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底康复训练对产后压力性尿失禁治疗的效果及可行性分析

2021-10-29 03:33张蔚宣
健康体检与管理 2021年4期
关键词:压力性尿失禁产后可行性

张蔚宣

摘要:目的:探究产后压力性尿失禁患者采用盆底康复训练的临床效果与可行性。方法:筛选2019年10月-2021年2月在我院治疗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患者89例作为研究主体,所有患者依据信封随机抽取方式分组,对照组44例,探究组4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方式,探究组患者予以盆底康复训练,对比分析两组患者阴道收缩压、阴道静息压以及压力性尿失禁发生率。结果:数据分析结果:探究组阴道收缩压与阴道静息压均明显大于对照组,探究组压力性尿失禁发生率较对照组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盆底康复训练方式在产后压力性尿失禁治疗中,可以明显提高阴道收缩压和阴道静息压,并能够减小尿失禁发生率,在临床中的治疗效果较高,有良好的可行性,值得在临床中予以推广应用。

关键词:盆底康复训练;产后;压力性尿失禁;效果;可行性

压力性尿失禁是比较常见的一种尿失禁类型,多见于成年女性,会明显影响其生活质量,相关调查数据显示成年女性有20%左右伴有不同程度的压力性尿失禁,近几年随着女性生活压力的增高这一病症的发病率有显著的增高趋势。压力性尿失禁是妊娠妇女比较常见的一种并发症,大部分患者在产后短期内可自愈,部分患者不能良好自愈且长期带病,常规护理方式可在一定程度上进行干预,但整体效果有限,联合盆底康复训练可良好帮助患者恢复盆底肌功能,减小尿失禁的发生。本次研究筛选我院89例压力性尿失禁患者,研究盆底康复训练在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治疗效果和可行性,结果见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选取:2019年10月-2021年2月,共89例产后压力性尿失禁患者开展此次研究,选用信封随机抽取方式将研究对象分为2组,探究组45例,16例初产妇,29例经产妇,年龄资料:下限值21岁,上限值34岁,平均值为(26.5±2.3)岁;对照组44例,17例初产妇,27例经产妇,年龄资料:下限值22岁,上限值36岁,平均值为(27.1±2.5)岁,两组基线资料对比没有显著差异,P>0.05,院方伦理委员会审核,同意开展此次研究,研究有意义。

入组标准:单胎分娩患者入组;符合《尿失禁的分类标准及压力性尿失禁的判断及诊疗标准》患者入组;足月分娩患者入组;对本次研究知情且签署同意书的患者入组。排除标准:分娩发生难产、早产患者排除;合并妊娠甲状腺功能亢进、糖尿病、高血压患者排除;孕前有尿失禁病症的患者排除;合并肾病、泌尿系统疾病与外科病史患者排除;病历资料不完整的患者排除。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及时予以患者心理干预、健康宣讲、饮食指导和病情观察。

探究组患者予以盆底康复训练,内容包括:(1)健康指导:压力性尿失禁是产后产妇比较羞于启齿的一种症状,护理人员需要及时开展健康宣讲促使患者了解病症相关的健康知识,使患者在产后能够良好面对这一病症,有效表达其在临床中的不适,确保患者在临床中能够良好得到治疗;(2)盆底肌功能评估:患者确诊为压力性尿失禁后,对患者盆底肌功能具体状况进行评估,指导患者进行受试问卷填写,对其填写内容进行核实,仔细录入与检查数据,确保最终评估结果准确有效;(3)盆底康复训练:护理人员指导患者进行盆底及康复训练,患者进行坐位、站位和平卧位练习,促使患者保持正常呼吸,进行肛门与阴道收缩和放松锻炼,良好收缩后保持8-10s,放松10s,反復训练,每日进行3次训练,每次持续康复治疗15min。

两组患者均在进行临床干预后观察其恢复状况,对病情改善效果不佳或者加重的患者医护人员可指导其进行手术治疗。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阴道收缩压、阴道静息压以及尿失禁发生率,阴道收缩压与阴道静息压均采用USBB盆底肌功能康复仪检测;尿失禁发生率依据干预后随访1个月记录为准。

1.4 统计学方法

用软件SPSS20.0对两组的临床数据予以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以n(%)表示,行X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 )表示,采用t检验。检测标准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探究组阴道收缩压和阴道静息压明显大于对照组,尿失禁发生率也明显较对照组小,对比差异显著P<0.05。见表1。

3 讨论

分娩过程中对盆底肌会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因此在产后易发生压力性尿失禁,产后雌激素的改变与妊娠刺激会使得盆底肌韧带胶原蛋白溶解严重,因此会出现盆底肌变性和松弛,严重时患者会出现尿失禁、盆腔器脱垂以及盆底肌断裂,对患者的日常生活会造成直接影响。

此次研究结果显示:盆底康复训练在压力性尿失禁患者中运用,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盆底肌功能,降低尿失禁发生率,临床应用效果较好,原因为:盆底康复训练可以良好促使患者主动收缩肛提肌等诸项盆底肌肉,逐渐恢复盆底肌的力量,可以显著提高其控尿能力,因此在临床中可提升阴道收缩压与阴道静息压,降低尿失禁发生率,可见其临床应用价值。

综上所述:压力性尿失禁患者予以盆底康复训练,可有效改善阴道收缩压和阴道静息压,减小尿失禁发生率,临床应用价值较高,应该予以推广。

参考文献

[1]褚婉莹.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悬吊术后盆底肌训练的肌力变化及康复效果观察[J].中国妇幼保健,2021,36(08):1735-1737.

[2]程欢,谷瑞芮,吴丽萍.产后压力性尿失禁妇女盆底肌训练知信行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21,27(09):1185-1189.

[3]杨帆,谭秋萍,陈霞.盆底康复结合针灸治疗对产后轻度压力性尿失禁的疗效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21,32(03):356-357.

[4]夏杰,段霞,于婵,等.盆底肌训练改善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meta分析[J].重庆医学,2020,49(22):3817-3822.

猜你喜欢
压力性尿失禁产后可行性
产后会阴如何护理
IPTV 8K超高清建设可行性分析与建议
五家渠市交通信号控制系统可行性改造研究
妈妈们产后的生理烦恼
盆底肌力强度在产后压力性尿失禁发生的预测和干预中的作用研究
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治疗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推广
压力性尿失禁的非手术治疗进展
尿动力学检查诊断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价值分析
可行性指南丝绸衬衫款
可行性指南长袍正统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