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涂片联合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在血常规检验中的应用

2021-10-26 04:15周小娟欧阳良良九江学院附属医院检验科江西九江332000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21年19期
关键词:检测值血细胞涂片

周小娟 欧阳良良 九江学院附属医院检验科 (江西 九江 332000)

内容提要: 目的:对血液涂片联合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应用于血常规检验中的应用价值进行分析。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0年12月来本院接受血常规检验的2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集患者的血液标本,分别采用血液涂片和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两种方法实施血常规检验,并对其各自的诊断阳性率进行计算,同时对血液涂片联合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诊断结果与两种方法单独使用的诊断结果进行对照比较。结果:采用血液涂片联合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各血液细胞的检测阳性率和检测值均略高于血液涂片,同时显著高于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除中性粒细胞计数检测值外),前两者的与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血液涂片联合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实施血常规检验,可以发挥互补优势,提高诊断效果。

血常规检验在临床各种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其可以为医师提供患者的多种血液细胞的形态改变、数量变化信息,便于医生对患者的疾病发生、发展情况进行预测和评估[1]。传统的血常规检验多使用血液涂片检查方法,其可以通过显微镜对各种血液细胞的形态进行直接观察,并对其数量进行统计,但相对而言工作量比较大,耗时长,对检测者并不十分友好[2];随着现代临床检验技术的发展和各种全自动医疗设备的应用,在血常规检验中,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的应用也得到十分广泛的认可。本文选择2020年1月~2020年12月来本院接受血常规检验的2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血液涂片检验法和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验法等不同方法对其血液标本进行检测,计算不同方法的检验结果,并对其单独或者联合应用的诊断效能进行比较。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选择2020年1月~2020年12月来本院接受血常规检验的2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不合并血液系统功能障碍、凝血功能障碍、感染性疾病、器质性病变,并能在检验中积极配合检测者的要求。患者中,男105例,女95例,其年龄19~65岁,平均(42.5±6.7)岁。本次研究经伦理委员会讨论通过。

1.2 方法

采集患者的血液样本,对其实施血常规检查。

检查前,要求患者禁食禁饮10h以上,在次日清晨实施血液标本的采集,采血位置为肘静脉,采血量在2~4mL,操作严格遵照实验室无菌操作要求,并在采血后2h内完成检测。

将采集到的血液样本平均分成两份,一份采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进行检验,另一份则实施血液涂片检验。

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验:检查前确保质控品在控,观察仪器的自动稀释状态,确保稀释效果。检测温度(20±2)˚C,检测仪器为迈瑞生产的CAL-8000型全自动流水线血细胞分析仪。

血液涂片检验:将血液样本涂布在涂片上,使其自然风干,对其实施染色处理(染色液为瑞氏染色液)后,在显微镜下观察各种血液细胞的类型、形态和数量。显微镜为日本奥林巴斯公司生产的CX31型光学显微镜。

1.3 观察指标与判定标准

统计不同方法检测单核细胞、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细胞、嗜碱性细胞的数量和检测值,比较血液涂片和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单独或联合检测获得的检测阳性率、检测值之间的差异。其中,不同血液细胞的检测阳性的判断标准是[3]:血液样本经全自动红细胞检测分析仪检测后结果呈阳性,且经血涂片细胞形态学检查后显示结果基本一致,反之则为阴性。

1.4 统计学分析

本次实验数据采用SPSS1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以n,%表示,对比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对比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血液涂片、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单独或联合应用检验各项细胞的阳性率比较

采用血液涂片联合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单核细胞、淋巴细胞、中性细粒胞、嗜酸性细胞、嗜碱性细胞的阳性率均显著高于两种方法单独检测的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统计结果见表1。

表1. 不同检测检测血常规各项指标的阳性率比较(n/%)

2.2 血液涂片、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单独或联合应用检验各项细胞的检测值比较

采用血液涂片联合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单核细胞、淋巴细胞、嗜酸性细胞、嗜碱性细胞的检测值均略高于血液涂片的检测值,同时显著高于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的检测值,前两者的检测值与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三种方法在中性粒细胞的检测值比较上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具体统计结果见表2。

表2. 血常规不同检测方法对各项细胞指标的检测结果比较(n=200,±s,%)

表2. 血常规不同检测方法对各项细胞指标的检测结果比较(n=200,±s,%)

方式 单核细胞 淋巴细胞 中性粒细胞 嗜酸性细胞 嗜碱性细胞血液涂片 10.98±1.92 24.32±3.23 60.55±10.12 3.53±1.15 1.04±0.21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 8.78±1.23 20.82±1.43 60.72±9.32 2.42±0.67 0.49±0.17联合检验 11.34±2.05 26.63±3.57 61.03±9.54 3.92±1.40 1.15±0.26

3.讨论

临床检验是发现人体病变情况并制定合理治疗方案的基础,特别对一些隐匿性疾病,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4]。血常规就是临床检验最基础的诊断方式之一。本文对血常规检验中常用的两种方法:血液涂片检查和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查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并分析二者联合应用的诊断效能。

从本文检测结果来看,无论是在单核细胞、淋巴细胞、中性细粒胞、嗜酸性细胞、嗜碱性细胞等的检测阳性率还是检测值的比较上,总体呈现出联合检测效果显著优于血液涂片检查或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查结果的情况,同时有血液涂片检测结果略优于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结果的情况(中性粒细胞的检测值比较除外)。这是由于血液涂片检查的方法可以通过显微镜对血液中各种细胞的形态进行直接鉴别和判断,并能明确细胞的数量,检测的准确性也就相对较高;而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则是借助光学与电学原理,对血液中各类细胞进行自动化鉴别、分类、计数的方法,其优势在于检测速度快,可以降低检测人员的工作量。两种方法也各有其劣势,血液涂片检验的缺点在于需要检验人员对相关细胞进行手工鉴别、计数,工作量繁重,耗时较长,还可能因染色问题等因素的影响,导致检测结果出现一定的误差,在大量标本需要检测时受限严重[5];而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在做血常规检测时,则可能在机器自动操作过程中出现细胞识别错误的情况,使相关细胞的检测值、检测阳性率都下降[6]。

因而,通过血液涂片联合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实施血常规检验,可以发挥互补优势,提高诊断效果。

猜你喜欢
检测值血细胞涂片
抗人T细胞兔免疫球蛋白对降钙素原的影响
痰涂片与痰培养在下呼吸道感染诊断中的比较
直肠FH检测剩余液涂片用于评估标本取材质量的探讨
施氏魮(Barbonymus schwanenfeldii)外周血液及造血器官血细胞发生的观察
血细胞分析中危急值的应用评价
《2018年全国省级兽医系统实验室检测能力比对结果分析》图版
沙塘鳢的血细胞分析
低温高速离心沉淀集菌涂片法查分枝杆菌与直接涂片法查分枝杆菌的比较研究
全血细胞分析仪配套操作台使用体会
两种试剂D-二聚体检测值与纤维蛋白降解产物值的相关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