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2021-11-22 14:43裴冬梅
红豆教育 2021年17期
关键词:高中历史核心素养课堂教学

裴冬梅

【摘要】伴随着我国新课改的不断深化,课堂教学模式成为改革关注的焦点。从外国传入的合作学习模式在我国取得了卓有成效的进展。而近些年来,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出,成为高中历史新课程改革的最大亮点,目的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怎么利用好合作学习的模式,将历史核心素养贯彻落实,成为下文重点研究的课题。以下是笔者结合多年的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提出的几点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历史;课堂教学

一、培养高中生历史核心素养的意义

1、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内容

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和家国情怀五大方面。其中高中生学习历史的前提条件为时空观念,时空观念也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方式;史料实证就是保障收集的历史资料真实可靠,从而可以更好的对历史事件进行还原,另外史料实证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是提高论证能力的关键;历史解释是对历史知识内容进行研究、分析、评价;家国情怀指的是高中生在历史知识研究过程中所收获的价值取向,其中包括历史的发展规律、思想理念和文化等内容,使学生可以从中读取更多的深层含义,促进学生形成积极的价值观,从而使得学生全面发展。

2、核心素养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促进高中生的全面发展是核心素养的教学任务,将核心素养融入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可以打破传统单一的教学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将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融入高中历史教学中,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知识内容,而且还可以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更多学习历史的技巧和方法,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充分体现历史学科育人的价值,从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因此,高中历史教学中融入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对提升高中生综合素质发挥着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另外,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融入高中历史教学中,还可以促进高中历史教学的创新改革。

3、高中生应具有的历史学科素养

历史学科在教育教学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可以促使学生对我国历史有详细的了解,感受历史英雄爱国情怀,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等,进而促使自身素养的提升,为更好的成长和发展提供有利的条件。除此之外,学科素养绝大多数取决于学科基础知识,学生只有扎实地学习历史基础知识,才可以对历史基础知识了解和应用,进而在此过程中促使学生历史学科素养的提升,学习到更多的历史知识。

二、培养学生历史核心素养途径

1、围绕核心素养,优化教学理念

以往的教学理念深深影响历史课堂教学,教师严格按照教学大纲、教学内容,并以高考为导向对学生进行知识灌输,课堂毫无活力,学生苦不堪言,严重制约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不用说学生的主动性了。教师必须要紧紧围绕核心素养下的高中历史教学目標,不断优化教学理念,以更好地适应新课改下的教学需求。一方面,革新知识教育方式,关注素养教育思想,不仅要关注历史基础知识教育,还要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历史能力、思维品质、人格情怀等;另一方面,还要在具体的教学中,关注差异性、接受能力与探究能力,转变师生角色,将知识的学习与构建还给学生,促使学生在学习中得到全面的发展。

2、立足核心素养,设定教学目标

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学目标尤为重要,是历史课堂教学的基础和关键环节,直接决定了课堂教学的科学、有效性。鉴于传统历史教学中,教师基本上是在自身的经验、教学大纲、高考的导向下,以成绩作为唯一的教学目标。但是这一教学目标存在明显的片面性、不科学性,严重制约了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效果。在核心素养背景下,教师必须要立足于核心素养下高中历史的教学目标,并对教学目标进行优化、科学设计,以保证教学目标的科学化、有效性。例如,在设定“战后资本主义经济调整”教学目标的时候,教师就围绕“历史核心素养”的要求,将教学目标设定为:经济调整的原因、对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经济改革进行对比。在这一教学目标下,不仅实现了基础教学,也促使学生在学习中,认识到社会主义的优势,促使学生在分析中,树立一个正确的价值观念,并形成强烈的家国情怀。

3、指导学生联系发展看待历史,培养学生历史唯物史观

在核心素养背景下,教师在历史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必须要引导学生逐渐形成一定的唯物史观,进而对历史进行客观的、正确的认识。鉴于此,教师在开展历史教学的时候,就可以某一历史事件为切入点,引导学生从联系和发展的角度对其进行分析,进而促使学生对历史事件进行有效地把握。例如,在“鸦片战争的冲击以及影响”教学中,教师在培养学生唯物史观的时候,可引导学生对清政府失败的原因进行分析,并从联系的角度上,对当时清政府的科技、军事、经济、政治等因素进行分析,并与西方资本主义之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此基础上,又引导学生对此时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已经完成了工业革命的现状进行分析,使得学生认识到鸦片战争是历史的必然现象,进而促使学生在学习中,逐渐形成一定的唯物史观。

结束语

哲人说过:“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鉴,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一名历史教师,应该贯彻“立德树人”的使命,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核心素养。习近平总书记说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我们应该牢记总书记的重托,将“中国梦”的理念和核心素养贯彻到历史课堂教学中,努力打造一堂培根铸魂的精品历史课,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冯秀惠.核心素养下的历史价值观养成[J].中国校外教育,2019(30):75-76.

[2]樊红丹.高中历史核心素养教学有机整合初探[J].新课程(中学),2017(10):55.

[3]李柳.高中历史教学设计中课与课衔接问题探讨[D].重庆师范大学,2018.

猜你喜欢
高中历史核心素养课堂教学
高中历史“问题+”课堂模式构建的实践探究
遵循记忆规律 提升高中历史学习效率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学科哲学导向的高中历史教学重构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浅议普通高中历史课程体系的新变化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