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像与再造:中国神话题材动画的英雄叙事策略建构

2021-11-14 12:01许鑫
声屏世界 2021年14期
关键词:神话题材英雄

□许鑫

近年来中国本土神话改编电影《捉妖记》、电视剧《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在票房和收视率方面取得较好的口碑,两部作品都取材于中国神话小说《山海经》。神话学家袁珂认为《山海经》:“匪特史地之权舆,亦乃神话之渊府。”趁着这股东风,2015年国产动画《天眼传奇》也把《山海经》中的鬼怪神祗、奇景奇观搬上银幕。随即以神话、民间传说、经典IP英雄形象改编动画又重新回到观众的视线中,中国神话题材动画掸去晦涩难懂的部分,将神话符号重新组合,创作出符合时代审美的动画影片,如《西游记之大圣归来》(2015)、《大鱼海棠》(2016)、《小门神》(2016)、《年兽大作战》(2016)、《风语咒》(2016)、《白蛇:缘起》(2019)、《哪吒之魔童降世》(2019)、《姜子牙》(2020)、《新神榜:哪吒重生》(2021)。虽然这些影片的角色不同、故事情节不同,却都借助神话中的英雄力量塑造出不怕牺牲、不辞艰难险阻的角色形象,英雄所处的环境也为观众树立了内心渴望的范本。关于“神话题材动画”学术界并没有明确的定义,对神话题材界定也比较模糊,笔者根据动画创作情况,归类到以下几个方面:在角色上,是关于诸神伏羲女娲、玉皇大帝、哪吒、孙悟空,以及众多神仙妖怪;在功能上,神话英雄战胜邪恶力量,通过超自然的幻想表现故事和传说,表达人们战胜自然,变革社会的美好愿望;在题材上,神话被誉为天然的素材,也被称为“东方神韵”的创作源泉,是神话题材动画取材的不竭动力。界定范围虽然宽泛,但总体研究方向还是以神话题材动画改编和新神话主义动画的再创作为探究依据。展开来说,第一类指改编民间、神话故事的动画创作,这一类改编显著特点是动画创作者在已有神话故事的基础上的再创作。

北京电影学院教授曹小卉指出:民族化不是一成不变照搬前人,而是要“创新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演进。近年来神话题材的改编不再是简单重述神话故事内容,而是结合现实题材、时代符号、呈现与时代契合改编模式。第二类是结合民族传统和现实重新构思新的角色和情节的神话世界。具体来说,即选取多种神话素材和现实素材的融合创作,在动画的虚拟世界中处处闪烁着传统神话思想,又涉及众多的现代元素的缩影。故而,在动画创作的过程中,神话题材的叙事转变既是创作者的主观选择,也是时代感的显现,更是中国神话题材复兴和文化自信的反映。

英雄形象的转变

我国动画兴起就与神话题材有着不解之缘。从思维方式看二者十分契合,都运用天马行空的思维方式演绎神话玄幻故事。许多神话和民间故事都信仰众生平等、万物有灵,而动画的实质是将无生命的物体绘制成有生命,万事万物生命的幻想在动画创作中梦想成真。小到一片叶子大到一座高山,都可以赋予其情感表达和动作的表现。鉴于此,神话题材与动画创作从本质上有着相似性,二者融合创作符合时代发展和创作规律。从英雄形象类型看,英雄是民族精神的象征,英雄叙事是讴歌文艺作品的重要范式。我国动画英雄形象大体分为三类:古代神话英雄、红色经典英雄和平民英雄。古代神话英雄是观众熟悉的神话人物,譬如取材《西游记》的神话动画《铁扇公主》《大闹天宫》《金猴降妖》《西游记之大圣归来》表现孙悟空降妖除魔的英雄形象,改编《封神演义》中的《哪吒闹海》《哪吒传奇》表现哪吒与邪恶势力抗争在艰难险关中锤炼成一位坚强勇敢的小英雄,从《平妖传》汲取灵感的《天书奇谭》表现出蛋生的聪明和智慧;红色经典动画是指符合主旋律动画的现代小英雄如《小兵张嘎》中的张嘎、《闪闪的红星》中的潘东子;平民英雄是因机缘巧合或是命运成长的英雄,如《兔侠传奇》中的兔二。

可以说,回溯我国动画发展的历史,多数题材取自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反观近五年神话题材的动画作品,与早期神话动画作品横向比较,主要转变两大方向。

方向一,数字化技术的迅猛发展,为神话英雄叙事提供强有力保障。业内著名彩条屋、十月文化、追光动画、光线传媒文化公司撑起国产动画的商业化模式和特效奇观,如《哪吒之魔童降世》中的次要场景“山河社稷图”仙境奇观,光怪陆离,花草树木、山川地脉虚实相生,酣畅淋漓地让观众体验到山河社稷图亦真亦假的玄妙韵味。与此同时《哪吒之魔童降世》被誉为国产特效最多的影片,据官方披露,全片镜头不到2000个,其中特效镜头1318个,占比高达80%。更严苛的是,主要角色的表情关节达到1000多个点,为角色表情的细腻刻画做出保证。影片高潮处,灵丸敖丙意图淹没陈塘关,魔丸哪吒从背后生出六臂撑起硕大无比的红色莲花抵御冰块的高水准特效镜头,通过数字化技术爆发到了极致。魔丸救人,灵丸杀人,颠覆剧情,接着面目狰狞的哪吒使尽全力喊出经典台词“是魔是仙,我自己说了算!”这与早期的神话英雄叙事风格有很大区别,不光为观众带来视觉震撼,同时也为神话题材中的英雄心理叙事提供更大的空间。

方向二,神话题材改编创作中的“英雄”和“反英雄”。要弄清楚神话题材英雄叙事之前,必须明确英雄的属性,汉语词典给出的解释为无私忘我、不辞艰险、为人民利益而英勇奋斗,令人敬佩的人。从这个角度看,英雄具有人的多样复杂性,有自我牺牲、舍己为人的高贵品质。那么把英雄一词置入神话题材之中就具有双重属性,英雄到底是人还是神?在早期动画中,“神”和“妖”的关系,在故事开篇就已经定性,脸谱化的表现神和妖的关系,正邪两派最终结局也已经毫无悬念。随着时代发展、在观众审美需求和艺术观念的影响下,英雄叙事策略也在不断革新,英雄叙事类型中的象征、隐喻、成长和寻找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写。“反英雄”是与“英雄”相对应的一个概念,反英雄是一个矛盾的角色,反英雄角色比神坛上的英雄更贴近现实。建构“反英雄”神话形象在近期很多动画作品中都有体现。譬如《西游记之大圣归来》中的孙悟空被困于山下,他的彷徨无助、不知所措赋予人的特质,在自我救赎的过程中重新认识自我,又赋予他神的英雄特质;又如《小门神》的神荼和郁垒虽然是神仙,却处于消极的人生低谷,再也无人张贴门神,变成了过气的崇拜对象,故事中的神话英雄主角就如同现实社会中的平常人遇到的没落和低沉。

镜像概念——改编神话故事的文化传承意义

对神话题材的深入挖掘并不是动画创作独有的现象,在电影史上也有不同的发展,如四大名著中的《西游记》因主题多重意义,兼有庞大的叙事结构成为英雄叙事改编的不竭动力。1986版电视连续剧《西游记》的播出引发万人空巷的观看潮流,然而当时电视创作并没找到改编叙事的超前思路。直到1995年《大话西游》的热映,为电影创作改编提供了一条全新的思路,碎片化的叙事风格、戏谑与无厘头的经典台词也是青年的热议和共鸣的体现。无厘头表演具有后现代主义的某些特征,在一定程度反映时代下生活本质,即物质主义压力下观众心理上渴求的消解与反叛。随后电影《西游·降魔篇》《西游记之三打白骨精》《西游·伏魔篇》等都是基于西游IP衍生的创作奇观,动画创作亦是如此。本文借助“镜像阶段论”这一概念,“镜像阶段论”(Mirror Phase)是法国哲学家雅克·拉康(Jaques Lacan 1901-1981)1936年提出的认知心理学概念,用来描述主体的自我想象往往受到特定文化和他人想象所形成的形象(镜像)影响的过程,指动画者在创作的过程中利用传统神话模式重组动画虚拟世界的进程。就神话题材动画而言,需要把我国传统优秀神话文化理念和社会认同理念移植到动画创作中。首先,神话中的英雄人物要有时代的担当,有情有义、有血有肉,符合当下审美需求。其次,神话人物的建构不能千篇一律,动画创作者要注重神话英雄角色的个性差异,即人文关怀,强调关注神话英雄表情、动作、心理描写等,英雄角色的价值观要与时代匹配。再次,要讲“共情”的神话英雄,在叙事过程中从本土考察神话故事和现代文化之间的血脉关系,寻找当代观众的所思所想和精神需求。例如,研究西游IP改编动画,需要纵向比较我国西游同源的动画影片,1964动画巅峰之作《大闹天宫》及2015年《西游记之大圣归来》是西游改编动画的上乘之作。《大闹天宫》主要讲述孙悟空不畏强权反天庭的故事,并集中在“闹”字,美猴王争天斗地,公开与天宫叫板,闹龙宫、闹瑶池蟠桃会、闹兜率宫、闹凌霄宝殿,一次又一次的反抗表现孙悟空用暴力打破身份的束缚。从本质上来说,《大闹天宫》的文化理念反映当时历史、政治和社会的缩影。孙悟空建构反抗斗争的英雄形象,不畏强权的时代形象,与我国提出“双百方针”密不可分,对内实现文化繁荣,对外实现祖国和平统一,反对破坏祖国的价值理念。简言之,在《大闹天宫》的英雄叙事中,孙悟空的抗争举动既是原著的传承和延续,又是时代需求的产物,并衍生出时代文化内涵。

新神话主义奇观——神话英雄叙事的再造

动画作为媒介融合发展的重要载体,其创造的艺术奇观是现代文明的产物。动画叙事很大层面上是观众对神话叙事的接受和理解程度的反馈,如动画叙事生搬硬套、艺术表达毫无新意,势必会带来剧本无创意、口碑差、制作粗糙等很多负面的影响。因而,关于观众对虚拟世界的心理诉求,来源于现实生活中的审美价值和心理渴望的本能。基于此,探求神话叙事的再造秘诀是建立现实世界和虚拟世界的桥梁,然而,并不是把现实原封不动地黏贴到神话叙事中,而是通过运用神话符号、传统元素拼接和组合的化合作用,突破现实法则的限制,实现神话叙事想象力的飞跃。

新神话主义是20世纪末期形成的文化潮流,代表作品为《指环王》《哈利·波特》《达·芬奇密码》和新兴网络游戏为标志。在这场文化潮流中,幻想故事得到“现实性”的改造和洗礼。当然,新神话影片也不仅仅局限在欧美文学或者欧美影片之中。在我国,新神话动画叙事内容并不盲从超级英雄叙事,而是从神话、武侠和奇思幻想中汲取灵感,进行具有现实题材和时代相融的创作。这种在现实条件下无法实现的想象,在神话题材中得以实现,这也是神话题材备受重视和推崇的重要原因。如《风语咒》是在系列动画片《侠岚》故事背景之上重构的英雄叙事,动画《侠岚》叙事内容并没有明确借鉴或取材的小说,却贯穿了中国传统文化太极、阴阳、武侠等国风素材。《风语咒》将武侠与神话元素融合,讲述少年朗明(瞎仔)由弱变强的英雄之路,最终救出母亲,解救村落,封印饕餮。在英雄叙事中,上古神兽饕餮需要食用无数的罗刹才能苏醒,虽然出现佛教中的“罗刹”指食人肉之恶鬼,但在影片中的内涵已经完全不同。母亲希望朗明复明,而她的愿望成真的代价就是变成一只凶狠的罗刹,这里的“罗刹”不再是食人肉的恶鬼,而成为“母爱的符号”,为朗明逆袭变为侠岚、封印饕餮、母子再次重逢提供多重叙事线索。

结语

纵观近五年动画的发展,神话题材动画的数量和影响呈迅猛的增长趋势,镜像化映射的改编、新神话主义叙事的建立使神话题材的类型和内涵也逐渐丰满,并且神话题材的热度还在持续增长。然而,通过归纳总结,笔者发现当下神话题材动画大多数叙事策略的方法是颠覆观众对已有神话的认知和想象,用特效技术、三维技术带来震撼的视听体验,并且叙述的主题多为“成长主题”“英雄归来”“寻找”和“穿越”。叙事手段过于相似,叙事主题难免片面,会让观众产生审美疲劳。现阶段,神话题材内涵和外延的层次还存在局限。面对差距,动画创作者在对待热门的神话题材需要冷静分析,对内积极拓展文化创新,寻找适合动画本质的改编方式;对外需要挖掘本土文化资源,在全球文化语境下拓展文化认同,不再局限单一文化传统。当下,我国神话题材动画仍然处于调整和探索的重要阶段,无论是动画创作者还是观众都应该明确英雄叙事策略的多元性发展,在这个过程中,不仅仅是技术的突破,更是叙事策略观念下的不断创新。

猜你喜欢
神话题材英雄
英雄犬
东方神话
广电总局关于2020年4月全国拍摄制作电视剧备案公示的通知
神话之旅——奇妙三星堆
神话谢幕
重走英雄路
2016年9月,全国电视剧拍摄制作备案公示的剧目共117部、4552集
绛红英雄谱
“神话”再现
广电总局关于2015年6月全国电视剧拍摄制作备案公示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