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应用循证护理的效果分析

2021-10-29 08:39曾丽
健康体检与管理 2021年4期
关键词:缺氧缺血性脑病循证护理新生儿

曾丽

【摘要】目的 分析循证护理应用于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的护理效果。方法 自我院于2019.11-2020.11期间收治的缺氧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中挑选3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应用常规护理的常规组(n=15)及应用循证护理的干预组(n=15),经护理后将两组患儿格塞尔发展量表评分进行比较。结果 护理前两组患儿大活动、精细活动及适应性评分均基本一致,P>0.05;护理后干预组均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将循证护理应用至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的护理中可有效促进患儿智能及运动发育,建议临床加以推广应用。

【关键词】新生儿;循证护理;运动发育指数;缺氧缺血性脑病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是新生儿常见的一种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指在围产期时由于意外导致新生儿产生宫内窒息造成的缺氧缺血性损害,易造成患儿脑瘫、癫痫及智力低下,对患儿智力及躯体功能发育造成影响,严重时甚至威胁患儿生命安全,是引起患儿残疾及死亡的主要疾病之一。循证护理是一种根据患者实际情况确定主要问题,将理论知识与临床经验相结合,以科学合理依据为基础,将疾病影响因素作为切入点展开高效临床护理工作,具有较高科学性及权威性。本文现针对我院30例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展开研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于2019.11-2020.11期间收治的30例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分为常规组与干预组,各15例。常规组中男女患儿比例为8:7,胎龄37~42周,均值(39.4±1.2)周,年龄6h~7d,均值(3.4±0.3)d,出生体重1500~5200g,均值(3243.6±124.3)g。干预组中男女患儿比例为7:8,胎龄37~41周,均值(38.7±1.4)周,年龄6h~7d,均值(3.3±0.4)d,出生体重1500~5100g,均值(3246±124.4)g。所有患者基本资料一致,P>0.05。

1.2 方法

常规组:将患儿放置至保温箱内保暖,给予氧气支持及营养支持,针对存在功能障碍的患儿应为其制定护理康复方案并协助康复,监测患儿生命体征,定时巡视观察患儿病情变化。

干预组:以常规组护理为基础进行循证护理,具体如下:①建立护理小组,将病室内孕妇基本资料、病情病程及患儿有关信息进行整理收集并分析评估,结合医院现有医疗资源制定科学、合理的护理方案。②实施护理方案前需建立起与患儿家属的沟通,采用亲和、耐心的态度,运用简单易懂的语言向其接受疾病相关知识,治疗及护理手法等,提高其对疾病的认知度,能够更好地配合治疗。③可通过在病房内播放轻松、柔和的音乐或在病房内墙面张贴彩色图画、贴纸,对患儿听觉及视觉进行刺激,加强其听力、视力干预,并使用颜色鲜艳的玩具对患儿的视觉进行诱导刺激。④每天与患儿进行面对面的视觉接触,并且对其进行脸部撫摸,以刺激肌肤感官,每日2次,每次时间为10分钟。⑤患儿出院前由护理人员指导患儿家属如何进行家庭护理,并告知生活中存在的注意事项,定期进行电话随访或家庭面对面随访。

1.3 观察指标

统计并对比两组患儿护理前及护理1个月后的格塞尔发展量表(gesell developmental schedules,Gesell),主要根据大活动、精细活动及适应性等方面进行评估,0~84分代表患儿存在异常,85~100分代表患儿无异常。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用 ±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护理前两组患儿大活动、精细活动及适应性评分均基本一致,P>0.05;护理后干预组均高于常规组,P<0.05,见表1。

3 讨论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是临床上病情较为复杂且严重的一种疾病,由于治疗对象是新生儿,导致医护人员在日常进行治疗及护理时面临较大困难,且由于疾病本身预后较差,易对患儿身体健康造成影响。

循证护理是近几年临床出现的一种新型护理方式,是由护理人员在制定护理技术是将有价值、可信的科研结合明确、审慎、明智地与临床经验及患者自身情况向结合,具有科学性和规范性,可制定针对性更强的护理方案,有效提高治疗效果。干预组通过建立护理小组,对以往病情相似且治疗成功的病历进行分析并从中寻找有效护理方式,根据患儿自身情况制定护理计划,将患儿疾病影响因素作为切入点,对患儿进行早期被动干预,并利用音乐及色彩鲜艳的物品对患儿感官进行刺激,增强其大脑细胞代谢,抑制神级细胞过度凋亡,起到缓解脑损伤程度,促进智能发育的作用。因此将两组患儿Gesell评分进行对比后得出以下结果,护理前两组患儿大活动、精细活动及适应性评分均基本一致,P>0.05;护理后干预组均高于常规组,P<0.05。同时对患儿家属进行出院前宣教,保证患儿出院后也能进行有效的护理,并定时进行随访对患儿状态进行评估,指导患儿家属进行家庭护理。

综上所述,将循证护理应用至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的护理中可有效促进患儿智能及运动发育,护理效果良好。

参考文献

[1]王俊娟,董菲.循证护理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护理中的应用[J].河北医药,2020,42(9):1437-1440.

[2]王巧红,张新春,白亚飞.循证护理模式改善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护理质量效果观察[J].贵州医药,2020,44(3):497-498.

[3]叶敏,刘会会.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护理中采用循证护理的效果[J].国际护理学杂志,2020,39(15):2833-2836.

猜你喜欢
缺氧缺血性脑病循证护理新生儿
非新生儿破伤风的治疗进展
新生儿需要睡枕头吗?
新生儿出生后该怎样进行护理?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63例临床分析
经颅彩超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中的应用价值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早期MRI诊断
艾滋病患者合并机会性感染护理中循证护理的应用效果
舒适护理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预后的影响
细辨新生儿的“异常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