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国民歌发展现状

2021-11-22 15:13叶素琴
红豆教育 2021年17期
关键词:民歌中国发展现状

叶素琴

【摘要】中国传统民歌是指不同民族的传统歌曲,千百年来代代相传,时间和科技的不断发展,也让中国经历了风风雨雨的艰辛考验。新时代,尤其是网络技术更新换代日新月异,各种音乐层出不穷。人们逐渐忘记了民歌特有的艺术魅力,尤其是青年人对民歌艺术缺乏了解和重视,这是对新时代民歌艺术传承和发展的考验。我们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促进中国传统文化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的中国传统民歌的发展。

【关键词】中国;民歌;发展现状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回归中国传统文化”的时代要求,特别是党中央提出“文化自信”概念并赋予新时代内涵后,各种艺术形式不断涌现。包括中国传统民歌在内,以其独特的魅力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科学技术和物质文明高度发展的今天,它仍然散发着独特的魅力。但随着时代的发展,面临的严峻形势不容乐观,最重要的是它的传承和发展。

一、中国传统民歌的特质

(一)中国传统民歌的民族性

顾名思义,中国传统民歌的民族性赋予了民歌的主要特征,是区别于其他民族的本质标志,是一种民族记忆,是一种与民族生活息息相关的特色。56个民族各有各的民歌,虽然在不同民族的长期融合中有些相似,但仍保留着自己民族的独特特色,民歌是民族特色的象征。它与民族语言和长期工作、生产和生活的标志密切相关。有的民族没有文字却有语言,这些语言包含在自己的民歌中,代代相传代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语言文化和发展脉络。可以说一些民歌在自己的民族中是“历史”和“基因库”。

(二)中国传统民歌的地域性

文化具有地域特色。所谓“隔山难通语,过河不同俗”是文化地域主义的通俗表现。中国传统民歌作为中国传统文化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亦是如此。中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国家,由于地理和自然条件的不同,形成了不同地域的歌曲文化形式。同一个民族虽然位于不同的地区,但其民歌也有很大的不同,都是源于不同的民族文化。

(三)中国传统民歌的风格多样性

風格是中国传统民歌的最大特色,是中国传统民歌最丰富的内涵。由于语言、发音、服饰、形式和表演的差异,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民歌文化和情感表达方式,有别于其他民族,是这个民族独特的音乐风格、生活环境和审美情趣的综合体。有的民歌旋律相同,但歌词不同;有的歌词相同,旋律不同;有的民歌歌词与旋律、节奏和速度不同,有些民歌名称相同,但在不同地区和音调上却有所不同,这使得民歌所表达的艺术感悟和感觉不同。正因为如此,我们才有了今天看到的许多不同的民歌。

二、当下民歌发展现状

很多年轻学生在接触音乐时更喜欢时代气息浓厚的音乐,对中国传统音乐缺乏了解。大多数学生喜欢流行歌曲,只有少部分学生喜欢交响乐,很少有人喜欢民歌。互联网信息技术拓宽了我们了解外部世界的渠道,信息的爆炸式发展也让人们对感官刺激的追求更加盲目。一味的外国音乐,就会忽视自己民族独特的音乐,忽视文化的根基。

在有关青年学生民歌欣赏情况的调查中发现,半数以上的学生只是在电视或网络上偶然出现民歌内容时才知道,只有少数学生主动申请民歌听歌欣赏。目前的音乐观众只要有手机和耳机就可以听歌,但大多数听流行歌曲或抖音歌曲,对民歌缺乏关注和重视歌曲。所以说音乐类型缺乏受众群体,逐渐失去市场。有的学生认为听民歌没用,浪费时间。大部分学生不认为民歌对他们的吸引力,这直接关系到青年学生的娱乐和视听习惯。

鉴于外来文化的影响和民俗文化的侵蚀,教育者有必要认识到在教育阶段加强民乐教育和民乐传播对于个人审美意识的发展是多么重要。民歌的传授和欣赏在很多形式的教学中尤其被忽视。很少有学生会学民歌,这些数据应该是深入考虑的。

三、民歌在新时代的发展建议

首先,更新教学理念,面对外来文化的冲击,教育者应认清现实,加强传统音乐的影响,让学生以民族音乐为立足点,建立自己的音乐知识,改变传统音乐的误区,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民歌的兴趣。许多民歌讲述了中国历史和文化的故事,因此教师需要强调民族意识和爱国主义的培养。针对东西方文化的融合,有必要加强教师的投入,使音乐教育能够更好地突出中华民族的音乐特色,改变学生片面的认知。

其次,要注意利用现有资源发展和传承民间艺术,目前流行音乐平台多于流行传播平台。音乐工作者应该敞开心扉,创造性地将民歌艺术与现代音乐结合起来。例如电子音乐中应该使用民歌素材,让民歌元素成为歌曲中的亮点。这种过渡资源利用方案,可以快速抓住年轻观众的兴趣,让他们体会民歌的魅力,爱上民谣音乐。

最后,要完善制度,在民歌传承发展的过程中,还需要相关的制度支持,国家要建立更加完善的制度和政策,提高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识,避免通过广告宣传文化流失。和保护民间艺术,为音乐艺术家提供必要的生活保障,为民间艺术的发展提供更多沃土,积极引导农村文化,让优秀的民歌艺术有机会接触到更多的人。文化部门还应加强对本地区文化保护领域歌唱艺术的挖掘,定期开展民歌文化艺术活动,让群众融入感受、传承民歌,为民歌建设提供支持。

结束语

中国传统民歌经过几千年的发展、融合和发展,既没有放弃民族的基本特征,也没有放弃对民族语言的大力支持,在此基础上形成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字。没有文字,有语言,有口音,有自己的语言审美因地制宜”,科学规划,严格遵循一定的“自然规律”,否则将对传统民歌的保护、传承和发展造成不可预知的损失。

参考文献:

[1]李志坤,郑月圆.浅谈近代中国民歌的发展及现状[J].戏剧之家,2019(14):68.

[2]孔明霞.浅析中国民歌流变[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40(01):130-132.

[3]杨春.中国民歌唱法的现状及发展初论[J].明日风尚,2018(10):138.

猜你喜欢
民歌中国发展现状
畲族民歌:《朋友,请你喝杯酒》
天然气储运技术经济分析
巨灾债券在风险管理中的应用
浅析家庭农场发展现状及面临困境—以丽江市为例
地方广电媒体融合发展中的困境和出路
肯尼·格雷特,爵士的“中国”调子
穿花衣 唱民歌
莫文蔚:民歌也可以很前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