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德育视角的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优化

2021-11-22 15:13苏醒
红豆教育 2021年17期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班级管理

苏醒

【摘要】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学生的德育教育及核心素养的培养成为了全新的教学目标,小学阶段是学生培养性格和提升能力的重要时期,所以班主任的重要地位就凸显出来,而传统的小学班主任在班级管理时往往忽略的学生的德育教育和品德培养,就导致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道德品质,在提高学习能力和学习成绩时也会产生阻力。本文就当前班级管理时存在的问题和进行德育教育的具体措施进行简单的讨论与分析。

【关键词】德育教育;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

一、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时所存在的问题

1.教师对德育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小学班主任在进行班级管理时多以学生的文化课成绩为主,反而忽略了学生的道德品质的培养。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小,心理发育不成熟,教师需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所以班主任教师在实行班级管理时应当以学生的品德培养为主,积极开展德育教育,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为日后深入学习文化知识和全面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许多班主任教师在进行管理的过程中,往往没有一个成型的管理理念,落后的管理办法也使学生无法接受到正常的教育引导。班主任只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和知识掌握应用,忽略了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但是教育改革的实行已经将学生的核心素养和德育教育放在教育的第一位,所以班主任教师要适当的改变教育心态,积极在班级中实行德育教育,促使学生实现全面发展。

2.教师与学生间的代沟较深

小学生对于家庭的依赖性还是比较强,对于校园学习和生活比较排斥,也不太容易将自己的内心活动与教师进行沟通,与自己的班主任教师之间存在着很深的代沟,还有部分后进生的学习能力较弱,在犯错误时会受到班主任批评,久而久之就会厌倦校园生活,从而影响自身的健康成长。所以班主任教师在班级管理时,应当尊重学生在班级中的主体地位,与学生积极地交流和沟通,时刻掌握班级内学生的心理活动变化,采用温柔、平和的态度对学生的错误进行引导,打消学生的顾虑和与学生间的隔阂。

3.教师的管理方式不易被学生接受

班主任教师的管理方式大多是以自身的标准和方式为主,也因为每位教师的内心都存在偏见,常常出现“一碗水端不平”的现象,这会严重的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因此班主任教师在进行班级管理时,首先要摆正自己的心态,对于后进生也要有足够的耐心,将批评教育改为鼓励教育,而面对所有学生时应当一视同仁,避免学生产生消极的学习心理。小学生的内心活动简单,有的只知道简单的善恶,所以班主任教师的沟通方式和管理模式很重要。教师不要让任何一个学生觉得自己是特殊的,因为所有同学都是这个班级中的重要一员,在班级管理中渗透相应的德育教育,提高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二、小学班主任开展德育教育的具体实施策略

1.教师以德育教育为目标进行班级管理

德育教育是新课改的教育目标,是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性格和道德品质的重要途径,小学班主任教师在开展班级管理工作时应当以学生的德育教育为主,与学生的文化知识提升为辅,首先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升其学习成绩。班主任教师可以在班级适当的举行一些班会活动,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班级氛围,在举行活动时要明确活动主题,选择相应的学生作为组织者,并要求班级内所有的同学都积极参与,既能培养学生的领导能力,又可以增强班级凝聚力和集体荣誉感。

2.教师与学生间的交流沟通程度

班主任教师实行班级管理工作的过程中,要增加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方便实时了解学生的心理变化,并有针对性的进行正确引导,在沟通时应当以温和的态度,促使学生将内心的想法傾诉出来。比如教师可以在一定的时间段内布置一篇作文作业,标题就以“假如我是班主任”或“我有些话想对班主任说一说”为主,既方便自己掌握学生的动态,还可以发现自身管理方面所存在的问题并及时改正。还比如教师可以每天选择一个学生进行单独交流,但是切记不要以此同学为“间谍”,教师在谈话时只需要询问此同学的家庭情况和心理活动,不要问一些关于其他同学的情况,避免班级内产生孤立的情况。班主任教师积极地与班级同学进行沟通和交流,可以方便自己随时掌握学生的近况,还可以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心态摆正、道德指引和德育教育。

3.以激励为主展开班级管理工作

小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弱,如果班主任教师在班级管理时经常以批评、责怪、训斥的口气就会使学生养成唯唯诺诺的性格,从而影响学生的学习和健康成长。班主任就是学生校园中的“家长”,是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引路人,所以教师应当选择合适的管理方式,尽量多以鼓励、激励为主,提高学生的自信心。比如有学生做了好事,教师应当在班级当中对此学生的行为进行通报,并以此入手对班级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让其他学生以此为榜样,既能激励此学生的进步,还可以为班级内的其他同学树立榜样,帮助全班同学共同进步,提高德育教育的有效性。

三、结语

综上所述,班主任是学生校园生活中的“家长”,所以班主任教师应当做好家长的工作,在班级管理时以学生的德育教育为主,帮助学生学习知识的同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性格习惯和道德品质。班主任教师可以利用班级学生存在的差异,有针对性的进行德育教育,并将其与班级管理完美融合,使学生爱上校园生活,爱上学习,提高学习成绩的同时,提高自身的道德品格。

参考文献:

[1]李娟娟.浅析小学班主任开展德育的有效策略[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09):178.

[2]杨玉兰.新时代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德育教育的思考[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07):48.

[3]卓慧珺.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与德育教育研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1(04):89.

猜你喜欢
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班级管理
浅谈小学班主任工作
初中科学课程中利用情境教学法渗透德育的探讨
浅析小学校园文化的德育教育
初中政治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分析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班主任工作探索
德育在新传媒时代播音主持专业教学中的重要性
基于班级管理的班干部培养方法研究
班级管理问题与应对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