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级阶段口语课堂师生互动情况调查
——以内蒙古师范大学国际交流学院为例

2021-11-23 08:33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2021年10期
关键词:话语学习者口语

曹 群

(内蒙古师范大学文学院,呼和浩特 010000)

一、研究现状

Long的互动假说对于第二语言教学有着重要的启发作用,即通过互动可以加强课堂的语言教学效果。互动是一种师生之间对会话意义的调整过程,且这个过程促进了学习者对语言输入的理解(李楠楠,2010)[1]。首先,互动对于语言教学的效果在于可以增加学习者可理解输出的频率,学习者在语言输出的过程中可以验证自己语言的正确性,从而使语言的表达更加准确。其次,互动可以突出学习者的主体地位,提高学习者的课堂参与度(李燕、贾放,2007)[2]。真正的语言交际在传统的“一言堂”的教学模式并不存在,教师话语的作用就是为学习者提供可理解的、有效的语言输入,引导学习者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培养学习者的目的语交际能力(邓利蓉,2004)[3]。

口语课堂上,学习者的语言输出与教师的语言输入共同构成了互动过程。学习者的语言输出就是内部语言机制的加工过程,这种加工过程使得学习者的第二语言能力得到发展。输出是学习者语言学习中重要的环节之一,语言输出可以检测学习者语言习得的情况(郑银芳,2005)[4]。同时,语言的输出与输入是不可割裂的两个环节,语言输入的可理解性关系着语言输出的质量,二者相互促进,互相转化(郑银芳,2003)[5]。

对于教师对学习者的输入话语,研究者们也提出了一些建议。教师话轮过长、话语数量过多的现象对学习者参与课堂互动造成了阻碍,学习者失去了输出更多更长更复杂的话语机会(周军平,2006)[6]。教师话语的“质”与“量”是两回事,数量多并不代表质量优。过量的教师话语,致使学习者的课堂互动机会骤减,一味地接受着单向语言传递,极有可能造成语言信息的无效输入,削弱课堂教学效果,降低教学质量。汉语口语的学习是一个关于语言的不断完善与不断修复的过程。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理论明确了教师话语的反馈作用及教学态度(周平、张吉生,2003)[7]。教师作为学习者语言学习过程中的辅助者和心理支持者,要选取合适的方式及态度对学习者的中介语系统进行反馈修正。对于仍处于初级阶段的学习者来说,教师要将纠错反馈的重心放在语言的准确性上,但要注意所使用的反馈语言的方式及态度(田艳,2010)[8]。

二、调查方法

(一)调查问卷的设计

本次调查问卷的设计理念是基于对国际交流学院口语课堂中师生互动情况的考察,以中国政府奖学金留学生A1、A2、A3班全体学生为调查对象,共计样本容量69人,其中男生39人,女生30人。观察周期为2020年9月开学伊始至2020年11月初,共计8周,每节课课时为2小时,每周3节,共计48课时。调查期间共计发放69份调查问卷,收回调查问卷66份。将每位学习者在问卷中所勾选的答案进行汇总,并计算出选择各个选项的人数占总人数的百分比,用统计图及统计表的方式表现出来。

(二)课堂观察量表的设计

课堂观察量表主要以教师在口语课堂中的互动过程为主来进行设计,其中,以国际交流学院中国政府奖学金留学生A1、A2、A3班的三位口语教师(J1、J2、J3)为观察对象。根据作者的随堂观察,记录教师在互动过程中各类行为的出现频次,全程跟随口语课堂对观察对象进行真实且详尽的记录,并对数据进行整理、统计、分析工作,最后得出结论。

三、调查结果与讨论

(一)师生互动频率及话语数量

1.师生互动频率

根据下图3-1显示,高达83%的学习者认为教师在口语课上的互动频率并不高。但同时可以看出所有的教师均具备互动意识,只是在互动频率方面存在提升空间。

图3-1 教师互动频率调查图表

2.学习者的话语数量

图3-2显示了学习者在口语课上说汉语机会较少的原因,39%的学习者是因为害怕出错从而不想开口;有37%的学习者认为是由于教师一直处于讲课的状态中;还有15%的学习者是课堂氛围所致;另外,有6%的学习者认为口语课的话题内容比较难,致使他们无法参与其中。综合来看,在口语课堂上师生话语数量并不均衡。教师作为引导者,在教学中并没有充分给予学习者主动权。教师往往将重心放在了具体的教学内容上,而对于课堂上所使用的互动话语的质量、速度、以及话语类型等问题有所忽视。例如:教师在课堂上的无效话语过多,具体表现为话语繁琐、话语重复等现象,导致学习者降低了学习积极性。为了使学习者加速理解目的语,有时还会使用不符合汉语语法的句子,有时学习者会不由自主对这些话语进行模仿。因此,在互动过程中所出现的此类问题,应尤为重视。

图3-2 学习者开口机率较小的原因调查图表

3.学习者话语数量较少的原因(互动主动性及原因)

图3-3、3-4对学习者互动的主动性进行调查,只有44%的学习者会经常主动参与课堂互动,其余学习者不主动参与课堂互动的原因如下:31%的学习者认为无聊的课堂氛围是造成不主动参与课堂互动的原因;29%的学习者表示在口语课上没有学到有用的知识;26%的学习者是由于课堂上的互动环节没有足够的吸引力;8%的学习者认为课堂上的互动与考试并无太大的关联;其余6%的学习者表示自身本来就不喜欢与别人有过多交流。尤其是在初级阶段的口语课堂中。学习者由于语言水平不足,再加之学习时间短,在他们无法全面理解教师话语的同时,也无法全身心的投入到互动环节。

图3-3 关于学习者互动的主动性调查图表

图3-4 学习者不主动参与课堂互动的原因调查图表

(二)教师在课堂上的互动行为

1.互动方式

根据图3-5的数据表明,教师最常采取的互动方式是提问;其次是组织学习者们进行分组对话;教师在课上偶尔会以让学习者做口头报告、设置相应的游戏环节及设置辩论赛的方式进行互动。

图3-5 教师的互动方式调查图表

2.课堂提问类型

根据观察,三位教师在口语课堂上最常采取的提问类型是诊断性问题(要求学生回答是/否),最不常采用的提问类型是论证性问题(要求学生有具体的回答内容)。可以看出在师生提问环节中,教师并没有给予学习者足够的机会来进行口语训练,教师的话语输出频率远高于学习者,师生的话语输出关系长时间处在不平等、不均衡的状态中。同时也印证了调查问卷的结果,学习者认为自己在课堂上的汉语输出机会较少。

表3-1 教师的课堂提问类型统计表

3.对互动环节的推动方式

在互动环节中,教师的不推进行为占据总数的比例为:47.4%、54.9%、58.1%。从课堂环节来剖析:首先,在课前导入环节中,教师是以复习上节课学过的词汇、句型和语法为主,多以提问、默写、认读的方式进行,基本不涉及师生互动。在课文讲解环节中,教师将综合课的课程元素融入口语课堂,从词汇、句型、重点表达方式入手,主抓学习者的基础知识。在互动环节中,教师主要以课文内容为核心进行设计,偶尔会组织学习者自行练习小组对话。

表3-2 教师对互动的推进方式统计表

(三)教师互动话语的态度及语气

表3-3体现了教师在互动过程中对学习者的态度,可以看出三位教师在提出问题与反馈回复时,严肃、冷漠与热情态度均有体现;再结合调查问卷的结果来看,部分学习者觉得教师在教学中总是比较严厉。教师的适度热情与鼓励话语能够帮助学习者增加语言学习的信心与积极性,而严肃与冷漠则会适得其反。

表3-3 教师在互动过程中的态度统计表

根据表3-4所示,在教师与学习者的互动反馈方式中,所占比例最大的是无反馈方式,也就代表着教师放弃了与学习者进行更深层次的互动机会,直接结束话论,完成互动;所占比例最小的是用鼓励的方式引导学习者自己发现互动中的语言问题。据此反映出的问题是,教师尤其不重视互动过程中对学习者的反馈方式。在口语课堂上,教师要么不反馈,要么就是给予相对较消极的反馈,对于鼓励、赞许的反馈方式使用的频率极小。

表3-4 教师对学习者互动的反馈方式统计表

(四)课堂互动氛围对学习者心态的影响

1.课堂互动氛围对学习者心态的相关性

从图3-6和3-7得知,高达65%的学习者认为课堂氛围对口语学习产生了很深的影响。大部分的学习者表示目前口语课堂的语境氛围较为紧张。

图3-6 课堂氛围对口语学习的影响调查图表

图3-7 口语课课堂氛围调查图表

2.造成口语课堂互动氛围紧张的原因

造成这种紧张氛围的原因主要有两种,其一是有些学习者担心犯错的焦虑心态;其二是口语教师严厉的态度及严谨的教学风格,这两种原因都波及到了学习者的情感层面。情感的渗透和波动会对教学效果产生影响,从而对语言习得的进度产生影响。同时课堂语境缺乏趣味性也是国际交流学院口语课存在的问题之一。学习者的焦虑心态主要表现为课堂上的交际焦虑。大部分的学习者在发言前会提前准备好久,生怕出错,尚未成熟的表达能力和教师严厉的教学风格二者一起加重了学习者的焦虑感,加深了心理压力,也在一定程度上挫败了学习的自信心,久而久之造成交流障碍,对目的语产生了深深的恐惧感。适度的焦虑心理对于学习者的口语学习是有促进作用的,它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动机;而过度的焦虑则会适得其反,教师应针对目前学习者的表现应及时发现此类问题。

图3-8 导致紧张课堂氛围的原因调查图表

四、基于调查结果对口语课教学的相关优化建议

(一)丰富师生的互动方式

通过互动,学习者的口语输出可以转化为对方的语言输入,学习者在进行语言输出的同时,往往可以感知到自己脑海中的“想”表达和口头上的“能”表达之间的差距。由于口语课严格遵循着课前导入、单词句型的讲解、课文朗读、简单互动、布置作业这样的教学环节来开展,基于不同的教学环节,我们将对教师话语的使用提出改进建议,提高教师话语的互动性。

口语课课堂导入环节的设计原则是——采用灵活多样的互动方式吸引学习者的学习兴趣。传统的课前导入环节大多只是对单词的辨认、句型的运用等方面的考察,这种考察不仅浪费了互动的机会,还将口语课活生生变成了综合课。教师可以选取如下互动方式:其一,教师可以根据每节课的口语主题给学习者布置相应的口头报告任务,并轮流在每节课的课前做介绍,并由教师引导学习者们进行提问互动。其二,教师可以根据课程主题设计一个微型辩论赛,时间不宜过长,辩论赛的紧张气氛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刺激学习者的胜负欲,让每一位学习者都能够大胆地表达出个人看法,在不同观点的碰撞中激发出不同的思路,增加口语输出的机会。

口语课与综合课不同,教师要将互动式教学融入到课文的讲解中,课文不仅仅是用来阅读的,更重要的是深入理解课文中的语言背景及文化内涵。教师要带领学习者对课文内容进行剖析,尽可能多地使用提问、分组讨论等互动方式,将课堂时间交给学习者,在师生互动与生生互动中明确语句的交际功能和文段的表达含义。在学有余力的基础上,教师也可以对相关内容进行扩展介绍,例如中国人的表达方式与文化之间的联系、如何用不同的表达方式表达相同的含义等。通过这种教学方式,逐步培养他们的汉语语感。

互动环节应贯穿在口语教学的始终,而并不是拿出一节课的几十分钟来单独进行师生互动。互动的目的是培养学习者的交际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教师要一改单一的互动方式,在互动环节中融入创新元素,挣脱传统教学法的枷锁,使课堂“活”起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教师可以改变口语课的教学地点,针对课程主题选择合适的室外场所进行教学。这样一来,首先可以使学习者沉浸在自由轻松的教学环境中,摆脱课堂带来的紧张感、焦虑感;其次,教学环境的改变能够加深学习者对教学过程的印象,对语言知识的记忆十分有帮助。

(二)提升教师互动话语的有效性

教师话语是学习者学习目的语主要的教学媒介,是学习者获得“可理解输入”的主要语料来源。但仅仅依靠教师话语的优化以及可理解输入的提供,学习者是无法成功习得目的语的,可理解输入也只是给学习者提供了相对理想的语境,而具体的习得过程是要靠学习者通过互动来完成,主动地将语言知识内化。在口语课堂上,教师话语不仅作为组织教学进程的语言,还是学习者接受目的语输入的重要来源,教师话语的内容都是应该经过反复打磨的,做到简练而不简单。同时,教师话语的有效性体现在交际的内容而非形式,达成有效交际的标志是双方能够顺利地进行意义沟通。另外要加强学习者的语言输出,因为学习者的输出效果越好,证明着教师话语的有效性则越高。针对不同教师话语的类型,所体现的有效性也不同。但无论哪种教师话语类型,都应该满足适量原则,过量的话语则会变成“唠叨”,适得其反。

(三)注重教师反馈话语的语气及态度

在对外汉语的口语教学中,学习者内心对于负面评价的恐惧感是导致焦虑的主要原因。在对学习者的话语修复过程中,教师要尽量以平和、委婉的语气和态度对学习者进行适当的纠错,切记不要因为反馈话语的使用不当造成学习者的消极心理,导致学习者对目的语的学习失去信心。另外,教师在纠错时要掌握时机,以不打断学习者的表达为基准。若学习者的语言内容基本上是流畅可懂的,那么教师不宜立即打断,应等待时机,在总结环节中一并提出纠错意见。

为了使课堂上师生之间的关系更加融洽,最理想的状态就是教师不再作为“教师”的身份出现,而是和学习者的一起参与到课堂互动中。作为一个兼顾学习者情绪、牵引着每一个互动环节实施的学习伙伴,让学习者将注意力从注重语言形式的表达转移到专注意义的表达上来。但是,与学习者建立平等的对话关系并不代表着放任与随意,教师要在暗处实施对学习者的“监控”作用,达到互动的最佳效果。同时,教师要做到对所有学习者保持一视同仁的态度,学习者的语言能力在于教师的悉心培养与开发,学习者的语言学习潜能并不会通过短时间内的成绩优劣而体现出来。教师要做到不区别对待,增强学习者对语言学习的信心,保持健康团结的班级风气。

(四)营造真实自然的课堂话语语境

课堂语境的营造有利于学习者接受外部的语言刺激,加工内部语言信息从而进行知识构建,有利于发挥学习者的主观能动性。作为教师,要在课堂上为学习者营造与真实的汉语交际环境相似的课堂语境。学习者在中国学习汉语,生活在汉语环境这样的大背景下,目的语和母语两种环境的差别往往给学习者带来一定的疏离感;再加上由于个人性格、心理因素、环境背景等条件的限制,学习者即使身处目的语国家,有效学习时间也仅限于课堂上的几个小时,也难以做到在课下与他人使用目的语进行有效交流。在口语课堂上,教师所使用的语言大部分都是规范的书面语,这种做法在提高学习者汉语规范用语的同时,也缺失了学习地道的、经典的中国人的口语表达方式的机会。因此,教师可以尽量多地使用中国人常用的俗语及熟语,可以将抽象的、难以理解的内容变得既具体又鲜活,学习者也会根据具体情境对其进行运用,也使得师生的互动过程变得更加有趣。同时,到了外部环境中,别人可能会对学习者地道的口语表达连连称赞,这不仅增强了他们的学习自信心,也充分调动了学习积极性。

教师也要为学习者营造自然的课堂语境,选取现实生活中可能出现的、且适合学习者进行口语交流的各种场景,并借助教学资源,一步一步地打开话题,让学习者不由自主地跟随教师融入课堂情景。从一定程度上来讲,学习者们可以在轻松自然的课堂语境中消除对口语表达的紧张感。

内蒙古师范大学国际交流学院作为教授海外留学生汉语的培育基地,毫无疑问的给众多研究者在第二语言课堂教学调研方面带来了广阔而巨大的研究空间。从目前总体的研究现况分析,内蒙古师范大学国际交流学院的口语教学前景还是十分乐观的。无论是学习者还是教师都能够从根本上意识到口语课的重要性以及课堂互动对语言学习的深刻意义。教师能够在课堂上有意识地使用相对有效的互动手段,帮助学习者反复的巩固语言知识;学习者能够在优良学习动机的推动下,积极投入到与教师的互动中来,并能够在课堂上产生互动意识,显示出了一定的主动性。但同时,仍然存在一些可提升空间等待教师和学习者们共同探索。

猜你喜欢
话语学习者口语
口语步步高 说一说“洗”
现代美术批评及其话语表达
你是哪种类型的学习者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青年干部要当好新思想的学习者、宣讲者、践行者
酒中的口语诗
口语对对碰
高校学习者对慕课认知情况的实证研究
话语新闻
话语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