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教学应寓教于乐

2021-11-07 19:12李典
科技信息·学术版 2021年22期
关键词:英语教学

摘要:在教与学的双边关系中,教师的主导作用无疑是矛盾的主要方面,但教师的主导作用必须通过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才能实现。而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又受到一定的动机即学习目的支配。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因素是认识兴趣,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求知欲”。中外教育家曾提出几十条教学原则,其中有一条就是教学论各种流派所共识的,那就是培养学习兴趣。它是建立在生理学、心理学和信息论的科学基础之上的一条重要的教学原则。

关键词:英语教学 寓教 于乐

我国古代教育先驱孔子十分重视培养学习兴趣,他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英国外语教育家艾克斯理说得更确切:“凡能激发学生喜爱学习英语的方法,则是教英语最好的方法。”因而教师应该把培养学习兴趣作为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我们常听到有的教师批评学生“凭兴趣出发学习”,这种指责未必是恰当的。因为兴趣是环境的产物,兴趣是社会需要的反映。如果教师用高压手段,强制学生违心地去学习,不可能使大脑神经纤维通道对信息的传输达到最佳状态。查有梁指出:“教学作为一门艺术而言,如果不能激发起强烈兴趣,那就是教育的贫困和失败。”因此,我在教学过程中特别重视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的潜在优势,把教师的善教体现在学生的乐学上。现就我教学中的一些教法举例如下:

一、 设疑法。

现代美学家认为,“和谐”作为美的标准是不够的。只有和谐与奇异相结合才是一条完备的美学原理。我国古代思想家老子说过:“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蔽则新。”就是说奇异能给人以美的享受。因此,教师平淡无奇的讲述,即使其内容无懈可击,也很难在学生思维的溪流中激起浪花。恰当地设疑问难,可以给抽象的语言概念增添催化剂,唤起学生的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强化大脑中的暂时神经联系,减少遗忘率,使记忆式学习与发现式样学习珠联璧合,相得益彰,把课堂变成一种能引起学生极大兴趣的、向知识领域积极探索的活动。在讲课中,我有时故意设置陷阱,让师生走入死胡同,然后又巧妙地从困境中解救出来,使学生先是屏息静思,而后突然顿悟,以达到“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的教学效果。在学习短语动词时,我首先要学生翻译:“我昨天拾到一个钱包。”可是有的学生译成:“I picked a wallet yesterday。我严肃地指出,pick有”扒窃“的意思,pick up才是”拾起“。仅一字之差,把拾金不昧变成了盗窃犯罪。全班听了哄堂大笑,译错的同学更是大吃一惊。往后我便因势利导地强调英语动词与副词或介词搭配的重要性。将分词时,我又选了两道练习题,要求学生用boil的分词形式填空,有的学生的答案是:

The doctor asked us to drink boiling water。

I filled my thermos with boiled water。

我立即发现这两句话的破绽,特地用汉语说出它们的意思:

医生要我们喝沸腾的开水。

我把暖瓶灌满了煮开过的水(可能昨天烧的,现在已经凉了)。

学生听了后纷纷议论,“滚烫的开水怎么喝得下?”“凉了了开水倒进暖瓶有啥用?”经过一番推敲,许多学生要求修改上述句子:

The doctor asked us to drink boiled water。

I filled my thermos with boiling water。

我肯定了他们的发现,然后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现在分词和过去分词在句子中的不同功能,我及时作了小结和补充。这种设疑教学法并非我的独创,我只是将前人的“启发法”和“发现法”加以综合运用。正如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所说的:“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教人发现真理。”

二、 激将法。

现在的学生在学习中由于好奇心的驱使,对未知的领域乐于问津。教师要善于抓住契机,将激励机制引入课堂,点燃求知的火光。苏霍姆林斯基谈到兴趣的奥秘时说:“求知兴趣的首要源头和头一颗火星,包含在教师对课堂讲解的材料、对被分析的事实所采取的处理方法之中。”我常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教育,但尽量避免空调的说教和无穷的指责,而是采用含蓄迂回的手法去激励学生的进取心,在师生之间引起情感的共鸣和转移。记得高一学生上第一堂英语时,我事先在每个课桌上发放一份英文报刊,接着向全班说了一段英语,学生可带着猎奇、羡慕的眼神注视着我。然后我提问:“有哪一位同学听懂了我刚才说的话?”学生摇摇头。我又要求学生翻阅桌上的英文报刊,再问:“你们看懂了报刊上的文字吗?”全班同学面有难色。有的学生回答:“一窍不通。”于是我抓住时机激励学生:“刚才我说的话就是英语,报刊上的文字也是英语。有人说,多学一门外语就是等于多长一张嘴,多长一只眼睛。现在全世界的报刊有一半以上是用英文出版的,全世界的电台有五分之三是用英文广播的。今天世界已进入信息时代。要想用人类丰富的知识武装自己,不掌握英语这个工具怎么能行?从今以后,我就和你们一起进入一个新的学习领域了。”这样就言简意赅而又语重心长地敲开了青少年学生求知的心扉,在心灵深处播下了立志学好英语的种子。接着我在黑板上写着:“I am an Engligh teacher,My name is 李典,”并向全班提问:“What is your name?”依次要求学生回答:“My mane is ###.”第一堂课就让学生兴味盎然地进入了交际的角色。后来考入高等学校的一位学生对我说:“记得老师您上第一堂课,一开始就讲了一段英语,引起我对英语的极大兴趣,尽管当时我什么也听不懂,但也正是这个‘听不懂’,促使我从内心爱上了英语课。”

三、竞技法。

青少年学生普遍存在一种好胜心。好胜心有建设性的一面,也有破坏性的一面。教师要善于扬长避短,正确导向,使学生的好胜心转化为学习的一种推动力。我经常利用课外活动举办词汇、书写、演讲、作文等小型智力竞赛,建立英语教学的开放系统,让学生在大量信息交换的环境中扩大知识面,提高“四会”能力。记得在高一下期的一次单词比赛中,全班能在一课时能人均默写300个左右的英语单词,最多的写到439个(其中教材外的70个)。高二下期,全班举行一次作文比赛,大多数学生能写出250字以上的短文。我有时也把这种竞赛形式引进课堂,凡学生回答问题都要给予口头评价。答得对的,我常说:“Good Quite right。”“Excellent。”“Well done。”等赞扬的话;答不对的,我常说:“Try again。”“Don’t worry.””Take it esay。”等勉励的话语。遇到一些重点难点的问题,就叫学生上黑板作书面演练,获得最佳答案者,当堂给予奖励。在随堂小考中,我在交头卷的十名学生中选出三份优秀答卷,当场颁奖,以鼓励学生做题既有速度,又有质量。我教的班级设立的奖品很简朴,就是印有“英语小竞赛奖品”字样的明信片,并有我的签名,花钱不多,却牵动每个学生的心。

结语

著名科学家、教育家爱因斯坦曾说过:“教育应当使提出的东西让学生作为一种宝贵的礼物来享受,而不是作为一种艰苦的任务要他去负担。”由于学生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了,他们把学习英语当作“欲罢不能”的乐趣,全班出現了“春的满园关不住”的学习氛围,一直保持到高中毕业。

参考文献:

[1]刘星星. 综合实践活动融入高中英语教学的策略初探[J]. 校园英语,2019(31):151-151.

[2]郑晶. 寓教于乐——英文歌曲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 科技资讯(1):1.

[3]蒙泽香. 情景化教学策略在高中英语语法课中的应用[J]. 散文百家·国学教育,2017,000(003):232.

作者简介:李典(1994年1月),性别:女,民族:汉,广东省惠州市人,学历:本科,职称:中学二级。

猜你喜欢
英语教学
自然拼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方法与作用
OBTL模式下形成性评估在高职高专医学英语教学中的促进作用
英语教学中对任务的几点思考
英语科技文本翻译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将“课程思政”融于小学英语教学实践
Cultivation of independent learning ability in English teaching英语教学自主学习能力培养
英语教学设计——词汇教学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因素
英语教学案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