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与动乱中的历史文学

2021-10-27 01:16梁门秀子
今古文创 2021年41期
关键词:越战麦凯恩战争

【摘要】 《转吧,这伟大的世界》(Let the Great World Spin,以下简称《转》)作为2009年美国国家图书奖获奖作品,可以视作是20世纪70年代美国社会的一个缩影。《转》在其宏大的叙事背景中以暗线的形式书写美国20世纪以来参与的几场重要战争,并通过9·11事件的历史创伤影射当代美国社会中的人性,揭露美国普通民众内心的不安全感与信任危机,但通过人与人之间的善意交流实现灵魂救赎的可能性,反思本就飘摇的美国精神在战争带来的巨大伤害面前的苍白无力。

【关键词】 科伦·麦凯恩;《转吧,这伟大的世界》 ;9·11小说;战争创伤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41-0022-02

爱尔兰裔美国作家科伦·麦凯恩(Colum McCann,1965—),出生于爱尔兰都柏林,后移居美国。科伦·麦凯恩抓紧社会和政治催产下的艺术,用细腻的笔触讲述着人们在黑暗中探寻光明的历程,且写作题材十分广泛,从《歌犬》漂泊者、历险者的落叶归根到励志且坎坷的《舞者》璀璨又充满争议的人生,从在纽约黑暗中寻找《隧道尽头的光明》的“树蛙”到《横跨大西洋》中三个世纪、命运交错的旅程,又或是以诗为歌,在吉卜赛的背叛中幸存的《佐利姑娘》……其作品《转吧,这伟大的世界》获21世纪年度最佳外国小说·微山湖奖及2009年度美国国家图书奖。《转》以爱尔兰式的惆怅而淋漓的基调抒情,再现了美国社会和时代的飘摇。

小说的背景主要是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一个经济、政治与文化争相“迸发”的时代:从互联网的发明、经济滞涨、凯恩斯主义失灵到越战、民主政治衰落、尼克松下臺再到解放神学的兴盛、涂鸦艺术的兴起……麦凯恩利用法国人菲尔普·珀蒂(Philippe Petit)在世贸双塔之间走钢丝这一看似无厘头的滑稽事,将各样的历史和社会元素串联:描绘出传教士、妓女、艺术家、在越战中失去孩子的母亲、黑客、法官……用一种草蛇灰线的、多声部的网状结构构写群像,以及各形各色的人生。作者将诸多故事分别进行描述,从一个诱因出发,引出多个结果,前前后后,故事中交织必然与偶然,错综复杂。在繁忙的都市中,人们熙来攘往各自生活,却又如同一座座孤岛,行色匆匆之间,少了份应有的安全,每个人神经紧绷,与孤独长谈。

一、战争阴霾下的文学

“战争”一直是美国文学的重要主题之一。《转》以“9·11”恐怖袭击,世界大战,越战,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为暗线,将主人公的个体创伤叙事融于集体创伤的宏大叙事中。通过对不同的底层人民所处的社会空间进行描写,表达人们的窘迫与无奈。关于战争的书写贯穿了小说的各个历史阶段,有其特定的叙事价值和历史意义。

后“9·11”文学多数集想象和反思于一体,具有宽广的全球化意识。在记述文学本身的故事内容同时,将民众对于恐怖袭击事件带来的创伤,和创伤后的救赎、自愈在叙事中展现。如但汉松(2011)将《坠落的人》与《转》进行对比阅读后,认为“9·11”小说的基本叙事场域在于“悼歌”和“批判”的两轴,也是人文关怀的本土性和全球性的两轴。杨亚丽、王东洁(2016)认为《转》在空间场域中对话“9·11”,并作出伦理道德层面的回应,为救赎与创伤疗愈提供了广阔空间。

美国后“9·11”文学创作以宽阔的视野和想象审视恐怖袭击事件,在历史反思和伦理拷问的创伤书写中,从人性角度探索创伤救赎,注入人文关怀。胡赛尼《灿烂千阳》立足于阿富汗从苏联占领到塔利班控制和后塔利班重建的三十年动荡时期,讲述两位阿富汗女人绝望又不屈服命运,怀有希望、渴望爱情、追求梦想和一次次的失落困苦。“9·11”文学的独特性与多变性在于作家们将恐怖袭击与其他同样具有灾难性的个人或集体性事件联系起来,如乔纳森《特别响,非常近》中奥斯卡祖辈父辈经受的战争创伤和至亲逝去孤独徘徊世间的小奥斯卡。布满伤感的回忆中寻找生命的意义。以“9·11”事件作为背景,影射创伤中普通民众的无法言说、进退维谷的困境。后“9·11”文学揭示了当时社会的不安定,使得社会边界模糊,将底层人民牢牢桎梏于阶级的枷锁,从而也使人们更渴望和平、留恋亲情温暖和对同样遭受不幸的处在“裂痕”中人的共情,表达出作家们丰富的人文精神。

二、战后的创伤疗愈

《转》捕捉到了过渡时期的美国精神:非比寻常的希望和回首中那令人心碎的纯真。

珀蒂手中的平衡杆,就好像绝境中的一棵稻草,在双塔间的他需要这根“柔韧的”“长长的黑条”。处在困境与绝望中的人们,不得不抓紧这唯一保护生命的物件,然而,钢丝上的摇晃怎能给他们安稳,面对战后的创伤,他们希望有一条路能够走出来。“他到了最难走的钢丝中央,尝试着弹跳,从一只脚,换向另外一只脚。他拿着一根沉重的平衡杆,以便出现变化的时候给身体以提示。”“他最喜欢是不拿平衡杆,直接在钢丝上跑的时刻。这时候,他能体验到最为纯粹的人体的流动……所谓尝试是不存在的。他可以用手去抓钢丝,用脚绕在钢丝上,不过这么做是一种失败。他不断追求新的动作……不过这些都是练习。”他的尽力尝试,面对疾风暴雨时又怎能实现。

于美国,越战的创伤不仅是对个体的侵害,更是同样经历着伤痛的“局外人”的共同恐惧与创伤。70年代的美国,处于一个转折的过渡时期,在社会大环境的笼罩下,美国人顿感迷茫、困顿。小说中深陷丧子之痛的五位越战老兵母亲,彼此间的定期聚会成为她们相互间获得些许安慰和力量的唯一手段。她们有着各自的悲伤经历,然而她们之间也有着冲突与矛盾。但当她们之间的误会消除后,又会彼此敞开心扉,在音乐中欢笑互诉心声。其实,不只是越战母亲,对妓女母女的谋生、克莱尔夫妇儿子的离世等,这些描写也无不暗示一场更大的社会危机——9·11事件即将到来。小说中的每个人物又何尝不是一座座孤岛?孤寂的人们各自讲述着自己的凄楚与迷惘。而孤寂的人们也有“伙伴”,就像此刻同在钢丝下仰望的众生。

人类的相互救赎与战后创伤疗愈是《转》试图表达出的深刻含义。传教士科里根是个典型的孤独与治愈的个体,沉默寡言,在孤独中祷告,父爱的缺失和母亲的离世,让创伤中的他更渴望得到可信的上帝的慰藉;黑人母亲格洛丽亚在社会的压迫与歧视中忍受着丧子之痛艰难地生存;黑人妓女蒂莉始终不忘鲁米诗集,在虚荣中感受苦难与凌辱,痛苦却纯粹地挣扎着。芸芸众生在生与死中挣扎。科里根在对上帝的纯粹祷告与“变态”的信仰间“受苦”,丧子母亲相互支持、排解、疗伤,蒂莉渴望平等与被爱,战争、亲情、爱情所致的精神创伤在缅怀过去与勇敢前进中慢慢得到恢复与治愈,借此,麦凯恩表达出对于恐怖事件人们内心应有的广阔性和不泯灭的希望。

三、麦凯恩的世界主义情怀

《转》相较于其它“9·11”作品来说,具有高度世界主义视野。在这部小说中,麦凯恩并没有直面“9·11”,他通过把纽约本毫无关联的生命在同经苦难的社会背景中联系起来,营造出创伤后各自寻找治愈出口的勇敢无畏,暗示出遭遇恐怖袭击后,美国社会应有的认知和态度:国家和社会中的每个个体实际上都是紧密联系在社会时域内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当中。只有勇于面对、反思历史,怀有希望和力量,才能获得智慧与解脱。麦凯恩正是通过描述不同社会阶层的人的不同遭遇来联结更大的内心维度的广阔性,掙脱历史禁锢,反思生命意义,超越创伤,实现救赎疗愈。麦凯恩将多重文化揉合于《转》中,接受差异,欣赏不同,尊重不同文化不同种族的特点,在世界主义情怀中,用语言联结生命,激发普遍的同理心和社会责任感。

麦凯恩再现20世纪70年代美国纽约底层“裂痕”中的普通大众冲破创痕、实现救赎的生命历程。同时作者意识到,沉浸于战争创伤毫无意义,正视创伤并晦暗在中寻找救赎之路才是唯一的出路。在回溯历史的同时激发群众对“9·11”事件的反思及疗愈,展现出麦凯恩极高的世界主义情怀。

四、结语

科伦·麦凯恩将对于战后动乱与不安,救赎与解放的思考建立在历史和社会的全景角度,在虚构的故事中穿插真实历史,在矛盾对抗中寻求和解,跳脱出创伤与悲情,向所有“受禁锢”的人传递着,就算只有一根杆子让你在高空中飘摇,就算失去了珍重的一切却依旧可以宽容。纵使跌跌撞撞,生活也依旧需要前进,不跳出悲伤历史,又怎能见到最远处光亮的明天。在创造的艺术(走钢丝)和毁灭的行为(双塔的倒下)之间,只有拼凑起双塔倒下前的人生,人们才会对生活有更深的理解。时代就是一部永不终了的小说,会帮助受难者跳脱悲恸,会帮助迷失者找到方向。《转》的使命便是带着废墟与灰尘中微弱的光,裹挟泥泞与不堪,朝着未知与希望迈进。

参考文献:

[1]Hosseini, Khaled. A Thousand Splendid Suns. New York: Riverhead Books,2007.

[2]McCann, Colum. Let the Great World Spin. New York: Random House,2009.

[3]但汉松.“9·11”小说的两种叙事维度:——以《坠落的人》和《转吧,这伟大的世界》为例[J].当代外国文学,2011.

[4]范湘萍.论“911文学”结构主义叙事中的空间与政治——评科伦·麦凯恩[J].名作欣赏,2017,(11).

[5]乔纳森·萨福兰·弗尔.特别响,非常近[M].杜先菊译.北京: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6]朴玉.论麦凯恩《转吧,这伟大的世界》中的城市景观[J].当代外国文学,2016,(3).

[7]石超,柳晓.历史的战争 当代的反思小说——《转吧,这伟大的世界》中的战争[D].国防科技大学,2017.

[8]杨金才.关于后“9·11”文学研究的几点思考[J]. 外国文学动态,2013,(3).

[9]杨金才.“9·11”之后美国文学发生了什么[N].文艺报,2013-12-11.

[10]杨亚丽,王东洁.空间叙事平衡:《转吧》[D].东北农业大学,2016.

作者简介:梁门秀子,女,吉林大学公共外语教育学院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硕士在读,研究方向:跨文化交际。

猜你喜欢
越战麦凯恩战争
《同情者》中战争难民的创伤记忆书写
柬埔寨停止寻找越战美军残骸
麦凯恩越战被俘经历迷雾重重
象牙战争
特朗普 吐槽麦凯恩
战争催生的武器
战争
本 期 导 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