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价值链视角的电影产业发展策略研究

2021-11-14 12:01杨玮琪
声屏世界 2021年14期
关键词:价值链发展

□ 杨玮琪

我国电影行业用了仅仅7年的时间,从世界第三阵营上升到世界第一阵营,并仍然在不断地优化和发展中,中国电影市场份额也在不断地扩大,整个行业处于蓬勃发展的状态。随着电影行业的快速发展,其产业价值链当中不完善的地方逐渐暴露出来。如何优化发展策略以实现在行业竞争中踏浪前行,是现阶段电影业需要重点研究的问题。

产业价值链概述

主体活动价值链。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电影产业的快速发展,使得其主题活动价值链也在不断扩展。电影产业的价值链包括电影的开发、制作、发行和放映四个环节。其中,电影的开发环节工作主要包括题材寻找、立项、策划等;制作环节包括前期和后期制作,属于电影制作中的核心环节;发行环节是指在电影上映之前进行的一系列价值活动;放映环节是与观众直接进行对接的活动。电影产业价值链的发展目标,是能够从观众的需求中不断地衍生出社会和经济价值。现在由于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电影的放映环节已经不再局限于电影院,观众的观影方式变得越来越便捷。随着电影行业的不断发展,电影的发行也将呈现更加多样化的形式,电影制作的技术也会得到优化与提升,推动行业的发展。

辅助活动价值链。电影产业与其他文化产业相比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其核心特征是动态性与延展性,因此在后续的产品发展中能够细分出较多的产品种类和结构。电影产业动态性是指由于其价值活动能够根据电影产业的实际实施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延展性是指后电影产品的开发能够与其他产业建立异业联合,联动效果是十分显著的。电影产业的辅助活动价值链主要包括投融资以及后电影产品的开发。将投融资环节归纳到辅助活动价值链,首先是因为我国的电影投融资环境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投资方式主要以银行贷款、广告、专项基金以及预售等传统的方式为主;其次,伴随国家税收新政以及行业整顿,影视投资者变得更为理智,将发展目标转向内容的打造。电影产品的开发涉及的类型和行业是包罗万象的,如电视、动漫、游戏、主题乐园等,提升电影产品的社会经济价值,对促进电影行业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

电影行业产业价值链发展的必要性

行业结构。首先从我国现阶段的电影产业发展规模进行分析,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在不断地提升,对文化产业的需求在不断地增加,近几年的电影票房收入在不断攀升,同时三四线城市的电影消费能力也在不断递增,这表明电影产业的发展前景是十分光明的;其次是电影产品之间的差异度,一方面是电影题材本身的差异具有局限性,另一方面是电影院线企业之间的差异度较小,使得观众在选择的过程中受到一定的限制,使得电影业的产业链相对固化,缺乏创新能力,这对电影产业的发展产生一定的制约;最后是随着国家对电影业管制的逐步开放,电影行业的准入标准和资金要求进一步降低,导致越来越多的企业投身到电影业当中,使得电影业的竞争日益激烈,因此对产业价值链进行优化升级是势在必行的。

企业行为。现阶段,我国大多数电影企业在进行营销策略制定的过程中,将其交付给第三方公司进行管控,民营类发行公司尤为突出。由于企业自身和市场环境的各种原因,电影企业内部营销团队缺乏,因此交给第三方进行营销,将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以提升营销策略的实效性,提高电影产品的差异性,增大对受众的吸引性,从而实现经济效益的有效转化,这是构建全产业价值链的重要目的之一。同时随着我国科学技术和影视技术的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优秀国产影片走进观众的视野,从2012年开始,我国国产影片的产能呈现稳定上升的趋势,表明我国的电影行业步入快速发展的时期,为了保证电影产业的行稳致远,只有将产业价值链进行完善才能够保障电影产业的经久不衰。

经营绩效。随着电影产业价值链的不断优化和完善,电影资源的分配方式也会发生一定的调整,资源配置会变得更加科学合理。首先,以我国电影产业的利润分布为例,虽然我国电影票房的收入在不断上升,但是电影票的价格呈不断下降的状态,这表明票房收入将不再占据电影利润的核心位置。想要继续提升电影行业的利润,需要将目光放在非票房收入上,重视后电影产品的开发,从价值链的构成上去寻求利润来源是至关重要的。其次,当前电影产业中缺少优秀的导演人才,制约了电影行业的发展。现阶段我国电影行业的资金、设备、市场等与西方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已经在缩小,但人才作为优秀电影的核心竞争力现阶段并没有取得明显成效。因此深化产业价值链,构建优秀导演人才培养体系,对推动我国电影产业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电影产业发展现状

影片质量无法把控。我国电影产业没有取得实质性的进展,其中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我国国产影片的质量无法得到有效的保证。大多数投资商进入电影行业是看中了电影产业的红利,而并非对电影深有研究,因此在剧本的选取、角色的设定以及拍摄等多个方面,都没有给予充分的重视,而是将目光聚焦在影片上映后能够取得的经济效益上,导致我国的国产影片大多成为商业片。随着大量商业片的拍摄,人们对国产电影的期望逐渐下降,从而导致国产影片的上座率以及后期周边产品的销售结果都不尽如人意。提高影片的质量是一项周期较长的工作,目前电影行业制作环节相对较为薄弱,相关从业者缺少对作品的责任感,因此虽然我国的国产片数量在迅速增加,但是精品却寥寥可数。

行业竞争激烈。社会的不断发展为人们提供了多种多样的娱乐项目,电影行业受到了一定的影响。近两年受疫情影响,院线经营遇到了极大的困难,越来越多的人将娱乐方式转到电视剧、游戏或综艺等其他方面。一方面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新媒体行业和网络视频行业的快速发展,碎片化的视频内容更加容易被人们所接受和传播,且全民参与度非常高,多种多样的视频类型更好迎合了受众的需求,使得电影受众市场出现了一定的流失;另一方面,随着电影行业准入门槛的降低,成本相对较低的网络大电影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崛起,加剧了电影市场的竞争。网络大电影的优点在于其投入成本较小,能够拍摄具有一定个性的影片,拍摄和制作的周期短,受众群体为中等规模,利用网络渠道进行播放,对新时代的年轻人更加具有吸引力,因此对院线电影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院线分布缺少科学性。现阶段我国电影的放映方式仍然以院线为主,但是在现实中院线分布不科学,对电影产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限制。一方面是院线的布局存在问题,我国院线的分布主要以中心城市和发达城市为主,对二级市场的开发缺少关注;另一方面是票房分配制度还不完善,现阶段的票房收入分布呈现“二八定律”。另外,院线作为电影的主要放映场所缺乏差异性,同质化情况严重,如院线的布局、服务、设备等,因此观众的选择权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导致电影产业对观众的吸引性逐渐降低,这对电影产业的长远发展十分不利。积极对电影行业的价值链进行深入分析,构建特色价值产品,是电影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价值链视角下电影产业发展策略

充分发挥政府职能。我国正处在经济结构转型的阶段,文化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电影产业又是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地方政府可以从以下两方面促进电影产业的发展,一方面制定相关政策,使电影产业的投融资环境变得更为宽松,根据国家电影局的发展战略,对当地的电影产业进行科学的规划,做好顶层设计,调动社会资本的积极性。政府方面可以增加一些对电影产业的奖励政策,如票房奖励、税收奖励、精品奖励等,对优秀的电影作品给予奖励能够调动制作团队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加大对优秀电影人才的扶持,出台人才培养和影视人才返乡优惠政策,吸引更多的影视人才进入电影行业,构建优秀影视人才队伍。同时可以对当地高校影视人才的培养目标进行调整,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为目标,为影视产业的发展输送更多专业人才。

构建产业价值体系。电影产业在进行价值链构建的过程中,要采用多措并举的方式。首先要重视剧本创意的构建,剧本是电影制作的核心,优秀的电影作品是建立在优良的创作剧本之上的。为了更好提升剧本创意和质量,可以设立剧本库,面向社会进行剧本有奖征集,对原创剧本和素材进行储备。其次在进行电影营销的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节日庆典打造特色活动,增加对群众的吸引力,院线排片可以根据节日进行调整,调动群众的观影热情。最后对电影衍生品进行开发,构建主题乐园并提升电影周边产品的质感和新意,增强独特性。同时可以将电影内容制作成动漫,使得后电影产品的价值链不断延长。

重视跨界资源整合。电影产业发展涉及的环节和部门是十分繁杂的,为了更好提升电影产业发展的质量和速度,构建产业服务系统是至关重要的。首先,为了加快电影产业的发展进程,要注重产城融合,注重电影产业的本土化建设,重视与城市其他行业之间建立有效的连接,以促进城市整体经济的发展,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同时由政府主导,将文旅、城管、园林、公安等部门有关业务进行整合,建立公众服务平台,为电影产业的发展提供系统化服务。其次要充分发挥政府相关部门的职能,为电影产业的投融资、拍摄和贸易、税收和申奖以及版权等环节提供完善的服务,为电影产业的发展提供全面的服务。电影产业的发展不仅能够带动城市经济的发展,对城市形象的构建也具有积极的意义。

结束语

电影产业的价值链是包罗万象的,为了更好地促进电影产业的发展,在价值链构建的过程中要重视顶层设计。做好资源整合与资源配置,提升影片质量,保证人才储备,对西方影视行业发展方式有所取舍,从而实现我国电影产业的快速发展。

猜你喜欢
价值链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浅谈低碳价值链构建——以A公司为例
基于价值链会计的财务风险识别与控制
医疗器械包装发展价值链
从HDMI2.1与HDCP2.3出发,思考8K能否成为超高清发展的第二阶段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试析基于价值链理论的成本管理模式
“中国制造”:助力“一带一路”价值链的提升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基于价值链的房地产企业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