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因治理而得以充满活力

2021-11-01 01:16楚江亭
新基础教育研究 2021年10期
关键词:海淀区积极性办学

楚江亭

近年来,学校治理不仅成为我国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主题,而且成为中小学领域的政策话语和学术研究的热点。学校治理不仅需要政府、社会、学校分工协作,形成合法、规范、良好的学校治理外部环境,而且需要学校内部重構治理理念、优化治理结构、协调运行机制,在法治化、人本化、科学化的学校治理过程中,逐步达到充分调动师生员工的积极性、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根本目的。

由于历史、文化等多方面的原因,长期以来很多学校是一元化管理,其管理构架是传统的科层制,这种封闭型、自上而下的管理结构往往容易滋生官僚主义、形式主义等问题,且因管理层级过多、信息传递滞后等因素,致使学校管理效率低下、师生机械地教与学、教育教学质量长期处于高原期,不少学校师生的创新行为还常常因为不符合管理要求而被压制或视而不见。由于缺少相应的学校治理理念、完善的制度体系、相应的文化建设等,致使不少学校还没有构建起扁平化、分权制、制衡型的治理结构与运行机制,学校中各个利益群体的知情权、参与权、自主权等得不到应有的保障, 教职员工的积极性、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等得不到有效充分地发挥。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教育部等陆续出台了一系列引导规范学校治理、激发学校活力的政策文件,如 2014 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提出了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意见;2017 年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审议通过了《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2019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又印发了《中国教育现代化 2035》;2020 年教育部等八部门发布了《关于进一步激发中小学办学活力的若干意见》等。可以说,深入推进中小学整体治理、增强学校办学活力、充分激发师生员工的积极性、全面提升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已成为当代中国基础教育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

在对学校治理问题的田野研究过程中,我们惊喜地发现,北京市海淀区双榆树第一小学在办学实践过程中,探索出了一条值得关注的治理之路,不仅学校面貌为之焕然一新,而且教育教学也取得了显著的育人成效。该校在对相关利益群体进行系统调研,并充分征求全校教师、学生、有关家长、社区代表等多方意见及建议的基础上,围绕“成就不一样的你” 的办学使命,把学校治理划分为“目标与价值”“育人模式”“制度管理”“办学资源与条件”四大系统,进而构建了“三线六中心”的治理架构,并据此完善了学校的课程体系、深化了课堂教学改革,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得到了空前地发挥,学生的核心素养获得了大幅度地提升。“三线六中心”治理架构是指借助矩阵式管理理念,以“三条线”为纵、“六中心”为横, 纵横交叉,减少学校治理的盲点和漏洞。

该校治理领域的划分、结构重组、人员分工等均突出强调三个方面:第一,授权,即重组后的各职能部门具有专业领域的自主权;第二,重心下移,即设立的职能部门负责本部门的工作计划、实施与评估,并接受相关部门的检查与质询;第三,通过改革参与、评价机制, 使教师真正拥有主体性、自主性,“使人人有机会发展,人人都能发挥作用”。

可以看出,北京市海淀区双榆树第一小学的上述做法充分体现了新时代学校由管理走向治理的发展趋势,其践行的多元主体参与、分权共治、协商制衡,以及在课堂教学中崇尚“自主、合作、探究”的课改精神等,均得到了有效地落实、充分发挥,其持续获得的多项教育教学成就,可以说是顺理成章、水到渠成。

赞北京市海淀区双榆树第一小学!为学校治理树立了勇于实践的榜样!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相信在新时代学校治理理念的指导下,经过全校师生的积极探索,该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会进一步提升,各方面工作也会越来越有成就!

猜你喜欢
海淀区积极性办学
激发兴趣,走出误区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科技筑梦,创新成长
巧创情境,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如何调动高校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
秋收:胭脂米重回京城
北京市海淀区举办第三届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