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策略

2021-11-22 14:43胡思容
红豆教育 2021年17期
关键词:初中历史德育课堂教学

胡思容

【摘要】新课标明确指出历史学科具有人文性,初中历史教学应该通过优秀的人类文化历史来陶冶学生心灵,帮助学生提高人文素养,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本文立足于初中历史教学角度,分析了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策略,希望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关键词】初中历史;德育;课堂教学

引言:英国诗人弗兰西斯·培根曾言:“读史可以明志。”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也多次强调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由此可见,历史学科中蕴含了丰富的德育内容,能够有效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因此在教学中深入渗透德育教育是初中历史教学改革的刻不容缓的重要任务。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课堂教学越发重要,因此,对于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策略研究有着鲜明现实意义。

1注重课堂教学方式

课堂仍然是教师教育的主要场所,教师必须足够.重视课堂教育方式。新时代教学要求对传统教学方式造成了影响,所以教师必须要注重创新,研发新的教学方式,在历史教学中加重德育的比重。首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认真对待每一章教学内容,并对其进行精准地分析,分析历史事件中所传递出来的精神,让学生能够充分感受到历史的力量感,拉近历史与学生的距离。

其次,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网络进行教学,将枯燥的文字通过图片或视颊传递出来,让课堂知识变得更加生动有趣,使学生自觉主动地进行历史学习。比如,在“甲午中日战争”这一小节中,就可以利用现代科技,通过投影技术播放视频,将那段历史带入到大荧幕.上,使学生认识到战争发生的起.因、过程以及造成的影响。这有利于增强学生知识记忆,不再死记硬背,同时增强学生的历史感悟能力,感同身受才能有所作为。

最后,教师在课堂中可以进行对比教学,增强学生的观察能力,使学生做到举一反三。比如在“鸦片战争”这一小节中,运用“甲午中日战争”与鸦片战争进行对比教学,更利于学生历史体系的构建,进行知识融合学习,让学生在对比之中发现问题,并且乐于解决问题。再比如,运用“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进行对比教学,让学生认识两次战争,并且观察两次战争间的相同与不同之处,更利于知识记忆,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历史德育的重要性。

2树立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环境保护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初中学生的德育中同样需要加强环境保护教育,从小树立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古代著名思想家盂子曾说过“斧斤以时人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从这一点来看,智慧的古人很早便认识到了可持续性发展的重要性。而古人提出的“天人合一”观点,也是对人与自然和谐共存关系的阐述,无不渗透着保护环境的观念,都可以成为渗透环境保护教育的素材。

比如,在讲解“中华文明的起源”相关内容时,会提到黄河是中华民族的发源地,所以黄河也被称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此时不免有学生提出疑问:“我在电视上看到黄河的水浑浊不堪,而且沿岸漂浮着大量垃圾,给周边百姓的生活都造成了不良影响,为什么我们的母亲河会变成这样?”面对学生的疑惑,教师便.可介绍黄河流域的历史演变:“在先秦时代,黄河流域有着充足的水能资源,为沿岸农民的生产带来了大量可灌溉水源,推动了农业文明的发展。而随着人口的快速增长与生产结构的改变,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也.遭受了很大程度的破坏,出现了水土流失、水污染等情况,也就变成了现在看到的黄河。”在教师的解释下,学生认识到了黄河的污染已经到了非常严峻的境地,需要有计划地进行拯救,同时为了彻底改善黄河污染问题,还要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合理开发现有的自然生态。如此一来,能够让学生认识到环保的重要性,从小树立环保意识,提升德育效果。

3重视学生的诚信教育

德育活动中同样不能忽视诚信方面的教育,诚信不仅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为人处世的根本,更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键内容。随着时代的发展,当今社会诚信显得尤为重要,诚信在个别人眼里被冠以“死板”的头衔,而在这样的社会氛围中,加强初中学生诚信教育力度显得尤为迫切。初中历史教师需要结合历史学科优势,从大量史料中找准契机渗透德育,利用真实的历史人物与事件现身说法,高效地.开展诚信教育。

比如,在教学“商鞅变法”相关内容时,教师可向学生讲述商鞅“立术为信”的故事渗透诚信教育,正是这一举动才让商鞅得到了百姓的信任,秦国才逐渐强大起来。而历史上的反面例子也不胜枚举,比如“烽火戏诸侯”将帝王无信表露无遗,最终玩火自焚、国破家亡。同时,还有慈禧太后下令剿灭义和团、袁世凯为个人私利而出卖维新人士、第一次国共合作时以蒋介石为首发动的反革命政变等历史事件。在讲述这些史实时,教师要从时代背景、主要人物命运、事件最终结局以及后人的评价等多方面进行教学,让学生认识到人生在世需要遵守“诚信”的基本准则,如果国家之间、个人之间缺少诚信的支撑,那么社会秩序、国际秩序将一片混乱。以史为鉴,会发现一个人如果讲诚信,无论他遇到怎样的困难,即便結局不好,也会得到后世的赞扬,受人尊敬;相反,背信弃义的小人或许能逞一时之快,但其丑陋行径最终会暴露在阳光之下,被万人唾弃。同时,教师还可用历史上许多与诚信相关的名言渗透诚信教育,比如“一言既出,驷马难追”等,有效树立学生的诚信意识。

结论:总而言之,初中历史教师要有学科育人的思维,要有立德树人的信仰,要认真思考这门学科的德育功能,通过教学让学生时刻感受到我国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人文内涵和德育价值,从而培养学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让学生在掌握历史知识体系、能力体系、逻辑体系的同时,还能够掌握价值体系,促使学生在学科学习中受到更好的德育教育。

参考文献:

[1]朱春梅.浅谈德育教育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渗透[J].情感读本,2018(23):24.

[2]彭思.杜威学校德育思想在中学历史德育中的运用——以初中历史教材《宁为战死鬼,不作亡国奴》一课为例[J].人生十六七,2018(09):75.

[3]李昌成.生本教育理念下初中班级文化德育渗透[J].中华少年,2018(08):118.

[4]刘恩福.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发挥德育渗透的正能量功效[J].科学中国人,2017(08):279-280.

猜你喜欢
初中历史德育课堂教学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德育无痕 渗透有方——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方法探析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探析初中历史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
初中历史反思性教学思考
德育测评:质性与量化的平衡
高校“德育为先”的理论、实施及评价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