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品种真伪鉴别方法可靠性的定量评价研究

2021-10-29 03:33丛培臣
健康体检与管理 2021年4期

【摘要】中药品种复杂多样,并且在临床上有非常广泛的应用范围,同时中药质量对临床的疗效会产生直接影响。因此,针对中药品种的真伪鉴别方法展开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本文主要针对中药品种真伪鉴别方法,通过可靠性定量评价展开研究。研究工作有利于保证中药的质量,并且让中药可以发挥出最大的疗效,帮助患者尽早恢复健康。

【关键词】中药品种;定量评价;真伪鉴别

前言:由于中药种类纷繁复杂,因此非常容易出现混伪现象,因此,鉴别中药材的真伪,是非常重要的工作内容。通常鉴别中药材真伪的方法有很多,但是由于真伪混乱的问题非常严峻,因此很多鉴别方法,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因此,需要针对现阶段中药品种的真伪鉴别,结合现在的技术手段,开展相关的鉴别研究。

1中药品种真伪鉴别方法

一般中药鉴别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包括鉴别者、鉴别仪器或方法,以及鉴别特征。同时三者在实际的鉴别中,起到相互影响的作用,并且很难在实际的操作中加以区分。因此,需要针对中药的真伪鉴别开展深入的研究,保证中药的品质,让中药发挥出重要作用。通常鉴别中药真伪的方法,可以通过两个方面进行评价,包括正确性与重复性,进而可以将影响中药可靠性的因素,进行有效的分析。正确性,通常是运用同一种鉴别方法,针对不同的样品,开展相关的试验。重复性,针对同一种样本,通过不同的鉴别者进行鉴别,或者是同一鉴别者,对同一种样品进行鉴别,让鉴别的结论,保持一致性。

2中药鉴别可靠性评价法的操作

2.1重復性评价操作

通常是按照双盲法原则,取若干样品通过两种鉴别方法,分别开展独立的试验。如果在两种鉴定的方法中,得出的鉴别结果是一致的,说明药品是真品。具体情况如表1所示:

其中a表示a、b都判断为真品/药品的样本数。b代表a为真品/药品,而b为伪品/非药品的样本数。c表示a判断为伪品/非药品,而b判断为真品/药品的样本数,d表示a、b两种都判断为伪品/非药品的样本数。

2.2正确性评价操作

一般是通过双盲法,针对若干样品,通过不同的鉴别方法,分别开展相应的独立试验,也可以通过一名鉴别者,进行单盲法的鉴定。鉴别结果如果是真品/药品的样本数,那么可以按照表2中的内容,进行相应的鉴别。

其中真阳性a,表示金标准为真品/药品,那么鉴别方法判断的就是真品/药品的样本数。假阳性b,表示金标准为伪品/非药品,通过某种其他鉴别法,判断为真品/药品的样本数。假阴性c,表示金标准为真品/药品,而某鉴别法判断为伪品/非药品的样本数。真阴性d,通常指金标准为伪品/非药品,但是某鉴别法判断亦为伪品/非某药品的样本数。

2.3影响鉴别可靠性的因素

在针对不同的样品,进行a、b不同的鉴别方法,通常得出的样本数,也与每个因素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因此,可以通过确定某些可靠性的因素,来鉴别样品的真伪。例如杧果与扁桃,都是同一种槭树科植物,并且二者的叶子,也很容易发生混淆,为了通过可靠性,进行评价,选择了来自3个不同产地的杧果叶115片,以及84片扁桃叶,按照不同的方法进行评价。通过正确性评价法,得出TNR是100,TPR是91.3,FNR是87,FPR是0,得出ac的结果为97。

3鉴别中药真伪评价法的注意事项

首先,对于金标准的确定,需要是学术界公认的参照标准,一般情况,可以选用基原鉴别法,当作金标准。同时也要根据鉴别者,在实际开展鉴别中做出的判断,来确定是通过单盲法,还是双盲法,要保证原则是有效的方法。其次,由于中药的鉴别,一般与生长环境、季节、产地加工以及储藏情况,都有一定的联系,因此,要选用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样品,来开展相应的鉴别试验。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尽可能广泛的,将不同的年龄、产地以及季节的样本,都纳入到试验中,通过这样的方式,让样本的含量,可以通过不同的试验来进行鉴别。再次,还需要将评价指标的具体内容,通过正确的方式去理解。由于由不同的鉴别者进行鉴别,或者是使用不同的鉴别手段,得到的鉴别结论,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因此,在鉴别结论正确的前提下,应该针对每个方法的评价含义,进行正确的判断,要充分理解正确性评价与重复性评价中,每个指标所代表的不同含义。最后,可以充分利用可靠性评价,针对某种鉴别法,进行评价。应该选择合理的鉴别法,并且将可靠性评价的结果,进行逐步的改进与提高,让其发挥出重要的作用。

结论:由于中药材的品种本身具有复杂的类型,并且在不同产地的同种药材,通常在作用以及功效方面,也会有很大差异。因此,为了对中药材的质量,进行有效保证,需要针对中药品种的真伪,通过合理的鉴别方法,进行相应的鉴别,并且坚决打击伪品药材。只有充分保证中药材的品质,才能让中药材发挥出应有的功效。

参考文献:

[1]郭利霄, 申亚君, 苏畅,等. 基于3D技术的常见中药材鉴别研究[J]. 中国医药导报, 2020, v.17;No.536(06):159-162.

[2]鞠康, 胡云飞, 王德胜,等. 微性状鉴别法在中药检验中应用研究进展[J]. 中成药, 2019, 041(002):411-415.

[3]丁海泉, 高洪智, 刘振尧. 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在中药材鉴定和质量控制中的研究进展[J]. 现代农业装备, 2020(3):11-16.

[4]乔书彬. 中药饮片处方调剂中易混淆品种鉴别方法探究[J]. 光明中医,2020年35卷14期, 2020, 35(14):2125-2127.

作者简介:丛培臣(1976-7),性别:男,民族:汉,籍贯:山东威海,职务/职称:高级工程师,学历:本科,单位:淄博岜山中药饮片有限公司,研究方向:主要从事药品生产管理,质量标准的研究。单位所在的省市和邮编:山东淄博255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