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女性主义理论视角看女性主义题材经典影片的美学特征
——以《七月与安生》和《香魂女》为例

2021-11-14 13:06韩苗苗
戏剧之家 2021年27期
关键词:安生二嫂女性主义

韩苗苗

(广西艺术学院 广西 南宁 530022)

电影是映射社会现实的一面镜子,关于电影要反映什么题材的问题,一直是电影人苦苦寻求的重点议题之一。女性主义理论影响下的电影题材,自二十世纪以来,对人类社会图景描绘和促进电影发展,均有较大作用。女性主义理论影响下的电影题材,是对女性主义问题和女性面临困境的观察,反映社会现实。近年来,观众比较喜欢女性主义题材的电影,他们喜欢的原因之一,是能从女性主义理论影响下的电影题材当中,折射出相对的美学特征,且以此作为一种欣赏,起到引导人、影响人和教育人的作用。国产女性主义题材电影《七月与安生》和《香魂女》,是两部相对经典的女性主义题材电影,它们都在影片中折射出美学特征。

一、叙事结构:多线交织的女性命运

电影叙事结构多种多样,既有顺序结构和交叉结构,也有版块结构和圆形结构等,有时还是几种结构的混用。但交叉叙事结构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电影叙事结构。可以肯定,不管电影是在运用哪一种叙事结构,它们都会反映出一部电影整体结构的美学特征。因为从电影的编剧到电影的编导,他们都会在采用什么样的叙事结构中,费一番心思。电影的叙事结构,其实就是对电影故事情节的安排,可通过电影故事的表现,以不同的时空,形成各自的独立故事,依托人物故事,分别演绎不同的美学,用来体现电影的整体美学特征。

比如,《七月与安生》,因其同名小说的内容篇幅较短,如果编剧想把它改编成电影,则需要在故事情节和细节上,多做加法,用一种真实和真诚的笔触,去讲述女性青春、友情、爱情和宿命的故事。这部女性主义题材的电影,主要采用倒叙叙事结构,奏响了七月与安生十三岁青春序曲的第一个音符。从这两位女主人公一起踏入中学校门的那一刻起,就变成了一对宿命的朋友。她们一个张扬似火,一个恬静如水,性格迥然,但又相互吸引。直到十八岁那年,她们遇到了男主苏家明,两位女主人公的真正成长才拉开了大幕。可以这样说,这部电影含有一定撕逼、劈腿、怀孕和疼痛等恶俗元素,但整体已经超过了预期,有层次与深度,改变了人物性格和故事结局,将七月和安生的人物形象塑造得愈加饱满。这部电影倒叙的叙事结构,则是解读了现代女性的不羁个性,勇敢追求自我的青春美学特征,而对这种电影美学特征的显现,又是通过电影叙事结构加以反映的。

《香魂女》,是根据周大新的小说改编的,它采用了交叉型的叙事结构方式,女主人公香二嫂是一个既令人同情,又使人憎恶的人物形象。香二嫂幼年家境贫寒,她7 岁被卖做了别人家的童养媳。到13 岁,她被迫圆房,嫁给了一个瘸腿的酒鬼丈夫。她在这个家庭中的地位,仅仅是充当了一部为家庭赚钱的机器。香二嫂精明能干,在国家的改革大潮当中,她将一个偏僻的小香油坊,经营得风生水起,遐迩闻名。不过很遗憾,她却将自己在年轻时曾经遭受的不幸,以转嫁的方式复制,依靠金钱的力量,制造了另一桩悲剧,为自己智力不全的儿子,买来一个贤惠漂亮的媳妇。这个媳妇叫环环,她善良、文静、勤快,她同样也是一个不幸而又可悲的人物,她的不幸,在于她为帮助父母还清欠款,成了这桩愚昧和荒谬婚事的牺牲品,她的可悲,在于她从未想过要与命运进行拼死的抗争。正是因为这样两代女性的故事,在电影交叉的叙事结构中,伴随电影故事情节的版块演绎,依靠观众需要步步审视女性现实生活所能揭示的真实美,抓住了观众的眼球,将这样一个似乎不符合常理的女性人物故事看完,体味这部电影叙事结构所折射的审美特征。

二、文本分析:情感桎梏的女性悲剧

作为一种历史思潮的女性主义,已经被渗透到社会文化、政治与经济生活当中,并推动社会变革和影响人类文明进程。女性主义的核心内涵是女权运动。反抗压迫,争取人权是女性主义的集中反映。二十世纪初的第一次女性运动,是在反抗压迫,争取政治权利;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前后的第二次女性运动,是在争取文化权利。暂且不说国际女性主义在别国的情况,我国女性主义早在新中国成立之时,就给予了充分的显现,实现了男女平等。因此,在我国国产女性主义题材的电影编导中,每每都在表现女性自由和平等的女性主义内涵。所以,如果以女性主义理论为视角,审视我国女性主义题材电影,则能充分反映女性的青春美学特征。

女性主义题材电影《七月与安生》,是一部关于都市女性成长电影故事,七月与安生可以说是一辈子的好朋友,她们两个如同双生花一样,在彼此的影子中生存,并获得共同成长。这部电影就是以女性为主体,在塑造她们的青春与爱情之美之痛。同时,这部电影又区别于其他表现女性主题的电影,并未表现两位女主人公有多么激进,也没从影片中过于反映女性相较于男性的地位,而是深入挖掘了女性的青春时期,以这样的切入点,窥视她们的友情和爱情,用以表现女性对于情感的细节美。总体而言,这部电影是在向观众展示一幅女性青春美的美学特征。观看这部电影,既没有让观众感到一直的快乐,也没有感到一直的悲伤。这部电影从女性主义理论视角去看它的美学特征,表现的美是混合的,也是复杂的,甚至还有一种对立。从审美中,让观众体会到两位女主人公的性格魅力所在,并从她们的情感纠葛中,愈发体会到了别样的美学特征。电影以阴暗与明媚互糅的叙事过程,对两位女主人公由13 岁到27 岁的青春岁月中,那种复杂而丰富的女性美学特征进行了呈现。这种美学特征的呈现,又是别具一格,依靠男主当做配角,使观众洞察七月与安生别样的青春风格美,体现友情和爱情在她们两人身上的分量,并延展一种疼痛值,让观众从女性主义理论视角审视女性美学特征的新奇体验。

《香魂女》是在演绎两代女性的情感悲剧。这部电影反映的女性美学又与《七月与安生》有截然相反之处。香二嫂自己的婚姻几乎没有爱情因素,她的所谓爱情始于她开始做童养媳,又终于她13 岁就被迫嫁给一个瘸腿酒鬼丈夫,实属是旧观念的牺牲品。当她懂得爱情以后,并且自己的经济也已实现了富裕,但却不能获得爱情上的完全自由,一方面,她依然与瘸腿酒鬼有婚姻关系,难以挣脱这道禁锢的锁链,另一方面,她又与实忠有真挚的情感,并能在事业上获得相互的支持,但又因世俗与舆论的压力,不能实现结合获得真正的爱情。这就是一种生活的真实,这种真实,折射了这部电影所揭示的一种独特的美学特征。没有爱情渴望爱情,有了爱情得不到爱情,这与《七月与安生》的两位女主,形成了一种鲜明的对照,而对照的背景,是两部电影的女主没有处于同一个时代。因此,《香魂女》反映的女性美学特征更趋向一种真实,而《七月与安生》女性美学特征又趋向现实与洒脱。香二嫂女性青春美学特征是以悲剧色彩出现,而环环这位二代女性,应该是一种喜剧色彩了。但还是遗憾,她竟能懦弱到忍辱负重和委曲求全的地步,替父母还债而牺牲自己的青春,并不去抗争和反抗,演绎的还是一种悲剧色彩的美学特征。

三、别样解读:女性个性的自由展现

女性主义理论在突出女性解放意蕴的同时,还要体现女性获得解放后个性的扬抑。充分表现女性的个性化特点并不受个性的约束,同样是女性主义理论中所具有的内容。解读女性个性算是对女性主义理论的一种别样解读,女性个性的展现,是表现美学特征的一个载体。从欣赏美学特征视角看女性个性所展示的美,是电影的一种主要编创手法。审视女性的美,不仅仅局限在她们的表象美,而重要的是要审视她们的内在美。女性内在美又往往要通过她们的个性予以表达,从女性的其人其事上加以体会和审视。电影以其故事编创,依托人物故事言行,采用生动的动感画面,映衬女性主义所释放的美学特征。《七月与安生》和《香魂女》两部女性主义题材电影,每位女主均有她们不同的个性,通过她们的个性表现,又展示了不同的女性美学特征。正是因为这些不同的美学特征,才让人感到,女性的美各色各样,既有秀色可餐的美,也有别样可痛的美,还有值得深思的美。

电影《七月与安生》,对林七月个性美展示的主格调,是她普通女性性格的一面,她很听父亲的话,做人做事都喜欢循规蹈矩,就连她的工作和自己未来的婚姻生活,也都是在一种条条框框中进行着规划和执行。这就展示了林七月是一个乖乖女,她不仅成绩优秀,而且乖巧懂事。她不赞同叛逆,但她的内心,并非是要真正地一味听从他人对自己的一切安排,仅是不想打破她整体人物性格的大局。事实上,她渴望并下决心,要将苏家明变成自己的恋人,且规划将苏家明纳入她的未来人生当中。可见,林七月由其个性展现出来的美学特征,是多数人赞同的乖乖女形象,体现了一种大众容易接受的女性美。相反,李安生则是一种叛逆性格,她不学无术,极尽追求自我,并任由自己的叛逆进行无限的放大和成长,并一直装作什么都不在乎。然而,这又是李安生个性的一个表面,在李安生的内心世界,她甚至比林七月更企盼过上安稳的生活。她明知林七月也在爱恋着苏家明,也许为了她与林七月的友情,当她同样对苏家明心动时,她为了成全林七月与苏家明,便选择了离开,离开了她还爱着的林七月和苏家明,离开了原来自以为的安稳生活,希望自己在新的动荡漂泊当中,再去寻求一个新的安稳。从李安生这位女性的性格中,同样在折射着另一种美学特征。她的叛逆个性张扬不羁,也算是十足满足了一些人的口味,现代年轻女性如李安生一样生活的大有人在,但这样的生活是否要最终延续到底,是从对李安生个性的审美中,得到了一种诠释性的答案,这就是李安生美学特征展示出来的贡献。

电影《香魂女》,女主香二嫂的个性精明能干,能依靠自己创业,建设一个小香油坊,并能把它做得风生水起,是一种女强人形象。这本该是大众所能接受的美学特征表现。但她又在某些方面非常自私,在旧观念的促使下,用金钱为自己弱智的儿子,买来一个人才出众的媳妇,将她自己的所谓幸福,构建在别人的痛苦之上。从审视美学特征角度上看,香二嫂确实不那么可爱,也确实不那么善良,她原本就是旧观念的最大受害者,可还要用那种旧观念去害别人。影片就是狠狠抓住了香二嫂“好强”的这一性格,以体现她对待事业要好强,对待构建弱智儿子的幸福也要好强,进而演绎了一场新的悲剧。从香二嫂这位女性的个性中,折射的美学特征,则是难于通理的女性“狭隘”之美,反映了处在香二嫂位置的女性生活。环环这位女性,她的个性显得懦弱,逆来顺受似乎成了一种主格调,她不具备《七月与安生》中李安生的那种叛逆性,以致于她到最后,竟能理解香二嫂的做法,这则体现感人之美。

四、结束语

从女性主义理论角度,分析女性主题电影的美学特征,同样具有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格局。但总体而言,尽管人们立足女性主题电影审美视角不同,但电影则会从它的叙事结构、主题和人物个性等方面,来反映或折射它的美学特征。欣赏或审视电影《七月与安生》和《香魂女》的美学特征,不外乎也要从这几个视角,去审视女性主义题材电影的美学特征。电影反映美学特征,有时会引发人们深思,经常会以某种逆转手段,给人以一种意想不到的审美角度,去思考电影的美学特征。

注释:

①李阳琳.从女性主义角度分析电影中的四次“告别”——以电影〈后会无期〉为例[J].今传媒,2015,(4):82-83.

②于磊.从女性主义视角探析女性主义题材电影中男性与女性的地位变化——以电影〈光猪六壮士〉为例[J].西部广播电视,2018,(7):107-108.

③殷文朔.从女性主义角度分析电影〈蒙娜丽莎的微笑〉[J].文学教育,2018,(9):145-147.

④韩义静,吴文善.无法逃脱的身体困境——从女性主义角度解析电影〈沙漠之花〉[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15,(7):53-57.

猜你喜欢
安生二嫂女性主义
“安分”才能“安生”——为民用权,须知边界
基于“双生花”视域下《七月与安生》的叙事策略与自我表达研究
同一体的两面
给你一个七月,换你一个安生
——评电影《七月与安生》
《人·鬼·情》中的女性主义
闻香抢钱
闻香抢钱
《花月痕》的女性主义解读
店里不知身是客
《飘》的女性主义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