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金伞献给党 让真理放光芒
——末代傣王刀世勋

2021-11-24 07:25马喜梅
创造 2021年7期
关键词:卢汉傣族昆明

马喜梅

在祖国西南边陲大地之上,傣族各部落世代在此生息繁衍,他们推选最大的首领为“召片领”,作为“广大土地之王”,俗称“傣王”。“傣王”在这片土地上拥有着广阔的土地、无上的财富、显赫的地位和至高的权威,在臣属元朝之后,授封“车里军民宣慰司”,成为云南最大的土司之一,子孙世袭。

袭位傣王

1943年6月,年迈的召片领刀栋樑因病无治,溘然长逝。按照傣族习俗,第42世召片领承袭。可是,“王子”失踪了,生死不明。衙门里乱作一团,衙门外谣言四起,摄政刀栋廷焦急万分,担心因此引发争端,导致大权旁落。而另一边,在车里县政府官员的支持下,以刀栋刚为首的傣族反对派势力,展开了对王位激烈的争夺。

此时,在“山城”重庆,一个眉目清秀、向往自由的年轻人正在如饥似渴地从浩瀚的书籍中汲取营养,他就是大家在苦苦寻找的“王子”——第42世召片领承袭人刀世勋。这个自出生便被送进了宣慰衙门深宅大院,在孤独寂寞中度过了童年的年轻人,在一个深夜,趁人不备,只身踏出戒备森严的衙门,怀着忐忑的心情,乘着一条小木船顺着澜沧江东渡,几番周折后来到昆明,在国民党参谋团的带领下,来到重庆,进入中正中学“边疆民族班”,打算开启自己全新的人生航程。

可惜,他只是一个人质。“上了台的召片领,到死也拉不下来。”国民党参谋团的头子卓献决定将他推上王位,扮演他们精心策划的角色。1944年1月,蒙在鼓里的刀世勋被迫登上飞机,日夜兼程被送回允景洪召片领衙门。2月,在经历一系列登位仪式,完成登位典礼后,年仅15岁的刀世勋正式承袭西双版纳第42任召片领。之后,国民党参谋团又将他密送回重庆,恢复了他的学生身份,同时也成为了国民党控制召片领政权的人质。

革命洗礼

1948年,刀世勋回乡探亲路过昆明,在车里县驻云南省参议员覃保麟先生的引见下,到五华山省政府拜见了云南省主席卢汉。卢汉听说刀世勋要回去南京复学,便语重心长地关切道:“我们都是云南人,读书何必到外省去?现在南京乱哄哄的,你去了会后悔的。”随即对覃保麟说:“他要进昆明哪所学校,请你帮他联系一下。”并果断地对刀国栋说:“就这么定了。”刀世勋领会到了卢汉的良苦用心,决定留在昆明上学。

就在此时,昆明爆发了“7·15爱国学生运动”,昆明陷入到白色恐怖之中,刀世勋身临其境,接受了爱国革命思想的教育洗礼,内心受到了强烈的震撼。1949年12月9日,卢汉与蒋介石决裂,在云南发动和平起义。蒋介石发动云南数万蒋军发起反扑,昆明危在旦夕。中共地下党发动昆明市民,支持卢汉率部反击。刀世勋与云南大学进步师生一起,加入了革命的队伍,持枪上街抗击,在炮火中接受了革命的洗礼。

昆明保卫战胜利之后,刀世勋加入了共产党的外围组织“民青”,与云大宣传队下乡,同群众欢庆人民的胜利。随后,刀世勋在好友徐菊芬的支持和鼓励下加入了革命队伍,到富宁县开展工作,并被编入滇北区地方工作团第四武工队,开始在富宁县宣传党的方针政策,积极投身富宁县的解放运动。由于他的出色表现,光荣地加入到了青年团。此后,在担任富宁县银行政治指导员兼团小组长、县学习委员会委员期间,组织的培养和革命的锻炼,使刀世勋的革命理想更加坚定。

以学践心

在学习《共同纲领》时,刀世勋联想到乡亲们不识汉文,试图将它译成傣文,以便乡亲们学习,虽苦于傣文水平不高,但他的热情却有增无减。适逢其父刀栋廷等60多位土司头人和眷属被蒋军挟持逃到缅甸,其父刀栋廷还被国民党委任为“游击大队副司令”兼“车里县副县长”、国民党军统局“军民合作站站长”,试图通过刀栋廷的权威招引傣族旧部。为协助党和政府争取叛逃人员回国,刀世勋主动向陈赓请战,表达对敌斗争的意愿。

刀世勋得到了卢汉的亲切接待,卢汉在了解了刀世勋的近况后表示,希望刀世勋参加中央民族访问团的接待工作。在得知刀世勋正着手翻译《共同纲领》时,大为赞许:“这事很好,还有许多重要文件,像毛主席的《论人民民主专政》等等,需要尽快译成傣文,好让傣族群众便于学习。”为了完成组织交付的政治任务,让更多傣族群众能够了解到这个新生的政党,刀世勋潜心傣文研究,努力提高傣文水平,先后参与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论人民民主专政》等文件和重要论著的傣文翻译工作。

为了能够继续学习,充实提高自己,刀世勋在时任云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的张冲的鼓励下,积极参加1950年高考,并顺利被云南大学社会历史系录取,继续开展学习研究。9月,中央民族访问团代表到达昆明,刀世勋作为代表到思茅地区与民族访问团的成员会面。当刀世勋到达代表团下榻的住地时,张冲对他说:“您已被批准为西双版纳的收悉代表,随西南民族代表团到北京庆祝国庆并到全国各地参观访问。”得此殊荣,刀世勋万分激动。

金伞以献

1950年9月30日,刀世勋随西南民族代表团乘飞机抵达北京西郊机场。出发前,西双版纳送来了一柄金光闪闪的古伞,作为向中央敬献的礼物。相传,这把金伞是明朝皇帝对臣属的西双版纳召片领特赐的一堆精致的金伞,置于宣慰使衙门内大堂两侧,作为镇山之宝,世代珍藏。这把金伞象征着在中央王朝庇护下,召片领和傣族人民坚决维护中央权威、坚持维护祖国统一的优良传统。

10月1日,刀世勋随各兄弟民族代表一起登上了天安门东侧的观礼台,见到了毛泽东主席和其他党和国家领导人。刀世勋手捧祖传的金伞敬献给毛主席。他把伞撑开,高高举在毛主席的头顶上方,感谢党和政府为云南边疆各民族的庇护,感谢党和政府解放了云南边疆各族人民。毛主席亲切地握着刀世勋的手说:“跟着共产党,建设好社会主义边疆!”为表示党和国家对边疆各族人民的关怀和爱护,中央人民政府办公厅给刀世勋、召存信等代表每人赠送一套黑呢中山装。回到畅观观楼宾馆,刀世勋把这套珍贵的毛呢服装穿在身上,心中充满无比的温暖和自豪,更加坚定了听党话、跟党走、拥护党、爱戴党的决心。

随后,刀世勋积极投身到土地改革中,揭露西双版纳封建领主对贫苦农奴的剥削压迫,并立志要终身为各族人民服务。为协助党和政府争取叛逃人员回国,遵照党组织的指示,刀世勋向以叛逃人员宣传党的民族政策和全国的大好形势,表达了政府“既往不咎”,期待他们幡然醒悟,欢迎他们弃暗投明的态度。在刀世勋的接应下,其父刀栋廷的带领下叛逃出国的69名傣族上层及行李枪支全部安全回归。在新中国政策的照耀下,其父刀栋廷先后被推荐为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副州长、云南省民委会副主任、全国政协委员、云南省政协副主席,成为了爱国的少数民族上层人士,在国内外发挥了良好的示范作用。刀世勋也在著名语言学家傅懋绩教授的精心培育下,成为了当代傣语研究的专家。

刀世勋常常对身边的子女和学生讲:“我之所以能有今天,全靠中国共产党的教育培养和无微不至的关怀。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我的今天。”刀世勋的一生,从末代傣王到革命战士,从封建领主到语言学家,他是党旗照耀下血与火时代的红色传奇。2017年10月1 日凌晨,刀世勋因病医治无效在昆明逝世,享年89岁。在刀世勋北京追悼会告别仪式大厅的对联上,写了这样一句话:“促进边疆和谐治理民族进步精神称典范,传承古老文明开创戴泰新学肝胆照人寰。”用红色注解了末代傣王刀世勋追随共产党一路前行的传奇人生。

猜你喜欢
卢汉傣族昆明
昆明理工大学
傣族服饰文化在现代生活的运用
雪中昆明 一梦千年
解放昆明:起义义举中有憾事
쿤밍(昆明)에 로봇이근무하는 주차장 등장
卢汉巧与蒋介石周旋—昆明起义前的一场尖锐斗争
是捍卫还是曲解?
傣族:亲水的民族
卢汉与云南起义
试析西双版纳傣族南传佛教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