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积极心理学在中考备考中的应用

2021-10-25 01:21黄晓丹
快乐学习报·教师周刊 2021年11期
关键词:乐观发掘自信

黄晓丹

摘要:中考既是一场知识大战,也是一场心理大战。教师应特别关注考生的心理变化,及时干预并给予指导。但是,只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是不够的。教师若能通过多种方法和形式帮助学生发掘内在的积极力量,建设好个体的心理资源,更有利于他们形成积极、主动、乐观的良好备考心态。积极心理学在备考中得到有效应用,便可为这场“心理大战”赢得重要筹码。

关键词:发掘;积极品质;乐观;自信;积极情感体验

积极心理学是致力于研究人的发展潜力和美德等积极品质的一门科学。[1]它强调发掘、研究人的各种积极品质,并让这些积极的品质在实践中得到更好的培育。它使我们教育工作者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有了新的理解。教师在关注学生心理成长时,只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是不够的,更应关注学生人格的培养和发展。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帮助学生发掘其内在的积极力量、潜能和品质,促使其养成乐观开朗、积极进取、敢于拼搏等个性心理品质。

中考既是一场知识大战,也是一场心理大战。面临大考,考生需要过五关斩六将,在备考过程中若能重新认识自己的潜能、建设好自己的性格力量和美德、获得积极情绪体验,更利于形成乐观的心理形态、战胜弱点、积攒力量走向成功。

教师在备考工作中可结合学生的性格特点,融入积极心理学理论,引导学生获得积极的体验、重新认识自己的潜能、建设好个体的心理资源。

一、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发掘性格中积极的一面,建立自信心。

(一)利用班会课开展相关主题班会,如《积极心理,阳光生活》、《乐观的力量》、《原来我也可以这么优秀》等,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自己拥有的优秀品质(或潜能)、这些优秀品质(或潜能)会给自己带来怎样的力量等等,使他们能更好地相信自己,进而树立更强的自信心。自信心是学生克服障碍、摆脱心理危机的可靠资本。友善、勇敢、毅力、坚定等积极的品质都是学生个人发展的资源,拥有这些资源,他们就可以更自信地勇往直前了。

(二)创造机会,鼓励学生发展自己的能力,培养成就感,增强自信心。

1.教师把课堂还给学生,创造机会,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给予他们充分展示的机会,鼓励他们大胆发言,表达自己独特的看法,建立自信。这样既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又能激发各种学习能力。

2.让学生学会管理自己、管理班级,使其能力得到多方面的展示和锻炼,收获自信。除了班干部要勇挑重担,其他班中成员,也应共同协助管理好班级。鼓励他们抓住每一次可以得到锻炼的机会,提高自己的组织能力、协调能力、号召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等。[2]学生在班级活动中得到成长,班风学风同样也能得到很好的发展。

3.组织多样式课外活动,培养学生与人交往能力,增进同学之间的相互了解,提高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加强班级的凝聚力。活动中,同学们还可释放消极能量,缓解紧张的备考心理,增加学习的动力。

二、建立民主、和谐的班级,多途径营造积极学习氛围,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

师生之间、同学之间互相尊重、理解、信任、关心,建立和谐班级,使学生产生幸福感和满足感,从而激发学生的积极情绪,消除消极情绪。毕业生功课多、时间紧、任务重,个别同学成绩起伏大、基础没打好等等,多方因素都有可能影响学生备考的状态,他们易出现不安、挫折、自卑、嫉妒、心急等情绪。所以,师生之间、同学之间更需要相互之间的关心、理解、信任和鼓励。一个和谐的班级,体现出的是大家庭的温暖。相信在这样的班级环境里,學生会有一个更为积极的、乐观的心态去备考。

教师可通过多途径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例如,指导学生学会制定每天学习目标和短期学习目标;加强班级文化建设,做好精神的引领;树立榜样,鼓励竞争,培养竞争意识;精心挑选班干部和学科代表,弘扬正气,建设良好的班风、学风等等。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学生更容易受到感染,燃起斗志,并不由自主地向前进。

三、教师用积极的言行促进学生积极的学习心态及乐观的人生态度。

(一)运用积极的语言诱发学生学习的动机,促进积极的学习心态。[3]

教师使用积极性、赏识性和激励性的语言,真诚地表达自己的赞赏,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自信,促进个性发展,还可以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学生在老师和同学们的认可中享受到了成功的欢乐,给学习带来更大的动力。教师的积极语言也让学生重新认识自己的潜能,诱发学习的动机。

(二)教师个人的积极品质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教师的一言一行,应时刻起到一种积极的榜样作用。教师热情、乐观、真诚、智慧、谦虚、感恩等积极品质具有较强的感染力,对学生的心理成长有着非常重要的、正面的影响。

(三)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保持顺畅的沟通交流渠道。

激励学生好好学习,光讲大道理是不行的,讲大道理不如好好走进学生的心里,了解他们内心最真实的一面,再给予适当的、积极的指导。引导他们学会如何进行情绪管理、提高自己的情绪调节能力。学生感受到老师的真诚,并且认为老师有能力帮助他,才是一种完全的信任。这种信任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帮助学生扫除备考中的一些心理障碍。

四、培养学生积极的情绪体验。

想要学生拥有更好的备考状态,必须要让他们有足够的积极情绪。积极情绪体验不仅促进挑战的应对,缓解消极情绪,而且还能增强个体的心理弹性,增进个体的主观幸福感。[4]

Fredrickson根据研究找到了十种人们最常感受到的积极情绪形式。根据人们所反馈的感受频率,从高到低依次是:喜悦、感激、宁静、兴趣、希望、自豪、逗趣、激励、敬畏、爱。例如,在生日收到意外惊喜时,可体验到喜悦;当我们意识到家人、老师对我们的无私付出、同学真心诚意相助时,可体验到感激;完成一天的学习任务,轻松地睡上一觉,一觉醒来精神饱满时,可体验到宁静;被班上拼搏之星的身影吸引、被同学介绍的好书吸引时,可体验到兴趣;在失败中寻找原因并相信付出努力和汗水后会收获成功时,可体验到希望等等。培养学生的积极情绪体验,会让学生有更强的幸福感,内心有更大的学习动力。种下积极情绪的种子,会收获欣欣向荣。学生建设好个体的心理资源,形成积极、乐观、主动的应考心态,方可积攒强大的心理力量轻松应对中考大考。

参考文献:

[1]游美琴.积极心理学——心理健康教育新趋势[D].职教论坛,2008.

[2]关彤彤.核心素养背景下学习型班集体的创建策略[D].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17.

[3]秦小燕.探究小学数学课堂的趣味性教学[D].重庆市忠县乌杨镇中心小学校,2017.

[4]王少华.留守儿童的心理弹性对自尊、情绪加工偏向的影响研究[D].广州大学,2012.

猜你喜欢
乐观发掘自信
小学美术个性化教学的策略研究
不忘初心,一路耕耘
考古发掘之后的文物保护探讨
美育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老人与海》与《活着》的生命意识比较
作文立意的探究
做一个自信的“小小音乐家”
深化年轻化战略108万已是“小目标”
基于快乐教学的投掷课教学研究
浅谈高职学生内力觉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