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本阅读理念的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研究

2021-11-22 15:13孙晓玲
红豆教育 2021年17期
关键词:拓展思维自主学习小学语文

孙晓玲

【摘要】由于新课程的改革,小学语文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并且明确表示要提升学生阅读能力。基于生本教育思想下,小学语文教师要意识到阅读教育的重要性。结合时代需求,采用多样化教学方法和创新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兴趣,确保学生有放参与到阅读过程中。通过阅读确保学生真正掌握材料内涵和思想,意识到作者的写作意图,强化对知识的理解,在不断阅读中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和核心素养。

【关键词】生本阅读理念;小学语文;自主学习;拓展思维

引言:文章以生本阅读理念下小学语文中高年级拓展阅读教学研究为主要内容进行阐述,结合当下生本阅读理念定义为主要依据,从以线索提问,启发学生思维凸显学生主体地位,提高阅读效果这几方面进行深入探讨和分析,其目的在于提升生本阅读理念下语文中高年级阅读教学效果,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和综合能力,旨在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资料。

一、凸显学生主体地位,提高阅读效果

语文学科知识是小学的基础型课程,通过阅读可以有效提高学生语文水平,所以在小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高度重视阅读教学开展。基于生本阅读理念下开展教学活动时,教师要意识到学生是主体,阅读活动的开展要以学生为主导,掌握学生的兴趣爱好等多方面内容后开展语文阅读活动,满足学生需求,激发学生兴趣,确保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参与到阅读活动过程中。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还要有效引导学生对古诗词、文章、重点词汇、句子以及段落的有效理解,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解读,强化理解。例如在学习部编版《赠刘景文》古诗词时,此文章是以古诗词形式出现在教学过程中的,其中存在很多意象需要学生解读,并包含了深刻含义。对于小学生来说,理解起来相对困难,所以教师要耐心引导。引领学生思考,在教师的引导下,加强对古诗词句子的理解。在实际学习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阅读进行示范。保证学生可以准确、流利的朗读古诗词,并带有一定的情感,通过古诗词停顿、节奏等阅读加强对古诗词的理解。在生本阅读理念下开展古诗词阅读活动,教师定要充分发挥自身引导作用。以学生为主体,给予学生一定的启发和诱导,确保学生能够在自己的努力下有效理解文章知识,为加深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在实际阅读时,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播放适合的音乐,以音乐作为背景引领学生进行阅读,读出古诗词句子所要表达的慷慨以及不舍之情,通过音乐的衬托使得古诗词阅读更有效果,并且可以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确保学生能够更加自觉主动地参与到阅读活动中,提升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

二、创设教学情境,启发学生思维

思维过程无定向,并且思维的范围不受任何因素限制和影响,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如允许学生思考问题时标新立异,在方向上能够异想天开,以头脑风暴形式思考问题。因此,在生本阅读理念下开展阅读活动时,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善于从多层次、多角度去发现问题,将自身的思維融入不同方向上,注重培养自身思维的拓展性和流畅性。保证学生能够从不同起点和角度以及方向上去思考相同的问题。这样的训练方式可以保证学生思维具有多维性,从而使得流畅性得以发展,为学生独特思维奠定良好基础。例如,在学习部编版《麻雀》这一课文内容时,文章主要讲述了老麻雀在猎狗面前不顾自身性命保护小麻雀的故事。在阅读和学习过程中,很多学生对结尾处“急忙唤回我的猎狗,带着它走开啦”,提出了自身的见解和质疑。一些学生表示,小麻雀最终还是无法自己飞回到树上,老麻雀也叼不动他,那么遇到危险时小麻雀该怎么办呢?这时候,教师需要运用自身的言语加以引导,启发学生对结尾进行想象,在学生的想象下,给予文章一个圆满的结局。对学生的思考方向不做限制,学生可以从不同角度和方向进行思考,并注重引导学生对文章的阅读以小组为单位展开阅读,为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理解老麻雀的心情以及小麻雀的恐惧心理,深度解析文章,强化理解。通过学生的理解和设定的结局,学生再次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和交流,展现学生纯洁善良的心灵,增强阅读能力的同时,还能够有效培养学生阅读独特性。

三、以问代读,强化理解

在中高段语文阅读过程中,教师要引领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效果更好。在教学阅读开展之前,教师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设计问题,通过问题的设计激发学生兴趣,确保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到阅读活动过程中,从而加深对文章的理解。例如在学习《春蚕》文章内容时,初次阅读要求学生自主思考哪些段落是描写母亲养蚕的?哪些段落能够说明母亲养蚕的辛苦?在教师设置问题的引领下,确保学生能够通览全篇文章,有效阅读,强化对文章知识的理解。这种问读结合形式,可以保证学生读懂文章,并且教师要求学生在阅读中去思考,在思考中去会话,然后寻找问题的答案。以问带读,以问促读的形式可以为高效教学课堂奠定基础,保证学生有效参与到阅读过程中,从而养成一边阅读一边思考的习惯。重复机械地阅读是不可少的,但会使学生感到枯燥,长时间将会导致学生对语文阅读失去兴趣。所以在学习《春蚕》这篇文章时,教师不能要求学生一遍一遍重复机械地阅读,教师可以结合自身实际情况以及学生兴趣,采用多种阅读方法和形式激发学生兴趣。例如指名学生阅读,分组阅读以及分角色朗读等形式,在理解词语句子基础上进行阅读,相信在不同阅读形式的引领下,学生能够对文章理解更加深刻,并且可以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提高语文教学效果。

结论:小学中高段学生年纪小,但记忆力强,所以此时期教师要基于生本阅读理念下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在实际阅读过程中,教师可以依据学生兴趣和实际情况开展阅读活动,教会学生良好的阅读技巧和方法,有效指引学生,确保学生多读、多练、多写,在阅读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能力,为自身未来学习和阅读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苟永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高效性研究[J].才智,2020,(10):185.

[2]王顺伟.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探析[J].才智,2020,(10):192.

[3]严泽民.语文核心素养视野下小学语文课堂拓展阅读教学模式的建构[J].科教文汇(上旬刊),2020,(03):135-136.

猜你喜欢
拓展思维自主学习小学语文
五分钟微讲坛之拓展学生思维,全面提升语文素养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
践行少教多学,构建高效课堂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
对学生自主学习的探索
元认知策略在大学非英语专业自主学习中的应用
插图,语文创新教法中的“点睛”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