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通过有效的拓展活动来培养数学思维

2021-11-07 23:54王春贤
现代科教论丛 2021年5期
关键词:拓展活动数学

王春贤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与素质教育的深入推进,数学作为学生在校学习重要的科目之一,对其也作出了重要的整改。如何利用更科学的教育方法,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方式,成为了教师最为困扰的问题。新课程的纲要中指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创新思维为重点。因此,数学教师应促进学生的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发展以及形成。所以教师应通过构建高效的拓展活动帮助学生落实数学核心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数学;拓展活动;思维素养

引言:

数学是学生在学习期间,较为重要的一门课程之一,其伴随着学生的学习时代。并能够将其运用到生活当中,对学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教师高效地帮助学生提升自身的数学综合素养是非常有必要的一件事情。因此,现阶段教师通过有效的拓展活动来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思维,是教育内容中的重中之重。高效的拓展活动,能够帮助学生形成自身良好的数学精神,促使学生锻炼自身的创新能力以及实践能力。

1现阶段数学拓展活动现状

数学是帮助学生解决生活困难问题的途径之一,学生认识到学习数学的重要性。促进自身的综合能力发展,构建高效的拓展活动对于学生的教育是必然趋势。但是,部分教师对于拓展活动的理解仍停留在表面,有着许多的不足之处。

1.1教师对于拓展活动认识程度较低

数学是一门基础知识以及需要学生进行理解内容较多的一门课程。传统教师在课堂中习惯了“一言堂”式的教学,教师在追赶教学进度的同时,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随着新课程与素质教育的推进,教师逐渐打破传统课程中的教学方式。但是,基础知识的传授依旧是教学的重点内容,一节课45分钟,教师在进行多元化知识讲授时,部分学习困难的学生不能将知识完整吸收。若是教师不及时地开展高效拓展活动,那么部分学生的数学成绩将会大幅度下降。不利于学生培养数学思维的形成以及发展。

1.2教师在拓展活动时评价方式单一

学生的心理正是处于发展阶段,若是长时间得不到教师的肯定。不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更不利于学生的数学思维培养。因此,“赏识教育”出现在大众的视野,并愈发得到重视。正确的开展“赏识教育”,有助于学生看清自身的学习情况。但是,部分教师对于评价学生的方式过于单一,并缺乏从客观的角度出发。随意且单一的表扬,不管学生作对与否,教师的第一回答便是“你真棒,太厉害了”等等。长此以往,学生将对自身的学习情况产生迷茫,并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2通过有效的拓展活动来培养数学思维

在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期间,对于枯燥乏味的课堂有着本能的抵触情绪。教师应抓住学生的年龄特点进行数学课堂教学,开展高效的拓展活动,帮助学生提高自身学习数学的兴趣。发展学生自身的学习优势,使学生能够主动学习,培养其良好的学习习惯。

2.1创设情景式教学,提升学习数学的趣味性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第一推动力,若是单纯地开展传统课堂教学。学生提不起学习数学的兴趣,更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学习数学是帮助学生促进自身的逻辑思维发展,高效的情景式课堂,有利于学生对问题产生探究的欲望。有利于数学教师在情境中构建高效的拓展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为学生创设趣味性的课堂氛围,帮助学生切身融入到问题思考当中。

例如在《观察物体》这一教学环节当中,教师创设故事情境,利用盲人摸象的故事想一想盲人叔叔将大象摸成扇子,有的摸成柱子,他们说得对不对。并引导学生帮其想出一个办法。接下来引出教学环节,出示一个物体,学生进行观察。教师通过奖励学生的方式,给每个小组分发不同的物体对其进行不同角度的观察。引发学生分别认识,前、后、左、右。

2.2搭建轻松、愉快的合作氛围

合作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较为陌生的词语。学生在学校期间,多数年龄特点是以自我为中心,对于合作仍然停留咋表面理解当中。在数学的拓展活动中,教师抓住学生的年龄特点,开展轻松以及愉快的拓展合作学习。在小组内互相帮助,弥补自身的不足之处。教师将课堂的主体权交还给学生,重视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促进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在拓展活动中帮助较为内向的学生积极融入班集体当中。促进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能力。因此,教师应组织学生搭建氛围良好的合作学习课堂,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例如在《认识时间》这一课时,教师利用谈话进行导入,激发学生对于认识时钟的学习兴趣。通过对时钟的观察学习怎样认识时间。教师创设小组进行比赛制度,每组分发一个闹钟,教师说出时间,组员一起探讨并在时钟内将时间拨出来。

2.3开展生活拓展活动,培养学生逻辑思维

生活即教育,学生学习的数学知识都将运用到生活当中,去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难题。教师应结合学生的自身情况,帮助学生培养一双能观察生活的眼睛。在生活中构建拓展活动,这不仅仅是学习上的延伸,更是帮助学生梳理所学内容的一个重要途径。将学生不局限于书本当中,去生活寻找关于数学的痕迹。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自身的数学逻辑思维以及综合素养。

例如在《克和千克》这一课时当中,教师首先利用情景式教学帮助学生理解1克,和1千克的概念。并结合学生自身的生活经验,说出生活中常见的称重用具。并结合生活实例,让学生进行物品单位估算。在最后布置生活任务,找到用克和千克作为计量的物品。并进行记录与同学教师分享。

总结:

综上所述,教师开展有效的拓展活动,改变自身的传统教学手段,将多元化的教学方式融入到数学当中。不将学生的数学思维局限到书本当中,而是发散到各个领域,用眼睛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难题。能以饱满的热情参与到数学拓展活动当中。为今后的数学学习打下良好的学习基础。

参考文献

[1]王海侠.试论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J].教育现代化,2017,(27).21-22.

[2]貢婵娟.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J].黑龙江科学,2017,(22).80-81.

猜你喜欢
拓展活动数学
我们爱数学
浅析拓展活动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作用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活动拓展策略之我见
如何开展大班绘本阅读的拓展活动B
拓展活动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作用研究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有效的课堂拓展活动探微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