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2021-11-22 14:43丁瑞
红豆教育 2021年17期
关键词:阅读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丁瑞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脚步逐渐加快,科学信息技术也在肉眼可见地进行飞跃性进步。科技的进步对于全人类来说具有重要而伟大的意义,但也是老生常谈的一把“双刃剑”。本文立足于小学语文教学角度,分析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希望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课堂教学

引言:在日常的小学语文教学工作当中,教师需要审视自身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矛盾与问题,通过分析阅读教学的现状,探究摸索关于有效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对应策略,进而通过小学语文教学课堂引导学生爱上阅读。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阅读教学越发重要,因此,对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的研究有着鲜明现实意义。

1培养正确的阅读方法,强化学生的学习意识

语文阅读在教学过程中存在复杂性,因此,教师可以为学生进行分类阅读汇总,加强传授不同类型阅读体裁的技巧,这样能够增强学生的阅读效率,帮助学生以独特的阅读切入点,攻克文本阅读和理解过程中的思维障碍。

比如,教师教授六年级下册《真理诞生于100个问号之后》这一课时,可以结合议论文的特点,为学生制订切实可行的阅读目标,增强学生对该文章的语言、逻辑等的理解能力。教师可以带领学生找出文章的论点,利用以下几个问题询问学生:“为什么说真理诞生于100个问号之后?”“这突出表现了怎样的深层含义?”学生仔细阅读第一段后表示:“真理是在不断质疑中得到印证的。”之后教师带领学生分析:“为了论证这一论点,作者采用了怎样的叙事层次提高说理的有利性?”

学生通过三个科学界善于发现并积极探索的实例,对自己的观点进行论证,首先,洗澡这一案例,通过对生活问题的不断发掘,科学家发现了地球自转。其次,又通过自然学家观察蚯蚓,推断地球陆地与海洋的产生;医生观察儿子给出了梦的解析。学生在概述过程中能自主梳理议论文的整体脉络,之后教师让学生从该阅读语言层面出发,探讨议论性文本在描述过程中存在怎样的特色。

2从精神主题出发,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效果

在开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阅读情感变化,真正实现学生精神层面的升华。开展实践教学时,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小组讨论、个人演讲等方式,提高学生自主语言表达的积极性。在此基础上,教师对学生进行合理的评价,能推动学生将阅读体验融入到个人精神层面,丰富个人情感世界,完善道德价值观的认知,真正体现出阅读的德育教学价值。

比如,教师教授《桥》这一课时,可以通过课文中的悬念,将学生置于整个故事的叙述过程中,增强学生对其中人物形象的感知能力,这样有利于学生将个人情感融入到文字阅读中,体现出余韵悠长的阅读效果。课文中描绘到,洪水冲走了老党员和他的儿子,老党员面对洪水不畏险情,以身作则的意识唤醒了懦弱的儿子,体现出父亲在危难关头的献身精神,最后老妇人祭奠她的丈夫和他的儿子这个结尾给学生带来较强的情感震撼,升华了整篇文章的精神层次。教师可以抓住这一精神共鸣点,增强学生分析人物光辉形象的准确性,并让学生联系生活,谈谈身边的榜样党员,让学生在故事分享中进一步构建现实生活中的高尚品质,给学生留下足够的实践和应用平台,体现以课文为依托,增强学生道德品质的教学效果。

3通过多媒体技术来提升学生的理解力

学生的心智发育尚未成熟,情感还待发展,对于文章所传达的情感还需要教师的引导,而且其认知能力以具象认知为主,深度阅读对他们来说有一定难度。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将文字、图片、声音利用起来,把文字转换成更为具象的表述方法,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内容,让他们在脑海中形成画面,激发他们的想象力,促进他们思维的发展。

例如,在学习《圆明园的毁灭》这篇文章的时候,很多学生不清楚圆明园的历史背景,也不知道被毁的圆明园曾经是我国园林造诣的巅峰。让学生直接接触文章,学生能够浅浅地复述文章描写的事情,却无法有更深入的感受。因此,教师在进行深度阅读教学时,可以借助多媒体收集圆明园相关的图片和历史背景,先为学生讲述圆明园建造的历史朝代、被毁的原因以及艺术价值,让他们观看图片及视频,对圆明园的具体形象有一定了解,能够在脑海中形成画面,再进行到文章学习中。如此一来,学生阅读会更加专注,也更能够产生共情,为圆明园被毁感到惋惜,感叹我国建筑的艺术价值。

4丰富深度阅读的教学方法

首先,教师要刻意为学生营造阅读的气氛,引导学生有意识地进行阅读,并经常开展阅读分享,每次选择几个学生做近期阅读分享,分享最近阅读的书籍、收获的感悟,以及推荐的话语等。学生将阅读过的文章再次复述,能够增强他们对文章的情感体验。其次,教师可以多鼓励学生进行阅读,在课堂上多给予他们展示自己的机会,对于认真阅读打卡的学生,教师要精心挑选一本适龄读物,作为学生坚持阅读的奖励。最后,教师还可以开展一些与阅读相关的活动,例如编排情景话剧等,让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选择人物对话较多的文章,编排成有趣的故事剧,这样的方式能够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能够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

结论:亘古至今,阅读一直是人类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也是人们赖以生存的关键性行为习惯。在小学阶段的教学中,教师务必承担起教学责任,解决阅读教学中的矛盾问题,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1]练怡.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建构中的朗读探析[J].豫章师范学院学报,2020,35(04):86-88+92.

[2]陈超瑜.基于语文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分析[J].学周刊,2019(14):109.

[3]高尚仁.生本教育理念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探析[J].學周刊,2018(33):132-133.

[4]周雪蕊.小学语文实用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7.

猜你喜欢
阅读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高中英语阅读与写作有效结合
语文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研究
“骑驴”出发在思辨中前行
阅读教学:“吻醒”文本的过程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