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高”之一的高脂血症,您了解多少

2021-10-29 03:33陈高明
健康体检与管理 2021年4期
关键词:三高脂蛋白血症

陈高明

人体血液的成分之一便有血脂,它与血液中的其他成分白细胞、红细胞一样不能够缺少。但是血液中血脂的含量过高会对人体造成很大的危害,血液中血脂过高会导致人患上高脂血症。一般来说,高脂血症不会有特别的临床症状,最主要的表现便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它的发生会引起患者发生冠心病、脑梗的并发症,也脱离不开糖尿病。

1 高脂血症

类脂、中性脂肪和胆固醇都称之为血脂,但是在平常我们所说的血脂是胆固醇以及中性脂肪,当血液中的血脂含量超过了正常的范围,便是高脂血症。高脂血症有一个标准的诊断标准:甘油三脂≥1.7mmol/L;总胆固醇≥5.7mol/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0.91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3.64mmol/L。目前临床上主要包高脂血症分为四种类型,分别为高胆固醇血症、高甘油三酯血症、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以及混合型高脂血症。由于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和多种的心血管疾病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它对人体产生的危害最大。

2 造成高脂血症的原因

大多数的人都普遍的认为这是种一种中老年的疾病,但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人们的生活质量变化增大,近年来患上高脂血症的患者年龄越来越小。这跟现在的社会年轻群体的生活习惯以及饮食习惯有很大的关系。

(1)饮食因素

导致高脂血症的重要因素之一。如果一直长期的食用高脂肪、高胆固醇的食物,比起正常饮食的人来说,这类饮食习惯的人患上高脂血症的风险远远增大;人体过度的摄入碳水化合物以及蛋白質的含量,不仅会过多的摄入热量,一点超过人体所需的含量,多出来的热量便会甘油三酯的形态堆积在脂肪组织中,这样也会引起高脂血症的发生,通俗来讲,素食主义的人,如果不讲究饮食习惯也是有患上高脂血症的危险。

(2)运动因素

其次会一起高脂血症的因素便是缺少运动。根据调查研究发现,长期不运动的,利用脑力工作的人员,比起长期有运动或者处于体力工作者的人员,他们患上高脂血症的几率远远高于运动的人员。因为长期的坚持运动或者一直处于体力工作,他们的消耗量会比较大,体内的脂质会被分解一部分出来供应人体的消耗。人体内的脂质代写的够快,血液中的血脂含量就不会处于很高的状态。

(3)遗传因素

虽然高脂血症不是直接的家族遗传病,但还是存在极少数的现象。这跟家族遗传基因缺陷有很大的关系。因为这一部分的人体内,关于甘油三酯、胆固醇代谢房间的基因存在缺陷,不能够正常的代谢,所以他们患上高脂血症的风险要比其他的人高出很多。

(4)年龄因素

人体内的血脂含量会随着人体的年龄增大,血脂含量也会逐渐的上升,因此中老年人的血脂含量要高于年轻人,是因为中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机体的功能逐步下降,导致血液中的血脂代谢比年轻要慢,因此含量就高。

3 如何预防

对于担心高脂血症的到来,不如做好自我保健措施,使自己有一个健康的身体。

(1)多喝水。喝水也是需要诀窍的,要注意时间喝水。在每日早晨起床后、每天吃饭前的一个小时、晚上睡觉之前都要按时喝水,并且每天的饮水量应该达到2000ml以上。人体内的水分足够,它就会把人体内的血液进行稀释,这样血液也就不会特别的粘稠,血液循环也会更加的畅通。

(2)合理的饮食。每个人应该要控制自己的嘴,不要暴饮暴食,合理的饮食,严格控制食物摄入量。每日只要有足够的营养摄入,然后控制每日摄入的总热量,每天摄入的胆固醇不能够超过300mg,脂肪更加的不能够过多摄入,最好选择含有N-3的不饱和的脂肪酸的食物,不要长期食用高胆固醇的食物,比如猪肝、动物内脏等,要多吃膳食纤维食物,多吃大豆,粗粮和细粮要合理的搭配,每天摄入的碳水化合物的含量也要合理,不能超过总能量的65%。

(3)保持运动。一定要坚持体育锻炼,至少一周有2~3次,每次时间达到30分钟的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有氧运动包括慢跑、打太极拳、跳绳、游泳等,良好的运动能够促进体内的血液循环,使体内的脂质能够加快速度代谢,降低血液中的血脂含量。

(4)禁烟。完全禁烟,不能够吸入二手烟,避免发生冠心病。

(5)保持乐观心情,不必过度的忧虑或者情绪过于激动,积极乐观向上。

(6)严格控制体重,不吃零食,维持健康的体重。

(7)充足的睡眠可以保持人的心情愉悦,精神状态佳。

(8)药物辅助。严格按照医生的指示,口服药物控制病情,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4 结语

希望大家都能够正确了解高脂血症的危害,并且在平时的生活中进行有效地预防,避免高脂血症的发生,减少发病率,有一个健康的生活。

猜你喜欢
三高脂蛋白血症
协同护理对血液透析伴高磷血症患者低磷饮食的影响
脂蛋白(a):携带武器的坏蛋
肠缺血是咋回事
男性为何也会 患高泌乳素血症?
尿酸高易导致全身受损
胆固醇的来龙去脉
“三高”人群可多吃空心菜
“三高”让哪里最受伤
对脂蛋白如何“择优汰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