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早期行股骨近端螺旋刀片抗旋髓内钉(PFNA)手术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

2021-10-25 03:42蒋耀辉荣建辉
中国伤残医学 2021年17期
关键词:髓内刀片股骨

夏 萍 杨 明 蒋耀辉 荣建辉

(上栗县人民医院骨科 , 江西 上栗 337009)

股骨转子间骨折指的是股骨颈基底至小转子水平以上位置的骨折,是下肢常见的一种骨折类型,老年人是主要患病人群。近年,我国人口老龄化现象日益严重,致使股骨转子间骨折发生率越来越高,其对老年人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据有关资料显示,同下肢其他位置的骨折相比,转子间骨折往往伴有较多血流量,骨折愈合效果明显,患者通常能够自理生活,但是由于老年患者基础疾病较多,再加之骨折后无法进行有效锻炼,进而导致病情加重[1]。保守治疗方法并发症发生率较多,导致患者致残率提高,进而对其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现阶段,针对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而言,在其符合手术条件后,应及早开展手术治疗,以便并发症发生率降低。在医学技术日益发展的同时,股骨近端螺旋刀片抗旋髓内钉手术被应用于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治疗中,并取得显著效果。因此,本文针对2017年1月-2020年5月本院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早期实施股骨近端螺旋刀片抗旋髓内钉治疗效果进行综合分析,详细内容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将2017年1月-2020年5月本院接收的40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收入本研究中,基于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20例中,有10例男,10例女;年龄最小、最大分别是61岁和85岁(75.62±3.52)岁;观察组20例中,有12例男,8例女;年龄最小、最大分别是62岁和89岁(75.65±3.49)岁。在临床资料方面,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较小(P>0.05)。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纳入标准[2]:(1)经X线等影像学检查提示股骨转子间骨折,且与临床诊断标准相符;(2)年龄超过60岁;(3)沟通能力、表达能力、理解能力均正常;(4)临床资料填写完整;(5)依从性良好;排除标准:(1)合并代谢类疾病;(2)合并严重心、肾、肝器官功能不全;(3)具有心理障碍、精神疾病史;(4)神志意识模糊;(5)由于骨肿瘤等原因导致的病理性骨折;(6)合并相对严重的凝血功能障碍;(7)合并严重感染、恶性肿瘤;(8)拒绝参与本研究或者中途选择退出。

2 方法:(1)术前准备。自患者入院开始,带领患者进行术前检查,准确评估心、肺等器官功能,同时采取活血、抗凝治疗。术前30分钟,通过抗生素避免感染的发生,在明确患者无手术禁忌证后,再进行手术治疗。对照组:人工股骨头置换术。腰硬联合麻醉或者全身麻醉辅助下,在后外侧作切口,呈弧形,将转子间关节囊、骨折块等全部暴露出来,对于转子依旧完整者,在小转子上方1.0-1.5cm位置截骨;针对转子间粉碎者,将骨折块、股骨头颈直接取出,然后进行扩髓、试模,打入股骨柄,然后对转子间骨折重建,复位骨折块,利用钢丝扎捆并进行固定,确保其牢靠,在转子间稳定后,放置双极股骨头,并对髋关节复位。观察组:股骨近端螺旋刀片抗旋髓内钉手术。腰硬联合麻醉或者全身麻醉下,帮助患者选取仰卧体位,在牵引床上实施牵引复位,于C臂机辅助下明确具体位置,取得满意复位效果后,于股骨粗隆上外侧作切口,纵向,长度4-6cm。由大粗隆尖端进针,同时经导针实施扩髓,缓慢置入PFNA主钉。以主钉上螺旋刀片孔部位为依据对主钉插入深度进行调整。主钉部位满意后,与侧方瞄准器连接,在其辅助下置入保护套筒,然后沿保护套放置股骨颈内导针,导针一直插入到股骨头关节软骨下方10mm位置,向标记好深度的位置放置螺旋刀片,然后放入远端,并对螺钉锁定。瞄准器拆除后,手柄插入后拧入尾帽。(2)术后处理。术后按照常规要求留置48小时引流管,同时将引流量准确记录下来。在术后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以患者全身状况、疼痛程度、骨折端稳定状况等为依据对功能锻炼量进行调整,最后叮嘱患者定期复查[3]。

3 观察指标:(1)准确记录临床指标,包括骨折愈合时间、下床负重时间、引流量、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切口长度。(2)统计并发症发生状况,包括尿道感染、切口感染、肺炎和褥疮。(3)统计临床治疗效果,判定依据为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显效:总分超过90分;有效:总分介于70-89分;无效:总分低于70分。(总例数-无效例数)/总例数×100%=治疗总有效率。(4)准确检测炎症因子,包括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0(IL-10)和白介素-6(IL-6)。(5)准确记录患者术后1个月和术后2个月患者Harris功能评分[4]。

5 结果

5.1 2组临床指标对比:观察组比对照组骨折愈合时间、下床负重时间、引流量、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切口长度更优,差异明显(P<0.05),具体见表1。

表1 2组临床指标对比

5.2 2组并发症发生状况对比: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差异明显(P<0.05),详情见表2。

表2 2组并发症发生状况比较(n,%)

5.3 2组治疗效果对比:观察组治疗效果同对照组相比更优,差异显著(P<0.05),具体见表3。

表3 2组临床治疗效果对比(n,%)

5.4 2组术后Harris评分对比:术后1个月及术后2个月,观察组与对照组Harris评分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详情见表4。

表4 2组Harris评分比较分)

5.5 2组炎症因子水平对比:治疗前,观察组与对照组TNF-α、IL-6及IL-10对比,差异较小(P>0.05);治疗后,观察组均比对照组低,差异明显(P<0.05),详情见表5。

表5 2组炎症因子水平对比

讨 论

股骨转子间骨折是老年人群多发、常见疾病之一,其具有发生率高等特点,大部分是由于跌倒等低能量损伤等造成的,而且近年患病率明显提高,对老年人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威胁[5]。据有关资料显示,股骨转子间骨折血液丰富,骨折后具有显著愈合效果,但是由于老年患者抵抗能力、免疫能力较差,再加之基础疾病作用,保守治疗已经无法满足患者需求。在医学技术及医学内固定材料日益发展的同时,针对老年转子间骨折患者而言,手术治疗效果越来越明显,而且具有显著优势。相比于保守牵引等外固定治疗,其优点如下:(1)手术治疗方法能够帮助患者术后及早进行功能锻炼,同时进行下地承重,而且能够防止因为长时间卧床引起的并发症,而且以上是导致老年转子间骨折患者死亡的主要因素。(2)保守治疗方法导致患者住院时间增加,同时也使得患者经济压力、社会压力增加。(3)手术治疗方法能够降低骨折再移位发生率,尽量避免骨折不愈合和畸形愈合的出现,同时有助于降低术后X线暴露次数。由此分析,手术除了能够促进患者生存质量提高,避免经济压力和生活负担增加,同时其有助于避免并发症造成的死亡[6]。

骨科手术开展期间最重要的一项是选择内固定物,现阶段,转子间骨折手术内固定材料主要包括髓外固定系统DHS与髓内固定系统PFNA和人工股骨头假体。股骨近端螺旋刀片抗旋髓内钉是一种改进型的股骨近端髓内固定系统,通过自旋方法将螺旋刀片向骨中敲击,保留骨质,刀片表面接触面积较高,对于老年骨质疏松患者而言,该方法有利。股骨近端螺旋刀片抗旋髓内钉手术优点包括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和易于暴露等。针对手术时间长、耐受差及年龄较大者,非常合适。此外,单纯股骨头置换术在老年转子间骨折治疗中优势明显,尽管该治疗方法具有显著创伤,但是术后恢复速度快,固定效果明显,而且术后可以进行功能锻炼,在避免因为长时间卧床引起的肺炎、褥疮和泌尿系感染等疾病的发生,尤其是免疫功能降低、呼吸功能降低的老年患者[7]。研究结果显示,骨折愈合时间、下床负重时间、引流量、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切口长度方面,观察组相比于对照组优,差异明显(P<0.05);可见,对于无法进行长期手术、体质偏差的老年患者,该方法更加实用。原因如下:PFNA固定主要是通过有利条件加快骨折断端愈合[8]。由于PFNA内固定系统并不是非常减轻,术后早期需要减少患肢活动,防止骨折断端移位,延缓了愈合。股骨头置换术能够对患肢长度重建,并平稳股骨端。此外,由于无法进行早期功能锻炼,进而提高了并发症发生率。研究结果显示,并发症发生率方面,观察组5.00%比对照组20.00%低,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5.00%,比对照组65.00%高,差异显著(P<0.05);由此分析,股骨近端螺旋刀片抗旋髓内钉具有显著效果,其可以减轻患者临床症状,加快疾病康复速度,而且能够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髋关节功能,改善炎症反应,促进临床治疗效果的提高[9]。股骨近端螺旋刀片抗旋髓内钉手术是一种髓内固定系统,头顶螺旋刀片具有平稳成角、看旋转功效,而且末端刀面较大,能够促进内固定稳定性及接触面积的提高,此外,其能够有效压缩周围骨质,促进抗切出功能提高。通过旋转方式固定末端大片,除了可以提高末端骨质密度,同时可以提高刀片把持力,避免骨折位置内翻和旋转[10]。与此同时,防旋刀片的应用,有助于骨折位置抗压能力、防旋转能力提高,对于术后早期功能锻炼有利,同时结合空心主钉,为闭合穿钉提供了便利,再加之手术创伤小,能够防止因为手术创伤刺激机体发生炎症反应,导致病情加重。研究结果显示,Harris评分方面,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后1个月和术后2个月比较,均未见明显差异(P>0.05);在TNF-α、IL-6及IL-10方面,治疗前,观察组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相比于对照组低,差异显著(P<0.05)。由此分析,经过有效治疗后,2种治疗方法在髋关节功能恢复方面无明显差异,但是,因为股骨近端螺旋刀片防旋髓内钉手术创伤小,其能够有效减轻患者机体炎症反应,确保良好的治疗效果,以便患者及早恢复健康。

总而言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临床治疗过程中,实施股骨近端螺旋刀片抗旋髓内钉治疗,不仅可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同时可以加快骨折愈合速度,减少术中出血量,值得临床进一步采纳、推广。

猜你喜欢
髓内刀片股骨
髓内钉加钢板钢缆联合植骨治疗股骨干骨折术后骨不连
人工髋关节股骨柄假体断裂的研究进展
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胫骨骨折的研究进展
股骨髁间骨折术后患肢采用特殊体位制动加速康复的效果观察
以铅酸电池为动力的骑乘式割草机刀片制动时间检测方法探析
基于APKT150412-MM型号废旧刀片的研究实验及二次利用
交锁髓内钉与锁定钢板治疗胫骨骨折的效果对照分析
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术对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分析
剪羊毛机的使用技术
33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PFNA内固定术患者围手术期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