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化背景下农村土地管理研究

2021-11-24 05:05闫绍文
商品与质量 2021年24期
关键词:农村土地资源管理城镇化

闫绍文

葫芦岛市自然资源综合执法支队 辽宁葫芦岛 125000

我国农村土地资源多,土地利用类型多元。然而,在土地资源管理中,却略显不足。目前,我国农村土地资源未曾得到有效管理与应用。在本质上来讲,无异于是严重浪费了土地资源,致使我国农村土地资源严重流失。为此,应格外关注农村土地资源管理问题,致力提高农村土地资源管理效率,以保障我国农村经济长足发展。

1 农村土地资源情况

我国国土面积辽阔、人口数量众多,人均土地占有量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被联合国列为土地资源匮乏国家之一,而且我国山地、荒漠较多,耕地资源较为缺乏。在人均土地资源占有量较少的情况下,存在严重的土地浪费问题,不仅造成土地毁损,同时也对经济发展产生较大影响。我国经济正处于发展阶段,一些地区为了追求城镇化建设速度,土地资源严重破坏。比如一些地区工程开发步伐较快,在建项目尚未完工,又立马开工新的项目。多项目同时进行,导致土地资源在短时间内快速消耗。与此同时,公路沿线的住房、经营性建筑建设较多,沿公路走向分布,与城镇化集中发展的要求严重不符。根据相关部门统计结果与公布的数据可知,截至2019年末,我国工业用地占据我国土地总量的0.7%-0.8%,整体处在较为合理的水平。要想继续推动工业发展质量,提高工业产值,那么必然需要进一步扩大工业规模,这就会增加用地量。同时,城镇化建设需要解决人口就业问题,这也需要增加工业企业数量,提供就业岗位。如此一来,工业企业继续增多,对于土地资源的占用量就会进一步升高。如果规划不足,盲目新建工业项目,就会造成土地资源浪费。

2 农村土地资源管理意义

参照国家农村建设发展目标,新农村建设已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的焦点问题。在发展农村经济之际,农村土地资源是重要组成部分,对农村经济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促进作用。为此,应将农村土地资源管理列入农村经济发展日程。关于农村土地资源管理的重要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强化农村土地资源管理,切实合理分配农村土地资源,最大化利用农村土地资源,避免出现浪费土地资源的现象。二在发展新农村之际,土地资源是重中之重。优先处理农村土地资源问题,可加速新农村建设步伐。三强化农村土地资源管理,可避免农村耕地与建设用地间的矛盾问题,促使二者合理规划,相互发展,为打造和谐新农村奠定基础。

3 乡镇土地管理存在的问题

3.1 土地管理控制不严与地方经济发展的矛盾

党中央和国务院反复强调,要严格执行土地审批制度。随着城乡一体化步伐的加快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大量农村土地被各项基础设施项目占用。虽然新农村建设要求规划先行,但一些企业只追求眼前的利益,对村庄整体规划不够重视。乡镇村屯合并后新建办公地点、健身娱乐设施现象普遍存在,大量耕地被占用,实际利用率较低。

3.2 基层干部审批不严,广大农民群众对土地保护意识不强

乡镇干部对土地管理工作积极性主动性不高,法律意识淡薄,对保护好耕地,合理利用土地认识不够。土地管理机制不健全、土地管理权责不明确,土地利用率不高、规划不全面等,导致乡镇土地管理工作在实际操作中难以落实。在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过程中,态度不认真,农村宅基地面积底数不清,基本农田保护区违建等问题仍然存在,重经济发展轻耕地保护的问题比较突出。

3.3 缺乏完善且合理的土地利用体系

我国在不断推进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土地管理方面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点。一是未能建立完善且合理的土地使用制度体系,难以对土地做好规划,因为一些土地被征用,大部分会被应用在工业领域或者民用房建设方面,推动民用房数量与工业区面积不断增加,无形间导致城镇基础设施、公共设施的土地使用面积不断减少。在分配土地时,未能做到合理与公平,最终出现不平衡问题。二是缺乏长远发展规划。研究我国城镇化建设状况发现,一些规模不大的城镇开始朝着大型城镇化方向发展,但是因为缺乏长远眼光,在建设过程中只看重当前利益,在设计城镇化建设方案时比较片面,规划的长远性不足,即使后期推进城镇化建设,也难以实现预期目标。如此一来,虽然城镇数量不断增加,人们也逐渐开始向城镇转移,但是却缺乏可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因为规划的长远性不足,没有考虑到小城镇持续发展的支撑动力,尤其是产业构建乏力,使一些城镇的发展难以持续。

4 改善建议

4.1 做好调查,保障农民合法权益

我国在推进城镇化建设过程中,有着良好的发展契机,但是也面临相应的风险。在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必然会使用大量土地,难以避免地会占用一些肥沃的耕地,对我国的粮食生产造成了负面影响。尤其是对于农民而言,在减少或失去土地后,经济收入必然会受到影响,缺少了农业生产这部分经济来源,会影响家庭整体收入。一些农民因为土地被征用,不得不选择到外地务工,虽然能够获得经济收入,但是事物具有两面性,占用土地的目的是推进城镇化建设,而失地农民选择外出务工,这就导致农村人口流失。城镇化建设缺少足够的人力支撑,显然就会影响城镇化建设质量。在推进城镇化建设过程中,需要关注“留人”,确保城镇化建设有足够的人力支撑。土地管理人员与城镇开发人员必须要保持可持续发展的眼光,对目前所面临的问题进行仔细思考,避免影响城镇化建设的进程。应当做好调研工作,到基层调查,主动听取基层农民的意见与建议,从农民利益出发。如果在建设过程中农民与相关部门出现纠纷,必须对纠纷问题进行调查,详细了解具体情况。对于一些农民并不了解的问题,一定要为其做好解答,不可以出现强拆情况。甚至可以借助新媒体,让基层农民通过微信公众号、官方微博等渠道反馈意见和想法,提出利益诉求。这样,相关人员可以了解基层农民的具体诉求,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

4.2 完善管理规划体制

首先,必须确保土地资源的利用和新型城镇化建设是相容的,并在相互推动下进行,为发展新型城镇化建设奠定环境基础。其次,必须考虑新型城镇化建设与土地之间的关系,通过协调规划和科学安排来提高土地使用规划的科学性。这是解决土地流通问题和使农民更好地利用这一情况的重要基础[1]。

4.3 加大宣传教育,提高监管力度

首先,政府部门应加强农村地区的推广培训,以提高农民对土地管理的认识,提高其对土地在新型城镇化建设方面的重要性的认识。一方面,农民必须具备一定的法律知识,能够在土地流通中维护自己的合法利益;另一方面,必须考虑到长期发展,在土地规划和管理中发挥作用,与农民积极合作。其次,政府必须加强对执法的监督。土地管理松懈不利于农村地区的土地管理与利用。着手解决用地混乱与土地无人使用的问题,加强对土地流通的管制,惩处滥用土地所有权和滥用土地的行为。为了满足实际需要,地方可以成立相关的执法机构,赋予其相应的执法权限。

4.4 调动广大乡镇干部的积极性,做到保护与管理两不误

乡镇干部培训活动提高了乡村干部对法律法规和国土资源政策的理解能力、执行能力,应强化法律法规宣传,增强耕地保护意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有关规定,在基本农田保护方面,乡(镇)人民政府应当将永久基本农田的位置,范围向社会公告,并设立保护标志。在用地方面,对乡镇公共设施、公益事业建设用地,乡镇政府主要履行审核向县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提出申请的职责。乡镇政府在协助配合自然资源调查、确权以及在规划管理、土地征收、地灾防治等方面也要承担相应职责,需进一步明确具体职责和任务。不断提高土地保护意识,完善举报机制,让广大农民群众参与到土地资源管理中来,确保我国土资源地管理水平的提高。

4.5 健全相关土地法律制度

若想全面完善相关法律制度,笔者认为应做好以下三点:一应积极完善农用地保护制度。针对农村土地资源利用状况展开统一规划,按照功能、区域进行细致划分,以此保障土地资源管理工作可有序进行。二应完善土地资源补偿激励机制。立足土地资源补偿机制展开分析,增强土地补偿比例,激发农民群体积极性、政府部门积极性,进而为后续土地资源管理工作奠定基础。三全方位优化土地用途专用许可制度。对闲置土地、荒废土地用途详细规划,以期所有土地资源都能被充分利用,杜绝出现任何浪费土地的现象。综上所述,只有全面健全与土地资源管理相关的制度,确保每一项管理工作都能发挥实际效用,才能切实改善农村土地资源管理效果[2]。

5 结语

在推进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占用土地是不可避免的。从目前实际来讲,城镇化建设、农村土地管理等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导致部分农民的权益受到影响。基于此,需要认真反思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土地管理存在的具体问题,把握问题症结所在,对症下药,优化土地治理工作,在推进城镇化建设的同时确保农民利益不受损害。在具体工作实践中,要做好调查工作,落实节约资源的战略目标,调动农民参与的积极性,实现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农村土地资源管理城镇化
莘县农村土地托管的实践与探索
新型城镇化对农民收入的影响
农村土地如何突破“细碎化”?——“三农”干部谈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与经营创新
绩效考核在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探讨
激励机制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人力资源管理促进企业绩效提升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居住小区规划与设计
企业在现代经济人力资源管理的创新
论农村土地“三权分置”的制度设计与实现路径
土地承包法修改的基本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