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陪伴是教育的必修之课

2021-11-22 15:13张彦
红豆教育 2021年17期
关键词:陪伴班主任老师

张彦

【摘要】研究表明养成一个习惯需要21天时间。但培养学生良好习惯所用的时间,肯定是它的几倍,甚至更长。加上眼前的流量爆炸,观点难以统一,老师的一举一动都倍受争议。为了带好学生,老师的陪伴教育随之出现。他们默默奉献,把时间和精力付给学生,远超他们家长,促使很多学生快速成长。这里,就实际工作,谈一点陪伴教育的看法,供大家讨论。

【关键词】教育;陪伴

优秀是教出来的。在学校众多老师中,又以班主任对学生的影响最大。

有洞察深刻的教师说,“某班级学生跟他们班主任的性格一样!”中肯的评价揭示:时间长了,老师的一言一行,都在影响学生。所以,要带好一班几十名学生,值得大家去认真研究。而教育就是通过有组织的活动,对学生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待方向转化。从中也可看出教育这门高超艺术,是强迫和引导教育的有机结合。

我国是开放的。在西方多元化的教育体系中,有人只引进“快乐教育”,让不明真相的人、喜欢炒作的媒体,只晓得用片面之词,盯着学校,处处窥探老师“违规”,让很多人无所适从。在这种环境下,老师如何更好地做好教育,确实需要动一番脑筋……

通过了解,有不少优秀家长都有陪读习惯;十几年如一日,直到孩子腾飞起来。诗词大会的武亦姝,就是闻名全国的成功案例。班主任也可以借鉴经验用来管理班级。温润中避免了另一部分家长的浮躁和社会的干扰,静静中带好一班学生,何乐不为?

下面就老师陪伴教育,谈一点个人看法:

一、首先,班主任陪伴能培养学生良好习惯。

上学年,我兼任了三班初一的生物教学。甲班主任是新教师。乙班为温顺的中年男。丙班则是豪爽可亲的“虎妈”。开学后,三人都不约而同地利用暇余时间在教室后面办公。他们的自主行为,不得不让人佩服班主任的牺牲精神。带来的显著效果,就是学生纪律超级一流,可以跟任何优秀班级媲美。

看到喜人现象,甲班主任在第二周就趁着学生上课,悄悄从后门走离了。此时,良好班风还没有形成。学生得知到规律,看到班主任一走,随即就喜形于色,有的就直接不听课。信息同步传给其他学生,教室后面先出现松动……讲台上老师做什么?当然是在“上课”。有前车之鉴,教育学生被家长找茬,“吃不了、兜着走!”甚至有老师想到:不念书的孩子背后,有捉摸不定的家长。出于“自我保护”,目光扫视一下,或者不点名提醒,就不再说什么。以致一些学生只“怕”班主任!实际上,管得严,学生表现好;放得松,学生也放任。甲班学生的“特殊性”就这样渐渐露出来。

黄某生试探老师:嘴巴不动,发出奇怪声音,吸引得上课老师四处寻找。弄清楚情况后,我用眼神制止他。黄某生眯笑着,望着教师还故伎重演。我当即双目一瞪,给他警告!黄某生认为我不是主科教师,用挑衅的眼光回复,“你能拿我怎么样?”得意中还要扭起身子……我一边讲课,一边慢慢走过去。手扶在黄某生肩上,暗中用力把他扳正。强大的劲道传给黄某生,让他知道我不让步。巨大的力量反差,让黄某生露怯,顿时收敛动作。其他人也安静下来。后来,又经过几次博弈,黄某生知道在我面前占不到上风。当他克制不住犯错时,直接摊开手心,示意我惩罚——“孺子可教也!”甲班主任对黄某生却越来越没办法想。

甲班还有一个叫陈某生的男生,自己上课不听,还瞅准机会不停地向同学做手势、打哑语,影响到周围很多人。课上集体讨论的习题,陈某生一字不写,交上来却填上乱七八糟话语,以验证老师的认真批改?这样的学生,自然成了课堂上关注对象。陈某生“记仇”,给老师起绰号,编出污黑段子给同学说笑……我假装不知。升到初二,换了“盯”上他们的班主任,我已经不教他们。有天,我在校门口值日,陈某生走过来,用唇语和侮辱性手势向我“示威”。此时,接他的家长也站在校门外。我把陈某生叫住,勒令他站到一边去反思。过了二、三分钟,我走近去说,要找班主任和家长一起过来谈话。周贰立即认错,并保证不再重犯。我一句话没多说,接受他的认错。岂料,从此以后,每次见到我,周贰都带着班里同学远远点着头喊:“教师好!”我想,这大概也是班主任的不一样。

类似黄某生和陈某生的现象,在乙班、丙班都没有出现过。第一次期中考试,他俩就由升学时的中等位置,退到班里的后四分之一。与此相反,丙班也有一个众所周知的陈陆同学——她开学时就不肯到学校来。家长把她送到班级门口,陈陆都不肯进教室。家长离开,陈陆也跟着走。怎么办?丙班主任没有透露自己有空会陪读学生。陈陆家让她爷爷坐在走廊里,从早陪到晚。期间也反复过,陈陆缺了一些课。可喜的是陈陆也稳定下来,逐步习惯了上学。期中考试也超过了班里三分之一的同学。坚持到第二学期后半程,陈陆的爷爷就不来了。可见,班主任跟家庭方面的努力起到了成效。

二、其次,老师陪伴可促进良好班风的形成。

从小学升到初中,很多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还没有养成。它就需要老师去认真培养。也要耐心等待,静候他们的慢慢转化。甲班主任没有经验,看到一个虚假表象就放松工作,其他措施又跟不上,学生的坏习惯就显露出来,有的甚至会放大。“副科”老师先感知到甲班学生的变化。班主任自己教数学,学生不敢轻易怠慢,加上前期内容简单,一时看不到差距。并认为其他功课要跟她一样不应该有问题!可是,少了班主任关注,各方面都会迟缓下来。先有黄某生、陈某生,接下来出现王叁、戴肆、许伍等多位男生。症状都是上课不听,作业不独立,还喜欢闲聊。有男生开路,女生也蠢蠢欲动……甲班的纪律和学风急剧直下。

甲班主任也到走廊上窥探:学生早有防备,摩斯密码发出去,教室里顿时安静……学生调皮逮不住,就会更有恃无恐。泪点低的英语老师,被甲班学生“弄哭”过两次。班主任都解决不了问题。

有班主任陪伴的乙班、丙班,學生上课认真,积极性高出甲班几个层次。同一个老师上课,课堂上强调的内容,甲班学生鲜有人动笔去记;乙班和丙班学生,都齐刷刷地记在书或笔记本上。有想偷懒的学生,也怕被班主任发现,拿着笔写写,多少记下些要点,对他们了解知识、掌握内容,起到帮助作用。

再看甲班学生,摊开作业不是想着自己去做,而是等待他人答案。在这过程中还要废话连篇。我有一次巡视,听到学生读英语题目,也笑说知道答案。甲班学生马上催我报出答案。我说书上肯定有,可以自己去找。结果,那些学生还是等着我说,却没有一人去翻书。还有甲班的英语课代表,也被我发现过抄袭老师的答案。学生急于抄完作业做什么?凑在一起嘻嘻哈哈……这种状况又如何谈得上学习进步?

開学后一个月,年级里做过摸底调查:十六个平行班中,甲班是第五,乙班第三,丙班第六,甲班也处在优势地位。期中考试,乙班没变,甲、丙两个班互换了位置。第一学期末,乙、丙两班各进一位,甲班退到十一。学年结束,乙班、丙班固守阵地,甲班又退了二步。整个一学年,差距还是很大的。

甲班学习差了,其他方面也不行。学校举行运动会,丙班勇夺总分第一,乙班抢到第四名,甲班连一个单项亚军都没有。开展校园艺术节,乙班、丙班也都跑在年级前面,甲班还是名落孙山……可见,缺少班主任的陪伴和组织,甲班学生的上进心都丢了。乙班和丙班学生,在班主任的陪伴下,一起学习、娱乐和运动,凝成一股绳,有序地向前进,促进了多方面的良性循环。

三、第三,陪伴教育也需要有技巧。

陪伴是为了放飞。培养学生良好习惯,也要因人而异,更有针对性。它要求老师跟上时代,思想工作做到学生心坎上。黄某生上课调皮,可上学、放学都是一个人。到了初二,他竟然笑问我,“还认识我吗?”我转而鼓励道,“看得出,你这学期进步了!”黄某生开心说:“那当然啰!”有一次,我没有注意到他,黄某生还特意跑到我面前来打招呼。说明学生都是可塑的。跟他们接触多了,才容易找到着力点。

陪伴教育确实是比耐心。越是高品质的习惯养成,越需要时间磨炼。“新冠”后复课,乙班主任不再陪伴。学生上课都戴口罩,遮挡住表情,课堂气氛明显松懈。没有期中考试,但年级里也有调查。乙班出现在丙班后面,原来靠优秀人数见长的优势不再。在丙班一角,始终有默默无闻的人。学年结束,年级里前百名的学生,丙班由一名学生冒升出五人。后劲已经显现。到了初二,丙班直接跃居到年级次席。丙班学生都欣喜不已。

陪伴中有了进步,就要利用班级舆论和集体的力量去激励学生。丙班主任从一开始,就尝试着放手。但她前脚刚离开,就会转身回来,没有一个“确定”,不给留意她的人“奢望”。回合多了,调皮学生也就不“指望”……与此同时,她还表扬表现优秀的学生,强调班干部的带头和做好协助工作。让学生慢慢养成班主任在与不在都是一个样。好习惯一旦养成了,学生的思想也在转变。陈某生观察我站在校门口,就回头对同学说,“瞧,老师站在那里,一看就是一身正气!”话语里表露出陈某生的心理发生变化。

教无定法。源于“无奈”的陪伴教育,挖掘下去,同样可以成为明智之举。老师主动“牺牲”时间,灵活规范地应用科学方法,可以让更多学生受益。这也是为整个教育作出贡献。

猜你喜欢
陪伴班主任老师
陪伴
朱丽仙:用爱陪伴,一路成长
我的班主任①
“陪伴”等十二则
陪伴
当一名轻松的班主任
老师,节日快乐!
老师的见面礼
六·一放假么
我们的班主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