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情境驱动,工具人文融汇

2021-11-01 01:16段婧
新基础教育研究 2021年10期
关键词:综合性考查考试

段婧

11月适应性考试,以《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为依据,考试题越来越淡化对记忆性知识的考查,更重视学生综合能力考察,重视情境的营造,给考生提供了成长表达和展示平台。本文通过分析适应性考试中基础题的命题特点,以期对一线教学提供借鉴和参考。

一、命题价值

1、引入综合性学习,体现统整意识。

深圳中考基础部分,常以选择题形式出现,内容主要集中在读音、字形、成语、病句、标点、词性、短语结构、文学常识等。这种命题,形式单一、考察点孤立。而这次适应性考试,尝试引入综合性学习,加入九上的综合性学习“自强不息”,将多项内容有机地整合在一次综合性学习中,有了明显的统整意识。试卷1-4题,融合了写汉字、选成语、填词性、改病句等能力点,这种命题形式减少了对记忆性知识的机械考察,更佳重视考察学生是否积累到位又能灵活运用,降低了学生盲目猜测的可能性,更有试题的区分度。

综合性学习在试题的考查内容方面包罗万象,不限于语文基础知识,还有活动探究,通过设置问题情境要求学生从中提炼、组织语言,进行分析、归纳、概括、推理、批判、质疑;还有应用类短文写作,写作对象和类型也是多种多样。因此,综合性学习对学生各种语文综合应用能力的考查几乎无一遗漏,是名副其实的“综合性”,这也对学生的综合素养构成了不小的挑战。所以笔者认为,综合性学习的引入,让基础部分统整有规划,考察内容也不再是单一的语文基础知识,涉及面可以更广、更全面。

2、还原语文实践场域,突出任务驱动。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它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是语文实践”基于这种理念,本次基础板块命题努力还原语文实践活动的场域,依托任务,驱动语用实践。适应性考试第6题,要求学生对留守儿童小鹏发来的微信进行开导,这就是一种真实的语文实践情境。在7(6)题理解性默写考察时,又结合了深圳特区成立40周年这个真实情景,在情景中考查了学生对古诗的记忆和理解能力。

任务驱动作为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其本质就是通过任务来诱导、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进而达到提升教学实效的目的。[杨勇.任务驱动式的阅读教学策略例谈[J].小学教学参考,2017(22)]任务驱动式命题也是意在设置任务,引导学生自觉调动已有的知识储备,尝试不同的策略和方式,有效解决语文现实问题。本次适应性考试,结合真实语用环境,巧妙引入任务,学生有了具体的任务,在这种驱动下,灵活运用所学的语文知识,合理准确的表达自己的观点,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考查语文能力。

3、综合考察语用能力,追求能力進阶。

一套好的试题,应有难度的递增,本套试卷的基础部分,始终贯彻考查学生

语言使用的能力,并且随着题目的变化,试题考查的能力层次也越来越深入,各个试题之间搭建起一个螺旋上升的思维阶梯,使学生可以拾级而上,而不显得突兀。

第1题考查学生正确书写汉字、2题考查成语在具体语境中的使用、3题考查根据释义判断词性、4题考查考查正确地书面语表达、5题材料来源于教材考查学生的一个积累和对关键词句的推想能力、6题考查能根据对象和场合发表自己的观点。这6道题,从识字、词语、语法、句子、到理解、到表达,阶梯式的考查学生语文综合能力,也很取巧地方式,考查学生综合性学习的效果。

二、教学启示

作为一线的教师,这次适应性考试给我们很多启发。我们需要有几个转变:一变标准。过去我们是以考试说明为考纲,而现在我们真正要研读语文课程标准,以新课标为考纲。二变思维。我们不能以过去的思维思考今天事情,我们紧扣核心素养指向,以学生的终身学习为追求。三变模式。综合性学习、任务驱动、真实情境,这些都必须引入到自己的课堂内部,为未来而教、为未来而学,这是我们教学的必然趋势。思想地建设更需要现实地落地,笔者在这里以自己两次综合性学习为例,谈谈新考试环境下一线教师如何做:

(一)、整合单元内容,设计学习任务群,拓宽学生语文学习场域。

PISA认为,根据作者的写作用途或作用,阅读情境分为四类:为个人应用

而阅读、为公共应用而阅读、为工作而阅读、为教育而阅读。[谭轶斌.PISA阅读文本维度对现代文阅读测评的启示[J].中学语文教学,2012(12)]这就要求教师要

对此有一定的敏感度,要充分利用学校的各种活动,基于语言学习与运用,开展真实有用的语文实践活动。那么,日常学习就要结合单元任务,引入真实的阅读情境。在八上新闻单元笔者做了这样的尝试。笔者对这个单元进行了整合,分为以下5个部分:

第一部分:基本新闻知识介绍。

第二部分:拓展新闻知识,结合《首届诺贝尔奖》了解“倒金字塔”、华尔街体、新华体,为后续新闻写作打基础。

第三部分:搜寻现实新闻,进行小组分享,了解新闻的价值、并且能正确看待真假新闻。布置了两个选题,选题一每小组找出一条近3年热点的假新闻,对其进行概述,跟踪本条新闻的进展情况,揭露事实真相,谈谈假新闻给我们的危害。选题二每小组找出一条你们最喜欢的关于深圳成立40周年的新闻,说出吸引你们的理由,谈谈你们获取新闻的途径和喜欢的内容,谈谈新闻对于你来说

它的价值是什么?

第四部分:新闻采访。小组选题会,确定自己的采访提纲。

第五部分:新闻写作。结合学生采访的内容,确定了本次新闻写作指导内容

为,消息写作、人物通讯写作、调查评论写作。要求学生根据采访明确自己新闻写作的类型,并用基本结构完成写作。

这个新闻单元,笔者做了整体化的情境设计,将知识、策略、实践路径、评价反馈熔为一炉。学生通过这次新闻单元的学习,已经初步具备了消息写作的能力,并且有了对真假新闻认识的价值观,而新闻知识也在实践地过程中得以掌握。这就是营造知识产生的真实学习环境,使学生通过学习活动,经历知识建构的过程,积累结构化的言语经验,建立对知识的结构化认知,强化学习的内部动机。

二、利用综合性学习,巧设真实学习环境,发展语文综合素养。

新课程标准,对综合性学习提出了这样的要求“综合性学习的评价,应着重考察学生的语文综合运用能力、探究精神与合作态度。主要着眼于学生在综合性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是否能积极参与活动,是否能主动提出问题,还有搜集整理材料、综合运用语文知识探究问题、展示与交流成果等方面的情况。”在课程标准之下,我们需要设置真实学习环境,在活动中培养学生“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的能力。笔者也对八上互联网时代的综合性学习进行了尝试。具体设计如下:

情境设置:

2020年网络流行语top榜选举。由班级推选,经过审核选出大家公认的上榜词汇。

活动1:释一释,学方法

在打榜之前,我们先得给网络流行语释义。下面是第1组和第4组在课前做的推荐卡里的释义,说一说对词语释义应该从哪些方面?

活动2:展一展,练表达

修改各小组的推荐卡,展示修改后的推荐卡。

活动3:读一读,会思考

阅读资料,小组讨论,每个小组梳理两条选取年度网络词汇的条件并在纸条上列举出来。小组展示自己的结果,贴在黑板上。

活动4:评一评,表态度

结合我们罗列出的上榜理由,评大家推举的词汇。

1)选出不符合推举条件的词汇并说明理由。2)为自己的推荐词打榜,并说明理由。

笔者设计了排网络用语的真实情境,通过释义让学生了解一个词的构成,训练学生语言建构的能力。通过思考上榜理由,并借助阅读资料,让学生变“闹思考”为“静思考”,提升学生信息筛选能力和思维能力。让学生讨论上榜理由,并评价小组推荐词是否符合上榜条件,让学生变“暗思考”为“显思考”,让学生的思维从模糊到清晰,完成了学习与思考的内化与外化互生的过程,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得以提升,并树立了正确地价值观,符合立德树人的要求。

总之,通过这次适应性考试,对一线教师提出了更高地要求,要求我们在未来的日常学习过程中,语文学习的场域不应只局限于书本与课堂,更应延伸至不

同生活领域;语文学习的焦点不仅是记忆知识,更应该关注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培养运用。

猜你喜欢
综合性考查考试
对多发性抽动症患儿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的效果观察
创新视角下高考中关于统计的考查
综合性护理在支气管扩张患者雾化吸入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基于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作文教学策略
例谈氯及其化合物的学习与考查
例析近年高考中焓变的考查要点
Japanes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Robotto Take Entrance Examinations
钒及其化合物在高考中的考查
你考试焦虑吗?
准备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