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高校音乐教学模式的创新构建分析

2021-11-14 13:06李清清
戏剧之家 2021年27期
关键词:音乐教学模式艺术

李清清

(洛阳科技职业学院 河南 洛阳 471000)

随着时代的进步,各级学校的教学形式也在不断进步,尤其是音乐教学模式,随着世界范围内艺术文化的交流越来越频繁,与之相应的对艺术人才的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很显然,这就对音乐艺术教学的理念与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唯有教学模式更加契合学生的思维与行为特征,才能够更好地实现有效教学。在信息化社会全面来临的当下,通过利用信息技术与互联网来对高校的音乐教育模式进行改革与创新,已经成为提高音乐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的必由之路。借助互联网的资源优势,对高校音乐教学理念与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与创新,以更加适应时代发展需求,适合学生思维与行为特征的教学模式来不断改变传统的音乐教学模式,提升音乐教学质量,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利用“互联网+”模式提升高校音乐教学质量的有效性

从本质来说,音乐教学属于艺术教育的范畴,虽然艺术没有国界,艺术教学也没有严格的标准。但正是因为如此,音乐教学的方法与路径对于提升学生音乐素养的作用是显性的,更是深远的。当前,社会的整体环境,音乐艺术的发展趋势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与之相应的是互联网思维以及信息技术的影响下,学生的学习习惯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很显然,音乐教学也要顺势而为,在全民大步迈入信息化的新时代,互联网上海量的信息资源与学习资源为高校的音乐教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一方面,高校在音乐教学中积极构建“互联网+”模式是更好地响应习近平主席关于“坚持不懈推进教育信息化”的号召,更好地落实素质教育,实现由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的转变;另一方面,为了更好因应互联网时代的发展,通过积极构建“互联网+”教学模式,使得信息技术与音乐教育实现融合创新发展,通过借助互联网的资源优势、技术优势,构建多元化、特色化的音乐教学形式,有效促进音乐课堂的高效教学,让学生们享受更加优质的教育,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升。

二、高校音乐教学的现状与不足

音乐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音乐对人的影响是显性的。当前,高校音乐教学无论是教学模式上还是教学理念上都还存在着较大的可进步与优化空间,具体表现在几个方面:一是受互联网的冲击,当前学生的思维与学习习惯发生了巨大改变,众所周知,智能手机已经成为大学生的标配,而海量的资源汇聚在互联网上,尤其因音乐本身的特殊性,其表现形式十分多样化。各种视频平台,学习软件层出不穷,大学生很容易通过互联网获取学习资源,从而对传统的高校音乐教学造成了巨大的冲击。

二是音乐教育队伍综合能力水平参差不齐。个别学校音乐老师专业能力不足,教育教学理念落后,有些高校,尤其是民办高校,由于其自负盈亏的运营模式,在师资力量的配备上往往会受经济条件的影响,而有些高校为了利益最大化,缺少专业教师的投入,往往以聘请客座教授的形式来降低运营成本。客座教授虽然综合能力较强,但由于其客串教学的性质,一方面对学生各方面基础的了解有限,这就会导致老师多会出于自身习惯或是过往经验来进行教学,而缺少了因人而异,结合院校不同年级、班级以及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进行的针对性教学,教学模式同质化严重。

三是教学模式落后,方式单调。教学过程还是以老师为主,比如,生硬的学习五线谱,枯燥重复的唱法、唱腔等等,千篇一律的训练形式,让学生缺少耐心与信心,而且课堂氛围较为沉闷,师生间互动少、交流少,久而久之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参与性与主动性不够。这种情况下,也就谈不上教育质量有多高了。

三、新时期高校音乐教学“互联网+”模式构建的有效策略

(一)重构和创新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这是由于教学模式的应用得当,对于学生的兴趣和学习积极性的调动效果是显性的。所以,要提高音乐教学质量,首先要从教学模式的改革上着手,一是要结合时代的发展形势,二是要结合当下学生的学习特点,利用“互联网+”的理念与技术来打造智慧课堂,着重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如在课程开始之初,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一些当下流行的音乐,以活跃课堂气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将他们的分散思维聚集起来,这样才有利于循序渐进展开后续的教学。

(二)利用互联网资源,提升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力和鉴赏力

音乐和舞蹈是相辅相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好的音乐融入可以提升舞蹈艺术的表现力与感染力,给观众带来美好的视觉体验,同时,音乐的融入也使得整部作品有了生命和灵魂,因为音乐是情感表达的重要路径。不同的音乐元素能够表达喜、怒、哀、乐,能够与舞蹈作品的主题更加契合,使得整部作品的情感更加饱满,主题更加突出。除此之外,在音乐中也蕴含着极深的文化底蕴,在我国,就有礼乐一说,音乐不仅仅具有娱乐作用,更能够起到精神引领的重要作用。所以,在音乐教学中,除了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音乐艺术的表达技巧之外,更为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在音乐教学中可以利用互联网资源,用微课课件展示不同民族、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让学生体验不同作品中所饱含的情感元素与艺术元素,加深对音乐艺术的认知。

(三)利用信息技术突出音乐的综合性

音乐不是简单的音符,而是一种艺术语言,音乐的表现形式是丰富多样的,可以利用乐器呈现,也可以模仿自然界的声音,而不同元素的融入会使得作品别具特色。所以,对于高校音乐教学而言,音乐教学的重心在于学生感知能力的培养。

除了用心去聆听之外,还可借助信息技术的优势来全角位、多角度地诠释音乐的多面性。比如,利用多媒体设备以及互联网学习资源展示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音乐表现形式,以及各种各样的乐器,利用这种方式让学生感知不同的乐器所呈现出来的独特音律、音色等细微不同,让学生分辨其中的区别,深入了解不同的音律、音符、乐器所起到的不同作用,呈现出的不同效果,以此来更好地提高学生的感知能力,多媒体教学资源或是微课课件等能够反复播放,而且易于保存,方便学生随时随地的学习、模仿与提高,从而循序渐进地提升学生的音乐学习水平。

(四)创新音乐教学体系,培育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造能力

创造力与创新能力是推动音乐教育的动力,音乐教育可以是快乐教育、开放式教育。所以要与时俱进根据时代发展背景下当代学生的思维特征进行教学体系的改革与创新。比如,应用奥尔夫音乐教学体系进行高校音乐教学的创新,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是十分先进的音乐教学方法,无论是在教学形式上,还是在教学内涵上,都彻底摆脱了传统音乐教学的枯燥模式,能够使学生更好地参与进来,这是由于利用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可以将不同的元素、语言等融入到教学之中,具有极强的灵活性,尤其适合学生活跃的思维,突出学生的主动性,激发学生模仿、探究的意愿。尤为重要的是,奥尔夫音乐教学体系在对音乐教材的选择上,突破了传统对着教材复述的单一模式,以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出发点进行教学,即:根据当下学生的状态、现场的氛围,以及可以利用的道具来选择教学的模式,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对于当代学生来说,创新与追求新奇才是他们学习的重心,当然,这也是艺术发展的必由之路,艺术不同生产技术,需要按部就班,艺术就是要打破常规,突出新意,这也与高校学生潇洒不羁的思想状态不谋而合,如:利用演讲、朗读、情境创设及配乐训练等多种方式优化音乐教学模式,让学生成为教学内容的规划者,使得他们更加充分地参与到课堂中来,从音乐专业的基础性、综合性、系统性以及创造性等方面构建多元化、特色化的音乐教学形式,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及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发展。

四、结束语

音乐是一种抒发情感、表达情绪的重要渠道,是重要的艺术形式。不同音乐元素的融入能无形之中提高学生们的音乐素养,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作品的内涵。作为音乐教育工作者,要勇于打破常规思维,不断创新教学形式,在高校音乐教学中通过构建“互联网+”教学模式来不断拓宽音乐教学的渠道和理念,以别具一格的教学形式,使课堂氛围更为轻松愉悦,同时不再受传统灌输式教学模式的限制,使音乐教育的内容更加多元化,对于启发学生的创造力,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对促进我国音乐教育的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猜你喜欢
音乐教学模式艺术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纸的艺术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
爆笑街头艺术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
音乐
秋夜的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