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民国时期戊午春词社的成立及其时代意义

2021-10-27 01:16吴嘉慧
今古文创 2021年41期

【摘要】 戊午春词社是叶玉森、胡璧城和袁天庚在1918年于安徽蚌埠成立的一个小型词社。当时国家经历府院之争和张勋复辟,词人们于此动荡中仿效清末《庚子秋词》的唱和,运用常州词派比兴寄托的方法,表达国家动乱和对个人前途的忧虞,甚至以佛语和佛家境界超脱苦境,风格清新空灵,别具时代意义。

【关键词】 戊午春词社;民国词社;安徽词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41-0033-02

戊午春词社是民国初年在安徽蚌埠成立的一个小型词社。1918年,叶玉森、胡璧城和袁天庚同时于安徽蚌埠担任军阀倪嗣冲的幕僚,三人相聚唱和,共结戊午春词社。当时国家政局动荡,历经了袁世凯称帝、护国运动和张勋复辟等,北洋军阀又分裂出直、皖和奉系三股勢力,为争夺中央政权展开激烈的斗争,引发数次军阀混战。在国家危急存亡之际,词人们仿效清末王鹏运、朱祖谋和刘福姚《庚子秋词》的唱和,并运用常州词派比兴寄托的方法,将波谲云诡的政治局势和国家个人前途的忧虞,以幽眇婉转的咏物和相思离愁的形式表达出来,汇刊成《戊午春词》,具有词史意义。本文重点在探讨戊午春词社的唱和与当时政局的关系,以及文人在乱世中的心态和词风的进境,凸显时局发展对词的创作的影响。

一、戊午春词社的概况

辛亥革命结束、共和政制成立后,国家的状况因为袁世凯称帝而更趋混乱。在国内外一片反对浪潮下,讨袁的护国运动爆发。不久,袁世凯称帝不遂逝世,国内旋即分裂成三股势力,志在夺取北洋政府的控制权。以段祺瑞为首的皖系、曹锟为首的直系和张作霖为旁支的奉系,多次混战,期间还有张勋复辟(1917年)。在如此动荡的局势下,叶玉森、袁天庚和胡璧城都在安徽,并因缘际会投靠倪嗣冲幕府,促成了戊午春词社的唱和。最先,叶玉森和袁天庚因为加入了南社而相识,两人一同住在安徽,并唱和诗词,作品很快汇刊成《白鲽红鹣集》。1917年,柳亚子把叶玉森介绍给安徽省长倪嗣冲,出任文学秘书。其时,袁天庚已经在倪嗣冲幕府任职多年。最后,胡璧城在1918年,担当倪嗣冲的庶务主任,于是三人互相唱和,结成戊午春词社[1]。

据《戊午春词》的记载,词社社员只有叶玉森、胡璧城和袁天庚三人。袁天庚(1862—?),字梦白,浙江绍兴人。辛亥革命后,在倪嗣冲幕府任职多年。胡璧城(1868—1925),字夔文,安徽泾县人。民国时历任安徽临时省议会议长、参议院议员等。因国会解散,投靠倪嗣冲。叶玉森(1880—1933),字荭渔,江苏镇江人。1913年,出任镇江县立议会议员,后任苏州高等法院推事兼检察庭长。1916年,先任安徽和县厘金局局长,在叶州、舒城等地任税务官。1917年,担任倪嗣冲文学秘书。他们共举行十一次唱和,最后一集收录樊增祥词作一首,共三十四首词。社集镂版后,叶玉森离开蚌埠,出任安徽滁县县知事,后又调任颍上县、当涂县县知事,社事告一段落。

二、意内言外,以史入词:戊午春词社的唱和与写作特色

学人李鹤丽尝指出《戊午春词》是受《庚子秋词》的启发唱和而成的,并以叶玉森《浪淘沙·用沤尹韵自题〈春冰词〉卷后》的注“辛亥春仲羁迹吴门,成《春冰词》两卷,全用《庚子秋词》韵,寓言十九,聊写心忧” [2]为理据。首先,从词集的命名来看,《戊午春词》和《庚子秋词》均是由干支纪年及季节组成;其次,叶玉森曾经参与朱祖谋为社长的舂音词社,而且两人“交谊在师友之间”。他的《春冰词》,甚至请得朱祖谋亲自校斠。[3]第三,《戊午春词》和《庚子秋词》的写作背景和词人身处的动乱环境类似。《庚子秋词》是王鹏运、朱祖谋和刘福姚在庚子事变(1900)中,围困于北京城内的所写之词。至于《戊午春词》,词人们经历自辛亥革命、袁世凯称帝、府院之争和张勋复辟,并见证倪嗣冲的贪婪与虚伪,以及每况愈下的国势,怎会不沉痛、悲慨?因此,《戊午春词》不乏怨恨、沉痛、忧虑和愁苦的作品,这都是他们沉痛心境的真实写照,也是当时时局混乱的反映。出于避免直言贾祸的考虑,他们自觉模仿《庚子秋词》,以词去书写世变中的特定历史事件,抒发国家和个人身世的怀抱;并采用寄托的方式,曲笔婉转道出历史面目,虽不能以正史看待,却可补史之阕,体现意内言外的效果。

例如袁天庚《国香慢·赋三海牡丹》,表面是一首咏物词,描绘牡丹的鲜艳、意态和与群芳争妍,却隐藏战火遍地、府院之争的恶劣形势,开首“劫海桑枯”[4],直接道出国家经历了无数的劫乱。接着以麻姑曾见东海三次变为桑田为喻,暗示亲历多次兵燹。“人间几回烽火,北胜难图”,意味各系军阀统领明争暗斗,却始终无人能够统一全国。“賸得残阳一地”三句,就是军阀混战的结果——国家处于分裂的状态。胡璧城《金缕曲·落花》,托意则更含蓄,有无之间,可说达到物我浑融的境界。整首词既是写花的凋零,又是写时局变化。而“愁怨”“苦” “清泪”“断肠”和“相思”等字词,是词人担忧国家,并将主观的心情,投射到落花这种柔弱不堪,又饱受摧残的物象,以此呈现出时局动荡,军阀夺权的困境,充满爱国忧国的情怀[5]。

三、失意落拓,清空疏放:词人的心态与风格特色

戊午春词社里,除了袁天庚外,[6]胡璧城和叶玉森都是热衷仕途的人,希望在乱世中有一番作为,因此叶玉森在怀着报国的热忱,毅然留学日本,学习法律。①归国后,一直都担任议员和官职。至于胡璧城,又出任参议院议员、政治会议秘书长等。他们都有治国安邦的理念,渴望拯时救世,改变国家的积弱。然而,亲历军阀的勾心斗角和倪嗣冲的卑劣,然又为了赡养家庭,不得不效劳军阀,所以在作品中往往流露出失意落拓的悲慨,充满自怨自伤,同时为了超脱国家和个人前景的忧虞,他们又以佛语和佛家境界入词,形成多样风格,既有婉约沉郁、豪情壮志,也有清空骚雅的一面,突破《庚子秋词》,促使词作风格的融和。

叶玉森的《莺啼序·春晚感怀》,就是一首风格浑融的词作,表面写晚春的景色和诗客寄情歌酒的感怀,实际寄寓时局动荡,表达忧心国家的前途,以及个人屈身军阀幕僚的苦闷心情,风格婉约中见悲壮。

全词描绘暮春之景,词笔婉约;写淮河气象,风格清新。至第二片今昔对照,回忆昔日的狂放不羁,感叹今日寄身军阀,并借郝隆参军和杜牧屈身幕僚,表达逼迫于生计,屈身军阀幕僚之职。职位卑微,无力报国,忧心愁苦,长歌当哭,形成悲壮的风格。第三片借张炎早年生活优裕,却因亡国而漂泊落拓的遭遇,以及屈原忠贞爱国之心来自喻,抒发渴望报国,却落得年华渐老,功名未就的下场。叶玉森自从日本归国后,虽出任议员和官职,但在兵荒马乱、军阀争权的时势,却是前路茫茫,于是借用《庄子·人间世》“迷阳却曲”,暗示个人和国家皆是满途荆棘,并以鹃啼、檗苦梅酸来表达极其沉痛的心情。

同样是《莺啼序·春晚感怀》,同样借用杜牧和屈原的事迹,抒发怀才不遇和爱国情怀,胡璧城的词作就显得豪迈奔放,尤其是第三、四片所写,不论英雄还是屠狗,侠义如樊哙、陈登,柔肠似屈原;还是有才如杜牧,才尽如江淹,都终归于黄土,来自我安慰,超脱年华老去、壮志难酬的困境。“狂”“醉”“大笑”和“豪趣”等,都见出词人的豪情壮志。最后“无端证破情禅”,更是领悟了佛法人生无常、有漏皆苦的道理,从而超脱当前的苦境。

词人们不论在选调上,喜效“白石体”和“玉田韵”,还多次以佛语和佛家境界入词,以至形成了南宋姜夔、张炎清空骚雅的风格。例如胡璧城《金缕曲·落花》下片所写从落花联想到佛陀拈花、摩诃迦叶破颜微笑一事,说出自己彻悟禅理,参透四大皆空。然后从愁绪中超脱,再以水面霞采,比喻为天女散花。胡璧城又在咏香冢的两阕词调,用了“又响沸僧堂,听诵齐魂经忏”“算金经忏悔,未疗玉环娇妒”,袁天庚也曾用“试乞取、般若心经,为伊忏、为伊痴咒”等佛语,使词风清空,摆脱了晚清以来效法梦窗意象密集、炼字精工的特色。尤其是题咏维摩佛像,袁天庚〈婆羅门引〉更是佛语佛境连篇,风格清旷,以维摩诘证悟实相,点出佛教“因缘”“钲禅”和“空”的核心智慧,甚至引用了《法苑珠林》中南朝上定林寺僧人释普明诵《法华经》和《维摩诘经》而面见普贤菩萨的事迹,清空疏放,成为《戊午春词》内容和风格特色之一。

综上所述,戊午春词社虽仿效《庚子秋词》,运用比兴寄托,将国家感怀和个人身世悲叹融入词中,但在选调和风格上,都突破了《庚子秋词》。在选调上,以慢词为主;在风格上,藉助佛语和佛境入词,不但超脱了内心的苦境,还呈现出清新空灵的风格,突破清末以来梦窗密丽的特色,并将多种风格融汇,使《戊午春词》虽仅有三十四首,却婉约豪放清空悲壮的风格具备,即使在民国词坛的影响力和传播都不普遍,终是以词体反映了民国初年安徽时局,也真实表达了在动乱中士人的凄凉的心境,具有时代的意义。

注释:①据郑逸梅所说,袁天庚耳聋,又号无耳尊者,徐世昌、倪嗣冲和程雪楼都曾经推荐袁天庚为县令,但都被袁所拒,并说:宦海浮沉,非我所乐,愿以幕养贫,不愿以官致富。

参考文献:

[1]叶玉森,胡璧城,袁天庚.戊午春词[M]//南江涛.清末民国旧体诗词结社文献汇编.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3.

[2]李鹤丽.民国社集《戊午春词》述略[J].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17,(03):158.

[3]郑逸梅.南社丛谈:历史与人物[M].北京:中华书局,2006:126.

[4]叶玉森,胡璧城,袁天庚.戊午春词[M].1918:234-235.

[5]叶玉森,胡璧城,袁天庚.戊午春词[M].1918:245.

[6]郑逸梅.南社丛谈:历史与人物[M].北京:中华书局,2006:281-282.

作者简介:吴嘉慧,女,汉族,中国香港人,博士,黄冈师范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中国古典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