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经济管理影响因素分析与应对措施

2021-11-23 08:42张宁宁河南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现代经济信息 2021年24期
关键词:施工单位管理体系管理工作

张宁宁 河南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一、建筑工程经济管理的现实意义

建筑工程的发展情况,是和市场经济形势息息相关的,这就决定了建筑企业若想在强手如林的市场竞争环境中立足,就一定要重视自身经济效益。而经济效益又和成本投入情况,以及经济管理情况紧密相关,唯有充分重视经济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才能针对建筑工程进行造价管理,并提高造价管理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从而保证建筑工程推进的稳定性。需要注意的是,针对建筑工程的经济管理,绝不仅仅聚焦于项目实施期的经济活动,更多是基于整体思维,加强管理工作的落实,从而为建筑工程和企业,创造更多经济效益,进而实现建筑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建筑工程经济管理影响因素

(一)经济管理体系因素

经济管理工作的落实,需要科学的经济管理体系,对工作起到一定指导作用,如果体系或相关制度健全程度不高,就会导致实际工作的混乱,也没办法通过制度分配权责,或者针对性进行追责。聚焦于现实情况,一些建筑企业也确实没有对经济管理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引起充分重视,这不仅直接拉低了经济管理工作落实的质量和效率,对于工作流程的规范性,同样会带来重大影响。体系的不健全,同样会在人员配备上大打折扣,一人兼任多职的现象,在一些小型建筑企业中也并不罕见,出了问题之后,往往会相互推卸责任,导致管理工作的混乱。

(二)施工材料因素

施工材料是影响建筑工程质量的因素,同样也会对经济管理产生影响。鉴于建筑工程建设复杂程度较高,因此需要采买的施工材料也较多,不同材质施工材料,相差的价格可能极大。除此之外,由于一些建筑工程施工工期较长,有可能持续1—2年,建筑材料完全可能在项目推进期间,出现市场价格波动的情况,那么当材料涨价之后,是否要维持原先制定的施工材料采购计划,如果要,会对施工成本造成多大影响,这些都是建筑工程经济管理的工作重点,需要相关人员引起充分重视。

(三)资金因素

由于建筑工程工期较长,可以在项目推进阶段,不断完成资金的筹集,因此很多时候,工程开工时的资金,往往不是工程完工所需资金的100%。一些建筑企业可能会在资金不充裕的前提下开工,也可能会存在垫资施工的现象。但是一旦在工程即将结束之前,工程款收回环节出现问题,无疑会极大损害施工单位的经济效益。而且建筑工程竣工之前,往往会涉及索赔,索赔需要经过层层审批,程序相对复杂,因此对于资金控制而言,一样会成为重要的风险因素。最后,施工中途如果存在设计变更现象,通常设计变更的相关费用,是由业主在索赔金额中赔付,因此在施工阶段,因为设计变更导致的施工变更的相关费用,就需要施工单位自身垫付,同样会导致资金周转困难,为经济管理工作带来阻碍。

(四)人员因素

首先,一些建筑工程施工人员,并不具备较强的专业素质。聚焦于现实情况,我国一些建筑工程的劳务工作通常会分包出去,由农民工进行具体施工。尽管农民工肯吃苦,但是由于文化程度普遍不高,因此对于施工设计要求,常常会出现错误。这也和建筑工程施工技术不断与时俱进有一定关联,一些施工技术员并没有时刻保持自身学习,这和建筑工程工作繁忙,工作压力较大的客观原因相关,也和自身忽视学习的主观原因有关。与此同时,施工单位并没有加强相关技术人员的培训,导致技术人员的理论知识和工作经验,常年无法得到更新,导致在选择施工技术时,没有重视技术的物美价廉,因此对于经济管理工作而言,会有一定阻碍作用。

除此之外,管理人员没有充分重视经济管理工作的价值,导致在进度管理方面投入经历过多,从而忽视了其中可能过多投入的成本,对建筑工程经济效益同样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同时也不利于建筑工程经济管理理念的深入人心,无法达到上下协同的工作效果。

(五)合同风险因素

建筑行业的合同风险是值得充分引起重视的主要风险,如果合同风险未能识别并规避,很容易带来一连串的经济损失,甚至成为经济纠纷的导火索。合同订立时如果未能依照法律规定,就会因为违法,导致成为无效合同,或者因为内容不规范,成为阴阳合同。而大多数合同都会涉及到数额庞大的资金往来,因此合同风险,很容易令合同双方蒙受经济上的巨大损失,这同样会为建筑工程经济管理工作的落实质量,带来较大负面影响。

三、提高建筑工程经济管理工作科学性的应对措施

(一)建立并完善经济管理体系

欲完善经济管理工作,就要重视经济管理体系的应用价值,通过体系和制度的力量,对经济管理工作形成较强的指导作用,从而有效落实各项工作。管理人员应当以个人为单位,明确管理权责,对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应当及时发现并解决,对可能引发管理问题的原因,应当组织人员进行分析,并制定针对性的纠偏措施,防止对工作落实造成阻碍。在制度中,应明确出现问题之后,应如何追责,唤起管理人员对待工作的警惕之心,保障建筑工程经济管理工作落实质量。

除此之外,关于经济管理工作的监督管理机制,同样是必不可少的,这涉及到具体工作是否处在被监督的状态下。良好的监督,可以避免工作执行层面过于混乱,同时通过监督,发现管理工作中的一些弊端。对于施工单位而言,应当重视监管制度的执行,提高工作流程的规范性,并通过监督管理工作的落实,使公平公正的观念充分深入人心,促进监督管理工作的常态化,以保证建筑工程经济管理工作,在较长一段时间内,都能充分发挥作用,进而使管理工作成为工作习惯,提高工作人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强化成本管理

成本管理应作为建筑工程经济管理重要的工作内容,只有提高成本管理的科学性,才能提高经济管理工作的质量。成本管理工作,具体包含成本计划、成本控制、成本核算、成本分析、成本考核等环节,为保证各项工作妥善落实,施工单位应当组织专人,成立成本控制小组,对成本进行科学管理,防止成本管理中,出现流程不清晰的现象,引发成本管理的混乱。

工程项目涉及成本的项目,主要为施工材料、机具、人员费用等,对于施工中应用的材料,应当制定科学的、严谨的采购计划,并选择信誉较好,产品质量过硬的供货商,和供货商签订长期的合同。如果建筑工程需要用到新材料,应当在满足建筑工程要求的基础上,选择物美价廉的施工材料,采购计划一定不能盲目,一定要重视质量和成本之间的平衡。施工机具和的应用也是如此,施工阶段总会涉及机具租赁,为防止施工机具和现场人员出现窝工现象,无法达到利用有效率要求,一定要重视租赁环节的成本投入,同时制定科学的工期计划,从而最大程度提高施工机具利用率。

(三)重视建筑工程经济管理的价值

建筑工程经济管理工作,并非某个部门或者某个人的工作,最终工作质量,和施工单位全体人员的通力合作,是息息相关的。这就需要建筑工程经济管理的意识深入人心,通过意识唤醒管理人员经济管理工作落实的主动性,进而提高管理的科学性和合理性。除此之外,企业领导层除了重视工期,更需要重视项目的成本预算,从而加强企业内部的联系,使企业内部全面唤醒对经济管理的重视,为经济管理工作实践保驾护航。

(四)树立人才观念,重视管理人才的扩充

任何一项工作的完成,都离不开工作人员充分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建筑工程经济管理同样如此,离不开人才力量起到主导作用。企业应将管理人员培训工作,作为提高建筑工程经济管理工作质量的重要工作方向,调动相关资源,拓宽渠道,为管理人员外派学习制造机会。与此同时,应树立人才观念,通过内部选拔或外部招聘的方式,扩充管理团队的人才数量。企业内部同样应重视日常培训工作的落实,使工作人员相关管理观念和管理方法与时俱进,充分贴近市场实际情况,从而实现经济管理工作的稳步落实。

(五)加强合同管理

为加强项目经济管理的效果,施工单位应对合同管理引起足够重视,并致力于合同内容监管水平的提升。对于签订的合同,应由专人进行审查和分析,防止出现经济风险。总而言之,合同管理应作为经济管理的主要工作,不能因为合同出现问题,对经济管理工作的落实产生阻碍。

四、结语

综上所述,建筑工程经济管理工作,是保障建筑工程经济效益的重中之重,影响建筑工程经济管理的因素,主要包含经济管理体系、材料、人员、资金、合同风险等方面。因此,施工单位也应当对症下药,建立并完善经济管理体系,强化成本管理,重视建筑工程经济管理的价值,扩充人才数量,加强合同管理,从而实现建筑工程经济效益的提升。

猜你喜欢
施工单位管理体系管理工作
对质量管理体系不符合项整改的理解与实施
青脆李、脆红李周年管理工作历
基于KPI的绩效管理体系应用研究
控制系统价格管理体系探索与实践
基于灰色聚类分析法对房地产项目施工单位风险管理的研究
施工单位投标让利分析
施工单位的索赔管理及费用的确定
对干休所管理工作的思考
施工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