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三大新兴重点产业发展布局分析

2021-10-26 07:07
统计科学与实践 2021年6期
关键词:生物医药集成电路上海

□ 周 弋

|全球三大新兴重点产业发展综述

(一)人工智能发展现状

人工智能已成为新一轮产业升级的核心推动力。全球范围内不同国家或企业都认识到人工智能的重要性,政府在国家政策上给企业发展人工智能商业活动提供了重要支持,全球人工智能市场规模未来会出现爆发式增长,预计2025 年全球人工智能市场规模将达到6.4 万亿美元。

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化程度全球领先。据信通院统计,截至2020 年10 月底,全球人工智能企业总数为5600 家,中国将近1450 家。全球人工智能产业规模1565 亿美元,增长率是12%,中国人工智能产业规模大约3100 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5%。上海人工智能产业依托“人形分布、多点联动”的产业空间布局,主要分布在8 个区域、11 个行业。定为主导产业的区包括徐汇区、杨浦区、闵行区及宝山区。上海作为全国经济发展的先行者,在全国人工智能产业名列前茅。上海市经信委数据显示,截至2019 年6 月底,上海拥有人工智能企业数居全国第二,占全国20.3%,其中183 家规模以上企业2018 年总规模达到1339.78亿元。

(二)集成电路发展现状

受中美贸易摩擦和智能手机、服务器、PC 等主要应用设备的增幅放缓的影响,全球集成电路行业市场规模有所下降。根据全球半导体协会SIA 发布的全球半导体市场报告显示,2020 年全球半导体产业销售额为4390 亿美元,与2019 年的4123 亿美元相比,增长6.5%。其中,美国半导体公司的销售额约为2080亿美元,占全球销售额的47.0%。同时2020 年美国芯片市场销售额增长19.8%,达到941.5 亿美元。根据IC Insights 数据显示,2020 年中国集成电路市场增至1434 亿美元,比2019年增长9.0%。上海的集成电路布局以“一核多极”的形态分布全市,围绕浦东新区张江高科技园区为核心,北靠外高桥,南望临港新片区,形成浦东新区集成电路南北走廊;而浦西郊区区域以芯片制造、封装测试和设备材料作为配套产业,支撑着上海集成电路芯片设计、IC 设备、封装测试和IC 制造四大领域。上海市集成电路行业协会数据显示,2020年上海集成电路产业实现销售收入2071.33 亿元,同比增长21.37%。其中,设计业实现销售收入954.15 亿元,同比增长33.39%。

(三)生物医药发展现状

全球来看,生物医药市场规模高速稳定增长,其中美国生物药品在全球市场占主导地位,相关产业总产值约占GDP 的17%。据融中研究整理,全球生物技术公司总数已达4362 家,其中76%集中在欧美。美国作为生物技术产业的龙头,其开发的产品和市场销售额均占全球70%以上,而亚太地区,整体销售额仅占全球3%左右,其中日本、新加坡位居前列。

据融中研究整理,2007 年至2019 年,国内生物医药行业新成立公司总计1132 家。2016 年到2019 年,我国生物医药市场总体规模从1836亿元增加到3172 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20%。预计2025 年,我国生物医药市场总体规模将达到8332亿元。

上海形成了以张江为核心,以金山、奉贤、徐汇等园区为重点的“聚焦张江、一核多点”生物医药产业空间格局。当前上海正在积极推动张江与金山、奉贤等园区错位互补、联动发展。据上海市经信委数据显示,2020 年生物医药产业规模超过6000 亿元,创历史新高。园区生物医药产业工业总产值2.37 亿元,实现了零的突破。

|上海三大新兴重点产业资本配置布局分析

依托wind 数据平台全国上市企业公开披露数据,构建三大新兴重点产业(人工智能、集成电路和生物医药)的产业资本配置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从高价值链延伸和高外部效益角度,重点围绕具备产业支配地位、规模经济效应和先进科技水平的上市龙头企业,评价三大新兴重点产业的资本配置发展水平,重点关注上海地区的产业发展水平。

(一)资本配置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和评价方法

1.资本配置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基于全国上市企业的公开披露数据,从盈利能力、风控能力、社会能力、营运能力、研发能力五个维度,构建三大新兴重点产业资本配置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表1)。

表1 三大新兴重点产业资本配置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2.评价方法。上海三大新兴重点产业资本配置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计算采用了简单线性加权的方法,通过对上市公司具体指标的行业平均值标准化数据进行加权计算,分别得出各个分类指数,然后通过各个分类指数加权计算得出总指数。

(二)资本配置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分析

1.上海人工智能产业资本配置能力指数评价分析。本文采用定基指数方法,测算2016-2019 年上海人工智能产业的资本配置能力评价指数分别比上年增长-2.4%、-4.7%和13.0%,呈现先下降后上升趋势。相对于全国人工智能产业的资本配置能力指数增长率总体稳步上升趋势,上海波动较大。

表2 人工智能产业资本配置能力指数

从细分配置能力看,2016-2019年上海人工智能产业盈利能力逐年下降,成为制约总指数上涨的主要因素。归结到公司,拼多多、科大智能和平安好医生三家公司五年的盈利指标逐年下降。2016-2019 年社会能力指标大幅上涨,对总指数的增长助力最大,增长达到5.8%、30.5%和24.1%。

图1 上海人工智能产业细分资本配置能力指数

2.上海集成电路产业资本配置能力指数评价分析。2016-2019 年上海集成电路产业资本配置能力评价指数分别比上年增长146.0%、-45.7%和28.1%,呈现波动上升趋势。全国集成电路产业资本配置能力呈现逐年下降趋势,上海总体产业发展水平高于全国。

表3 集成电路产业资本配置能力指数

从细分配置能力看,2016-2019年上海集成电路产业研发能力大幅上升,成为促进总指数上涨的主要因素。研发能力指数年均增长率达到44.3%,其中研发支出合计上涨了31418.87 万元;研发费用同比增长率从2015 年的7.6%上升到2019 年的52.0%,这两个指标对产业研发能力的增长贡献最大。

图2 上海集成电路产业细分资本配置能力指数

3.上海生物医药产业资本配置能力指数评价分析。2016-2019 年上海生物医药产业资本配置能力评价指数分别比上年增长17.5%、-0.1% 和38.6%,呈现波动上升趋势。全国生物医药产业资本配置能力2016 年至2018 年呈现上升趋势,在2019 年大幅下降。上海总体产业发展速度和稳定度高于全国。

表4 生物医药产业资本配置能力指数

从细分配置能力看,2016-2019 年上海生物医药产业研发能力和社会能力大幅上升,成为促进总指数上涨的主要因素。研发能力指数年均增长率达到62.4%,其中研发支出对产业研发能力的增长贡献最大。社会能力指数年均增长率达到11.6%。2016-2019 年盈利能力指标处于逐年下降趋势,其中2018 年产业盈利能力指数为负,原因是上海君实生物医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报酬率和人力投入回报率皆为负数。

图3 生物医药产业细分资本配置能力指数

|三大新兴重点产业SWOT分析

SWOT 分析是用定性的方法对于企业、区域产业的内部活动及其目标与外部环境的动态平衡过程进行细致的分析。通过比较得出自身发展的内部环境的优势、劣势、外部发展的机会、威胁,最终用矩阵比较的方法得出发展策略的选择方案。据此,结合上海三大新兴重点产业建设战略,得到三大新兴重点产业的未来发展战略和方向。

(一)人工智能产业

1.产业发展优势

科教资源优势突出。主要体现在上海拥有十多家“985”和“211”高校,网络智能实验室、机器智能实验室等国家重点实验室遍布各大高校,科研院所中,人工智能产业的研究体系日益完善。

国际交流合作较多。自2018 年开始,上海每年举办一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来自全球各相关方面的专家学者等就科技前沿技术和产业发展合作进行深入探讨。

2.产业发展劣势

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目前,人工智能产业还是以制造业为主,中低层次的人工智能产业有一定的应用,但是到中高层次的智能技术,比如虚拟现实、深度学习、仿真技术还比较欠缺。上海人工智能企业在关键领域原始创新和协同创新能力亟需提升,一些核心技术、产品和装备严重依赖进口,引领产业发展方向、把握产业发展主导权的能力不强。

基础创新投入严重不足。2018-2019 年,美国人工智能领域企业投入的科技研发费用占据了全球科技支出的61%,我国人工智能领域企业研发支出虽然快速增加,增速达到34%,但实际占据的全球科技支出份额明显小于美国。上海2019 年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GDP 的4%左右,针对三大新兴产业的研发投入略显不足。

3.产业发展机遇

国家政策大力支持。国务院颁布的《中国制造2025》提出了制造升级的宏伟目标,鼓励生产智能装备和智能产品,推动生产过程智能化。众多政策的出台,体现了国家大力发展人工智能产业的决心,也为人工智能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市场需求方兴未艾。随着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和消费升级的需求不断增强,人工智能在解决民生领域的痛点难点问题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也推动了教育、医疗卫生、体育、住房、交通、助残养老、家政服务等领域的人工智能应用需求。

4.产业发展挑战

国际市场竞争激烈。在人工智能的算力支持方面,IBM,、HPE、戴尔等国际巨头稳居全球服务器市场前三位,中科寒武纪等国内芯片供货企业发展刚刚起步。在人工智能算法方面,主流框架与数据集领域均为美国企业或机构掌握。百度、第四范式、旷视科技等国内企业的算法框架和数据集尚未得到业界的广泛认可和应用。上海云赛智联、云知声等企业还未在国际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

贸易壁垒构成阻碍。发达国家组成经济体,他们利用原有的科技与人才优势抢占人工智能技术前沿,促进其“再工业化”。中美贸易战各种限制致使我国华为、中兴等企业严重受创。

(二)集成电路产业

1.产业发展优势

市场优势持续突出。中国是全球集成电路增速最快的市场,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环境下,集成电路产业迎来了高速增长。国家将信息消费、智慧城市、信息安全等产业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这些因素将为集成电路产业迅速发展提供蓬勃的发展动力。2019 年,上海聚焦核心技术攻关,14nm 工艺、7nm 刻蚀机、3.0GHz CPU 取得重大突破;华力二期、中芯南方相继量产。

政策环境不断利好。集成电路作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战略性、基础性产业的发展历程表明,政府的优惠政策和资金支持不可或缺,而且应是持续的。中国对集成电路产业的政策已形成了有机体系,上海政府制定出台专项扶持政策,重点支持集成电路装备和材料企业。

2.产业发展劣势

人才基础相对薄弱。集成电路产业人才的特殊性以及产业本身的高速发展带来了高端人才缺口。集成电路产业因为其产品设计、制造与服务的复杂性与交叉性带来了工作岗位的多样性,也就带来了人才的多样性、复合性和技术性。

商业模式缺乏创新。集成电路产业不仅缺乏新的商业模式创新,而且从宏观来看,整个产业依然处于割裂的局面,各自为战,没有清晰的模式。上海市场还不够规范,企业还缺少相应的手段来保护创新所带来的收益。

3.产业发展机遇

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移动互联网、物联网、行业信息化快速发展,由此带来车联网等各种业务应用市场机遇显现。全球信息通信产业再次进入代际升级重要战略机遇期。

“贸易战”促进集成电路“国产替代”进程加速。近年来,我国集成电路对外依存度越来越高,集成电路进口数量呈现高速增长。在中兴事件之后,我国意识到发展自主可控的集成电路产业是实现中国复兴的重要基础。不断促进企业进行创新研发,达到市场最完美的效果,从而能快速提升国内集成电路的升级。上海作为新兴产业发展先行地,具有优势。

4.产业发展挑战

全球集成电路产业在不断向国际集成电路巨头企业集中。这些企业为了自身做大做强,不断加大投资力度,加快整合的步伐,加紧在全球的产业布局。这些巨头企业通过不断整合,在实现集成电路设计技术封锁,这种趋势无疑将进一步压缩发展中的上海集成电路产业的生存空间。

集成电路投资压力大。要实现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其投资巨大,特别是晶圆制造产业,固定资产投资更是需要源源不断的资金,上海投融资市场面对此类规模的投资也是望而却步。

(三)生物医药产业

1.产业发展优势

产业基础环境较好。上海基本形成了以浦东、闵行、奉贤、金山、嘉定、青浦为主的六大产业基地,配套发展浦东、徐汇研发服务外包基地和浦东、黄浦、普陀商业基地。上海生物医药产业功能布局日趋合理,经济总量不断扩大。

投融资环境优越。上海是我国重要的国际贸易、金融、经济中心,坐拥上海证券交易、陆家嘴金融集聚区,金融市场活跃,投融资优势明显。上海市现代生物与医药产业办公室等政府部门通过多种渠道引导生物医药企业与外部资金的对接。

2.产业发展劣势

行业内部的竞争越发激烈,同类病症的药品有多种,质量参差不齐,导致创新药上市后销售业绩较差,企业很难从中获取利润。生物医药产业地区发展差异大,生物医药产业在一定程度上是依托于地区资源发展的产业,因此地区间发展会存在差异。

技术成果转化率较低。上海市的生物医药研究主要以政府推动的重点项目研究为主,这与当前国际主流的以公司为主体牵头开发、市场为导向的研发模式还存在一定的差异。研发力量分散在各大科研院所,导致研发力量得不到有效整合,同时研发周期长,技术成果转化率较低。

3.产业发展机遇

社会医疗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对生物制药领域提出了更高要求。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更安全的药品、医疗器械的需求也在不断提高。同时,对于医疗保健、美容等新的观念要求生物技术不断提高。

政策扶持力度较大。上海市发布了促进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规定。对范围内的生物医药产业给予财政支持、税收优惠、金融服务、公共采购等方面的支持,大力扶持产业发展。

4.产业发展挑战

全球化形势下外资企业的冲击。一大批跨国生物医药企业巨头纷纷入驻上海,主观上加剧了上海生物医药市场的竞争。目前跨国药企兼并收购速度加快,以中小企业为主的上海生物医药企业面临更严峻的挑战。

知识产权纠纷阻碍产业发展。当前,我国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日益加强,相关法律法规日益完善。但生物医药产业成果转化需要漫长的周期,目前对于以中小企业为主的上海生物医药产业尚不具备承担专利纠纷的财力物力。

|三大新兴重点产业相关建议

(一)加强研发投入,扶持企业做大做强

上海有较强的科研开发能力,但在人工智能产品、集成电路微电子光刻机制造、生物医药原材料精细程度上与国际大公司存在较大差距,应整合科研资源,加大新兴产业研发的投入,推动企业、研究院、高校之间的技术合作。一方面,鼓励国际龙头企业在沪设立研发中心和生产基地,扩大知识资源,促进人才资源溢出;另一方面,鼓励本土企业收购、兼并国内外拥有核心技术的研发机构及发展势头良好的企业。建议依托产业园区的环境优势,加强资源集聚效应,扶持企业做大做强,加快培育具有一定支配地位、较大规模和先进技术的重点龙头企业,提高产业价值链的控制力。

(二)加大政策扶持,完善配套政策体系

在政策层面,要引导三大新兴产业转变发展方式,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推动相关政策落地实施,继续营造良好发展环境。一方面,把与企业自身发展密切相关的可以实施的各种税收优惠政策进行细化落实,以合理的税收政策筹划直接推动产业的升级发展。重视基本机理、结构等基础性专利的保护,培养国际化的专利意识,拓展未来发展空间;鼓励参与国际性标准和国家性标准的制订,提升企业的产业话语权和自主能力。另一方面,资金分散、多点支持的政策支持目前已不足以支撑有竞争力的国内企业在与国际巨头的竞争中取得更大的成绩,建议需集中资源重点支持有潜力的企业。

猜你喜欢
生物医药集成电路上海
湖北恒玖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苏州浩欧博生物医药销售有限公司
上海电力大学
全球生物医药发明专利 TOP100榜单公布 鲁南制药全球排名59
上海之巅
上海谛霖邹杰 Hi-Fi是“慢热”的生意,但会越来越好
苏州高新区:加速驶向医疗器械和生物医药产业“两千亿级”新蓝海
集成电路测试领域的关键技术
塑封集成电路扫描声学显微镜分析
混合集成电路激光调阻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