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迪利单抗联合仑伐替尼治疗肝细胞癌患者的应用效果

2021-10-21 21:28兰军良
中国典型病例大全 2021年10期
关键词:肝细胞癌

兰军良

摘要:目的:探究对于肝细胞癌患者信迪利单抗联合仑伐替尼治疗,观察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50例诊断为肝细胞癌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患者接受仑伐替尼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信迪利单抗联合仑伐替尼治疗,观察两种方式治疗后的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疗效评价比较: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肝细胞癌患者采用信迪利单抗联合仑伐替尼治疗效果显著,建议在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信迪利单抗;仑伐替尼;肝细胞癌

【中图分类号】R73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1)10--01

在临床中原发性肝细胞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该疾病一般确诊晚,现阶段尚未研究出有效的治疗方法,并且患者的预后差,给予患者及家属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在临床治疗的过程中多采用手术或化疗治疗。在传统的化疗药物治疗肝细胞癌效果不理想,还会产生一定的副作用。近年来随着人们对于肝细胞免疫治疗的深入研究,发现采用肝肿瘤免疫治疗可以通过人体的免疫系统来增强肿瘤微环境抗肿瘤的免疫力,并以此来达到达到控制,杀伤肿瘤细胞的目的。研究发现采用信迪利单抗(Sintilimab Injection)即PDI,可以有效的提升患者的免疫系统,并实现抵抗肿瘤的效果。仑伐替尼是治疗肝细胞癌的一线药物,本次研究中对于肝细胞癌患者采用信迪利单抗联合仑伐替尼治疗,并观察治疗后的效果,具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确诊為肝细胞癌的50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25例。对照组患者中男性与女性比例为12∶13,年龄为38~70岁,平均年龄为(48.46±5.46)岁,肿瘤直径2.2~8.5cm,平均直径为(4.02±1.23)cm。观察组患者中男性与女性比例为3∶2,年龄为32~71岁,平均年龄为(46.22±6.48)岁,肿瘤直径1.9~7.4cm,平均直径(3.88±1.04)cm。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符合肝细胞癌诊断标准。

1.2治疗方法  (1)对照组患者采用仑伐替尼口服治疗:仑伐替尼胶囊整粒吞服或溶于水中服用,每日1次,每天在同一时间点服药。对于体重≥60kg的患者,仑伐替尼的初始剂量为12mg/天;体重<60kg的患者则为8mg/天。(2)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治疗的基础上联合PDI治疗:剂量为2mg/kg或3mg/kg静脉输注30~60min,2~3周为1个周期。PDI治疗前后采用0.9%氯化钠进行输液管道冲洗,在输液过程中不与其他药物同时输注。

1.3观察指标  对于患者进行疗效评价,分为完全缓解;部分缓解;病情稳定;疾病进展。治疗的总有效率=(完全缓解+部分缓解+病情稳定)/100;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疗效的评价标准按照WHO评定的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

1.4采用SPSS 2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应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应用X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疗效评价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8.00%,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种治疗方式治疗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对比  观察组中发生高血压1例,腹泻1例,肝功能异常1例,皮疹、瘙痒0例;对照组的高血压4例,腹泻4例,肝功能异常2例,皮疹、瘙痒3例,观察组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16.00%显著优于对照组的52.00%,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近年来临床中肝细胞癌的发病率呈逐渐上升的趋势,但由于该疾病早期没有明显的症状,在确诊时多数患者已经是中晚期,采用手术治疗的效果不理想,并且采用传统化疗的方式进行治疗,对于肝细胞癌并不敏感,因此需要采用有效的治疗方案来改善患者的预后。在临床中仑伐替尼是治疗晚期肝细胞癌的一线药物,是一种口服活性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能有效的抑制患者的肿瘤血管的生成,在治疗的过程中部分患者会出现会高血压、头痛、腹痛、腹泻以及食欲下降、皮疹、瘙痒等不良反应,并且在进行这种药物的服用过程中需要严格的按照医嘱来进行服药。临床中对于肝细胞癌Ⅰ、Ⅱ、Ⅲ期临床试验中,仑伐替尼引起的不良反应均为小分子酪氨酸酶抑制剂造成的,通过收集相关试验数据分析了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的不良反应,发现服用仑伐替尼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5%,因此导致患者产生抗拒的心理。同时在患者在出现不良反应时,不能擅自处理需要医护人员进行对症指导,给患者带来了巨大的痛苦。

今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研究发现采用PDI治疗能显著改善患者的免疫系统,激活T细胞功能,增强T细胞对肿瘤的免疫监视能力和杀伤能力,产生肿瘤免疫应答。针对肝细胞癌患者采用PDI联合仑伐替尼治疗,在进行疾病治疗的过程中短期内抑制肿瘤的效果会更强,并且起效快,能显著抑制肝肿瘤的进展,对于患者肝功能的损害较小,有效的延长了患者的生存时间,实现了理想的治疗效果。本次研究的过程中发现采用信迪利单抗治疗的观察组能有效提升了患者的治疗效果,并且发生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其研究结果表明采用PDI治疗具有一定的安全性,并且能有效的改善了患者的治疗效果。这是由于信迪利单抗是一种全人源化的单克隆抗体,做为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其通过与免疫检查点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PD-1)结合,能够阻断PD-1与其配体PD-L1的相互作用,从而恢复机体正常的抗肿瘤免疫反应,达到控制与清除肿瘤的效果。与本次研究结果一致。

综上所述,在临床治疗肝细胞时,采用信迪利单抗联合仑伐替尼治疗,有效的改善了患者的治疗效果,降低了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Bray F,Ferlay J,Soerjomataram I,et al. Global cancer statistics 2018: GLOBOCAN estimates of incidence and mortality worldwide for 36 cancers in 185 countries[J].CA Cancer J Clin,2018,68( 06):394-424.

[2]Chen W,Zheng R,Baade PD,et al. Cancer statistics in China,2015[J]. CA Cancer J Clin,2016,66(02):115-132.

[3]劉淦,孙杰,张婷,等.晚期肝细胞癌靶向治疗及个性化治疗的现状[J]. 传染病信息,2019,32( 02) : 103-118.

[4]Couzin Frankel J.Break through of the year 2013 Cancer immu - Notherapy [J].Science,2013,342(6165):1432-1433.

[5]闫晨霞,张然,王乃栩. 抗 PD-1/PD - L1 单抗的免疫相关不良反应[J].华西药学杂志,2018,33(03):333-336.

[6]吴孟超,汤钊酞,刘允怡,等.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2019年版)fJl.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20(2):121-138.

[7] 朱丹,李月阳,宋燕青,等.PD-1抑制剂信迪利单抗的临床研究进展[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20,40(1):120-123.

[8]石莉莉,刘兴安,单国用.阿帕替尼后线治疗标准方案失败的晚期结直肠癌的疗效和安全性及疗效预测因子的初步分析[J].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2020,25(12):1388-1394.

[9]闫晨霞,张然,王乃栩.抗PD-1/PD-L1单抗的免疫相关不良反应[J].华西药学杂志,2018,33(03):333-336.

[10]喻敏成,胡博,付佩尧,等.抗PD-1/PD-L1抗体临床治疗不良反应研究进展[J].中国临床医学,2018,25(04):625-631.

[11]Jackson R, Psarelli EE, Berhane S, et al. Impact of viral status on survival in patients receiving sorafenib for advanced hepatocellular cancer: a meta-analysis of randomized phase Ⅲ trials[J]. J Clin Oncol, 2017, 35(6):622-628.

猜你喜欢
肝细胞癌
异常凝血酶原联合甲胎蛋白在原发性肝细胞癌鉴别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替吉奥节拍性化疗联合TACE治疗晚期HCC的安全性分析
单纯微波消融及其联合无水酒精注射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疗效分析
对比分析肝内型胆管细胞癌与肝细胞癌采用CT的鉴别诊断
细胞自噬在原发性肝癌发生与防治中的生物学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