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先知》冰心译本中“美”的再现

2021-11-24 10:29
现代交际 2021年3期
关键词:先知纪伯伦译介

于 跃

(陕西师范大学 陕西 西安 710062)

阿拉伯诗人纪伯伦是世界文坛的一颗明珠,他的作品将神秘的东方文化带入了西方世界。他的散文诗风格独树一帜,寓意深邃隽永,语言清丽流畅且富含哲理,诗句中洋溢着智慧的光辉,耐人寻味,沁人心脾。纪伯伦是一位双语作家,除阿拉伯语外还能用英语写作,他的作品多以“爱”与“美”为主题,其中以英文写成的散文诗《先知》是纪伯伦步入世界文坛的顶峰之作。《先知》的诗文所表达的思想深邃,富于哲理性和启发性。纪伯伦运用想象和象征的手法,将爱心和智慧融于字里行间。纪伯伦的散文诗凭借其独特的文学吸引力,受到众多读者的喜爱,纪伯伦的作品也被翻译成多国语言,继而被译介到中国。在这个过程中,很多译者受纪伯伦诗歌的影响,诗人冰心就是其中之一。读了纪伯伦的诗作后,冰心被其饱含哲理的语言和流利的文辞所吸引,深受其文学内涵的感染,并产生了强烈的共鸣,于是决定翻译纪伯伦的诗歌。《先知》译本便是冰心的首次尝试。冰心的译本在业界享誉悠久,她的语言清新隽永,细腻真诚,可谓对纪伯伦诗歌中所蕴含的“爱”与“美”的最真实生动的再现。

一、纪伯伦诗歌之中国译介

1.纪伯伦作品的译介背景

纪伯伦的作品在中国的译介共经历了三个高潮:第一次是在20世纪30年代,但由于战争原因而被迫中断;第二次是在20世纪80年代纪伯伦逝世50周年(1981年)和100周年诞辰(1983年);第三次是在20世纪90年代纪伯伦全集的出版,至此完成了纪伯伦大部分作品的译介[1]。先后有多位翻译家翻译纪伯伦的作品,基于对原作的不同理解,遵循不同的翻译原则和方法,他们的翻译风格迥异,所译作品各有千秋。译者刘廷芳是将纪伯伦的作品完整译介到中国的第一人。作为一名虔诚的基督教徒,刘廷芳既有文学家的细腻、翻译家的功底又有对上帝的信仰,他被纪伯伦作品中体现出的宗教关怀和以耶稣为主题的作品中浓重的宗教气息深深吸引,对纪伯伦的诗歌有着特殊的感情和独到的理解,译作语言以“清丽可诵”为突出特点,但由于其译作的传播度不足,甚少为世人所知。而作为第一位把纪伯伦介绍到中国的译者,作家茅盾之所以翻译纪伯伦的散文诗主要是出于当时中国译界对弱小民族的关注。正如他所说,他所翻译的,大多是弱小民族的作品,后来一直也没有别人翻译过[2]。然而,纪伯伦作品中较浓郁的宗教气息,与圣经文体相似的散文诗体,使其作品译介在读者中反应相对平淡。直到20世纪30年代,著名诗人冰心翻译了纪伯伦的作品《先知》,冰心的译文清丽流畅,正如她本人的诗文风格,将细腻的情愫娓娓道来,爱与美的主题渗透于字里行间。纪伯伦的散文诗《先知》译本是冰心的翻译开山之作,身为一名诗人,冰心与纪伯伦跨越了种族与地域,同样信奉“爱”与“美”,通过翻译实现了心灵上的交流。尽管后世仍有很多翻译家致力于将纪伯伦的作品译介到中国,如钱满素、伊宏、李唯中等;但是,冰心的《先知》译本已成为纪伯伦的经典译作,至今仍被译界认作众多译本之典范,难以超越。

2.冰心的翻译风格

诗歌翻译与其他文学体裁的翻译相比的确有一定的难度,而一名合格的译者须有深厚的翻译功底,包括丰厚的汉语言文学底蕴和卓越的语言表达能力及英文语言与文化素养。当然,诗歌由诗人来译自是再好不过的了。对于译诗,语用的要求是语义明白,表达清楚。艺术的要求是译诗者必须有诗人的素质和想象力[3]。而冰心具有深厚的古典文学素养和诗人所独有的率真而敏锐的想象力,她把纪伯伦的散文诗《先知》用简洁优美的语言表达出来,译文风格尽可能贴近原文,成功地传递出原作中以“爱与美”为主题的深刻哲理与内涵。传统的翻译原则是“信”“达”“雅”,在翻译中多用直译和意译两种翻译方法,但冰心认为“太直译了,就太深奥;太意译了,又不能传出原文的情趣”[4]。冰心译作中使用的翻译三原则是“顺”“真”“美”[5]。这三个原则贯穿于她的所有译作之中。“顺”是指在面对中西方语言和文化差异时,为了确保读者能够读懂译作,必须适当地对译文进行一些处理,如“挪动”“删节”“注释”等,在充分保证原文“真”的基础上,通过使用一些手段使译文变得通顺,便于读者阅读。而“真”指的是忠实于原文,拒绝重译。冰心提倡不翻译经过转译或重译的作品,她认为,要想真正忠实原文和译文读者,必须从翻译之初做起,翻译重译的作品,很难保证对原作的忠实。因此,在做英汉翻译工作时,冰心喜欢直接翻译以英文写作的作品,而不是那些经由其他语言转译过来的作品。而对于“美”,冰心尤其看重翻译的美学价值,从她翻译的诗歌、戏剧、小说及散文诗等题材作品中不难看出这一点。冰心在翻译时既对原文忠实,又对读者负责并追求“美”,力求给予读者思想启迪与美的享受。以诗译诗,在读冰心的译文时,犹如在读一篇现代散文诗。冰心以其诗人优秀的文学素养和细腻的感触,将纪伯伦散文诗的寓意之美完美地再现于读者眼前,成功地诠释了诗歌翻译的艺术性。

二、冰心翻译三原则的案例分析

冰心在翻译纪伯伦的散文诗《先知》时,运用“顺”“真”“美”三个原则及诗人细腻的感触将诗文中的“美”逐一呈现,以下分析探讨冰心《先知》译本中的具体实例。

例1:

SL:But if in your fear you would seek only love’s peace and love’s pleasure.

Then it is better for you that you cover your nakedness and pass out of love’s threshing-floor[6]16.

TL:假如你在你的疑惧中,只寻求爱的和平与逸乐,

那不如掩盖你的裸露,而躲过爱的筛打[7]8-9。

由定理1可知,当给定interval 和τ时,持续增大变换空间并不能一直降低入侵成功概率.因此,在单脆弱性变换情况下,为了获得最佳动态防御效果,同时降低防御成本和部署复杂度,NDD的最优变换空间大小应设置为

在本例中,众所周知,陷入爱情中的人往往多疑且不安,单纯地译为“恐惧”,并不能概括“fear”所涵盖的与爱有关的“惧”。冰心将“fear”一词译成“疑惧”可谓妙哉,在保证对原文“真”的基础上,对译文进行适度调整,只一字之差,却还原了诗歌的意象,使译文更能体现原文的深刻寓意。“逸乐”是闲适安乐的意思,出自《论衡·自纪》:“处逸乐而欲不放,居贫苦而志不倦”,在其他多篇古典文学经典著作之中皆可见此表达。“笑悦”意为欢笑喜悦,出自《后汉书·方术传下·蓟子训》:“儿识父母,轩渠笑悦,欲往就之。”可见冰心将其深厚的古典文学知识用于翻译,译文的用词多有古典韵味和文学吸引力,符合“美”的原则。“threshing-floor”意为“打谷场”,在翻译时冰心并未直译,而是选择词性转换,将名词译为动词,最终译为“筛打”。“pass out of”也未直译,而是同样译成动词“躲过”,将原文静态的语境译成了动态的情境,体现出了一定的动态之美。英语表达多用名词,呈现静态的特征,而汉语多用动词。冰心使用转换法,将译文贴近目的语读者的表达习惯,便于读者阅读,这符合“顺”的原则。

例2:

SL:…you shall find abundance and be satisfied.

Yet unless the exchange be in love and kindly justice,it will but lead some to greed and others to hunger[6]58.

TL:……你们将感到丰裕而满足。

然而若非用爱和公平来交易,则必有人沦为饕餮,有人沦为饿殍[7]22。

在本例中,“you shall find abundance and be satisfied”的前半部分为动宾搭配,后半部分为被动的语态表达。在此处,冰心将前后统一译为形容词,分别译为“丰裕”和“满足”,这属于将复杂而抽象的英语表达转换为简洁而具体的汉语表达,通过调整词性和语态,使之符合汉语读者的阅读习惯,再次体现了“顺”的原则。原文中“greed”和“hunger”皆为抽象名词,如若单纯直译为“贪婪”和“饥饿”,略感平淡,冰心将之改译为“饕餮”与“饿殍”,从而添加了两个极具汉语文化特征的意象,使译文更富文采,也更似诗歌的语言风格。而“lead to”译为“沦为”与译成“造成”或“导致”相比也略胜一筹。在此处,可看出译者冰心的汉语言功底不俗,经她手所译之文字更具文学艺术上的美感,更贴近原诗文的语言风格,不仅符合冰心讲究翻译的“美”的原则,而且进一步表达出原作者纪伯伦诗歌中想要传递出的语言之“美”与哲思之“美”。

例3:

Love possesses not nor would it be possessed;

For love is sufficient unto love[6]16-18.

TL:爱除自身外无施与,除自身外无接受。

爱不占有,也不被占有。

因为爱在爱中满足了[7]9。

在本例中,冰心用带有诗意的语言尽可能地传递出了原文中寓意深刻的哲理,读来有如读诗一般,既有阅读上的享受,又能引发读者的思考,实现了诗歌翻译的“意美”。译文的行文句式与原文近乎一致,复原了诗歌的“形美”,使译文具有“音乐性”,音乐性其实指的就是诗歌的“形美”和“意美”,是诗歌翻译的艺术性和“美”的体现。冰心的译文体现了诗歌的寓意之美和韵律之美,遵循了“美”的原则。而最后一句“For love is sufficient unto love”的译文,如若直译便失去了诗歌的意境,而冰心在保证译文“真”的基础上,遵循“美”的原则,将之译为“因为爱在爱中满足了”,完美地再现原文的意境,同时也比较符合汉语读者的阅读习惯,体现了“顺”的原则。

例4:

SL:You talk when you cease to be at peace with your thoughts;

...and sound is a diversion and a pastime[6]102.

TL:在你不安于你的思想的时候,你就说话;

……而声音是一种消遣,一种娱乐[7]38。

在本例中,对于原文第一句,冰心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进行了一定程度的转译,由于汉语讲究言简意赅,善于用简洁的语言表达复杂的含义,因此将“cease to be at peace with your thoughts”译为“不安于你的思想”,照顾到了汉语读者的表达习惯,简洁明晰的译文也更方便读者理解。考虑到汉语的句意重心在后,与英语截然不同,冰心适当地改变了语序,使译文变得通顺,体现了“顺”的原则。“diversion”原意为“转移;转移视线或注意力的事物”,如若直译则未免生硬,冰心选择在追求“真”的基础上,将其译为“一种消遣”。须知“消遣”有时就是用来“转移视线或注意力”的,与其后“pastime”的意思“消遣”合而为一,简明地表达、传递了原文的含义,符合汉语语言特征,方便了汉语读者阅读和理解,遵循了“顺”的原则。

三、结语

冰心的翻译家身份往往不如其诗人的身份为人所熟知,但冰心在翻译事业上所做出的贡献却不容忽视。虽然冰心并未形成较为系统的翻译理论,但她在多年的翻译实践中已经逐步形成了自己所独有的翻译风格。冰心的译作谨遵对原文的忠实,又能照顾到读者的思想,不仅真实传递出纪伯伦诗作中深邃的哲理与内涵,又能兼顾行文之美。此外,冰心在翻译之前讲求对原作的选择,毕竟译者也是原作的读者,甚至是最忠实的读者。如果译者和原作者之间能够有心灵上的契合,拥有相似的文学创作理念,将有助于译者对原作的深刻理解及成功地将之翻译出来。诗人纪伯伦对于冰心而言,是和她共享“爱与美”的创作理念以及同样细腻而敏锐观察这个世界志同道合的朋友。冰心喜欢纪伯伦的作品,读之能够产生心灵上的共鸣;诗人的身份也使“以诗译诗”成为可能,两人对“爱”与“美”的信仰和传递,通过翻译这一途径得以实现。

猜你喜欢
先知纪伯伦译介
晚清来华德国人的中医典籍译介及其学术影响
《三字经》裨治文的两次译介行为考察
[黎巴嫩]纪伯伦《纪伯伦散文诗全集》
纪伯伦买驴
余华作品译介目录
在黎巴嫩感受纪伯伦
最好的财富
纪伯伦的柏拉图之恋
我不是什么先知
阎连科作品译介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