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县域经济发展思考

2021-11-24 10:29
现代交际 2021年3期
关键词:陕西省县域陕西

邓 青

(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陕西 西安 710127)

中国自秦朝置县以来就有了县域经济,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本单元和基本细胞,县域经济的强弱直接影响着国民经济的兴衰。发展县域经济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新的切入点,是全面推进小康建设的重要任务,“郡县治,天下安”。

一、陕西省县域经济发展概况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而要实现这一目标的难点和重点都在于县域;因此,十六大首次提出了要“壮大县域经济”。陕西省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号召,2003年提出“加快发展壮大县域经济”的战略。这些年,陕西省县域经济不断发展,实力不断增强。全省县域GDP总量在2018年突破万亿元大关,达到10738.27亿元,占全省GDP比重43.94%,成为推动全省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动力。根据陕西省统计局发布的《2019年全省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监测分析》可知,2019年陕西省77个县(市)实现生产总值10956.42亿元,同比增长4.9%,占全省生产总值42.48%。县均GDP为142.29亿元,超过100亿元的县(市)40个,超过200亿元的县(市)达到11个。三大区域关中、陕北和陕南实现县域生产总值分别为4339.28亿元、4182.45亿元和2434.6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7%、6.5%和6.6%,占比分别为39.6%,38.17%,22.22%。三大区域中虽然陕南对县域经济发展的贡献最小,但其增速是最快的,这是一个良好的发展态势。全省77个县(市)实现工业增加值5389.73亿元,县域工业占比49.2%,对县域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3.2%,拉动县域经济增长2.1个百分点。其中神木市工业增加值达到1050.63亿元,成为陕西省首个工业增加值超千亿的县(市),同时也是陕西省唯一入选全国百强县的县(市)。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6098元,全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326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93倍,这反映出虽然陕西县域经济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升,广大农民实现了增收,得到了实惠,但是城乡之间的差距还是很明显的。

在国家区域政策的协调下,陕西县域经济总量不断增加,经济结构不断优化,给人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福祉。但与发达省份相比,陕西省贫困县较多,县域经济整体发展水平滞后,与东部沿海城市相比,区域内差距很大,发展很不平衡。全国百强县不多,且强县多是依赖其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比如石油、煤炭、天然气等,发展模式不可持续。陕西以平原为主的区县,因其地势开阔,人口众多、交通便利,发展相对较好;而资源匮乏且位于山区的区县发展相对落后,比如陕北地区靠近黄河东南部的区县。

二、陕西省县域经济发展的困境

1.综合实力薄弱,经济体量小

根据中郡研究所《2019县域经济与县域发展监测评价报告》,在全国百强县中,陕西省仅有神木市入围。将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强弱与县域发展质量优劣相结合,进行县域经济与县域综合发展评价,陕西省竟无一入围综合发展前100名。这和江苏省入围24个百强县相比差距很大,反映了陕西省强县不多,县域经济实力与发达省份比还是存在较大的差距。陕西省县域经济整体不强,且县均规模普遍偏小,2019年陕西省还有将近一半的县区GDP不足100亿元,县域经济对全省GDP的贡献不足一半。陕西省县域经济发展落后于东部沿海城市,这正是中国经济发展不平衡的体现,这与陕西复杂的地理位置、相对落后的基础设施以及缺少对外口岸是密不可分的。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主要分布在东部地区,西部所占份额极少。占我国国土面积超过90%的县域,对于我国的经济发展至关重要,具体到陕西省,也是县域占据着大部分地域。县域经济是全省经济发展的基础,但是陕西县域经济的相对落后制约了其经济总量的稳定增长。

2.县际经济发展不平衡,差异大

陕西不同区域在地理环境、自然资源、历史基础和社会人文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距,这在其县域经济发展中体现为“陕北两极分化,关中相对稳健,陕南相对较弱”的区域发展不平衡态势[1]。2019年,陕南地区县域生产总值远远低于陕北、关中地区,不足其60%,陕南与其他两大区域的发展存在较大差别,这反映了陕西不同区域发展不平衡且差距较大。即使在同一个区域,县与县之间发展也极为不平衡,尤其是陕北,两极分化最为明显。近年来,陕北县域经济发展迅速,神木市入围全国百强,2019年成为陕西首个工业增加值超千亿的县(市)(2019年神木市GDP达1362.88亿元,其中工业增加值达到1050.63亿元)。2019年陕西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十强县”中,陕北有5个,关中有3个,陕南仅有2个。但在整体排名后10位中陕北也占将近一半(4个),榆林市的府谷、神木、靖边是陕西的前三位,而同属榆林市的吴堡县则排在倒数第五,陕北地区最发达的神木市经济总量是吴堡县的50多倍。由此可见,陕西同一区域中的不同县(市)发展也很不平衡,县与县之间呈现出很严重的两极分化,区域之间的差距不断扩大。神木市凭借资源优势迅速发展,从一个贫困县成长为如今的全国百强县(市),使全县居民在教育、医疗、卫生、住房、交通等方面切切实实感受到神木经济社会发展的变化,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民生福祉不断增进。但是交通不便、发展落后的山区县依然是贫困县。县域发展不平衡使全省经济发展受限,制约全省经济向高质量发展转型,只有大力发展县域经济,才能增强地方经济实力,才有利于优化城乡经济结构、推进城市化进程、促进经济良性循环和社会协调发展。

3.产业结构不合理,优势不明显

2019年,陕西三次产业结构比为7.7∶46.5∶45.8,呈现出“二三一”的结构类型;而全国的三次产业结构比为7∶39∶54,是“三二一”的结构类型。与全国三次产业结构比相比较,陕西省农业占比高于全国水平0.7个百分点,而服务业的比重偏低,低于全国水平8.2个百分点,其产业结构不够合理,有待进一步优化升级。陕西县域产业结构也存在类似的情况,三个产业间的比例关系失衡,第三产业所占比例偏低,一、二产业比重偏高,且产业内部结构不合理、效益偏低。陕西省绝大部分县目前仍是传统产业占主导地位,处于工业化初级阶段。县域经济普遍基础薄弱,呈现出典型的农业弱县、工业小县、财政穷县,自我积累、自我发展能力严重不足[2]。县级财政自给率低,绝大部分县都需要上级政府的转移支付进行财政支持,才能基本“保吃饭”。缺乏资金使得县域经济发展不起来,发展不起来就会越来越穷,形成一个恶性循环的怪圈。省级强县大多依靠能源优势,特别陕北地区和渭北高原部分县域,矿产能源业成为其支柱型产业,缺乏长期支撑产业,随着不可再生资源的不断减少,经济发展的压力和风险较大。其他县(市)由于经济实力不强、基础薄弱,经济社会发展的长期性、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后劲不足[3]。陕西省拥有丰富的资源,但是并没有将其转化为其特色,比如农业资源特色多样,不少产业已颇具规模,但竞争力不强,产业链条短,具有带动作用的龙头企业较少。作为旅游大省,陕西省拥有丰富的县域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但是旅游产品单一,产业链短,县际之间缺乏协调,旅游潜力尚未得到有效开发[4]。

三、陕西省县域经济发展对策

1.因地制宜

发展县域经济要因地制宜。不同的县域要基于自身的县情,发展自己的特色产业,并不断做大做强主导产业,从而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要立足资源,依山就势,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宜游则(旅)游,形成自己的特色产业。推进县域产业园区建设,加快谋划和推进一批支撑性强、带动性大的重点项目,不断壮大县域经济综合实力。要加强县域城镇建设,搞好县城规划,避免盲目投资和重复建设,从而加快中心镇和特色小镇建设,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推进城乡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合理配置。在因地制宜发展的同时,要注重利用新媒体,进行城市营销,突出自己的特点,提高自己的竞争力。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许多城市都开始迈入新的发展阶段。像西安、成都、重庆这样的大城市,利用新媒体,结合时代特征,大力宣传自己的特色,成了新时期的“网红城市”,吸引了众多的游客,带动当地经济的大力发展。一些有自己特色的小城市、县域也可以学习这种方式,通过重塑品牌,以一种全新的形象出现在大众视野,从而达到提升知名度、助推经济快速发展的目的。

2.转型升级

要实现县域经济绿色、可持续发展必须进行转型升级。石油、原煤等资源是不可再生的,终有用尽之日,依托煤炭、石油等资源的粗放式发展并不是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对于资源依赖型或靠单一传统产业支撑发展的县(市),产业转型升级迫在眉睫。这就要求县域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要注重生态的保护、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不能只局限于当下的利益。要改变原来粗放式的发展模式,进而转向能耗低、污染小、更加经济的集约型产业发展模式,由单一结构产业向多元化产业发展。只有这样,陕西县域经济才能实现跨越式发展,才能推动陕西省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发展更加强劲可持续。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产业升级,提高能源利用率不仅是县域经济发展的需要,更是人类社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一些农业主导型县域经济,比如周至猕猴桃种植基地、眉县猕猴桃产业、户县葡萄种植产业、旬邑苹果种植产业,它们主要的经济发展模式是农业种植,这种只对农产品销售的传统果业发展,链条单一,产品附加值低,经济效益比较差,且生产周期比较长,受自然灾害的影响较大,很难带动经济规模化发展。只有进行产业升级,从农产品种植向农产品加工方向发展,将农产品质量品牌、各地的地域形象品牌和企业商标品牌三者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从产到销一条龙发展模式,从而提升产品价值,增强产品竞争力,带动当地经济更加稳定的发展。县域经济不等同于农业,而是功能完备的综合性经济体系,涉及生产、流通、消费、分配各环节,一、二、三产业各部门。县域经济具有开放性,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县域经济要突破县级行政区划的约束,在更大的区域内进行资源配置,进一步加快“走出去”步伐,获取竞争优势。目前发展比较落后的县域普遍产业层级比较低,只有突破传统产业升级,促使产业向多元化、生态化发展,才能使陕西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

3.硬件、人才一起抓

县域经济要想发展好,首先,必须进行基础设施的建设,因为硬件是发展的基础。其次,多数县域经济发展不起来主要是缺人、缺钱、缺技术,政府应该制定优待政策,引导人才、资金、技术等向基层流动,以城市资源助力县域经济发展,形成城乡互补互动的发展格局。人作为市场主体,引领经济发展,对发展县域经济至关重要。发展越是落后的县域越是需要引进高层次人才,但是由于县域区位交通、设施配套、创新环境普遍低于城市,导致高端人才引不来、留不住[5]。政府可以实行不同地区人才流动的措施,从而带动落后地区发展。同时,可以把政策针对的对象放眼到各个层面的大量的普通人才身上,建立新型职业农民制度,把职业农民和非职业农民区分开,培养农业骨干农民[6],推动县域经济快速发展。

四、结语

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支柱,其发展强弱关乎国民经济的兴衰。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陕西县域经济快速发展,规模不断扩大,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但是仍然存在一些短时间内无法消除的现实问题,如经济体量小、发展不平衡、产业结构不优等。陕西省在今后的工作中,要把握发展机遇,促进各市县特色化发展,形成明显的品牌优势,推进三大区域协调发展,缩小区域差异,积极搭上乡村振兴、一带一路的快车,大力发展以人为本的经济,从而实现富民强县大省。

猜你喜欢
陕西省县域陕西
基于融媒体环境的县域媒体技术创新
陕西自贸区这四年
县域经济 绥德“网上货运港”
省委定调陕西“十四五”
县域高中文科数学生态课堂的“三味”
陕西省抓党建促脱贫攻坚的实践与思考
聚焦两会
陕西省青年书法家协会
砥砺奋进的五年
——喜迎十九大 追赶超越在陕西
陕西青年作家采风团走进陕西杨凌