1例。观察组男5例,女15例;年龄66~75岁,平均(70.5±2.5)岁;坐骨结节Ⅲ期褥疮4例,骶尾部Ⅳ期褥疮15例,背部Ⅳ期褥疮1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及其家属均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纳入标准:(1)符合NPUAP 发布的褥疮分期诊断标准;(2)均为Ⅲ期以上褥疮。排除标准:(1)合并严重心肺功能衰竭的患者;(2)患有重度贫血、重度低蛋白血症的患者;(3)合并重症感染的患者;(4)合并恶性肿瘤的患者。

1.2 方法

两组均使用广东美捷威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封闭式负压引流装置(型号为MJ-03C4,粤食药监械生产许20122201号),材料包括聚乙烯醇泡沫敷料、医用半透膜、冲洗管、引流管。根据产品使用说明,该装置连续使用时间不得超过7 d,引流管堵塞时及时予以更换。

对照组采用改良前的封闭式负压引流装置:首先,彻底清除创面周围异物及失活组织,并常规消毒,根据创面大小修剪合适尺寸的泡沫敷料,充分填塞创面,用医用半透膜封闭敷料和创面,将引流管与外置引流瓶及负压源连接,调整负压值为-125 ~-250 mmHg(1 mmHg=0.133 kPa);冲洗管长约35 cm,与输液器连接0.9%氯化钠注射液,以100 ml/h 速度持续冲洗,保持敷料持续湿润,同时引流管连接外置负压源持续负压吸引;期间护士通过打开引流管与负压管接头的方式检查负压大小,观察泡沫敷料压缩情况和引流管是否通畅情况,并逐渐延长冲洗间隔时间。

观察组采用改良封闭式负压引流装置(图1):冲洗管连接一根长150 cm 的微量泵延长管后与输液器连接,以延长冲洗管路;引流管连接一根带可控负压孔的一次性吸痰管后与外置负压源连接,实施持续负压吸引;期间护士通过单手拇指控制吸痰管的负压孔来感受负压大小及敷料的吸引压缩情况和引流管是否通畅,并且通过间歇通气方式(在关闭冲洗管后打开吸痰管负压孔间歇通气10 s)使引流管内液体完全吸入负压瓶内,防止引流管阻塞,其余操作方法同对照组。

图1 改良封闭式负压引流装置

两组均持续干预7 d。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引流管堵塞、脱管、敷料漏气)和满意度。满意度采用自行设计的患者满意度测评表进行调查,包括引流时的舒适度、护士操作的及时性、引流效果等项目,总分5分,非常满意为5分,满意为3~4分,不满意为0~<3分,总满意度=(非常满意例数+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 SPSS 25.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 [例(%)]

2.2 两组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满意度比较

3 讨论

封闭式负压引流装置是一种新型的外科引流手段,有助于彻底清除创面的分泌物和坏死组织,加快创面愈合速度,可用于烧伤、感染、植皮及褥疮等各种难愈性创面。保持封闭和持续负压是封闭式负压引流装置的技术重点,负压的高低和有无中断直接影响创面的愈合效果[4]。

常规清创处理后,早期伤口会分泌大量的纤维素、纤维蛋白、胶原蛋白、凝血因子等物质,非常容易发生凝集,并形成较大的血凝块或斑块、菌团块,进而造成引流管堵塞,影响负压吸引效果[5]。应用改良前的封闭式负压引流装置时,需通过观察半透膜是否紧贴创面来判断负压是否有效,压力过大时需打开引流管与负压管的接头,压力过小时需重新调节负压,如此极易导致负压引流中断或负压值设定不合理,严重影响引流效果,造成创面产生无效吸引区域[6],从而导致引流管堵塞的发生;同时,该装置冲洗管路较短(约35 cm),护士在给患者翻身时常会牵拉管路,使管路与皮肤间产生间隙,造成半透膜移位、漏气甚至脱管的发生;此外,反复打开引流管与负压管的接头易造成管路接头松脱,未完全密闭连接,亦可导致漏气的发生。改良封闭式负压引流装置将带负压孔的一次性吸痰管连接在引流管与负压吸引管之间,护士可通过单手拇指控制吸痰管负压孔来观察创面及敷料的湿润情况,并可在关闭冲洗管后打开负压孔间歇通气10 s,使引流管内液体完全吸入负压瓶内,防止引流管阻塞,间歇通气方式还可调节中心负压的大小从而使负压维持-125~-250 mmHg 之间,做到持续吸引,避免负压过小(易导致引流失效)或者负压过大(易造成创面缺血坏死,坏死组织堆积凝结成块可引起管腔堵塞[7]);改良后的装置在冲洗管上连接一根长150 cm 的微量泵延长管并与输液器连接,可延长冲洗管路,预留出空间,避免患者体位改变时的反复牵拉造成半透膜移位,进而导致漏气的发生;此外,增加一次性吸痰管后,无需再反复打开引流接头,可杜绝因接头松脱导致的漏气。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改良封闭式负压引流装置可有效预防引流管堵管、敷料漏气的发生,并可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猜你喜欢
封闭式褥疮管路
基于水质变化的供热采暖管路设计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封闭式高速公路入口称重方案
小学作文教学由封闭式到开放式的转变
液压管路系统随机振动下疲劳分析
硅钢轧制过程中乳化液流量控制解耦研究及应用
封闭式除草剂什么时间喷最合适
蒙药嘎木朱尔治疗褥疮的疗效观察
封闭式负压吸引术在骨科创伤治疗中的护理分析
褥疮管理办法纳入科室全面预算管理的效果分析
美航天服漏水或因管路堵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