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抑郁症患者应用个体化心理护理的效果研究

2021-10-30 15:59叶琴
康颐 2021年17期
关键词:心理护理个性化满意度

【摘要】目的:分析针对老年抑郁症患者展开个性化心理护理的临床价值。方法:将我院起始于2020年5月终至2021年5月纳入治疗的老年抑郁症患者共计120例,利用随机盲选方式将其分为试验组(61例)与参照组(59例),参照组展开常规护理,试验组展开常规护理+个体化心理护理,针对两组患者心理变化情况、生活质量评分、对护理的满意程度及临床护理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试验组患者SAS及SDS评分明显比参照组更低,各项生活质量评分明显比参照组更高,对护理的满意度对比参照组明显更高,试验组整体护理疗效优于参照组,P<0.05,其数据满意统计学相关意义。结论:针对老年抑郁症患者实施个体化心理护理可缓解其抑郁情绪,改善生活质量,有利于提升护理满意度。

【关键词】老年抑郁症;心理护理;个性化;满意度

【中图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识码】A 【DOI】

抑郁症是精神科常见的疾病之一,发病后通常表现为情绪悲观、思维迟缓、厌世、失眠等症状,随着我国老龄化的严重导致老年抑郁症患者日益增多,致使其社会适应力急剧下降,影响生活质量[1]。老年人群脑功能随着年龄增长呈现出逐渐衰退的趋势,外加丧偶、经济问题及身体原因导致其滋生悲观、孤独和抑郁等情绪,极易诱发抑郁症[2]。老年抑郁症会加快脑功能减退速度,影响正常思维和运动能力,故舒缓负性情绪、降低心理负担在老年抑郁症过程中尤为重要[3]。常规的护理方式侧重点在于预防及阻止患者发生危险行为,忽略了心理调节,导致整理护理疗效欠佳。故本文以我院2020年5月终至2021年5月纳入治疗的老年抑郁症患者进行深度研究,探析个体化心理护理的临床价值,详细内容见下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础资料

选取时间范围2020年5月终至2021年5月纳入治疗的老年抑郁症患者共计120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利用随机盲选方式将其分为试验组(61例)与参照组(59例),试验组患者中男性与女性比例为36:25,年龄范围62~84岁,中位年龄(72.16±4.82)岁,患病2~10年,病程均值为(4.93±1.13)年;参照组患者中男性与女性比例为35:24,年龄范围63~85岁,中位年龄(72.29±5.01)岁,患病2~11年,病程均值为(5.08±1.21)年。通过专业统计学数据分析软件对所有患者基本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显示P值>0.05,表示两组患者间存在可比性。

纳入标准:(1)经检查符合抑郁症诊断标准;(2)年龄均>60岁;(3)将研究方案告知患者及家属,确认后在知情同意书上签字确认并得到伦理委员会批准。

排除标准:(1)患者及家属拒绝签订知情同意书;(2)患有严重器质性疾病;(3)先天性智力发育不全或智力障碍。

1.2 方法

针对参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包括用药指导、行为观察、生活护理及情感交流等措施。针对试验组患者展开常规护理+个体化心理护理,具体措施:(1)心理疏导:患者抑郁情绪严重,护理人员应耐心与其沟通,了解其内心想法,倾听患者心声,与其建立和谐的沟通关系,以尊重的态度进行心理安慰和疏导,让患者感受到自己被重视和支持,可采用肢体、眼神和心理暗示引导患者进行情绪宣泄,再加以鼓励和劝导打开患者心扉。(2)精神护理:针对自杀、自残倾向的患者需了解其诱发原因,配合家属进行劝导,严加照看,一旦有自杀、自残行为预兆,请心理专家实施心理暗示疗法,打开心结,待意识清醒时多灌输正能量、积极向上的思想。(3)情绪转移:当患者遇到不顺心或心烦意躁时引导患者以客观因素转移负性情绪,如机遇、环境、运气等方面,降低患者自责和内疚感,有利于调节心理平衡;当患者陷入困境应引导其分散注意力,根据其兴趣爱好协助其做一些感兴趣的事情,在不知不觉中消除困境所引起的烦恼和纠结。(4)鼓励社交:定期组织团体活动,促进患者之间的交往,提供有效的交流平台,促使患者之间互相慰藉,产生情谊,广交朋友,体现社会价值。(5)家庭支持:在患者遇到困境时引导家属帮助其共渡难关,通过家庭成员的和睦关系促使患者保持心情舒畅,充分感受家庭的温暖。(6)教育讲座:组织专业的抑郁症知识讲座,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加强自我心理调节,设置问答环节,通过专业的讲析促使患者充分掌握心理调节方法,树立正确健康的信念。(7)阳光运动:制定科学的锻炼运动方案,引导患者于清晨及傍晚进行有氧运动,期间充分接受阳光的照射,有助于调节患者压抑的情绪,可通过组织集体活动,如广场舞、交际舞、太极拳等,定期举行比赛竞技,增强患者集体荣誉感,更易融入社会。

1.3 观察指标

(1)采用SAS(焦虑自评量表)、SDS(抑郁自评量表)对所有患者护理前后心理变化进行可行性评估,其分数越高表示焦虑、抑郁情绪越严重,反之越轻微。(2)采用SF-36(健康调查见表)对所有患者生活质量進行可行性评估,以生理机能、健康状况、社会功能、精神健康、睡眠质量5个维度考察患者整体生活质量,每个维度总分为100分,分数越高表示该项生活质量越好。(3)通过我院自制满意度调查表对两组患者展开满意度调查,包含接待、病房环境、护理质量、护理技能、服务态度及护理效果等项目,满分为100分,分数大于90分为非常满意,分数大于75分且低于90分为比较满意,低于75分为不满意,统计总满意率。(4)统计临床护理疗效,评定标准:患者抑郁情绪及评分改善程度高于75%,行为正常,生活质量明显提升为显效;患者抑郁情绪及评分改善程度高于50%且不足75%,基本无怪异行为,生活质量有所提高为有效;患者抑郁情绪及评分改善程度不足50%,行为及生活质量无变化为无效。

1.4 统计学方法

通过(均数±标准差)的形式阐述两组患者护理前后SAS评分、SDS评分以及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开展t检验计算,通过率(%)的形式阐述两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及临床护理疗效,开展卡方检验计算,采取SPSS21.0软件对120例老年抑郁症患者临床资料均实施处理比较,P<0.05,数据具有指标统计验证参比差异。

2 结果

2.1 对比试验组与参照组心理变化情况

护理前,试验组SAS及SDS评分对比参照组基本无差异,P>0.05,数据不满足统计学研究意义;护理后,试验组患者SAS及SDS评分明显比参照组更低,P<0.05,其数据满意统计学相关意义,见表1。

2.2 对比试验组与参照组生活质量评分

经护理后,试验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明显比参照组更高,P<0.05,数据满足统计学研究意义,见表2。

2.3 对比试验组与参照组护理满意度

经统计,试验组对护理的满意度明显比参照组更高,P<0.05,數据满足统计学研究意义,见表3。

2.4 对比试验组与参照组临床护理疗效

经统计,试验组整体护理疗效优于参照组,P<0.05,数据满足统计学研究意义,见表4。

3 讨论

我国老龄化的加剧导致老年抑郁症患者日益增多,老年人群在家庭角色、社会地位和身体机能方面均发生改变导致其滋生严重的焦虑、抑郁情绪,进而诱发老年抑郁症[4]。该疾病通常表现为行为敏感、情绪低沉、思维迟缓、自闭、厌世及失眠等症状,常因琐事苦恼,兴趣爱好减少,不愿意接触外界社会,情绪波动较大,依赖性较强,而且老年人自身睡眠较少,患病后伴有严重的睡眠障碍,极易造成精神崩溃出现自杀、自残等不良行为[5]。老年抑郁症患者一旦失去亲人的拥护和理解就会产生强烈的孤独和失落感,仅通过药物治疗无法缓解心理上的创伤,因此,采取合理的心理护理尤为重要。个性化心理护理是针对性较强的心理护理方法,通过有效的沟通充分了解患者心理病灶所在,再制定针对性护理方案彻底打开患者心扉,消除负性情绪,引导家属重视患者情绪、感受和需求促使其充分得到尊重,引导患者对事物产生正确的认知[6]。心理护理注重语言交流和方式,抑郁症患者注意力不集中,在展开心理护理时应直视患者眼睛,引导患者给予回应,使其信念坚定,敢于面对自己,多引导患者回忆美好的过往及做过有意义的事情,提升自我成就感,产生留恋情结,护理人员需做好一名倾听者,提高专注度并予以回应,充分体现尊重的态度[7]。此外,通过组织健康讲座和团体活动能增强患者社会融入感,广泛交友,满足其基本社会功能,在不知不觉中减轻抑郁情绪,以现代专业的心理护理模式积极改善患者心态,对病情康复具有重要意义[8]。

本文研究数据显示,试验组患者SAS及SDS评分明显比参照组更低,各项生活质量评分明显比参照组更高,对护理的满意度对比参照组明显更高,试验组整体护理疗效优于参照组,P<0.05,其数据满意统计学相关意义。

综合以上观点,个体化心理护理应用于老年抑郁症患者可缓解其抑郁情绪,改善生活质量,有利于提升护理满意度。

参考文献:

[1]郭清华,陈超,栗雪琪,等.个体化心理护理在伴有精神症状的抑郁症病人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21,35(1):169-171.

[2]柳影影.对老年抑郁症患者采用认知性心理护理模式的效果进行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2021,31(8):104.

[3]侯旭荣,解延飞,李晓凡.放松训练联合心理护理对老年抑郁症患者焦虑程度及睡眠的影响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21,32(1):157-158.

[4]高珂.认知性心理护理应用在老年抑郁症护理中的临床价值探讨[J].中国保健营养,2021,31(14):234.

[5]王微笑.认知性心理护理应用在老年抑郁症护理中对改善患者不良情绪的作用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21,21(13):98-99.

[6]邵志凤.心理护理对老年高血压伴抑郁症患者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21,19(8):127-128.

[7]高珂.认知性心理护理应用在老年抑郁症护理中的临床价值探讨[J].中国保健营养,2021,31(14):234.

[8]邢月霞.心理疏导联合精神护理对老年慢性病诱发抑郁症患者的影响[J].健康之友,2021(10):198-199.

作者简介:

叶琴(1991.10-)女,汉族,浙江衢州人,本科,护师,研究方向:心理科护理。

猜你喜欢
心理护理个性化满意度
为小学英语个性化合作学习单做加法
2021国庆档总票房43.85亿元 满意度创历史新高
16城市公共服务满意度排行
同桌宝贝
校本课程开发的个性化问题探讨
基于顾客满意度的供应链绩效测评
呼唤雕塑家创作的个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