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学后如何解决小学生的两级分化问题*

2021-11-22 11:13丁淑芬
读与写 2021年18期
关键词:复学两极分化学习成绩

丁淑芬

(甘肃省酒泉市肃北蒙古族自治县县城小学 甘肃 酒泉 736300)

小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学习能力、学习兴趣、学习水平也在不断的变化,生与生之间会出现两极分化的现象,但是在正常范围之内,此现象是合理的。可是由于疫情的影响,在长期网课影响下,复学后发现一些对于学习有着较高兴趣的学生越来越擅长学习,并自己研究学习的方法,而一些不擅长研究学习方法的学生,则呈现了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成绩居低不上的结果,两极分化的现象越来越明显。为此,本文就复学解决小学生两极分化问题的有效实施策略进行了探究。

1.了解其因,做学生的知心人

两极分化是一个比较客观的现象,学生之间是存在差异的,从心理学上来说,正常情况下的差异应该符合正态分布。因此,面对新冠疫情的影响,在复学后,两极分化的现象如何解决,首先要做的就是了解其分化的原因,做学生的知心人,从学生视角出发,认识其学习兴趣下降、学习能力降低的原因,基于其因,进行因势利导。例如,教师可以以赏识教育为辅助,鼓励表扬学生的学习表现,循循诱导,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在自主参与的过程中,让学生将自己心理的想法说出来,进行表达,在倾听的基础上,从学习能力、学习习惯、学习兴趣等方面入手,了解学生学习下降的原因。同时,在此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连线家长,让家长就学生居家学习期间的行为表现、学习习惯、学习态度等进行交流沟通,在多方面认识其因的基础上,制定符合提升学生学习能力,激发学习兴趣的教学计划,在建立师生友谊关系的基础上,做学生的知心人,缩小两极分化。

2.分类辅助,做学生的促进者

小学生认知能力还比较薄弱,对待学生还没有形成一个正确的认识,很多时候都是依靠教师推着、管着、督促着展开的学习。在此次疫情影响下,复学后发现,学生两极分化的现象越来越严重,学习兴趣比较浓厚的,有自制力的学生,经过网课学习引导,掌握了一套新的学习方法,并且自主学习能力还得了有效提升,学习兴趣低、且自制力比较薄弱的学生学习成绩越来越差,这就要教师进行分类指导,因材施教。例如,对于一些学习成绩比较好的学生,在教学的时候,教师要将教学放在理论与实践结合中,将课堂内外建立关联,鼓励学生自主探究、主动学习,不同环节设计不同教学计划,注重多元教学,如可以设计实践类课程、动手类课程、探索类课程等,让学生进行主动学习探索。对于一些学习成绩比较差的学生而言,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将课前、课中、课后作为以一个有机整体,从三大环节入手,在课前运用微课进行预习引导,在课中利用合作学习进行共同促进,在课后通过理实结合进行学习深化,在分类辅助的过程中,做学生的促进者,立足因材施教,缩小两极分化,让学生在针对性教学以引导中,提高自身学习能力,实现共同进步。

3.上下结合,做学生的指导者

受疫情的影响,在复学后,发现在长时间网课的影响下,学生学习能力、学习习惯、学习兴趣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两极分化的问题越来越严重。为此,为缩小学生之间的差异性,促进共同进步,在教学的时候,教师要重视此次教学模式的变化,整合线上和线下,在上下结合的过程中,做学生的指导者,从而缩小差距,提高学习能力。例如,对于学困生,教师可以给予课外辅导,利用课余的时间,通过微信平台、钉钉等,让学生在平台中,就自己课上或者预习过程中,不理解、掌握不透彻的内容进行交流,在线上沟通的过程中,做学生得力的学习助手,实现课课清。同时,在此过程中,针对学困生,教师还可以成立互助学习小组,设计专题练习,根据学生不同阶段的表现,制定不同的习题,让学生在平台中就自己的习题进行互助检测,通过互相监督,相互检测,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先让学生学,以学定教,然后对于都不会的内容教师进行讲解,在此时,可以让学生说一说为什么不会,是哪里受到限制,如“题意理解、知识混乱”等,在了解原因的基础上,进行精准教学指导,运用设问启发的形式进行辅助,促进思考,做学生的指导者,从而缩小两极分化现象,建立和谐教育,实现智慧教学。

4.结语

受今年的疫情影响,我国的多数小学都调整并推迟开学时间,在没有开学的时候就采用在网上上课的方式来进行教学,与此导致,复学后学生之间的两极分化越来越严重。要想缩小学生之间的差距,教师要深入学生内心世界,了解其因,做到因材施教,分类指导,然后利用网上教学的优势,结合线上+线下结合的形式进行精准教学,在知学生、导学生、促学生的过程中,使其善学、好学,促进共同进步。

猜你喜欢
复学两极分化学习成绩
探讨退役复学大学生生活与就业再适应问题的解决路径
兄弟让举
开心复学
全面复学后疫情防控工作如何做
严把“四关”唱复学大戏
名落孙山
浅析小学数学学习出现两极分化的原因及对策
减少农村英语教学“两极分化”之我见
掐断欲望的引线
马老师的家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