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华北地区婚俗研究综述

2021-10-27 01:16杨文静
今古文创 2021年41期
关键词:华北地区婚俗

杨文静

【摘要】 改革开放以后,社会史逐渐从政治史中分化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婚俗研究作为社会史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受到学界的重视。近年来史学界对民国时期华北地区婚俗的研究不断深入,研究更加细化,具体如下:华北乡村经济落后对民国华北婚俗的影响,民国时期华北地区婚俗变迁的特点,妇女解放程度与华北婚俗的关系,并深入研究了华北地区不同省份各自的特点。尽管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

【关键词】 华北地区;婚俗;早婚现象;婚俗变迁

【中图分类号】K25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41-0064-02

“婚姻不仅是人伦之始和社会制度的基础,还是治国理政之起点和礼乐教化的根本。”“婚俗是缔结婚姻的礼俗,它不仅会影响到个人的生活,而且还能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当时的社会面貌。”古语云:“为政之要,辨风正俗,最其上也。可见,社会风俗在古代社会占有重要的地位。婚俗作为社会风俗的一种,对社会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民国时期的传统婚俗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造,出现了以民主平等为理念的新式婚姻。

学术界关于民国时期婚俗研究的成果很多,而华北地区作为近代以来中国的政治中心,自然也受到学者的广泛关注,其中研究较多的是某个省份的婚俗研究,比如郭亚平《清末民初山西婚俗变迁》,司娟《民国山东婚俗研究(1912-1937)》等;旧婚俗现象的研究,比如傅建成《论民国时期华北农村的早婚现象》,简玉祥《民国时期华北地区婚姻论财研究》等。以上所列的研究成果,对于民国华北地区婚俗研究做出了较大的贡献。但相对于整个中国婚俗研究而言,涉及民国华北地区的相关研究仍然较少。

一、华北乡村经济落后对民國华北婚俗的影响

民国时期虽提倡恋爱自由,也有新式婚姻的出现,但在华北地区,尤其是乡村,仍然存在传统的婚俗,比如早婚、童养媳以及婚姻论财现象。

郭子民的《民国时期山西农村早婚现象研究》中探讨了早婚现象存在的社会根源,从当时山西农村的发展状况考虑,早婚现象存在一定的合理性。早婚会带来早育现象,这就为家庭增加了劳动力,同时还可以延续香火,再加上民国时期山西省男多女少,农村经济落后的现状,早婚也就成为解决经济社会问题的方式之一。但相对而言,早婚带来的消极影响更大,所以社会各界进行婚俗改革,可收效甚微,从侧面反映出它具有深厚的社会经济基础。

除了早婚现象普遍存在之外,婚姻论财问题也依然突出,并且还是其他不良婚俗出现的原因之一,比如童养媳制度,买卖婚姻,换婚等。简玉祥在《民国时期华北地区婚姻论财研究》中指出,“这种婚姻论财趋势的增加,势必对农村产生一系列的冲击,如农村日益贫困、旷男问题突出等。”针对这种问题,精英与农民从各自的立场出发,采取了不同的解决方式,尤其是对领养童养媳这一方式,应辩证看待。农民因婚姻论财问题更增加了经济负担,而领养童养媳这一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不仅缓解了经济压力,而且解决了男性婚姻问题,所以我们要认识到领养童养媳这一现象存在的背后根源。

关于民国时期华北地区童养媳问题,并没有专门谈论这一问题的成果,但在一些相关的研究中还是能够发现童养媳方面的论述。张在兴、李健美的《民国华北农村婚姻行为中的陋俗问题》童养媳婚姻作为其中的一种,更多的是与经济困窘有关,因而并未收到社会指责。但女孩在男家生活多会受到虐待和压迫以致身死,因此亟待改革。

从以上文章中不难看出,早婚、童养媳等问题在华北农村非常突出,即使到民国时期,封建王朝垮台,这些问题也仍然存在,形成尾大不掉之势。这些文章通过论述不同的旧婚俗现象,探讨其存在的社会根源,让人们发现导致这一情况的原因多半是经济贫困。因此得出这一结论:要想彻底改造农村婚姻,还需从根本上发展农村经济。

二、民国时期华北地区婚俗变迁的特点

辛亥革命后,新的民主观念影响着国人生活。传统婚俗作为一种封建糟粕,给社会发展产生巨大的阻碍作用。民国时期政府以及一些开明人士都要求改革传统婚俗,推动新式婚姻。鉴于此,不少学者探讨了民国时期华北地区的婚俗变迁。

李逸飞《近代婚姻习俗与婚姻法规比较研究》以订婚、结婚、离婚、继承权、寡妇改嫁与招夫为例,探讨婚俗与法规上的异同,从习俗与法规的冲突与调适中分析近代婚姻改革的进步性与保守性,从侧面说明婚俗变迁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

李丹在《民国时期临汾地区婚嫁礼俗研究》中指出,民国时期临汾的婚俗变迁具有不彻底性且呈现出一种新旧婚俗并存的特点。一方面,在民国时期,一些富有家庭和接受新思想的知识分子改变传统观念,选择新式婚礼;另一方面,临汾地区民众的传统思想根深蒂固,顽固势力和民众出于自身利益固守传统文化,旧式婚礼在乡村社会仍然占有重要地位,呈现出新旧交替的态势。所以这一地区的婚俗变迁是一个长期的、缓慢的过程。

史旭霞的《民国时期豫北婚俗变迁研究(1912-1937)》研究了民国时期豫北婚俗变迁的特点。她指出,“民国时期豫北地区的婚俗变迁是一个长期的动态演变历程,新旧婚俗并没有泾渭分明的界限。”

高志勇的《民国时期河北婚姻变革探析——以方志为中心的考察》建立在民国时期河北各地县志和实地调查资料的记载的基础上,阐述这一地区旧婚俗现象的改观,婚姻观念的转变以及新式婚礼的出现,“从整体上表现出一种新旧杂糅、多元化发展以及婚姻分层的特征,其变革程度在地域上呈现出一种不平衡的发展态势。”

从上可知,民国时期的婚俗变迁过程具有长期性和艰巨性,一方面,随着西方恋爱自由观念在中国的传播和政府大力提倡新式婚姻,打破了传统的婚姻观念,但另一方面,传统婚俗在广大农村依然占据重要地位。甚至在当今社会的婚俗中,我们仍然可以发现传统婚俗的影子,这就为以后学者在此方面的研究提供空间。

三、妇女解放程度与华北婚俗的关系

婚俗可以影响到一个家庭的幸福程度或一个地区的发展状况,甚至会影响一个国家是否稳定,在婚姻关系确立和解除过程中涉及多方面的影响因素。因此学者拓宽研究视野,从多角度探讨与婚俗的关系。其中,妇女史是研究民国时期华北婚俗不可分割的一个切入点。

秦晓梅的《浅析民国时期的山东婚姻习俗》引入了妇女观念的转变来展现华北妇女的婚姻状况,如寡妇再嫁,妇女离婚等现象的出现。但这一时期的寡妇改嫁,离婚并非主动要求,而是为生活所迫的一种无奈选择,而且由于传统观念的束缚,改嫁多受鄙视,不少家庭以此为耻。说明此时期的妇女解放受到许多限制,广大妇女依然承受着传统婚俗带来的危害。

抗战时期,中共为最大程度上动员包括妇女在内的民众支援抗战,在抗日根据地开展妇女解放运动,在此背景下,妇女的婚姻生活得到了改善。马金萍的《战争与性别——抗战时期山东女性研究(1937-1945)》聚焦于山东抗日根据地的女性研究,其中在妇女的婚姻生活中提到,经过根据地政府新的婚姻条例的制定和颁布以及妇女干部的广泛宣传,妇女婚姻出现许多新的变化。总的来说,婚姻的选择更加自由,享有的权利更加平等。孔林林在《抗战时期山东妇女运动和妇女生活研究》中指出,抗日民主政府致力于将男女平等、自主自愿、一夫一妻的婚姻观念输入到经济落后的农村地区,贯彻实行了新的婚姻条例,并不断调整,提出保护性的婚姻法律。妇女组织也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深入广大农村妇女群体中宣传婚姻自由。在此背景下,妇女毅然冲破传统桎梏,追求婚姻自由。

从以上研究中可以看出,1911年以后,妇女虽受到新观念的影响,渴望摆脱旧式婚姻的阻碍,但仍受到传统观念的束缚,婚俗改革成效不大。到抗战时期,随着妇女解放的范围不断扩大,程度不断加深,华北地区的妇女自觉摒弃传统的婚姻形式,新式婚姻不断出现。学者从妇女解放的程度来探究华北的婚俗,使该研究主题更加全面,推动该领域不断走向深入。

总体而言,在民国时期婚俗研究学术化和多样化的持续发展中,随着众多史料的陆续发掘,民国时期华北地区婚俗研究领域不断拓宽,深度不斷加深,视野不断拓展。众多的研究成果把婚俗问题放在更广阔的社会史研究中进行探讨和尝试,得出了很多有益的结论。但仍然存在一些不足,比如不同地区婚俗的比较研究,则略显单薄。

要不断推进民国时期华北地区婚俗研究向前发展,首先要充分发掘和利用一手史料。其次,还应不断突破和创新,寻找更多的切入点,从多角度去探究婚俗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再次,应多采用跨学科研究方法,引入社会学、人口学等学科的研究成果,并与其他学科加强交流,共同发展。最后,应加强国内外学术交流,在研究内容的创新和方法的运用上借鉴其优秀成果,提高国内在本领域的研究水平。

参考文献:

[1]蔚建鹏.民国时期四川地区汉族婚俗研究[D].西华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2016.

[2]滕雪姗.清末民初山东婚俗变迁研究[D].淮北师范大学,2016.

[3]郭子民.民国时期山西农村早婚现象研究[D].宁夏大学人文学院,2015.

[4]简玉祥.民国时期华北地区婚姻论财研究[J].中国地方志,2018,(1).

[5]张在兴,李健美.民国华北农村婚姻行为中的陋俗问题[J].重庆社会科学,2007,(11).

[6]李逸飞.近代婚姻习俗与婚姻法规比较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发展学院,2011.

[7]李丹.民国时期临汾地区婚嫁礼俗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历史与旅游文化学院,2019.

[8]史旭霞.民国时期豫北婚俗变迁研究(1912-1937)[D].郑州大学历史学院,2016.

[9]高志勇.民国时期河北婚姻变革探析——以方志为中心的考察[J].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5,(6).

[10]秦晓梅.浅析民国时期的山东婚姻习俗[J].中华女子学院山东分院学报,2005,(3).

[11]马金萍.战争与性别——抗战时期山东女性研究(1937-1945)[D].山东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发展学院,2020.

[12]孔林林.抗战时期山东妇女运动和妇女生活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发展学院,2011.

猜你喜欢
华北地区婚俗
安多藏区原生态文化研究——以夏河婚俗为例
让新“婚”尚为爱减负
中国华北地区淡水资源的预测和分析
少数民族婚俗旅游价值分析及开发研究
资源型城市的第三产业迷途
华北夏谷区近30年来主要谷子育成品种农艺和品质性状演变分析
山西昔阳的现代婚俗研究
罗源畲族婚俗研究
华北地区冷暖年的不同环流形势特征
四川芦山7.0级地震对华北未来地震形势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