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音乐产业40年:回顾与展望

2021-11-04 14:27
民族艺术研究 2021年5期
关键词:流行音乐音乐发展

蓝 轩

音乐产业是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文化发展繁荣的重要力量。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音乐产业快速发展、持续迭代,走过了不凡的发展历程。数字经济的发展,推动了产业链、价值链重构,赋予了音乐产业新的价值和功能,也给音乐产业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一、音乐产业发展的主要历程

1979年,广州东方宾馆开办了全国首家营业性的音乐茶座,开始将音乐与消费结合起来,这是音乐产业复苏的标志。伴随着流行音乐和音像出版业的发展,音乐产业正式起步,在技术驱动和媒介变迁中,其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

(一)20世纪80年代:音乐产业正式起步

改革开放初期,港台歌曲传入内地,抒情歌曲开始复苏,流行音乐逐渐兴起。在改革春风中,广州太平洋影音公司成立,随后生产出第一批立体声磁带,这开启了音乐产品的标准化和规模化生产。随着“单卡”和“双卡”录音机的普及以及电视业的发展,音乐的个体化欣赏逐渐成了主流文化的娱乐形式。1986年,《让世界充满爱》大型流行音乐演唱会成功举办,这标志着内地流行音乐创作群的崛起,第一代流行音乐歌手破壳而出,推动了大众音乐消费观念的形成和发展。这一时期,各地文化系统相继成立了音像出版单位,聚集创作、编辑、录音、表演人才,国有音像出版机构成为音乐内容生产的主要市场主体。

(二)20世纪90年代:音乐产业走向成熟

199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正式发布,此后《音像制品管理条例》正式实施,音乐产业发展的制度环境进一步优化。随着港台原版音带大量引进,岭南乐派崛起,摇滚乐进一步发展,校园民谣风靡,内地流行音乐发展进入黄金时期。这一时期,盒式音带行业获得了长足的发展,音像业走向成熟,以CD为代表的光盘也开始进入音像市场。卡拉OK兴起和迅速发展,成为群众文化娱乐、社交互动的重要形式。邓小平南方谈话后,音乐制作行业逐渐摆脱单一的国有经济模式,星碟、银碟等民营音乐企业大量涌现,逐渐成为音乐生产的主导力量,市场主体的多元化推动了一大批新生代偶像的涌现。

(三)21世纪前10年:数字音乐推动音乐产业转型

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互联网以其资源共享、实时交互、超越时空的特点,变革了音乐的制作、传播和消费模式。2000年前后,九天音乐网等一批数字音乐门户网站成立,百度推出MP3搜索功能,中国移动推出彩铃业务,数字音乐市场规模迅速扩大。数字音乐突破以物质载体为媒介的音乐传播限制,对传统音乐传播模式形成巨大冲击,盒式音带市场逐步萎缩。同时,音乐节、音乐选秀等新兴娱乐形态兴起,推动音乐内容的价值进一步释放。随着对外音乐交流力度的加大,R&B风格的推崇成为内地流行音乐的潮流。大量港台艺人“北上”,华语流行音乐相互融合、渗透,形成了更为广阔的流行文化圈。

(四)2010年以来:流媒体音乐引领音乐产业多元发展

2010年以后,随着智能手机、移动互联网和流媒体技术的成熟,流媒体逐渐主导数字音乐传播,数字音乐发展进入2.0时代。在移动传播环境下,音乐创作群体扩容,音乐生态更加多元。K歌软件将KTV搬到线上,音乐直播快速发展,线上演唱会不断升级,“音乐+”跨界融合持续深化。同时,音乐市场主体相互竞合,以腾讯为代表的数字音乐平台经过一系列重组,推动产业格局持续调整。这一阶段,音乐产业发展环境不断改善,2015年国家版权局责令网络音乐服务商停止未经授权传播音乐作品,网络音乐版权秩序明显好转。《关于大力推进我国音乐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正式发布,音乐产业发展被提升至国家战略层面。

二、音乐产业发展的成效和影响

音乐产业能够产生广泛的外部性影响,是影响力经济的典型。40多年来,中国音乐产业发展成就斐然,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层面产生了一系列影响,展现了丰富而多元的意义和价值。

(一)丰富了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促进了文化传承发展

音乐具有愉悦身心的基本功能,可使情感得以疏导,压力得以舒缓,在培养人的审美趣味和审美能力方面具有特殊意义。改革开放初期,对于长期接受革命文化熏陶的广大群众而言,流行音乐的“靡靡之音”展现了惊人的释放力量,“长久以来被压抑的情感和世俗欲望,以一种反叛的姿态释放出来”,①陶东风:《20世纪七八十年代之交流行歌曲的传播语境与接受效应——以邓丽君为个案的考察》,《现代传播》2019年第3期,第81页。积极参与了新型社会文化生态的建构。如王朔所言:“听到邓丽君的歌,毫不夸张地说,感到人性的一面在苏醒,一种结了壳的东西被软化和溶解。”②王朔:《我看大众文化》,《天涯》2000年第2期,第4页。可以说,在百废待兴的特殊历史阶段,流行音乐为人们的精神生活打开了一扇新的窗口,展现了一种新的生活态度和生存视角,推动了基于理性和人性之上的大众情感流变和价值观变迁。

伴随着思想解放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文化娱乐活动日益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在产业形态持续演进的过程中,音乐的审美娱乐功能得到不断发挥,紧紧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20世纪80年代的卡带、歌厅,90年代的CD、卡拉OK,新千年以后的MP3、音乐流媒体,不断引领大众文化娱乐潮流。“无论是蕴含着民族智慧与审美精神的中国传统音乐,还是饱含当代情感、现代意识和原创精神的流行音乐,都能够在音乐产业的培育下,成为推动日常生活审美化、培育民众审美旨趣的重要路径。”①张谦:《论音乐产业的文化建构意义》,《现代传播》2014年第10期,第151页。在媒介融合时代,音乐与电视融合产生的音乐综艺,屡屡产生现象级节目,成为社会热议的话题。2005年度的《超级女声》,以其强烈的群众性、互动性和娱乐性,吸引了4亿人次观众和10多万人参赛,②周婷玉:《2005年中国电视荧屏:热闹背后有隐忧》,央视国际,http://www.cctv.com/news/entertainment/20051215/100746.shtml,发表时间2005年12月15日。加速了流行音乐的平民化发展。在当下的多元消费时代里,音乐生活获得了极大丰富,数字唱片、音乐直播、线上演唱会、音乐节等品种繁复的音乐产品,极大发挥了其审美和娱乐功能,丰富了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与此同时,音乐的社交功能不断显现。音乐社区成为用户交流感情、调节情绪的场所,练歌房、直播间等成为用户展现才艺、寻求认同的途径。网络音乐作为社交互动的重要平台,拉近了天南地北人们的心灵距离。截至2020年6月,中国网络音乐用户规模达6.38亿,较2019年底增长3066万,占网民整体的67.9%。③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第4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国政府网,http://www.gov.cn/xinwen/2020-09/29/content_5548176.htm,发表时间2020年9月29日。网络音乐有着广泛的触及面和影响力,它的收听收看使音乐成为文艺百家中最具群众基础的文化娱乐形式之一。

音乐作为一种社会文化,既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文化传承发展的重要载体。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以产业化形态呈现的音乐把握社会大众特别是青少年的审美、娱乐心理需求,通过明星的感召力影响力,以及大众传播媒介的支撑,实现了民族传统文化与现代流行音乐的新结合、新发展。从“西北风”到“新民乐”“新民歌”,音乐的发展空间不断被拓展,从而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强大生命力。特别是21世纪初周杰伦等流行歌手掀起的“中国风”流行音乐潮流,将具有中国古典文化内涵的歌词、民族民间音乐文化元素与现代流行音乐的旋律、唱法及编曲技巧相结合,形成华语乐坛的一个“新概念”,实现了“民间故事与古典文化另一种形式的延续、传播和传承,同时也在流行文化领域营造出了一个具中国传统的、古典的文化氛围”。④陈大炜:《文化视域中的流行音乐“中国风”现象》,《文艺争鸣》2018年第8期,第188页。

(二)拓展了经济发展空间,形成了经济增长的新势能

音乐不仅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它还蕴含着巨大的经济价值。音乐产业作为绿色产业,依托于创意、灵感等非物质因素,将人类发展从物质资源开发转向精神生产领域,这就使得音乐产业发展不以资源消耗为前提,其可持续发展成为可能。音乐产品受众广、需求大、产品生命周期长、产业渗透力强,具有广泛延伸的产业链条。经过40年的发展,中国音乐产业形成了初具规模的产业体系。音乐产业核心层包括音乐唱片制作和销售、音乐演出、数字音乐制作和推广等细分行业,关联层包括音乐培训、乐器制造、音响制造等方面,拓展层还包括卡拉OK、影视音乐、动漫音乐等众多文化形态。2019年中国音乐产业总规模达3950.96亿元,以数字音乐为主的核心层产业保持了8%以上的增速,⑤《2019年中国音乐产业总规模达3950.96亿元 核心层产业抗风险能力突出》,中国经济网,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85769279606889986&wfr=spider&for=pc,发表时间2020年12月11日。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在中国企业评价协会发布的“2020中国新经济企业500强榜单”中,在线音乐娱乐领域的领先企业腾讯音乐娱乐集团位列第39位,其发展优势再度获得社会认可。在当前的文化产业格局中,音乐产业发展还带动了影视、广告、衍生品等相关产业的发展。《中国好声音》第二季广告招标以10亿元总价中标,延展了音乐产品价值。《平凡之路》《匆匆那年》等音乐对相关影视作品的宣发起到巨大推动作用,由歌曲《后来》衍生的电影《后来的我们》取得了13.6亿元内地票房,成为影音联动的典范。

正是由于音乐产业所具有的发展潜力和带动力,成都、宁波等地将音乐产业列入重点发展产业,音乐产业被赋予了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区域经济振兴的内涵。广泛传唱的民谣《成都》,契合成都市的中国音乐之都和国际音乐名城建设,为提升城市品牌形象、挖掘城市发展潜能增添了动力。在脱贫攻坚的过程中,一些地方结合区域禀赋开展的音乐节、音乐旅游和开发的音乐小镇项目,成为文化扶贫的成功实践,为群众脱贫致富注入了新势能。始办于2009年的张北草原音乐节品牌影响力持续扩大,直接拉动了旅游、餐饮、住宿等行业的发展,全县旅游收入从2008年的6000万元增长到2017年的56.35亿元,同时带动了一系列特色农副产品的销售。①《张家口张北发展全域旅游助推乡村振兴》,张北网,http://www.0313mh.com/article/article_4412.html,发表时间2018年1月11日。当前,中国经济正处于稳增长、调结构的重要阶段,在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过程中,音乐产业具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可以也应该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积极力量。

(三)推动了主流价值观传播,促进了社会和谐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产业既有意识形态属性,又有市场属性,但意识形态属性是本质属性。”②《习近平谈文创产业:守正创新,坚持正确导向》,中国政府网,http://www.gov.cn/xinwen/2020-09/18/content_5544382.htm,发表时间2020年9月18日。音乐具有广泛的价值引领功能,孟德斯鸠说:“在所有的感官享乐中,没有比它更能腐化灵魂的了。”③[法]贾克·阿达利:《噪音:音乐的政治经济学》,宋素凤、翁贵堂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14页。改革开放以来,对外交流日益频繁,音乐创作从单一的革命歌曲走出,音乐主题更加多元,但主旋律作品始终是其中一道靓丽的风景线。《走进新时代》《走向复兴》等传唱于不同发展阶段的歌曲,弘扬时代精神,唱响时代主旋律,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注入了精神力量。特别是依托流行音乐的迅速发展,音乐产业释放了广泛的价值引领功能。“较之于其他艺术,流行音乐更能直接将其内在的价值引领和导向作用于人们的情感,震撼人们的心灵。”④闫飞:《流行音乐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新闻爱好者》2017年第10期,第81页。《红旗飘飘》等朗朗上口的新红歌,融合精神、情感和流行元素,使得新时期的宣传思想工作更具时代气息。依托现代传播体系的支撑,音乐还成了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心灵纽带。《我的中国心》《中国人》等作品的广泛传播,凝聚了华夏儿女血脉相连的民族情结,“拨动着异国他乡儿女们孤寂的灵魂与思乡的心弦,美妙音色所带来的认同和共鸣也随之转化为散落在世界各地炎黄子孙的民族黏合剂”⑤张丰艳:《中国音乐文化的国际传播与“走出去”战略问题研究》,《人民音乐》2016年第11期,第78页。,发挥了流行音乐的价值引领功能。

音乐作为表达人们思想感情、反映现实生活的艺术形式,对社会风气、人的道德情操形成也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断言:“移风易俗,莫善于乐。”贾谊提出:“教之以乐,以疏其秽而填其浮气。”在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爱的奉献》《好人一生平安》等不同年代的歌曲,蕴含了人们对“真、善、美”的追求,使社会大众在审美体验中得到情感的抒发和精神的升华。广泛传唱的《常回家看看》“打动了老少中国人的心,引发了关于弘扬中华传统家庭美德的热议”,⑥张锦华:《中国当代流行音乐的传播与接受研究》,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6年版,第19页。为推进社会建设注入了新动能。自1995年度起,中宣部组织开展的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评选活动将一首好歌列入评选范围,推动了大批富有鲜明时代精神的音乐精品问世。优秀音乐作品契合主流价值观的内在精神,“使其在发展的过程中渐渐成为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⑦胡菁华:《流行音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的重要载体》,《新闻战线》2018年第4期,第32页。

三、音乐产业发展存在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

尽管近年来中国音乐产业发展水平不断提升,经济与社会价值不断显现,但同时也要看到,从内容和传播、经济和社会、国内和国际等多重维度考量,当前中国音乐产业发展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呈现出一些结构性矛盾和问题,音乐产业的发展势能还没有充分释放。

第一,音乐传播渠道快速形成而优质作品持续供给能力有所不足。数字技术、通信技术的发展,促进了音乐传播能力的快速提升。特别是随着智能终端和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成熟,音乐传播渠道迅速被拓展,传播主体日益增多,呈现出多元化、立体化的特征,推动了音乐内容的海量传播。但与音乐传播渠道的不断拓展相比,精品力作的推出与渠道的快速形成还不相适应。音乐产业发展一方面依赖经典音乐内容,另一方面还需要持续推出优质的原创新作。原创性内容的不断推出是音乐产业链良性循环的根本,好作品是音乐行业发展最大的推动力。近年来,网络和电视音乐选秀节目不断推出,但“各个节目中翻来覆去都是那些歌曲,这就暴露出优秀原创作品的匮乏”。①《流行音乐与时代同行?听听歌手李健怎么说》,《人民日报》2020年7月23日,第20版。同时,一些流行音乐作品思想贫乏、脱离生活、艺术干瘪,在强调娱乐功能的同时,对文化内涵的发掘还有所不足,甚至存在低俗恶俗之风,对社会精神层面造成了不良影响。②《120首 歌 曲 下 架KTV同 步“拉 黑”》,新 浪 网,http://ent.sin a.com.cn/y/yneidi/2015-08-12/docifxftvni8948622.shtml,发表时间2015年8月13日。

精品缺乏背后的重要原因,是音乐人激励机制的不完善,音乐人音乐作品的价值变现不足。尽管都受到互联网对实体唱片发展的冲击,中国音乐产业的创作激励水平较欧美国家仍有差距。有关调查显示,近半数非学生音乐人的税前月收入在2000元以下,月收入超过1万元的占比仅为9.3%,29%的音乐人没有任何来自音乐的收入。③中国传媒大学音乐与录音艺术学院张丰艳工作小组: 《2019中国音乐人报告》,中文互联网数据咨讯网,http://www.199it.com/archives/964457.html,发表时间2019年11月11日。相比较而言,美国音乐创作主体的人均年收入是中国的11倍。④中国传媒大学音乐与录音艺术学院张丰艳工作小组:《2018年音乐人生存现况与版权认知状况调查研究报告》,中文互联网数据咨讯网,http://www.199it.com/archives/780577.html,发表时间2018年10月8日。激励不足影响了创作积极性的发挥,原创乏力制约了音乐产业的整体发展。在未来音乐产业发展的诸多要素中,内容质量的重要性将会越发凸显,特别是在“流量封顶”、在线用户增长趋缓的背景下,能否完善激励机制,持续推出优质新产品新内容,已成为音乐产业健康发展的关键。

第二,音乐受众数量巨大而经济转化能力不足。中国网络音乐的用户量是美国总人口的近两倍,是日本总人口的近5倍。仅就此角度而言,中国可谓之世界音乐大国。虽然受众数量众多,但中国音乐产品的经济转化能力相对不足,音乐的经济价值还没有充分显现。

数字技术兴起后,音乐产业传统生态环境被打破。由于相当长一段时间里中国互联网平台对音乐版权保护不足,以及用户对音乐内容付费意识淡薄,中国数字音乐发展早期就没有建立起有效的付费机制。2018年的相关调研显示,美国人均音乐消费水平为16.41美元,而中国仅为0.15美元,美国的人均音乐消费是中国的109倍。⑤中国传媒大学音乐与录音艺术学院张丰艳工作小组:《2018年音乐人生存现况与版权认知状况调查研究报告》,中文互联网数据咨讯网,http://www.199it.com/archives/780577.html,发表时间2018年10月8日。国内外音乐领域龙头企业的相关数据也反映出其相应的差距。2021年第二季度,国际主流数字音乐平台Spotify的付费用户是1.65亿,付费率达45.2%;⑥Spotify公司:《2021年2季度财报》,https://s22.q4cdn.com/540910603/files/doc_financials/2021/q2/Shareholder-Letter-Q2-2021_FINAL.pdf,发表时间2021年7月21日。而中国音乐市场处于领先地位的腾讯音乐集团的付费用户仅达到6620万,付费率只有10.6%,⑦腾讯音乐集团:《2021年2季度财报》,https://ir.tencentmusic.com/2021-08-16-Tencent-Music-Entertainment-Group-Announces-Second-Quarter-2021-Unaudited-Financial-Results,发表时间2021年8月16日。付费率是Spotify的约五分之一。与国内相关行业相比,2018年中国网络视频付费用户比例达53%,①中国网络视听节目服务协会:《2018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中文互联网数据资讯网,http://www.199it.com/archives/802136.html,发表时间2018年11月28日。远超过网络音乐的付费水平。总体看来,中国音乐产业新的生态环境还在逐步建立中,以数字音乐为代表的新兴音乐业态商业模式尚不成熟,上下游相互贯通的音乐产业链、各环节要素相互支撑的音乐市场体系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第三,音乐内容引进数量众多而输出能力不足。音乐的历史几乎与人类文明的发展同步,从产生伊始,音乐便成为民族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历史上,中国的大量乐器、乐谱、乐书穿越国界、远渡重洋,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桥梁。如唐代贞观年间开启的中日音乐文化交流,推动了日本音乐的丰富和发展,日语中的“音乐”一词即来源于中国。但在当代西方文化工业崛起的背景下,中国音乐产品输出却仍处于相对劣势地位。“一方面……大量的欧美日韩音乐涌入中国,把控了相当高比例的本土青年受众,占据了中国音乐市场及青年文化构成中的较大份额;另一方面……中国本土音乐难以融入国际市场,在创造产业利润和实现意识形态输出等方面表现极为弱势。”②张谦:《论音乐产业的文化建构意义》,《现代传播》2014年第10期,第152页。据统计,2017年中国共向美国、英国、德国、法国、俄罗斯、加拿大、新加坡、日本、韩国引进录音制品版权99项,向上述国家输出录音制品版权只有27项。③国家版权局: 《2017年全国版权统计》,国家版权局网,http://www.ncac.gov.cn/chinacopyright/contents/12567/353350.shtml,发表时间2018年10月10日。在国外音乐大量进入的同时,中国在国际上有影响力的音乐作品和歌手还相当少,中国音乐在国外音乐市场上尚属小众艺术。

为促进音乐国际传播,中国政府有关部门组织了一系列音乐国际交流活动,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推动文化走出去,不能单纯依靠政府推动,而要更多依靠产业促动,通过市场化途径,以企业为主体,在创造产品经济价值的过程中实现可持续性文化输出。在环球、索尼、华纳三大音乐集团主导全球音乐市场、中国版权贸易逆差依然较大的背景下,中国音乐要走向世界依然任重道远。

四、推动音乐产业健康快速发展

总的看来,中国音乐产业发展仍存在一系列短板和不足,但也面临众多发展机遇。巩固近几年来音乐产业的向好发展态势、激发数字时代的音乐消费需求,需要加强顶层设计和市场引导,调动音乐人、企业、行业组织、政府和社会公众多方力量,形成建设音乐产业强国的合力。

(一)完善音乐创作生产激励机制

内容生产在音乐产业链中处于龙头地位,对音乐生产循环及其健康发展至关重要。只有维护好保障好音乐权利人的应有权益,为其创作生产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使其创造性劳动获得合理的激励与回报,才能推动音乐作品不断创新发展,实现音乐创作、制作、传播、消费各环节的良性互动。

2015年国家版权局组织开展网络音乐版权秩序专项整治以来,规范音乐版权秩序取得了重要成果,但相关工作仍需持续发力。当前,除了卖场、商店、餐厅等传统经营场所的音乐侵权行为外,游戏、综艺、影视以及微信、微博、微信公众号中的音乐侵权行为仍大量存在。特别是随着短视频和直播文化的兴起,相关领域也成为音乐侵权的重点地区,建立良好的音乐版权生态仍需多方施策。要抓住《著作权法》第3次修订完成的契机,进一步加强音乐版权的市场监管,健全反盗版奖励机制,持续深入展开打击侵权盗版行动,构建民事、行政、刑事三位一体的音乐版权保护体系。加强社会宣传教育,提高群众的版权意识,营造尊重版权、崇尚原创的社会风尚。同时,积极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和区块链等技术,加强互联网盗版行为的监控,创新版权保护模式,提高新形势下音乐版权保护的效能。

音乐版权具有多场景、多频次、长周期的特征,是典型的长尾经济效应实现者之一。在系统解决版权保护问题的同时,还需要加快建立多层次音乐版权运用机制,降低正版音乐传播和利用的成本,促进版权交易和授权便利化,推动音乐作品广泛传播。在音乐版权形态和商业模式日趋复杂的情况下,要支持数字音乐平台开展多种形式的原创音乐人激励探索,加强版权的挖掘、运营、营销与推广,建立合理、透明的分配体系,让更多的原创音乐人获得周期性、稳定性创作收入。推进音乐版权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为音乐人提供作品登记、估值、流转等版权服务,让音乐人便利享有公共文化权益。立足数字音乐快速发展的实际,还需要进一步完善著作权集体管理制度,探索引入竞争机制,增强相关工作透明度,提高集体管理组织公信力,提升服务效率和质量,为著作权人权益的有效实现提供支持。同时,积极推动开放音乐版权,促进平台企业公平竞争,推动音乐版权全面授权广泛传播,营造规范有序的音乐市场生态。

(二)构建现代音乐产业体系

技术进步是现代音乐产业发展特别是音乐传播渠道拓展的基本动力。从黑胶唱片、磁带、CD、MP3到流媒体,传播技术的发展为音乐广泛传播不断构筑新的平台。随着中国进入5G商用时代,5G将为音乐产业提质增效提供更多想象空间。要顺应技术升级的趋向,发挥5G、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的催化剂作用,丰富音乐内容交互形式,拓展和延伸音乐产业链,推动音乐生产方式和消费场景全方位创新。顺应疫情防控常态化需要,依托VR/AR等技术推动演唱会、音乐节等现场音乐更广泛进入直播领域,丰富沉浸式和多元化体验,增强网络观众与演出现场的互动,提升现场音乐的盈利能力。依托5G应用为远程音乐教育、在线音乐培训提供高质量解决方案,促进声乐、器乐等音乐培训产业升级,在壮大音乐培训产业的同时,提高民众音乐素养,引导社会音乐消费。

产业融合是不同产业或同一产业的不同行业相互交叉相互渗透的动态发展过程,是产业发展空间不断拓展、动力不断增强的表现。新形势下推动音乐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就是要推动音乐产业与相关领域相互渗透、跨界融合,打开新的音乐生态窗口,在复合生态中循环和放大音乐价值。其时,要积极推动音乐与视频融合发展,做好视听融合这篇文章。视频与音乐有着天然的密切联系,通过视频化呈现,可调动更多感官全方位感受音乐,深化情感表达,增加用户连接,强化用户黏性,丰富音乐内容生态。在用户的消费、娱乐习惯不断向移动端迁移的背景下,传播“视频流”化的趋势将更加凸显。要推动音乐与短视频融合发展,凭借短视频裂变式的传播优势,以碎片化、快节奏的呈现形态增强音乐宣发效果,从听音乐到看音乐,从欣赏音乐到音乐社交,不断增加音乐的使用场景。要推动音乐与影视融合发展,以多元线上线下音乐场景助力影视宣发,以影视剧流量带动音乐作品传播,使影视剧和音乐彼此交融、相互促进。

在全球化时代发展音乐产业,还要提高音乐企业特别是内容生产企业的规模化集约化水平。不管是与海外三大唱片公司相比,还是与国内在线音乐平台相比,中国处于产业链上游的音乐内容企业资源较为分散,市场集中度相对较低,这影响了音乐内容生产能力的提升,以及音乐版权价值的实现。在努力培育一批专、精、特中小型音乐内容企业的同时,要扶持壮大一批骨干音乐内容企业,依托5G技术赋能音乐内容生产,推动音乐内容企业的并购重组,放大音乐生产经营的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效应。要积极推动音乐产业集群发展,制定音乐产业集群发展战略和规划,加强国家音乐产业基地建设,充分发挥基地的集聚效应和辐射效应,提升音乐产业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

(三)推动音乐走出去

在文化工业助推下,音乐以其便捷的传播方式、生动的表现形式成为塑造民族品牌、增强文化认同感的重要手段。猫王、迈克尔·杰克逊、麦当娜等歌手已成为美国文化的符号,对其成功的音乐商业运作不仅创造了巨大的经济价值,而且也将美国流行文化传递至世界各地。步入数字化时代的音乐产业,传播更加便捷,影响更加广泛,作为一种软实力资源的价值也更加凸显。

近年来,以短视频、社交媒体为代表的新兴传播渠道快速发展,正在成为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利器。此前《一剪梅》在海外的意外走红,再次展现了视听新媒体在音乐影响力释放方面的巨大力量。最近两年,中国一些音乐平台企业积极推进国际化,布局新兴传播渠道。今日头条全资收购北美短视频社交产品Musical.ly,并将其与旗下音乐短视频社区抖音合并。全民K歌的国际版本WeSing成功迈出国门,在东南亚市场上表现突出。下一步,还要完善海外投资扶持体系,进一步支持网络视听媒体依托市场化手段推进海外布局,支持已经走出去的市场主体根据国际投资和贸易规则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充分发挥新媒体便捷性、多样性和互动性的优势,降低音乐走出去门槛,提升音乐国际传播效果。

作为内容产业,真正意义上的音乐文化输出还是要体现在内容上,体现在作品端,在内容的品质和特性上发力。鲁迅先生说:“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对于音乐创作而言,只有富蕴民族文化内涵和审美理想特质,同时又具有审美共通感和时代性的音乐作品,才能产生世界性的审美价值和审美追求。中华文化和中华风韵是我们音乐创作的根和基,在音乐创作中实现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这是中国音乐走向世界的现实路径。当前,要加大对原创民族特色音乐作品的扶持引导,积极总结“中国风”音乐创作的经验,支持创作更多具有民族风貌、时代精神的音乐精品,推动音乐创作类型、艺术观念与语言表达的不断创新。结合实施中华民族音乐传承出版工程,发掘整理传统音乐资源,推动民族音乐的再创作,特别是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更多注入流行音乐领域,“善于利用现代流行音乐在旋律、和声、节奏等方面的创造性成果以及电音、电脑制作等技术”,①《流行音乐与时代同行——对话金兆钧》,《人民日报》2020年7月23日,第20版。创作为当下群众喜闻乐见的,为世界其他民族人民易于接受的,具有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艺术精品,促进中华民族音乐焕发时代光彩。

猜你喜欢
流行音乐音乐发展
唱片、广播——西物东渐与中国都市流行音乐的诞生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国企发展如何提高“质感”——以陕汽党建引领发展为例
阿多诺流行音乐理论视域下的中国流行音乐思考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那英 流行音乐的时代见证
书评|《流行音乐与文化关键词》:为流行音乐研究树范本
音乐
教师发展
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