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穿孔患者修补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

2021-10-23 08:02蔡瑞文余德红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21年18期
关键词:胃穿孔腹膜炎中重度

蔡瑞文 余德红

(1河南省商城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外科 商城 465350;2河南省商城县人民医院外科 商城 465350)

胃穿孔是胃溃疡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因胃穿孔后胃中积液和食物流入腹腔,从而引发各种并发症,若不及时治疗,可危及患者生命安全。对于微小穿孔可通过保守治疗控制病情,鉴于大多数患者为急性发作,手术治疗已成为目前首选治疗方式[1]。修补术虽可逐渐恢复胃穿孔患者胃功能,改善生活质量,但术后复发仍是临床重点关注问题。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较为复杂,因此临床应积极筛查出患者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并予以相应的干预措施,这是控制术后复发率,改善预后的关键所在[2~3]。本研究主要探讨胃穿孔患者修补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20年3月收治的168例胃穿孔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90例,女78例;年龄28~70岁,平均年龄(49.52±2.12)岁。纳入标准:经腹部超声、X线检查确诊为胃穿孔;符合手术指征;为首次接受修补术治疗;精神状态良好。排除标准:患胃部恶性肿瘤者;因外伤导致胃穿孔者;伴有全身急慢性感染者。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者及家属知情本研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研究方法随访期间观察患者复发情况,将术后3个月内复发者纳入复发组,未复发者纳入未复发组。复发评估:术后连续随访3个月,根据Visick分级标准评估患者术后有无复发。Ⅰ级:患者无任何穿孔相关症状,营养状况良好;Ⅱ级:无或仅有轻微溃疡或胃肠道不适症状,营养状态良好;Ⅲ级:腹腔无残留组织,无溃疡症状,有腹胀、腹泻、中度倾倒综合征;Ⅳ级:存在复发性溃疡,影响患者日常生活。根据评估标准将Ⅲ~Ⅳ级定义为术后复发。统计所有患者年龄、性别、穿孔时间、溃疡程度(轻度、中重度)、穿孔直径(≥5 cm、<5 cm)、缝合针数(>2针、≤2针)、腹膜炎(有、无)、进出针距穿孔距离(≥5 mm、<5 mm),对可能为胃穿孔患者修补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1.3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3.0统计学软件,以%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采用(±s)表示计量资料,多因素分析建立Logistic多元回归模型分析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修补术后复发情况分析168例行修补术治疗的胃穿孔患者中,术后复发22例,占13.10%(22/168),术后未复发146例,占86.90%(146/168)。

2.2 胃穿孔修补术后复发的单因素分析经单因素分析显示,胃穿孔修补术后复发与溃疡程度、穿孔直径、缝合针数、腹膜炎、进出针距穿孔距离有关(P<0.05);与年龄、性别、穿孔时间无关(P>0.05)。见表1。

表1 胃穿孔修补术后复发的单因素分析(±s)

表1 胃穿孔修补术后复发的单因素分析(±s)

相关因素 复发组(n=22)未复发组(n=146) t/χ2 P年龄(岁)穿孔时间(h)性别(例) 男(n=90)女(n=78)溃疡程度(例)轻度(n=92)中重度(n=76)穿孔直径(例) ≥5 cm(n=88)<5 cm(n=80)缝合针数(例)>2针(n=98)≤2针(n=70)腹膜炎(例) 无(n=90)有(n=78)进出针距 ≥5 mm(n=76)穿孔距离(例)<5 mm(n=92)44.68±2.32 7.24±1.18 12 10 6 16 16 6 18 4 6 1 6 4 0.960 0.407 0.010 7.722 4.201 5.745 7.039 7.481 0.339 0.685 0.922 0.006 0.040 0.017 0.008 0.006 18 44.26±2.26 7.33±1.14 78 68 86 60 72 74 80 66 84 62 72 74

2.3 胃穿孔修补术后复发的多因素分析将表1结果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作为自变量,变量说明见表2。将胃穿孔修补术后是否复发作为因变量(1=复发,0=未复发),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中重度溃疡、穿孔直径≥5 cm、缝合针数>2针、腹膜炎患者、进出针距穿孔距离<5 mm是导致胃穿孔术后复发的相关影响因素(OR>1,P<0.05)。见表3。

表2 自变量说明

表3 胃穿孔修补术后复发的多因素分析

3 讨论

胃穿孔是临床常见急腹症,具有发病急、发展快等特点。目前临床尚未阐明胃穿孔发病机制,多认为胃溃疡是其主要病因,同时也与暴饮暴食等不良习惯有关。胃穿孔以腹部疼痛为典型症状,部分患者伴有恶心呕吐或溃疡出血,且胃穿孔后,胃内容物流入腹腔易引发中毒或腹膜炎等并发症,对患者生命安全造成极大危害,应及时治疗以控制病情发展。临床治疗胃穿孔主要采用修补术治疗,部分患者术后恢复良好,但仍有部分患者术后病情易复发,影响日常生活,且关于复发率的问题临床仍难以解决,故围术期应及时找出影响复发的相关因素,最大程度改善预后[4]。

本研究结果显示,经Logistic回归分析,中重度溃疡、穿孔直径≥5 cm、缝合针数>2针、腹膜炎患者、进出针距穿孔距离<5 mm是导致胃穿孔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中重度溃疡患者穿孔处存在严重的炎症水肿情况,此时溃疡局部较为脆硬,在胃组织处于高张力情况下进行缝合可能出现修补失败,造成术后病情复发,故对于此类患者应于术前加强抗炎处理,待炎症消退后进行手术。腹膜炎是胃穿孔常见并发症之一,因胃中积液或食物流入腹腔引发感染,从而产生全身炎症反应,术中进行腹腔冲洗消耗时间较长,且感染引发的炎症同样使胃壁组织脆性变化,最终导致手术失败,对于此类患者同样应加强抗炎处理,抑制局部炎症反应[5~6]。穿孔直径决定修补时的缝合方式,直径较小时缝合仅需1~2针,直径较大情况下需填塞大网膜进行多针缝合,且缝合针数越多对溃疡面边缘损伤程度越大,故术后复发率越高,应于术前确认穿孔直径大小,结合实际情况选择安全的修补措施,最大程度控制术后复发率[7~8]。进出针距离同样为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手术通常选取距离穿孔处0.5 cm以上位置进出针,若距离<0.5 cm可能因组织松脆造成缝线脱落情况,从而导致术后复发,需行二次手术,故缝合前应谨慎选择进出针距离,保障手术成功率[9~10]。

综上所述,胃穿孔患者修补术后复发较高,且受多种因素影响,中重度溃疡、穿孔直径≥5 cm、缝合针数>2针、腹膜炎患者、进出针距穿孔距离<5 mm均是导致胃穿孔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临床应加强围术期诊断,做好相应预防措施,控制术后病情复发。

猜你喜欢
胃穿孔腹膜炎中重度
中重度宫腔粘连患者行宫腔粘连切除术后治疗效果与生活质量分析
脑卒中吞咽中重度障碍患者经口/鼻腔间歇置管注食营养的护理体会
腹腔镜下微创手术治疗胃穿孔的疗效及对胃肠动力恢复的影响
胸水型猫传染性腹膜炎的诊疗体会
CAT、6MWT和肺功能检测在老年中重度COPD稳定期患者病情评估中的意义
细致化护理对胃穿孔修补术后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
腹膜透析拔管与重置管同时进行成功治疗复发性合并难治性腹膜炎1例报道
一顿火锅吃出胃穿孔
腹膜炎的危害及预防措施
什么是腹膜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